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这孩子打小就聪明 第444节
[《晚邮报》记者:那么对互联网上英国和俄罗斯网友的一些攻击言论,亚里沙先生怎么看?
亚里沙:网民们所能获取的信息是有限的,我们也不能怪他们。]
问题站在报社的角度没问题,因为当前挪威有超过半数的网民都关注这件事。
可明明是网友的讨论,官方的人掺和进来,性质不就变了吗?
英法俄三国的媒体也开始行动了,但可惜是没有政要在公共场合发表什么看法。
但……
欧美国家的某些政要,也不知道和谁学的,都喜欢在推特或者其他互联网平台开通自己的账户,然后和网友交流。
各位也想到了,他们在互联网上明里暗里过招了。
说真的,就好像挪威的亚里沙都不一定知道顾陆,也不一定觉得顾陆重要,但话赶话,你问到这里来了,就只能这样回答!
首先是法国,迪博有点生气,愚蠢的毛子,挑什么事?!
迪博:[下个月有长假,终于有时间去中国旅游了,和好久没见面的好友见面。【图片】【图片】]
图片是顾陆去参加他的述职宴会时拍摄的照片,两人勾肩搭背,看样子关系就挺好。
俄罗斯政要也不开心了,行行行知道你们关系好行了吧,但我不过就宣传宣传吗?
抛开事实不谈,法国不能保持沉默吗?
阿列克谢:[顾先生酒量差了点【图片】]
当日大剧院演出《光在黑暗里发亮》之后,举行的宴会。
英国也不开心,欺负我没有合照是吧?
可颠倒黑白是专长。
史密斯:[汤姆先生说,下个月将会有新书的签字售书会。想着上一次,顾陆先生还真是受欢迎。很多读者都迫不及待了。【图片】【图片】]
第一张图片里顾陆被众记者包围,记者们争先恐后的样子,按照文化、新闻和体育部大臣助理史密斯的说法,就是作家人气太高。
第二张图片是一群人在酒店外面,似乎是等着顾陆。
稍微提醒一句,这些照片是好几年前顾陆第一次去伦敦时拍摄的……
发现了吗?进入了第三阶段,整体都有点跑偏了。
一开始他们是想证明自身文化和历史的优秀,能够吸引中国天才,并且还创作了相关的精彩作品。
现在变成证明自己国家与之关系好。
正是这样的情况下,全球吃瓜群众持续关注着。
国内网友什么时候见过这阵仗?
“不是哥们?其实我有点不能理解为什么要这样争,和小孩子争玩具一样?”“不会是国家找的水军要造神吧?”“除了顾陆牛逼我没什么想说的”等等,之前普通网友的反映说了,说说看恨国党们,瞧见这场景,那真的着急坏了!
让这群人更着急的事来了。
此事发酵了三天之后,热度也来到顶点。
国家这边终于有声音了。
是来自一段访问——
[新夏社记者:昨天,由京城图书大厦首发新中国70年70+1部长篇典藏,为庆祝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全面展现新中国文学发展水平,发言人能否介绍70+1部作品有关情况?为何不是直接定为71部。
文化部门何发言人:因为70和1是两个部分作品。70是国内艺术形式、叙述方式上具备独特的创造性的作品,包括《林海雪原》《红岩》《白鹿原》《尘埃落定》等获得茅盾文学奖或“五个一工程”奖的作品。
1是代表新中国文学在海外的发展水平,顾陆的“他国外交系列作品”是中国与国外文学交流友好的缩影。
俄罗斯、法国、西班牙、挪威、英国(按字母排列)是目前作品最具成果国家,由“他国外交系列作品”为基础,展示了多个成功的国与国的友好交友,友谊得到提升。]
诸多盯紧的部门看到这个消息,比如说外文局,他们太清楚了。
“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典藏”一共就只有七十部,没有什么加一。并且是在去年九月份中旬就发行了,赶在了国庆前。
但是呢,现在直接硬改为了70+1部,特别是没成为71,只成为70+1,意义重大。
外文局保守的梁副局可以查询了,“他国外交系列作品”压根就没书号。
“也是,就目前写给外国的庆文,根本不够出一本书。所以就是占个空位……”梁副局明白了。
话语说着他自己也有点恍惚,什么时候一个作家,也可能成为世界这盘大棋的棋子了?
那棋子知道自己成为棋子了吗?当然知道。
统战部的赵主任以及文化部门的领导特意找了顾陆,“把《逃向上帝》免费送给莫斯科大剧院演出,我们国家不可能让自己人吃亏。”
以这个为由,说是有个大奖励。紧接着就针对互联网的“三国大战”进行了讨论。
当然奖励什么的顾陆没怎么在意,因为咕噜大王昨天熬夜码字到六点左右,有点迷糊。
熬夜的成效是终于补上了在莫斯科多玩了两天的进度。
第二天也没时间补上睡眠。
很正常,顾陆大部分时间都不忙碌,只有偶尔少数情况。
时间:下午三点左右。
地点:北大外语学院某间教室内
人物:教授和学生们
三要素先集齐,再说当前是什么情况。顾陆的计划是去听俄文学听课,结果寒假结束了,新的一学期达教授的“法国文学批判”也开课了。
达教授嘛,老熟人了。女侠去留学的所有手续,以及国歌的法文版,都是达教授翻译的。
爱喝茶,和顾陆关系挺好。
如果他记得没错的话,好像目标作品也写了两位法国文豪司汤达、巴尔扎克。
来都来了,就去看看。
而法国文学的开篇所讲的人必定是巴尔扎克,如果教授想玩点技巧,开篇则是拉伯雷,就这两位作家了。
刚开始半小时,大脑那熟悉的感觉就有了。
【最伟大的传记作品】【崩溃的意志力】【绝佳的天赋】
前面一个标签是作品,后面两个表情明显是作家本人的描写。
《世界建筑师》是铁板钉钉的事了,顾陆成功看!
茨威格最后是精神崩溃和妻子一起自杀的。请注意不是太宰治那种,女方死了自己害怕跑了的自杀,因为现实故乡和精神世界的双重崩塌,茨威格一次成功。
至于绝佳的天赋,茨威格的写作天赋很夸张,同期作家都这样说。并且看过他几部作品也能够感受到,
只是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最伟大的传记作品”冠以,肯定会惹来争议,顾陆表示,这是合成系统的评价。
“顾陆,”达教授见顾陆面带微笑,好像是对他的可成有所获,故此才提问,“对法国现代之父奥诺雷·巴尔扎克,你如何看待?”
巴尔扎克的话……顾陆决定引用茨威格的评价。
毕竟他前世看过很多次《三大师》,即便当前还未合成,也没问题。
唰唰唰——
同学们的眼神看向顾陆,北大最出名的学生。
一双双目光,不是期待听到什么不一样的发言,而是充满着好奇的情绪。
“巴尔扎克,我愿意把他和另一位,差不多是同时期的法国名人放一起比较。”顾陆开口。
是大仲马,抑或司汤达?达教授心里想着。
“没错相信各位也次猜到了——就是拿破仑。”
都让开,咕噜大王要开始了。
第462章 怪燃的
拿破仑?
一个出乎达教授预料的名字,他静静听着。请开始你的表演。
“就像老师刚才所说,巴尔扎克有非常多我们现在依旧熟知的作品《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邦斯舅舅》等。”
“我相信大多数同学们也知道,这些作品其实都是巨作《人间喜剧》的一篇。”
同学们都点头,选修达教授这门课,也是知道些基础的。甚至说巴尔扎克一生就写了人间喜剧和爱情婚姻的道德法典两部作品,共计两百二十多万字。
“拿破仑用剑征服欧洲,而他用的手中笔,并且在数十年的写作生涯中一以贯之,甚至可以说,主宰他生命、热情以及所有精力,为达成这个目标。”
“我这样比较不是无的放矢,巴尔扎克在自己书房放有一尊大概一个全家桶高的拿破仑雕像,并写下[他用剑未竟的事业,我将笔予以完成],至今去他的故居还能看到。”
眼中探索之情消散了很多,学生们也开始认真听了,而不是单纯只是看“名人”。
“那么他所付出的是什么呢?忘掉现实,沉浸于构建世界。每天喝下四五十杯的超浓土耳其黑咖啡,用咖啡来刺激自己的神经,让身体每天能够写作十八个小时。”
“用现在的话来说,巴尔扎克是天生的写作圣体。”
同学们诧异,那确实吊炸天啊!甚至有人想,喝这么多咖啡,不会咖啡因中毒吗?
“巴尔扎克的大军就是他凭空创造出来的两三千人,从无到有地创造出来。“”顾陆说,“文坛和世界的顶点相同,没有预先保留的席位,那么想要成功,每个人都必须占领演说家的讲台。”
“他用什么手段占领呢?把那叫作‘写作能力’的金属锻造成一种武器——这种金属坚硬而柔韧,就像钢铁一样。”
“两三千人的大军拿起武器,巴尔扎克把他们全部集中起来,他笔下的主角都有欲壑难填的特点,《高利贷者》中高布赛克、《欧耶妮·葛朗台》中的老葛朗台,还有纽沁根等等,全部都渴望占有一切。在浪漫派流行的文坛,巴尔扎克的大军变成一堆疯狂无比的炸药。”
“巴尔扎克伟大的原因就在于此,他首次向浪漫派的作家们高呼:‘我的市民阶层的悲剧比你们的悲剧更具悲剧性’,他对法国文学的破坏与贡献,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但现在法国现代之父的名声,他当之无愧。”
怎么讲述一个作家的看法,还弄得怪燃的?
就比博燃啊!不少学生本来对这位十九世纪的法国作家没什么兴趣,但听完这番话,就萌生出想去看看的心思。
“发生在十九世纪的这场法国文学内部的斗争,不见得比拿破仑在战场上的厮杀稍有逊色。”
顾陆顿了顿,好像没词儿了,是该结束了。
他总结,“所以对法国文学感兴趣的读者,巴尔扎克不是推荐作品,而是必读作品。它包括私人生活场景、外省生活场景、巴黎生活场景、政治生活场景,甚至还有《哲理研究》。巴尔扎克用文字构建了一个时代,所以我愿意称呼为法国的清明上河图!”
法国的清明上河图是顾陆自己总结的,其他都是茨威格的评价。顾陆在看完《巴尔扎克传》零星的记忆组合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