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要么是郡县没有上报,要么是郡县上报但是冀州官署没当回事,不管是哪种情况都不是好消息。
他没在开玩笑,冀州真的需要他。
不光沮授等人是冀州人,他张燕也是土生土长的冀州人, 还是富庶的冀州中最穷的常山人, 真要发生祸及全州的灾情他们常山百分之二百是最后一个得到支援的地方。
别看邺城官署已经重新成为冀州人的天下, 但是冀州人也分不同郡,官署里绝大部分都是魏郡、巨鹿郡、清河国这些富庶郡县的人, 常山就是那爹不疼娘不爱的小可怜,遇到难处除了自力更生还是自力更生。
冀州别处有沮授等人照看不用他管,他那倒霉的常山老家却非常需要他操心。
唔,离开青州之前还得和赵子龙见上一面,他在冀州不好在小荀州牧跟前吹耳旁风,赵子龙已经在小荀州牧跟前待了那么长时间总能想法子给常山推荐个靠谱的太守。
魏郡、清河国、巨鹿郡一时半会儿换不了,他们常山前些年羌胡肆虐贼患频发一年能换三四个太守,换到最后直接没人愿意当常山太守,只能随便从官署里挑人赶鸭子上架才好歹有个主官。
至于常山为什么贼患频发,那不重要,反正羌胡肆虐责任不在他。
虽然还没见到人,但是他已经能猜到赵子龙到时候会说什么了。
——正经事不干就知道琢磨歪门邪道。
他本来就不是走正经路子当的官,满脑子歪门邪道多正常。
再说了,这次走歪门邪道也不是为了他自己,他就从来没这么为他人考虑过。
送走张燕,荀晔捶捶额头,感觉这位曾经可止小儿夜啼的贼头子也没那么正经。
也可能是公孙瓒不正经,把本来凶神恶煞的贼头子也给带歪了。
张燕不是一般的贼头子,不光能征善战还颇有远见,他不担心这位曾经麾下有百万之众的黑山贼首会在这个时候煽风点火惹是生非。
能号令百人千人可能是以利诱之,能号令百万之众肯定是心里有块地方藏着良心,就算那百万之众松松散散经常指挥不动也一样。
黑山贼的成分复杂的很,能让那么复杂的流寇们承认同一个老大已经能说明他的不凡。
不过话说回来,冀州那边可以只从青州调基层官吏支援,幽州却不行。
沮授等人是冀州人,与冀州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排外归排外却也不会不管百姓的死活。
公孙瓒倒是想让幽州百姓吃好喝好养的白白壮壮跟他打仗,问题是农田里不会自动长出庄稼,官署里也不都是洁身自好大公无私的官,以公孙将军那粗枝大叶的风格不敢想底下的贪官污吏过的有多快乐。
幽州确实得有个能补上刘虞空缺的能臣坐镇,但是肯定不能是他们家文若叔。
颍川老家对他们而言意义非凡,他爹和大伯又都在京城,万一京城出了乱子文若叔能迅速反应把他可怜的爹和倒霉的伯捞出来。
让他想想还有谁能担此重任。
荀小将军撑着脸陷入沉思,越想越想不出来,于是决定把问题留给他叔本人。
豫州的人手比青州充足,充足很多的那种充足,其中很多都是后世留名的贤才能臣。
青州这边经过一轮考试选出来了近千个可以直接安排到官署干活的官吏,但是一轮筛选只能保证筛选出来的官吏有能力处理政务,再多就不行了。
更重要的是,青州官署的平均年龄比豫州小很多,他们需要的是历练,而不是匆忙上阵独当一面。
幽州是北方门户,下辖足足十一个郡,还有一个看上去大大咧咧实际上一点儿也不好相处的公孙瓒,谁能保证去幽州后不会成为下一个刘虞?
诚然刘虞落得那么个下场自身原因更大,但是并不意味着公孙瓒无辜。
有危险的时候公孙瓒是幽州百姓最大的靠山,没有危险的时候公孙瓒就是最大的危险。
公孙瓒不是这两年才不擅长治理内政,他自始至终就没擅长过内政,幽州是在刘虞的治理下才变成百姓拖家带口前去讨生活的地方,在那之前并州、凉州什么样幽州就是什么样儿。
手里的钱粮不够养兵怎么办?抢。
周边的富户不够抢怎么办?还有百姓。
总之就是,没有外来威胁的时候,他公孙伯圭就是幽州百姓最大的威胁,没点本事谁能压得住他?
不管了,让叔父们头疼去吧。
荀晔迅速又写封信送让人送去颍川,然后打起精神召集几位亲信开会。
灾荒初显,只要做足准备就能减少很大一部分损失,前提是:能做足准备。
青州的屯田已经步入正轨,看看这两天各郡县报上来的情况怎样,如果严重到一定地步,除去必要的兵力之外其余将士都得加入耕种的行列。
除此之外,还要防备地方那些本就阳奉阴违的世家豪族趁机搞事。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之说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已经深入人心,谶纬神学是把双刃剑,能利用的时候很开心,能被敌对势力利用就不开心了。
虽然天降灾荒首当其冲的不是他,但是肯定不耽误有心人把事情往他身上扯。
——凡灾异之本,尽生于国家之失。国家之失乃始萌芽,而天出灾害以谴告之;谴告之而不知变,乃见怪异以惊骇之;惊骇之尚不知畏恐,其殃咎乃至。以此见天意之仁,而不欲陷人也。【1】
用大白话来说就是,灾祸是天谴,灾荒的本质是国君的失职。
朝廷出现小问题的时候老天会降下灾害来警告,如果国君见到灾害还不醒悟,小型灾荒就会变成大型灾荒,如果出现大规模灾荒还不知道悔改,那么国家的败亡也就随之而来。
天人感应之说确立了儒家的正统地位,是儒生制衡君权的武器,同时也以虚构出来的至高无上的天来树立皇帝的最高权威从而确立君权的合法性。
老天是好心的,虽然祂经常给人间降下灾祸,但是祂的初心是想让君主变好,只要不是像夏桀商纣那样的暴虐君主当道,老天都能以仁爱之心来扶持保全君主,关键就看君主自己能不能反躬自省。
毕竟是“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老天是仁爱的,如果天灾没停,那就是皇帝没彻底改好。
但皇帝也不想为天灾背锅,于是背锅的就慢慢变成朝中三公。
去年冬天北方大范围寒灾的时候就有人借机生事,不过那时候面临危机的是掌控朝堂的王司徒,工具人小皇帝反而没那么扎眼。
奈何王司徒还没过够当权臣的瘾,杨太傅守着天子无可指摘,最后惨遭撤职的只有一个倒霉催的司空种拂。
而且去年冬天他们刚到青州,没举行科举考试也没推行均田令,所有的事情都是年后开春才开始的,正好避开了上一波灾荒没被有气没地撒的士人当成靶子。
上一次能避开,这次却不一定。
毕竟之前在颍川干的事情可以说是要杀鸡儆猴,逃避现实是人的天性,没有人会觉得被杀的鸡是自己,他们会觉得只要老实点不搞事就能安枕无忧。
但是科举考试和均田令出来之后就不一样了,这是在刨世家大族的根,明面上不敢反抗不代表他们没有反抗的心思。
真要在这时候出现大范围的天灾,那就是上赶着给敌人送武器。
——天之所大奉使之王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此受命之符也。【2】
——及至后世,淫佚衰微,不能统理群生,诸侯背畔,残贼良民以争壤土,废德教而任刑罚。刑罚不中,则生邪气;邪气积于下,怨恶畜于上。上下不和,则阴阳缪盭而妖孽生矣。此灾异所缘而起也。【3】
能当天子肯定有常人不可及之处,是上天让他得到天下成为皇帝,这是皇帝受命于天的凭证。
但是风水轮流转,开国之君有过人之处,之后的历代帝王有贤主肯定也有昏君,等到了那些骄奢淫逸人心尽失的皇帝时,诸侯背叛、残害良民、争抢地盘、废弃仁德教化滥用刑罚等各种事情就都会出现。
重点来了,诸侯背叛,他荀明光是背叛朝廷的诸侯;残害良民,他荀明光是罪魁祸首;争抢地盘,他荀明光逞强好胜贪心不足;废弃仁德教化滥用刑罚,他荀明光一言不合就抄家流放还需要强调吗?
他罪行累累,他漏洞百出,他就差把“我是靶子都来打我”写到脸上了,如果这时候没有人趁机发难,他会怀疑系统爹把任务难度从正常模式调整到了简单模式。
简单模式:三岁小孩儿无痛通关。
但是显然不可能。
典籍上说了,滥用刑罚会产生邪气,邪气聚积在下面,怨念恶意聚积在上面,上下不合就会阴阳错乱妖孽滋生,而这就是天谴的由来。
他,荀明光,召来天谴的大祸害。
虽然不知道逻辑在哪儿,但是典籍上就是这么些的,后人也是这么学的,天下人也都是这么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