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世家大族最擅长权衡利弊,情况不对他们就撤。平步青云的前提是保住性命,要是连小命儿都保不住还谈什么飞黄腾达?
识时务者为俊杰,干不过就服软不丢人。
荀晔稳如泰山的留在京城看热闹, 不动脑子都知道闹事儿的那些家伙是怎么想的。
——再一再二不再三,他们才闹到第二次, 荀氏要脸, 不可能这个时候就对他们赶尽杀绝。
切,袁术给他们的自信吗?
不好使,别家的规矩在他们家不好使,他们家的规矩是闹到第二次就能斩尽杀绝。
之前欺负他年纪小不懂事也就算了,现在他们家文若叔也在颍川, 真当他们家的人看上去温文尔雅就没有脾气吗?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别拿豆包不当干粮,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荀小将军看热闹看的开心,在心里嘲笑完豫州那些放着安稳日子不过非要找事儿的地头蛇继续嘲笑偷鸡不成蚀把米的王司徒。
凉州的马腾韩遂还有自冀州南下的于夫罗都是幌子, 王允知道马腾韩遂打不过关中守军,也知道于夫罗兵力少后继无力造不成大乱,老东西的目标一直都是颍川。
巧了,颍川的天才谋士团已经预判了他预判,不管他想干什么都不会让他得逞。
跟谁合作不好竟然找袁术,真当袁术在南阳很得人心啊?
袁公路能以南阳太守的身份攻打颍川,他就能以颍川太守的身份反击南阳,要知道他们颍川能带兵打仗的不只吕奉先一个。
颍川的战报送到京城不久,押着于夫罗的并州援军也抵达了京城。
小皇帝高兴的很,没到上朝的日子硬要上朝,他要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嘉奖立功的猛将。
正经朝政他没法插手,这种论功行赏的事情必须让他来主持。
于夫罗栽的仓促,关中那边马腾韩遂打了大半个月没讨到好处,看到于夫罗被俘虏后也撤的飞快。
京师的危机跟闹剧一样来去匆匆,不管怎么说,没有来自外界威胁的群臣都松了口气。
旭日东升,上朝的群臣看上去容光焕发神采飞扬。
然而朝会刚刚开始,容光焕发神采飞扬的群臣就变得和刚才两模两样。
按理说麹义活捉于夫罗是大功,若是把吓跑马腾韩遂的功劳也算在他头上,此番进京更是少不了升官加爵。
然而等文武百官齐聚崇政殿,王允却一口咬定麹义没收到进京的诏书擅自攻打于夫罗是越权,不但不给他升官加爵还要问罪于他。
麹义:???
荀晔:???
小皇帝:???
满朝文武:???
众人面面相觑,一瞬间甚至觉得他们刚才听错了。
是幻听对吧?王司徒出门不会忘了带脑子,肯定是他们听错了。
然而一个人可以听错两个人可以听错,崇政殿中那么多人不可能同时听错。
更可怕的是,王司徒说完他的理由,那些平时唯他马首是瞻的大臣立刻站出来表示“司徒所言有理”,一来二去直接把小皇帝给弄蒙了。
什、什么情况?
太傅!太傅救救!朕现在要说话吗?
小皇帝以为他已经是个见多识广的天子,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能面不改色撑住场面,但是今天这场面他实在没见过,绞尽脑汁也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杨彪深吸一口气,对上天子茫然的眼神,很想回以同款茫然。
他不是王允肚子里的蛔虫,他也不知道这家伙为什么忽然发疯。
就因为颍川那些闹事儿的世族在顷刻间被忽然出现的吕大将军全部镇压?就因为袁术派兵攻打颍川却被打的落荒而逃?
颍川的事情和他王司徒有什么关系?就算幕后黑手是他,只要没在明面上被人抓住把柄就行,他这般气急败坏岂不是昭告天下承认他心里有鬼?
乱兵进犯京师,地方将领率军擒贼立下大功,到了朝廷却被以没得到发兵诏书为由问罪,简直滑天下之大稽。
麹义感觉莫名其妙,扭头看向据说在京城很有人脉的荀小将军,满眼都是:平时和这些人打交道真是辛苦了。
他麹文泰没什么忠君报国的想法,打仗就是为了功劳,捉贼就是为了升官,剿匪就是为了要赏赐。
干活没好处为什么要干活?他又不是冤大头!
再说了,干活拿酬劳天经地义,放在朝廷官署只是换了种说法,不能因为他当个将军就连当人的权利都给他剥夺。
本来打于夫罗这活儿轮不到他,西河郡的匈奴各部是高顺带兵平定的,于夫罗也是匈奴人,一事不劳二主还交给高顺就行。
但是并州那些将领都是天子亲封的将军,身上还都有除董救驾的功劳,就他一个是上表朝廷任命的将领,平时在一起感觉怪不合群的。
现在面前有个现成的救驾之功,让他进京混个功劳再合适不过。
经过和高将军的“友好”商量,这个能让他合群的机会终于让他抢了过来。
可是这王允老儿怎么回事?怎么不给他加官进爵还要治他的罪?他抓住于夫罗打的于夫罗麾下兵丁落荒而逃何罪之有?
麹义不是什么好脾气的人,眼睛一眯就要和不会说人话的王允吵。
他大老远进京不是为了受欺负,连他的功劳都敢克扣,老东西活腻歪了是吧?
“麹将军稍安勿躁,吵架的事情交给我。”荀晔见状连忙将人拦住,看着是在耳语,实际上声音一点都不小,反正王允听的清清楚楚。
荀小将军捏捏手腕,上前一步气势全开,“诸位说司徒大人所言有理,请问理在何处?按照司徒大人和各位的说法,将来再有外敌进犯京师只要收不到诏书就不能带兵救驾勤王?大军压境的场面诸位见过没有?敌军里三层外三层把京城围的严严实实,谁有本事出去搬救兵?”
小皇帝正襟危坐,模仿刚才那些人的样子当学舌的小鹦鹉,“小将军说的对。”
都到救驾勤王的地步了肯定是看各路诸侯的自觉,要是必须有诏书才能发兵那还救什么救?这相当于把自救的路子给堵死了。
王司徒活了这么大岁数不珍惜性命可以理解,他年纪小他还想再多活几年,休想让他自寻死路。
荀小将军言辞犀利,再加上小皇帝一本正经的捧哏,一声声质问下来问的王司徒脸色青一块红一块,如果眼刀子能杀人怕是殿中君臣都要死一死。
就算当官的脸皮都厚,被这么问下来那些说王司徒言之有理的家伙也有些撑不住。
司徒大人见谅,敌人的攻势太过激烈,接下来只能由您亲自应对。
那什么,他们现在也觉得吃相不能太难看。
“擒贼平乱是大功,治罪功臣荒谬绝伦,事情传出去您王司徒的名声还要不要了?”荀晔毫不客气的和王允对视。
呵,凶残的眼神有什么好怕的,他的浩然正气足够把魑魅魍魉全部镇压。
——妖魔鬼怪快离开!
崇政殿中剑拔弩张,好像刚进来时的和气都是错觉。
都知道荀氏这位小将军不像荀氏其他人那般君子如风,但是朝会上这么不给当朝司徒留面子的后生他们还真是第一次见。
幸好率先发难的是王司徒本人,他们没有王司徒的定力,换成他们来挑起话题怕是早就羞愧到掩面而逃了。
王司徒的定力的确很足,面对如此场面也只是脸色变了又变,没有哆哆嗦嗦说不出话,也没有捂着胸口喷出一口老血。
荀晔单方面输出了好一会儿,眼看再让他说下去王司徒就从主政权臣变成想除掉陛下另立新君的第二位董卓,王允这才咬牙切齿的做出退让,“未有军令便率军入京的确有罪,念在麹将军心怀朝廷的份儿上便功过相抵。这次只当什么都没有发生,下次再有这种事情定不轻饶。”
麹义啧了一声,要不是朝会之上不能太放松他甚至想抓把果脯肉干舒舒服服的看戏。
老东西不到黄河心不死,都被骂成这样了还不放弃给他定罪,他刨了老王家祖坟了吗?
太原王氏在太原待的好好的,他们州牧大人都没对老东西的家族下黑手,他怎么好意思在京城咬着他们不放?
老不修!不要脸!
荀晔也很无奈,他们麹将军想拥有个救驾的功劳怎么那么难?迁怒也不能完全不带脑子吧?
“司徒大人,您身为当朝司徒理应赏罚分明,麹将军无过,谈何功过相抵?”他刚说了那么多援兵进京救驾勤王没有错,王允再怎么强词夺理也还是没有错,别想和他玩文字游戏,“陛下,若司徒大人非要觉得麹将军有错,那就让麹将军将于夫罗放回去来弥补过失。但是如果于夫罗将来再整合势力危及京师,到时还会不会有人愿意前来御敌就只能看运气了。”
有能耐威胁京师的不只于夫罗一个,但只要有立功被罚的前例在,将来不管哪个势力要对京城下手天下人都得想想有没有救驾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