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这孩子打小就聪明 第495节
莫登最自豪的事,就是巴克勒姆对《圣界山》的夸奖:“融入希腊神话所创造的世界,就像是另一类的现实世界。……”后面大段的批评省略。
说巴克勒姆的评价能决定文坛新人的前途有些夸张,但若是他差评了,那么两三年之内就难以获什么文学奖项是真的。
毕竟大多数文学奖项的评委会主席,不是他的学生,就是他关系不错的朋友……
“是的……”米克希顿了顿,继续说,“莫登先生,以后还是别打电话了。因为和作者太熟,会导致在写书评的时候受到影响。我这次就……莫登先生我还有事。”
下一刻,就传来嘟嘟的忙音。
合着你的意思是,互联网的书评还给我面子?莫登瞪大眼睛,他不理解。
为什么前天打电话还是热情似火,现在这样如坠冰窟。
哦对,巴克勒姆,莫登花了一点功夫,才知道对方在《华盛顿邮报》发布的内容。
因为巴克勒姆的知名度,他在《泰晤士报》《费加罗报》《世界报》等多个报纸,都拥有不定期更新的专栏。前面夸他的书评,就是《费加罗报》的巴克勒姆书谈专刊上的。
就,我的书在美国更火,你跑去法国的报纸发评论,明明魔戒没在美国面世,你偏偏又跑去美国的报刊发布,你是天生反骨吗?
莫登内心这样想着,开始看起巴克勒姆对顾陆的评价。
[马尔克斯在一天和妻子出游聊天时,突然脑中闪过一句话”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他立刻放弃旅游闭门创作,并告诉妻子,他不是在创作,而是在创造一种新的文学。
这是作家的自信。
如果一位作家不抱着写一部史诗作品的心思,那么他的笔下必然不会出现史诗作品。而书写《魔戒》的作家,书写前是必然已有要创作如同《神曲》般的作品。
我个人的统计,《魔戒》中有53处场景是用诗歌作为补充叙述的。
有25首与战争主题相关,约占诗歌总体数目百分之五十左右。]
诗歌?莫登因为没看过魔戒,因此压根不知道,对方还有这种创作。
“十七世纪的作品吗?还吟游诗人的吟唱,都落伍了!”莫登评价。
文学创作上越敌视什么,可能那就是你的缺点。就比方说大橘敌视无脑跳出来的甲亢爽文,故而在爽点构造上是偏弱的。
而莫登稍微有点不同,他会写诗歌,也知道游吟诗人的传颂,是奇幻世界的特色,但他不敢这样动笔,因为怕读者认为老套……
当自己不敢写,而被他人创作出来,备受好评时,莫登破防也不足为奇!
[史诗战争的塑造是离不开诗歌的,因为医人者无人传颂,杀人者却历史有名,人类慕强基因自古根深蒂固。
同时诗歌也能够从其他方面描写战争,我非常喜爱其中东征歌谣:
“在一个黯淡早晨,从黑暗的黑蛮祠,
森格尔之子,带着领主与将士,上马出发了;
他回到埃多拉斯,马克统领的……
埃奥尔一族往东挺进:
穿过伏尔德,芬马克,以及森林菲瑞恩,六千持矛精兵赶往桑伦丁,
明多路因山脚下的雄伟蒙德堡,
南方王国里,海国之王的主城,
敌寇环伺,炽火连营。
命定的结局催驰,黑暗夺走了
战马与将士,远方的蹄声渐渐
喑哑,只留下歌谣把往事传唱世人。”]
这也叫诗歌?莫登怀疑巴克勒姆是不是收了钱。
当然这里必须得说一句,他可没给巴克勒姆钱,所以他的评价都是货真价实的。
[这个诗歌写得普通,但符合口耳相传的歌谣简单的特性,且战争的时间和空间中延展。并且让文字的空间,拥有声音的状态转变。
时间在空间的变换中流动,造成了一种音画同步的动态效果。诗歌对战争的描绘是不清晰,但确实更像是另一种行军过程。
还有阿拉贡向甘道夫一行谈论起骠骑往事时的吟唱,诗歌中的八问让洛汗民族这个由作者构建的虚拟民族在我脑海中有了非常清晰的形象。
诗歌更加有力地丰满了《魔戒》,五十多首诗歌,没有一首是多余的,对情节、氛围、世界观的多重构建,增添故事的艺术魅力,向读者展现了多层次的中土世界。
难以想象,顾陆现在二十五岁,难道他用了二十四年在构建这个中土世界吗?
第一次进行奇幻的创作,就创造出里程碑的作品,诸多奇幻作家真应该学学。
至于学习的模板,《魔戒》不是摆在书店了吗?]
没错的,米克希就是看到这一幕,然后突然脱粉了。就没那么喜欢莫登的作品了。
莫登写了多年奇幻,能力肯定是过关的,可他从未认真的构建一个世界,相比直接原创语言的顾陆,简直是天壤之别。
诸多奇幻作家,这个短语,巴克勒姆没点名道姓,实际就是指莫登,因为在费加罗报的评价后半段,就是批评《圣界山》的背景世界没延展性。
不想承认的莫登,立刻动身出门,他要购买一本魔戒。柏林身为欧洲最繁华的国度之一,找一家售卖外文书籍的书店,还是能找到的。
花费两个多小时,莫登找到了英文版魔戒,可在伸手去拿书架上的魔戒时,他手却僵住了。
为什么?
不敢……
对!是不敢。读者的评价,米克希的评价,书籍的销量,甚至巴克勒姆的专栏,都说明了,魔戒比圣界山强太多。
可——
莫登好像逃跑一样,离开了外文书店。他恐惧了,并不是知道自己当顾陆为绊脚石的行为错了,而是害怕了。
而《魔戒》的魅力正继续挥发着!
第513章 出来单挑啊!
意大利旅游部门的官员雷诺,前面和圣界山合作有多高兴,现在就有多难过。
特别是当雷诺听到自己儿子说,“爸爸,假期可不可以去法国的勃朗峰游玩?我已经和母亲商量好了,她同意。”
“法国的勃朗峰?”雷诺诧异。
“都是爬山度假,勃朗峰是阿尔卑斯山的最高峰,就在法国的上萨瓦省。”雷诺之子,我们简称为雷子,他继续说,“魔戒的风云顶——辛达语是阿蒙苏尔,巴金斯就是这里被戒灵进攻。山峰的峰顶还放着真知晶石头。这个书中的重要场景,就是以法国的勃朗峰为原型描写的。我听说法国当地还在上面专门设立了一座高塔,就是用来还原书中阿尔诺王国的。”
雷子嘴里噼里啪啦一大堆话,手还不停的乱舞,并不是所有意大利人讲话双手都会不听使唤——但雷子就是那种手绑起来,就不会说话的人。
一开始雷诺没明白,辛达语是什么语言?后来雷诺听懂了,出自于顾陆的作品《魔戒》。
“你知不知道,我们国家瓦莱达奥斯塔,也有勃朗峰。”雷诺问。
“当然知道,但我们俱乐部都说好了,要去法国的那个,父亲反正也不远,我们就一起去吧。”雷子说。
看着十五岁的孩子,雷诺难以接受。难以接受自家的孩子,会跑去邻国看明明国内就有的事物。
“什么俱乐部?魔戒很出名吗?”雷诺稳定自己的情绪。
“当然,父亲你不知道吗?《魔戒》首周在我们国家售出了28万册,并且最重要的是,有很多读者愿意花时间去挖掘书里面的内容。”雷子说。
没错的,就用网文举例子吧。一个会为原作花钱,并且会为原作写番外或是“画图”的读者,那绝对是稀有财产,有一百个这样的读者,就足以让一本书的生态完全变样。
中土世界的真实,让不少看完书的读者,依旧沉溺其中,并诞生了各种社团以及俱乐部。
“就像我们学校,组建了一个精灵联盟。”雷子说,“入社的很多同学都没看过书,但因为热度高就进来参加活动。不过他们都比较业余,还是大型的俱乐部更专业。”
即便意大利人口也有五千多万,可想一想最近的销量,首周二十多万册简直是逆天了。《圣界山》在他们大力宣传之下,都上市销售两三个月了,也没超过多少。
“为什么顾陆先生不在我们国家取景呢,这样就可以在国内观看了。”雷子叹气。
这个叹气话语,犹如一把尖刀插入了雷诺的心中。因为顾陆确确实实先来的意大利啊。
现在——
雷诺爬上互联网,对相关词条进行搜索,出现的结果是:“为什么法国可以成为魔戒的原型”“欧洲篇选定法国,为你揭秘法国特殊的魅力”“顾陆先生去了两个地方法国和意大利,但最后选择了法国,那么其他的还用说吗?”……
特别是当法国宣传处,利用魔戒进行拉踩宣传,并且真的圈到了游客时,这真比杀了雷诺还要难受。
雷子见父亲脸色阴晴不定,聪明机智的他意识到了情况不对,去法国的事得等会再说。
身为意大利旅游部门的负责人,肯定不能让国民发现他这个失误,但……别说你没有互联网壁障,即便有,消息也遮不住!
伴随着销量提升,那就是读者人群的扩大,魔戒影响力也越发明显了。
大概在第四五周的样子。
墨西哥的读者成立了【精灵语俱乐部】,入部门要求是“对精灵语的任何一种语言精通,且不能是美国人。”
澳洲成立了【魔戒地理对应部】,在作家结尾的序言中坦言,魔戒里的大部分地点都有原型,他们俱乐部的主旨是打卡魔戒书中的世界。身为意大利人的雷子就在互联网上加入的这个俱乐部。
别觉得很奇怪,真心很正常,就和很多人去伦敦,都跑去国王十字车站的第九站台和第十站台中的第三个柱子打卡,因为九又四分之三啊!
这就是书籍的影响力,因为电影拍摄的是实际上没什么人关注的4号和5号站台。
俱乐部的要求:完整看了魔戒,并且不能是美国人。
还有一些社团,也明着暗着说不要美国人。
直接在互联网形成了一个热点讨论#为什么都不要美国人?#
美国人在互联网上都炸锅了,从来都是美国人歧视澳洲人,看不起墨西哥人,你现在怎么回事?尼玛倒反天罡!
什么意思?站出来单挑啊!
“没想到在二十一世纪还有这样的歧视。”
“为什么不能是美国人?我在墨尔本读书,看了魔戒,认为很有趣,就想加入社团找到同好,没想到遭遇到了歧视。”
“希望这些俱乐部可以给一个回应,否则我认为应该给这些歧视美国的国家加增关税!”
“抵制这些国家!”
要解释!
这不能忍。
对于美国网友的指责,这些个社团、俱乐部、论坛等组织的负责人马上跑出来回应。
[嘿兄弟们,我非常喜欢阿美莉卡。这个规则也没有任何歧视,因为都知道,《魔戒》是没有在美国地区出版的,所以绝大部分美国人是无法看到。对于我们这个书友会为基础的俱乐部,这个规则能快速筛选同好!当然若你是看过《魔戒》的美国人,我们也非常欢迎,实际我们俱乐部,有不少美国在国外的留学生。]
其他说的组织回应也大同小异,当然我们讲事实摆道理,规则中加一句“美国人除外”,真的是筛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