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这孩子打小就聪明 第392节
只是顾陆也很有逼数,从未想过要搞一部自己的作品。有金手指不用,是不道德的。
“是我对不起这篇文章啊,如果当时能够冷静点看完它,或许结果会很不同。”
他本想上推特分享,也是习惯,波那佩平日爱分享美景、美食以及美文。可一想到推文发出去后公众的反馈……波那佩就顿住。
圈内都知道自己被调走正是因为《肖申克的救赎》,再分享不就是认输了?
“发现自己错误很简单,但要推翻自己的言论太难了。”至少波那佩办不到,所以手机上一点点删掉正在输入框中闪烁的字母。
波那佩在推特的关键词搜索了一番,弹出有关#肖申克的救赎#最热的推文。
发文者,波那佩还认识。
温顿·亚科里:[#肖申克的救赎#很抱歉,以这种方式认识中国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laotze。]
温顿·亚科里:[我想成为世界的laotze。]
温顿·亚科里:[@中国驻美大使馆_能否推荐有关laotze的作品,我想知道得更多。]
亚科里是阿美莉卡华尔街大亨,以喜欢针砭时事和大嘴巴而闻名,主业是地产和房产。
最厉害的战绩是——某次“乌黑金贵”事件中他居然唱反调,逆大流而上,被媒体好一喷,甚至说背负了好多官司。即便如此,他亚科里,依旧没掉下键仙之境。
“往往看上去很疯癫,又混得很好,甚至让人怀疑,为何这种疯子是百万富翁的人,且非常聪明。温顿就是典型。”波那佩不由说,“他可是时镜集团的大股东之一啊。”
时镜集团是《洛杉矶时报》的控股公司。故此,别看温顿连发三条,看起来像是观看了报刊连载的作品,突发奇想,实则起到不少宣传效果。
从三条推文下的留言就能管中窥豹。
“这有这么精彩吗?看不少推文说,是2019年年度最精彩的文章。”“难以相信,中国作家中居然有这样的天才?!”“中国不是很落后吗?封闭的国家,会出现厉害的哲学家?不知道昨天的洛杉矶时报在什么地方可以买到。”等等讨论。
波那佩的表情是——9012年了,为何还有国人对东方大国有刻板印象?
算了,无所谓,他只是个普普通通的新闻人,没义务做这些事。
只是从这些留言能侧面得出一个结论,温顿在利用中国作家顾陆作为他的宣传噱头,《肖申克的救赎》好到让毫无名气的中国作家,能成为噱头的地步!
明明伴随时间过去,热度应当衰落,洛杉矶时报都更新两轮了,可作品的热度不按照常理来。
互联网出现很多链接——导向洛杉矶时报官网。大多数年轻人就不看报,这点国内外一致。
可是年轻人好奇心重啊,瞧见许多报纸、文学评论家以及大亨,都在夸,抱着“让我看看是怎么个事儿”“多自由”等心思,反正网上能瞧见电子版,很简单。
由此,热度进一步扩散。
《洛杉矶时报》捆绑肖申克的救赎,在互联网上被提及的次数暴增,以及官网的点击率更是多了一位数!
是不是听上去特别骇人?其实这和传统媒体弱势,平台大行其道有关——想想现在看新闻,要么是app推送,要么点开抖音快手等网站。美国也差不多。
“为什么都三天了,洛杉矶时报上依旧没这个中国作家的新作品?先生,难道你要亲自坐飞机去中国,当面谈吗?请问到中国了吗?”温顿作为大股东,即便不参与公司日常管理,但重要决策肯定是要参与的。
他此刻正和洛杉矶时报主编——外号“放大镜”的男人,坐在一起聊天。放大镜的意思是审稿非常厉害,供稿人的文中哪怕只有一丁点问题都会被揪出来。
放大镜主编马上回应,“先生,我们向顾先生的代理人汤姆(姚小驹)交流了,顾先生没灵感,我……”
“灵感?”温顿都快气笑了。
觉察到对方嘲讽的笑容,放大镜主编感觉自己的专业性受到侮辱。
他立刻说,“亚科里先生并不了解创作,顾能写出《肖申克的救赎》,并非是新人作家,顾在亚洲早已永远很大的名气,这种作家,如果对文章不满意,肯定是不会发出来的。”
“汤姆的回复是尽量在一周以内,如果亚科里先生对我的工作有意见,请去找斯特劳先生。”放大镜主编说。
是合格的主编,但不是合格的商人,难怪做了那么多年的老三,现在还是老三,给你机会不中用啊。温顿平息怒气,洛杉矶时报需要这类半废半宝的人。
“我确实不懂文学创作,但你也不懂人性,创作这东西就是驱动力不够而已。现在他人气正盛,你要告诉他,我们有相同的利益。同时给钱,把下一篇的稿费开到最高,让《洛杉矶时报》能够最快兑现肖申克的人气才是关键。”
肯定的,下期报纸如果有《肖申克的救赎》作家新作新连载,销量和关注度肯定会飙升。
届时热度超过第二名和第一名《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即便不持久,可报刊的影响力本就是一次次叠加累积起来的。
“最高的稿酬?那是詹姆斯·帕特森创造的一个单词2.1美金?!”放大镜主编被大手笔震撼。
前面科普过,普遍作家在报纸上连载价格是0.35-0.7美金。超1单词就是美国的超一线作家,如同帕特森,他的亚力克斯·克劳斯探案系列在美国认知度非常高,甚至可以说家喻户晓。
“五万字才10万美金,这和报社获得的利益不值得比较。我们报社只要下一部作品,是不是好作品无所谓。也没有作家的作品都是佳作。”温顿说,末了还补充,“中间隔着一个人,诚意就会减弱。”
放大镜主编不赞同这种做法,他认为如果给作家更多时间,说不定“顾陆+洛杉矶时报”能成为一个品牌。
通话的最后,温顿还带着阴阳意味留下一句:“你真的可以买机票去中国,看着作家创作,如果写出来作品,再给饭吃。相信很懂文学创作的穆丝先生肯定能办到。”
再等一周?黄菜都凉了。
哪怕当前因为越来越多美国网友围观,也很难火过五日。
放大镜主编也听明白阴阳之下的含义,他再度打电话给汤姆。无论如何,先要到作家的联系方式吧。“我没有这种天分,包容你……”手机铃声响了。不知道为什么,咕噜大王听很丧很emo的歌曲,就感觉很热很燃——哪怕是舔狗歌曲《信仰》也燃。
难不成不是曲中人,听什么都燃?
言归正传,咕噜大王接通电话。
“好的好的,肯定记得。”
三言两语后挂断,以顾陆的性格,很难和人煲电话粥。
放下手机,顺势起身伸个懒腰,骨节卡巴作响,不知道是腰间的哪段骨头,顾陆十指交叉,活动了一番。
事情肯定要分轻重缓急,好比他就把校内活动排在末尾。刚才就在进行文抄,既然有这么好的机会,还是别放过进军美国。
他选择了《黑镜》中应该是讨论度最好的作品。
重新坐下,还有三千字就收尾了,距离六点还有一个多小时,时间肯定来得及。
刚才电话来自逆子贾须,担心顾陆忘记时间所以特地打电话来,提醒别忘记下午的联谊。
联谊,简单点是以宿舍为单位的交朋友,普通情况是大一大二会组织。本次联谊也来自大一新生,之所以会叫上顾陆,是大一新生求爹爹告奶奶想见一见传说中的“神人”,才特意来邀请顾陆。
“联谊,联谊!我上了这么多年大学,居然都没去过联谊。”顾陆感觉这一波联谊,必定会触发金手指,所以答应了。
另一层原因是,“我这也算是抓住了青春的尾巴?”
上一辈子顾陆没上过高中,当然就更不可能上大学。前世和洞穴里的哥布林一般,偷窥着网友们大学时期的校园生活。
高中和初中是挺有意思的,留下不少回忆,但更多是当旁观者。可眼看大学还有一年就要毕业,顾陆还是有点不甘心。
反正也要尝试没试过的经历,就再试试。
难道年龄一旦脱离幼稚,就不会再有青春了吗?那岂不是说,早熟的孩子,拥有的青春更短?顾陆并不想认同这个观点。
没一会儿,房间内又响起了噼里啪啦的敲击声。
顾陆不知道,本来将会遭受外国主编的催稿,只不过被姚小驹阻拦了……
肖申克的救赎在洛杉矶时报刊登的第三天,#i want to be laotze#登上了热搜。
某一句话的流行,会非常巧合,当前这话在推特上存在感挺强的。
“laotze的思想主张似乎是顺应自然,任何人都不应该干涉自然和国家的运转。是不是类似萨克斯休克疗法?”
“听说laotze最厉害的理论是越弱小的却越是强大,任何事都有两面性,需要辩论来看待。”
“这个有点像黑格尔的辨证思维吧?laotze是十八世纪的人吗?”
等等。
有一部分读者,读完,讨论的关注点跑偏了。就怎么说呢,犯贱的角色,挺吸引读者,特别在监狱这种高压环境中。
甚至好网友还先要进一步的了解……
中国驻美大使馆的推特官方账号是“chinese embassy in us”。
上一条发的推文是:全球#熊猫伙伴(#gpp) 2019今天在#成都拉开帷幕!会前,“全球熊猫伙伴”探索了成都高新区……
毕竟中国有熊猫外交这一说,每年都会找来二十多个国家合作,养育大熊猫。身为外交战略之一,大使馆肯定会转发。
当下收到许多私信以及很多艾特消息的驻美大使馆也充满困惑。
为什么突然间互联网就对老子这么感兴趣?要知道,美国有数十所孔子学院,大把资金,可confucius(孔子)从未在推特上被如此多网友讨论。
具体情况非常好查询,原因就是来自中国作家顾陆的一个短篇。
真相——也太像营销号的新闻了吧!
经过再三确认,甚至将过程都摸得一清二楚,工作人员们才愿意相信。
“难不成真的是老子的名字方便成为热梗吗?”大使馆的工作人员在了解到事情来龙去脉之后,忍不住嘀咕。
老子,或许是名字占便宜,但更深层的原因是吸引力,让更多美国人愿意“停留”,乃至于费更多时间去了解。
就像给账户发私信询问具体生平的美国网友。
李大使张口,刚想说点什么,秘书就查询到了一些资料。
“顾陆专家是我们国家核心智库的专家。”秘书说。
即便是国家的专家,出手也太强横。
“顾陆老师一个人的传播强度,顶一个部门。”李大使感慨,“舞台已经搭建了,我们必须要跟上。”
吩咐下一些事,首先发消息,给美国好奇的网友们介绍一番老子。同时立刻准备开展线下关于介绍老子著作的活动。
最后,李大师说:“以我们使馆的名义,给大外交智库发送一份感谢信,感谢智库专家为海外文化宣传做出的贡献。”
第414章 一人为军
中国六大核心智库分别是:发改与国际合作智库、国际环保与环规智库、银行与住房贷款智库、大财科智库、国际科学发展战略研究智库,以及大外交国际智库。
有五外一内的说法。撇开银房智库是内部研究,其余五个都会研究海外的情况,以先发的“海外国家”作鉴。
近几年就竭力避免跨过日本老年化的状况,韩国不生育的问题,当然这不是以上六核研究的事。
更进一步的阐述,其余五个核心智库都与中国驻各国大使馆有密切的交流,国外数据的互通有无,以及相关问题的策略支持。
前不久,日内瓦的环保署开展大会号召减碳,一说减排应该都知道要放什么屁。美国“恰好”有公民“自发”游行,在中国驻美大使馆门口进行抗议。此问题上,大使馆的处理方式就会咨询国际环保与环规智库。
国际议题,发在推特上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表情包都经过斟酌。
说那么多,就想表达,驻其余四大流氓的大使馆,基本只会向智库发去咨询,感谢信是罕见的!
“原本以为在大英创造的成果就已是极限,没想到……”见多识广的闻理事长也懵了。
如果说太极阴阳图在英国本土卷起的热度,以及勾玉热卖的巧合,能用小钱钱堆出相同的效果。但阿美莉卡有关老子的讨论,有钱也很难办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