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林静松看着那画,恐怕现在连郑千玉都没有保留这些画。他想起大学时候自己在郑千玉家里留宿,他住的地方很小,一居室,床尾正对着画架。有时候和林静松做完爱之后,又一时兴起,起身对着画布开始涂抹。他画画的时候全然把林静松忘记,画完了之后又回来抱林静松,要一个“深深的吻”,不要那种只有一下的“很小气的吻”。
郑千玉就是这样,画也画得开怀,爱也爱得尽兴。
也许是林静松盯着那幅画回忆了太久,李夫人误以为他很喜欢,就笑说要不这幅画包起来给小林,家里还有其他挂画。
林静松再怎么样都知道不能夺人之爱,很快说不用。不过,他最后拿出手机,问能不能拍一张。
离开李教授的住宅时,林静松的手机里多了几张郑千玉以前的画作。林静松练习时将几张照片放大了看,想象着郑千玉的背影坐在狭小的床尾,专注地涂抹画布的模样。
秋天里的第二件事,是林静松在某天早上查看自己的私人邮箱,发现他以前熟识的跳伞教练发邮件过来提醒他,说他已有半年没有跳伞记录,这超出了证书的有效期。如果接下来要进行跳伞活动,需要回基地和教练进行一次检查跳。
林静松持有的是d级跳伞证书,这是跳伞证中级别最高的,已达专业教练的水准。
这一切源于三年前他刚到洛杉矶,由于情绪问题十分严重,除了工作,林静松需要投入到其他的事情之中,才能缓解精神上遭受的劫难。
选择跳伞,是因为林静松有轻微的恐高。在搭乘直升飞机升空时,他就感到眩晕,不过这种眩晕的程度不足以使他失去身体的掌控权,只是暂时没有余地去想其他事情。
林静松觉得,这种感觉比酒精或药物来得更对,他讨厌知觉混沌的状态,因为他已经是了。
为了对抗“和郑千玉分手后久久无法忘怀”这件事,林静松选择频繁地去跳伞。在他考证之前,他已经达到d级证书所要求的最低跳伞次数,500次。
三年来,林静松跳伞的频率从未有降低过。他工作能力强,效率高,足以留出时间给这件事,毕竟如果不投入到这里,就会不可避免地倒向其他。
半年之前,林静松非常突然地中止了这项活动。突然到基地的跳伞教练心生忧虑,怕他是不是去了别的地方跳伞不小心跳死了。还发来短信,问林静松近况。
林静松非常忙,有做简短回复,又很快忘记了这件事。
跳伞教练从林静松第一次跳伞就认识他,或多或少知道他心里有一道过不去的坎。不过林静松毫无倾诉欲,也就无从得知那具体是什么事情。
不过这次维持证书有效期的检查跳,林静松还是来了。他的外表看上去和半年前消失时无异,精神状态却好像发生了巨大转变,这种变化说不清道不明,但也确切存在于他的身上。
林静松说,这是他最后一次跳伞。
直升机起飞时,越过下面较为暗的云层,云顶之上是更为纯粹、洁白的世界。林静松俯瞰着下方,就连那种轻微的眩晕都消失,在螺旋桨发出的轰鸣声中,林静松背着伞包,落向云层。
狂风疾驰在耳边,世界仿若颠倒。跳伞是以一种很极端的方式体会世界的活动,林静松选择它,是因为他曾经有极度难以忘怀的事情,需要借此,来清洗一些至深至暗的感受。
这一次在半空中,他打开伞降落,心里想的是这最后告别过去的一跳,占用了他少许去与郑千玉见面的时间。
不过还好,他已安排妥当,落地之后就可以出发。
第57章
漫长的夏季结束后, 城市迎来非常短暂的秋天。热气消散,天高气爽,温度来到一个较为舒适的区间, 也不再有突如其来的阵雨,使郑千玉狼狈地擦地板。
回到家里,他经常打开窗户使珍贵的秋风吹进室内,或是在清晨走进阳台,用身体感受这难得的秋季。偶尔会碰见在阳台浇花的老刘,带着郑千玉的鹦鹉哥哥。
老刘说郑千玉最近看上去气色不错,郑千玉笑着说是吗, 蹲下去摸索角落的花盆。他现在备了一个喷水壶,有时候自己浇水,有时候老刘浇水, 一盆绿萝养得比几个月前都大了两圈。
刚完成一项较大的工作,郑千玉只休息了几天便又重新开工了。不过今年下半年他没有再安排需要出差的工作,郑千玉将自己录音的书房又修整了一番, 提升了录音质量,让他在家里也可以完成对录音质量要求更高的工作。
这些修整的进行时, 有几天叶森是在的。他帮郑千玉贴了隔音棉,安装了新的电脑和麦克风,按照说明书上的指示调试,并教郑千玉认按钮、如何操作。
郑千玉从b市回来之后, 叶森仍然在过他飞来飞去的候鸟生活。郑千玉有些好奇他为什么突然忙起来,叶森别的话题不是很擅长,但关于工作的他立刻就可以输出标准答案。
在一长串饱含专业术语的介绍后,郑千玉听得头昏脑涨,只听得懂有关他的三成——叶森正在做无障碍科技的设计与编程, 那个手环,便是他参与项目的成果之一。
郑千玉偷偷上网查了他们公司,ceo和项目都赫赫有名。今年中旬推出全面的盲人无障碍科技推动项目,无论怎么看都是慈善之举,而并非在追逐利益。
郑千玉师从小真,已经学会将小红书当做搜索引擎。输入这个科技公司的名字,发现有不少帖子在讨论,说这个公司真正在赚钱的其实是高端的医疗机械,说无障碍科技属于慈善项目,也并非不准确。
随着了解的深入,郑千玉知道这个无障碍手环公布的那一天,全球拿到手的人只有四个。不是龙头企业的ceo,就是量级巨大的科技博主。而在公布的前一个月,叶森就已经亲手把它戴在郑千玉的手腕上了。
一想到这件事,郑千玉就有点脸热。叶森很隐秘地将他推向一个无比独特的位置,表现得却像路过专营店,进去给郑千玉买了一块电子手表。
叶森对这些事都只字不提,可能觉得不重要。如果不是郑千玉如今已善用小红书,他一定不会知道自己已经用得很习惯的手环,到这一秒都还没有全球上市。
郑千玉觉得叶森慷慨得不可思议。或许因为他对人际往来的感知极度迟钝,所以并不把这件事当做邀功的资本,让郑千玉即时、具体地表现出感激之情。
若是以前的郑千玉干出同等量级的事,一定会在男友面前大肆宣扬,要亲他抱他,直到满足他的骄傲为止。
除此之外,郑千玉还在小红书翻到一篇视频采访,标题是“bye这个华人主程序结婚没有”。那是随着盲人无障碍科技项目对外公布时一起发布的项目成员采访。
因为是英语的采访视频,所以郑千玉只能听一个大概。一共有三个人,产品设计师,项目经理和代码工程师,同时也是bye的主程序。
工程师名叫jonson,在采访之中话非常非常少。主要是设计师和经理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比较常提起他。
产品设计师说jonson对无障碍科技很有见地,经常提出富有启发性的思路,很多产品的落地设计都有他的灵光。
经理则说jonson擅于联结产品和自己的专业领域,能够很好地简化流程,提高效率。
按理来说,这种团队多人采访都有固定的模式。两位健谈的成员夸完其他人,轮到jonson时,他一句也没有提其他人,而是用恐怕只有业内人士才听得的话讲解了他的工作。
加上语言的壁垒,反正郑千玉一句也没有听明白,这才发现他面对面解释给郑千玉听的时候,已经通俗、人性化上许多倍。
在采访的最后,主持人问及成员在这样的团队之中工作的感受。其他二位非常诚恳地讲了能为无障碍科技发展贡献力量、使科技的运用更具人文关怀和意义等话语,轮到jonson时,他思索片刻,最后说,这些事情对他的重要性不亚于对整个世界。
他说这句话时情绪的起伏不大,但语气笃定,像一个很善良,将人类放在第一位的机器人。
也许是因为他长得很好,这篇采访被上传至小红书,起了这样一个标题。评论说他没有戴婚戒,肯定还没结婚,又有说长这么帅,没结婚至少也有女朋友了,这种长相是国内国外通杀了。还有说他的长相很眼熟,但实在想不起来是谁了。
因为视频还是属于比较纯粹的科技资讯,这位样貌出色的代码工程师说话的秒数也很少,所以帖子的流量并没有很高。最后也没有得出他已婚还是未婚的答案。
郑千玉听完这个采访,叶森已经洗完澡出来,正好听见采访里他最后那句关于“重要性”的话。
叶森俯下身来,虚虚地从背后抱趴在床上的郑千玉。像只要缺乏他的味道就会感到不安一样,他将挺直的鼻梁和鼻尖都深深埋进郑千玉温暖的颈间,呼吸了一下,又顺着脖子蹭着往上,吻他的耳后。这弄得郑千玉很痒,轻轻往外推了推他,没有把他真正推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