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郑千玉只好对此变得麻木,无法再追究原因,从没有人可以勘破命运的无常。
  郑千玉只能不再去想以后了。
  他骗了爸爸妈妈和郑辛,他想要一个人生活,并不是因为他做好了打算,想要重新开始。
  郑千玉决定结束一切。
  在12月31号这一天,郑千玉登陆了自己许久没有用过的旧邮箱。他本想留下一封定时的邮件,作为遗书。但郑千玉无论如何无法决定自己要说什么,在这里匆匆结束,他对不起所有人,也不知道家人要怎么面对这件事。
  而且,他无法打字,只能口述自己的遗言,这对郑千玉来说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在犹豫之际,郑千玉翻到自己的邮箱里躺着一封未读邮件,用旁白读了标题,很奇怪,标题叫“你好!郑千玉。”
  他慢慢地点进去,机械音读出了邮件的内容。
  这是一封17岁的郑千玉写的邮件。那一年在网上流行着一个网站,是给十年后的自己写信,17岁的郑千玉看到后兴起,于是也给27岁的郑千玉写了一封邮件,网站会在十年后的这一天,将邮件投递至他的邮箱里。
  但现在这封邮件的开头,附着该网站的说明,因为某些原因,网站提前关闭了,因此,这封邮件也被提前发送。虽未能履行十年之约,但至少能保证它仍回到写信人的手中,没有丢失。
  17岁的郑千玉意气风发,他在邮件里说,他刚刚收到了大学的通知书,他为此付出了太多太多,而他知道自己可以做到。他畅想了自己未来的大学生活,说去了学校,他会更加努力画画,有好几个想要尝试的方向,不知道他最终会选择哪一种。
  他还说,他开始谈恋爱了。他喜欢的人叫林静松,而且会和他去同一个城市上学。一说起林静松,他言语匮乏,不知道是打错,还是用重复来强调,在信中连说了两遍“我好喜欢他啊”。
  17岁的郑千玉耐心不是很多,性格有些急躁,因此他的信写得不多,且内容都非常天马行空。好像这封信一发出去,十年后的自己就会回信一样,他一定在某个时刻这样相信。
  于是在信的最后一段,他问了自己很多问题,他问,你还画画吗?我百分之一万肯定你一定还在画画!你开画展了吗?出画集了吗?如果还没有,千万不要气馁,因为二十七岁也还很年轻。
  他问,你还和林静松在一起吗?我希望你还和他在一起,因为我不知道要怎么再这样去喜欢另外的人了,我一点也想象不出来。我觉得我们会永远在一起。
  在信的末端,他终于觉得自己好像说了很多幼稚的话,于是写下最后一句:
  “好吧,其实无论你做什么决定,我都支持你!加油!”
  郑千玉听完这封信,他听到一种细细的抽气的声音,那不像哭,而是一种颤抖的呼吸。仿佛无法这样呼吸就无法继续存在,可是这样的呼吸他也不能维持太久。
  郑千玉在完全的黑暗中站起来,他的腿轻微地痉挛着,从客厅到阳台,他走得很慢,打开那扇门。郑千玉听到一声巨响,那是零点过后的烟花,一年结束,新的一年开始。
  这也是他的生日。
  太冷了。郑千玉身体的热量不断流失,烟花在他头顶的夜空炸开,带来阵阵轰鸣,给予他失明的眼睛一些非常微弱的闪烁。
  郑千玉开始用手臂攀上阳台的围栏。
  无法继续存在,就要在此刻结束。
  可是郑千玉发现他做不到。这不是因为他没有死的决心,而是因为他太虚弱了,连越过阳台的力气都没有了。
  在毫无希望的尝试之中,烟花源源不断地升空,绽放,又落下,它消失的时刻听起来像一场雨。郑千玉哭了,他的细微的哭声被掩盖在这场转身即逝的雨下。
  郑千玉知道自己现在一定是很丑陋的。他瘦得腹部深深地凹陷进去,肋骨和胸骨都根根分明,他的四肢细得像枯死的树木,就连哭泣,都微弱得几不可闻。
  他没有善待自己的身体,于是连顺利地了结自己都做不到。
  郑千玉不曾以这样的姿态活过。如果他无法恢复成“郑千玉”的样子,他的灵魂也无法被辨认。也许是因为这样,郑千玉在今天无法死去。
  直到这场烟花结束,郑千玉离开了阳台,将凌冽的风和这一段记忆暂且封存在门外。
  郑千玉回到自己的房间里,他摸到自己放在墙角的、很久没有使用的盲杖。拿起来,敲了敲地面,他的动作变得很生疏,但还可以重新练习。
  待他觉得盲杖趁手之后,又将它放至门外,从今天开始,郑千玉要好好地使用它。
  在阳台吹了很久的风,这对现在的郑千玉来说是致命的。他洗了一个热水澡,细致地清洗自己的身体,换上了厚的衣服,将自己裹起来。
  郑千玉抱着一种执拗的认真去做每一件事。第二天他果然发烧了,生日的这一天,郑千玉大病了一场。郑辛来了,爸爸妈妈也来了,但郑千玉不是很清醒,好在他们也以为郑千玉只是身体太差才生的这场病,因为昨夜郑千玉已经仔细地抹掉了所有他尝试过自杀的痕迹。
  生病的时候,他要求郑辛给他买一本日历,因为新的一年来了,他却没有准备。郑辛给他买了,待他病愈之后,所有家人也都离开,郑千玉才拆封了这本日历。
  那本日历被他放在窗台上。一年里每天一页,它尚且很厚。
  郑千玉决定要好好地度过他生命之中的最后一年,以一个盲人的身份。善待自己的身体和自己的家人,开始找他可以做的工作,不再畏惧出门和人群,好好地承认他是一个看不见的人,做一些旅行的计划,感受四季。
  他终于要放下画画这件事情,还有他十七岁的时候认为会永远在一起的人。
  他要好好地活、认真地活,直到死神将他认可。
  郑千玉要为自己的生命画上一个圆满的句点。
  第72章
  12月29日, 洛杉矶。
  还在圣诞节期间,大雪校区一片岑寂。几条街外已经进入了热闹的节日氛围,隐隐有音乐声飘来。林静松和李教授走进研究中心, lucas也开车过来。
  基因药物的审批更为严格,第三期实验结束之后,李教授已经开始着手准备审核材料提交给药监局,批准上市之后,还会有最后一轮试验,主要考察药物的实际疗效和不良反应。
  李教授今天要谈的,就是这种药物对患者的疗效和反应。
  他告诉林静松, 在第三期实验中,他们成功在降低注射次数的同时提高治愈的概率,这证明他们研究思路和药物改善是有效的。
  然而, 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后的视觉质量非常因人而异,有的视障患者复明之后视觉质量可以超越从前,有的只提升了光感, 有的能看到模糊的色块,还有较低的概率, 患者的视觉没有得到任何改善。
  “我们将注射治疗的次数控制在两次以内,如果在疗程结束后没有显著的效果,则说明这种药物不适合患者。”
  林静松眉头紧锁,他知道郑千玉大概率承受不起这种后果。
  “所以。”李教授补充道:“我们会在疗程开始前对患者进行详细的体检, 来确定患者是否适合进入治疗,如果不适合,会提前告知风险,或建议放弃治疗。”
  林静松问:“不合适的概率,和接受治疗后没有改善的概率是多少?”
  李教授顿了顿, 随即说了两个数字。
  这在审批阶段是需要保密的,只能被封进资料袋中,摆到药监的桌上。
  这样的概率足以称之为冒险。
  李教授道:“视障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状态,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但并不致命。即便这个完全恢复的可能性不高,还是会有很多人愿意尝试。所有风险都不会被隐瞒,现在更重要的是患者的态度。”
  要告诉郑千玉,他有一个机会,但结果不一定会是他想要的吗?
  郑千玉能够承受失败吗?
  李教授花了整整一天的时间,详细地和他们介绍了药物、治疗手段、疗效和风险。等他们离开研究中心,已经是傍晚了。
  洛杉矶的冬天并不冷,深冬的寒风料峭,林静松接收太多信息,感觉眼睛有些酸胀。
  lucas要回家陪susan和家人过节,他邀请林静松和他们一起跨年,林静松婉拒了,因为他要尽快回国了,三天后是郑千玉的生日。
  “我上次说,希望我们下次在洛杉矶碰头是因为一个好消息,上帝保佑。”lucas道,“我决定好带susan来尝试,她是个坚强的孩子,甚至能比我更快接受一切。”
  林静松陷入深深的思索——他不可能不告诉郑千玉,他有一个这样的机会,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这一天。
  可是郑千玉如何面对失败。
  他不是没有susan那么坚强,林静松比谁都知道。郑千玉熬过什么样的日子,他怎么不算坚强。只是一个人的坚韧是有限度的,或许现在,郑千玉已经被磨损得所剩无几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