文豪:这孩子打小就聪明 第390节
开学期间,各有各的忙碌,周琳今年在北大读研,特别是专业还有变化。当然她下午的事不是学业上的。
怪力少女每个开学时期,都要去某个麻辣烫馆子。
也不是味道好,从重庆赴京的怪力少女,不能够认为北京的连锁麻辣烫谱子有多好吃。
另有原因。
【恋爱辣麻浪烫】店内。
顾陆在墙角的那一桌,用大众买套餐,点了3-4人套餐。
下午四点,店里人很少。可后台的厨师也没闲着,因为不停的有外卖订单,红衣和蓝衣骑士来来往往。
“也不知道李哥能不能说服当当网老板。”顾陆为旁人担忧。他也真心为曾经的贵人着想。
没一会,顾陆收到一条微信。幸亏拿着手机,否则这时开着静音,就不能及时瞧见。
[闻理事长:感谢顾专家为我们这次咨询作出的卓越贡献。另外有几位专家想要顾专家的联系方式,私下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顾陆当然是同意,接触到的大佬多了,那么混在大佬中间,二哈也能成狼王。
同时心里也高兴,感觉自己进入这智库,享受这么好的待遇,至少作用是有的。
闻理事长介绍着想要加联系方式的专家,顾陆低头摆弄着,没一会周琳走进来坐在对面。
“来得这么早?”周琳问。
“饿了,”顾陆回复完消息,抬头说,“你真是每年都来啊,就一个玩笑,也真是不认输。”
“你不来,我不就赢了吗?”周琳说,“还说我不认输,你不也一样?”
“有道理,明年我就不来了。”顾陆说。
周琳白了一眼,“你去年也这样说。”
两人等吃,其实吃已不是关键,关键在于两人因为一个约定(赌约),连续三年都到了。
“咕噜感觉你最近好忙,”周琳说,“听教授说,你被国家收编了?”
“怎么能叫收编,你知不知道能力越大责任越大。”顾陆说。
“我只知道,能力越大,能力就越大。”周琳回应。
“废话文学。”
“不是废话,是实话。”周琳说。
两人谈话之际,一锅麻辣烫端上,看汤——颜色带点红,对重庆人来说,凡是没有红得艳丽,红得菊花一缩的锅底,都是不合格的。
两人边吃边聊,好死好死顾陆手机放一边,瞧不见姚小驹发来的消息以及打来的电话。
出大事了。
出大事鸟!
《肖申克的救赎》在美国的洛杉矶时报,刊登了。
剧情一章写不完
四五千字写不完,明天把肖申克的剧情写完一起发。至少也有六七千字啦!今天不用等了,以上!。
第412章 民众们的反应
互联网上热议和讨论说得太多,就主要说说线下最小单位的反馈,推特和某些论坛的讨论只作为辅助补充。
《洛杉矶时报》销量排名是好莱坞第三大报纸,每日发售超50万份。
小时候用报纸当纸巾的小伙伴都清楚——硌屁股,不对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发行五十万份,但观看人数是翻倍的。
小范围的,以家庭为单位的订报;大范围的,公司、车站、机场等公共场合,只要不被借用到厕所,一份车站报纸至少能传播七八人,所以“最小单位”覆盖男女老少。
年轻如大学生,年迈如六十多岁高管。
“请问有雪花啤酒(snow beer)吗?”
“很抱歉,并没有这种品牌。但我们有销量非常好,口味很棒的百威淡啤、库尔斯淡啤,连米克劳淡啤。”
“我还是想要雪花啤酒。”
“先生?”
“谢谢,那就我要一瓶百威淡啤吧。”
以上来自沃尔玛连锁超市中的对话,顾客是三十多岁的社畜。
淡啤是啤酒花相对较少的一种啤酒,美国人最爱,中国较少。
全美范围内的沃尔玛,以及其他连锁超市、便利店,出现了不少询问陌生啤酒询问的情况。
准确说是中午就零星出现,下班以及晚餐时分人数就开始多了起来,某些店铺的工作人员被三番四次询问,态度都变形了。
beeradvocate网站,阿美莉卡一个大型地区啤酒在线社区,主要提供啤酒相关的新闻、八卦,以及网友对啤酒的点评。
和国内的酒花儿网差不多。
“雪花啤酒真不是作者随意编的一种啤酒吗?ratebeer上没评分,肖申克监狱就是虚构的。”
“谷歌搜索了,似乎是中国的啤酒,看描写,肖申克监狱原型是缅因州托马斯顿监狱,为什么在美国的狱卒要购买中国啤酒?关键是现实中还根本买不到。”
“如果稍微多搜索一下就该知道,这个作家是中国人,今年上映的《福尔摩斯先生》就是改编自他作品。”
等等,不出顾陆的预料,关键剧情中出现的事物,只需要提及一次,就足以让读者印象深刻!
求购雪花啤酒的人真的不少,五十多岁的阿美莉卡人,脑子也真聪明,找到曼哈顿南端城唐人街的中餐厅。
“先生,请问有你们有雪花啤酒吗?”
啥玩意?店家怀疑自己听错了,一般来老外进来都是问左宗棠鸡(general tso’s chicken)或宫保鸡丁(kung pao chicken)。
老外重复,并且还用手虚空比画,“雪花啤酒,应该是你们中国的啤酒吧?”
“有,但都是我们自己喝的。”
“我加钱!”
“先生,我不是这意思,主要我们也没富裕的。”
“我溢价50%。”
“要几罐?”
……
雪花啤酒是世界销量排行第二的啤酒品牌,听上去应该和百威一样全世界铺货。可实际上出了神州就很难买到,因为雪花压根没出海!亚军的销量纯粹是自家老铁喝出来的。
正因基本没在海外铺货,价格是真有点小贵,要代购的话,美国一箱24瓶的雪花,大概价格是52美金左右。
50%的溢价,中餐店狠狠赚了一笔啊!经过蛇道鼠道买到雪花啤酒的美国人,不少是首次喝中国啤酒。
酒入喉一瞬间,大多眉头紧锁。
喝惯淡啤的外国佬,反应是很真实的,可夜晚凉风悠悠,看看手里雪花,再想想白天在报纸上瞧见的作品,感觉挠一下就有了。
“你知道,有些鸟是注定不会关在牢笼里的,它的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兴起时还念出书中印象最深刻的台词。
有住在郊区,独门独户房屋的读者,还想提酒攀上房顶,虽说真正实操的人并不多。
为了阳光洒在肩上,好像是自由人……
肖申克监狱看上去是一座监狱,实际上,凡是今日看过的读者都能体会,肖申克监狱是写作监狱读作“体制”。
即便多数米国人每周只工作35小时,还有双休日,依旧感到自身缺少自由。
相比之下,五大流氓每周时长分别是中国48.9小时、俄罗斯39.5小时、大英36小时,以及法国28小时,我们遥遥领先!
言归正传,即便是平均工作时长最少的法国,依旧不满足,隔三差五就游行。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永不满足的。
前面也说过,《肖申克的救赎》戳中了美国的心理上。
零零碎碎这么多被影响的最小单位,有的就给报社打去电话,询问作家的信息,欧美比较常见的行为。
姚小驹给顾陆发消息打电话,正是《洛杉矶时报》传来的好消息。
长话短说——
“肖申克的救赎是近期报刊刊登最好的作品了,也是读者反馈最好的作品。”
“另外,百威英博公司想进行一个谈判,在整理出版时,愿不愿意把雪花啤酒换成百威啤酒。”
“如果顾陆先生要长期在美国刊文,我们时报愿意给更好的连载稿费,并且进行专栏作家签约。”
代理人也不能替作家决定,关键创作这东西非常私人。姚小驹只会安排顾陆已创作的作品,未来创作……是属于“贷款”,不能逼迫作家,即便他意识到,当前是进军美国的好时机。
姚小驹稳住《洛杉矶时报》,是否这么快冲击全球最大的市场,需要和顾陆商议。
伦敦,公司的会议室。
接通电话时,姚小驹在主持会议。海外发型公司扩大规模,当前在进行分工,他从走廊外返回。
“克苏鲁系列在英国的宣传计划暂时搁置,下面讨论在洛杉矶时报连载的《肖申克的救赎》。”姚小驹说。
紧接着姚小驹晒出了刚才搜索到的消息,肖申克在美国的热度,远比克苏鲁新作在大英的热度夸张。
最简单的例子是私下对读者的影响,前面众多描写,足以显示出差距。
就投影晒出的数据,好到令在座职员皆难以置信,一种没有宣传,没投入职员,不可能有这么好的状况。
“姚哥你是了解我的,虽然让我去美国市场拓荒,但我没这能力……”
“姚哥你是了解我的,这要是我打的宣传,我能得瑟地骑到你头上。”
“姚哥你是了解我的,我是公司最听话的,你叫我踢狗屁股,我不会踢猫。你没安排的事我不会做。”
人才们纷纷发言。
“行了,”姚小驹敲了敲桌子,“我知道公司人才济济,“刚才和《洛杉矶时报》副主编聊了聊。就单纯的是作品好到这地步,就连报社本身前期也没投入特别的资源。”
姚小驹以及众人的神情大概就是,“我知道作品好,但没想到能一飞冲天!”
目前重要的是把人气承接下,再说直白点是如何将流量转化为金钱。
会议主题产生了些许变化,本来亚洲分部的海外市场开拓,当前加上了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