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观光他生命中最好的一段时间,郑千玉知道自己已竭尽全力活过那分分秒秒,毫无缺憾,他已经够珍惜,不必真的要回到过去。
夜游巴士在行进时经过璀璨的建筑和墨绿的树影。林静松不在意周遭的任何,因为郑千玉完全失去了语言。
他看着郑千玉静默的侧脸,一切都成了他的背景,郑千玉的轮廓简直烙到他的视网膜上,像一种强光直射他的眼睛,要他永恒闭眼时都挥散不去。
时隔好多年,他们再次并肩坐上夜游巴士。在夜幕下幽蓝色的风中,看不见的郑千玉安静地流下了眼泪。
第55章
叶森在凌晨时分离开。
夜游巴士走城市的中环线, 从起始的码头站绕城市一周,时长一个半小时,再回到起始站。待他们下车, 已接近晚上十点。
在码头站吃到很鲜的海鲜炒粉,又打车回到酒店。叶森过三四个小时就要去机场,郑千玉本打算等他走了再睡下,却被叶森催促上床去睡。
洗完澡之后,像往常一样躺下。郑千玉白天睡了很多,以为难以入眠,被叶森抱着, 眼皮竟很快觉得重,滑进梦乡。
林静松起身要走的时候,动作很轻, 郑千玉仍旧醒了,迷迷糊糊地伸手抱他的手臂。林静松吻他的额头,让他继续睡, 下了床很安静地换衣服,拿东西。
背后窸窸窣窣, 郑千玉还是坐起来,想要下床。林静松已经收好了,走过来握他的手,低声说自己走了, 好好睡,不必送。
郑千玉还是跟随他的脚步要走到门口,林静松无可奈何,只好轻轻牵他。到了房间门口,他已叫了车, 让郑千玉停到这里就好。夜间酒店走廊昏昏的夜灯下,郑千玉站在房间里,一手扳着门,脸上的睡意没有完全褪去,已本能地流露不舍,看不见林静松,摇摇晃晃地一手伸出去,要林静松再握握他。
林静松看他这个样子,脚底下像生了根,扎在郑千玉咫尺的方寸之中,难以想象他这几年怎么过来,心又痛起来。
终于还是不得不走,林静松自己伸手,慢慢将门阖上,将郑千玉的身影关在门后。再看到他那个样子,林静松迈不开腿。
他知道接下来会有很长一段时间过这样的日子,抵达又离开,受不了只有远程的联系,宁愿过飞行与停留等长的日子,只要可以见面。
叶森走后,郑千玉继续自己的工作。录音的这段时间充实而疲累,工作室里的配音演员们来来往往,郑千玉已大致熟悉他们的声音。
其中最常碰见启蔚,他正在录郑千玉失之交臂的那个角色,郑千玉在他录音时进监听室旁听过,他确实最适合这个角色,录音时的表现很好,导演和甲方想要的调整一点就通,几乎没有费心多磨的时候。
配音这件事有时会卡到瓶颈,例如导演和甲方的理解有偏差,或是演员不在状态,对不上导演给出的调整意见,来回重复录一句话录很久的情况也并不少见。有时候一直找不准方向,演员的状态越来越低,最好先跳过去录其他部分。
郑千玉有时候也会这样。所以在旁听启蔚录音时,深感到对方与自己专业和经验上的差距。收完工同小真一起吃饭,偶然间聊到启蔚,小真告诉郑千玉启蔚已经入行七年了。
郑千玉有些意外,他一直看不见,无论听启蔚平时说话还是配音时候的声音,总觉得他也只有二十出头。不过声音是不容易听出年纪的,有些配音演员五六十岁了,一开口仍是青壮年的声线,只要嗓子不坏,累积名气和经验,配音演员可以算是一个越老越吃香的职业。
小真悄悄和郑千玉说:“其实启蔚老师也试音了你现在这个角色,ip方最后选了你。”
郑千玉:“真的?”
小真道:“是的,启蔚老师还问过辛姐落选的原因,想再争取一次试音来着……但ip方拒绝了。”
郑千玉听了,心里有些五味杂陈,论经验和实力,入行七年的启蔚肯定比他优秀不少。这就是干这一行的尴尬之处,选人的权利握在甲方手里,当然会考量配音演员的专业性,但同时也存在其他因素影响人选。
可能看见郑千玉陷入沉思,小真又道:“我想启蔚老师也不会真的把这件事放在心上,试音落选这种事太常见了,我只是想说,千玉老师,你一定要对自己有信心!”
郑千玉笑,换了个话题:“谢谢你,小真导演。”
辛琳见小真表现很不错,悟性又高,让她试着导一个单期的短剧,小真的导演梦初步实现,手舞足蹈了好多天。
晚上回酒店,郑千玉空下来,又久违地打开自己的账号。“喻千”一直在断断续续地涨粉,广播剧的制作周期很快,他前些时间配的一些剧集都已陆陆续续上线,使他一直处在曝光之中。但郑千玉几乎没有经营自己的账号,只是转发自己参演的项目,说几句类似“感谢支持”“请多指教”的话。
一般的配音演员都会经营自己的账号,随手发发日常之类的。也有“喻千”的关注者在宣传微博下留言,让他多发原创微博。
郑千玉没有发微博。他既不想让别人知道他是个盲人,又不想“伪造”一些现象,让关注者误以为他是个健全的人。
因此,喻千在网络世界几乎是完全的沉默。
这对这样依附于人气生存的职业有些不利,关注者最初因ip、剧集而注意到喻千,如果缺乏一些反馈和互动,而下一部作品又在他们的兴趣之外,关注者很快就会将他忘记。
更确切地说,无论哪一行,只要事关人气,都会尽量将作品的关注者转化为个人的。至于是依靠实力,还是依靠个人魅力,这两者并无高低之分。
不过,郑千玉并没有打算在这个行业做得长久。他的所有计划都是短期计划,对于配音工作,郑千玉很认真在对待,正如他在很认真地对待眼前的生活。
至于将来,一年后,两年后,郑千玉认为那暂且遥远,无需在眼下烦恼。
出于好奇,郑千玉又语音输入,搜索了一下启蔚的账号,发现启蔚竟然有五十多万粉丝。
略略下翻听了一下,启蔚的日常博发得很多,评论数也多,互动频繁。
原来在这个行业深耕七年可以累积这么多关注。小真曾经和郑千玉科普过,顶级的声优粉丝能到几百万,配音做到这个等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已和明星差不多了。
郑千玉返回了界面,关闭了程序。他并不想当明星,如今对获取他人关注更无半分兴趣。退一万步说,进入到这个行业,是郑千玉努力抓到的唯一能做的事情,让他从无能的沼泽之中稍微可以仰头呼吸,争取到一点稀薄的价值感。
因此,他会竭尽全力。
但如果要说他真正想做的事情,那已随着他失去视力而失去全部的可能性。以前郑千玉绝不相信世界上有百分百不可能的事,就像物理实验需要理论上的极端条件,百分之百的不可能和百分之百的可能一样不会存在。
现在他明白什么叫百分之百的不可能了。
心情像起起伏伏的小船,在叶森离开的日子,郑千玉一点一点习惯早高峰时路况万分复杂、拥挤不堪的路口。每天都能碰到善良的好心人,也会为盲杖打到共享单车或水泥路墩重复着其实没什么意义的“对不起”。
小真陪郑千玉走过一次这样的路,到工作室立刻打开手机到市政小程序上反映共享单车摆放占用盲道、电动车违规逆行等问题,洋洋洒洒写了很多行字。郑千玉坐在沙发上等待开工,几乎能听见小真敲击屏幕的声音,他很温和地笑,怕小真气上头把自己气坏,让她要不还是算了。
“不可以算了!”小真小发雷霆,迅速地发了投诉,又到小红书上查有没有更多反映渠道,还发到自己的姐妹群,说人多力量大,大家一起反映进度就会快一些。
她行动力这么强,让郑千玉有些自惭形秽——一个真正在走盲道的人,却也从来没想过要去改变什么,认定自己力量太小,于是也早早放弃了。
没过几天,早晨这几个路口的盲道状况果然好了非常多。共享单车和电动车都被摆在别处,一整条盲道顺畅平直,一直通到红绿灯跟前,有人站在路口指挥交通,发现了郑千玉,还专门带他过了马路。
一次无比顺利的早高峰之旅。郑千玉到了工作室,等小真刷卡进来,立刻和她说了这个好消息。
“没想到反馈真的有用,而且这么快。”郑千玉告诉小真。
“渠道和联系方式放在那里就是让人反映的嘛!为什么不用?如果我早知道早就投诉去了,害你辛苦了这么久。”小真道。她又立刻将这个消息传播给和她一起反映的朋友们,好像为此拉了一个小群。
郑千玉佩服于小真的朝气和人脉,想谢谢他们,又觉得口头上的感激实在单薄。学着小真在小红书上笨拙地搜索,研究了很久很久,才买到一些咖啡、奶茶的代金券,转发给小真,差点惹得小真在工作室当场哭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