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唉,他再也不是老天爷最爱的亲儿子了呜呜呜呜呜。
收。
荀小将军在心里哭诉老天爷喜新厌旧,同时感慨他这两年的演技越发精湛,情绪也收放自如,心里演成什么样儿都不影响面上一本正经。
虽然他已经不是老天最爱的亲儿子,但是他对世家豪族的反扑也不是毫无准备。
他在青州干了多少得罪人的事情他自己最清楚,奈何青州的世家大族和徐州的世家大族都没像他预料中的那样政令刚开始推行就造他的反,做好的准备也一直没派上用场。
他是做好了应对的准备不假,人家不造反他也不能硬去镇压。
能趁这次大旱将藏在太平底下的隐患爆出来也好,一直没人闹事儿弄得他还怪不习惯的。
州牧府邸就在官署旁边,不一会儿传唤的人就到齐了。
吕布刚得知张燕已经离开临淄的消息,虽然不知道张燕为什么着急离开,但是走那么急肯定有原因,就算不问待会儿也能知道,所以他也不着急问这问那。
在门口碰到贾诩之后,吕大将军更加确信又大事要发生。
他都习惯了这老小子平时不回城,每次回来都有大动静。
众人依次落座,荀晔拉出挂着舆图的木架,“入夏后青州几乎没怎么下雨,境内河流或干涸或水位下降已有大旱之征兆。如果旱情继续发展,徐州那边就得暂时缓缓。”
入夏少雨不利于庄稼生长却有利于修复水渠,接下来不光要修复原有的老旧水渠还要重新规划引水源,尽可能让以后的百姓遇到旱灾也有办法引水灌溉。
后世防洪、灌溉、供水都需要大型水库,他现在还拿不准以现在的人力条件能不能靠水库来调解水旱,但是可以先记在小本本上。
他再研究研究,可以的话就调兵开干,不行就算。
收上来的夏粮比预想中的多了足足三成,在抗旱之余最该忧心的不是府库的粮食能撑多久,而是世家带头攻讦科举均田。
诸葛瑾眼下挂着大大的黑眼圈,年轻人心里藏不住事儿,昨天贾诩回城说起旱情的时候他就开始紧张。
旱情真像贾校尉说的那么严重的话地方郡县应该会有反馈,为什么他一点消息都没收到?
他大小算个世家子,没种过田也不怎么在意天气,地方郡县不上报异常他上哪儿知道有异常?
然后他就连夜把这两个月各郡县送过来的奏章公文过了一遍,看到最后连生气的力气都没有了。
早在月前官署就出现了提及天干少雨的公文,只是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所有提及到旱情的公文都被压在了最下面。
官署每天需要处理的公文很多,不是所有的公文都得州牧大人亲自过目,也不是所有的公文都会送到他这个长史跟前,顺序本就按照轻重缓急排好才送上来。
最上面的是要紧事务,最下面的他来不及看自会有其他官员处理。
一份两份可以当成意外,所有涉及旱情的公文都被压在下面显然不正常。
年轻人自责不已,“都是我的疏忽……”
“别多想,怪不到你身上。”小荀州牧语气沉沉,“是我们被人算计了。”
说实话,到现在才有人偷偷摸摸给他们使绊子已经让他感慨青州世家都是忍者神龟,要是大半年了还一点动静都没有他会更紧张。
往好处想,好歹敌人露头了,比总感觉有刁民想要害朕却拔剑四顾心茫然强。
继续说正事。
敌人冒头了,他们也该拔刀了。
“咱们来到青州后还遇到刺儿头,没有意外的话那些‘忍辱负重’已久的世家豪族会趁此机会发难。”
原因就是“州牧不修德,此灾异所缘而起也”。
——尧舜行德则民仁寿,桀纣行暴则民鄙夭,荀晔无法无天肆意妄为,故天降大旱以惩青州。
不用动脑子,理由都是现成的。
哦,不对,看他们子瑜的反应,那些“忍辱负重”的世家豪族早在月前就开始了发难。
吕布向来奉行拳头大就是硬道理,“我去查。”
荀晔抬手示意吕大将军稍安勿躁,“田间老农观天象知风雨,农官亦然。青州农事由贾校尉主管,郡县上报的奏章送至何处交由谁人贾校尉最清楚,先生可愿出手将藏在官署中的害群之马揪出来?”
诸葛瑾眼巴巴的看过去,听闻贾校尉在屯田大营皱个眉都能把周围的人吓到腿软,他刚吃过亏急着找回场子,先生可愿打头阵?
贾诩:……
“诩责无旁贷。”
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了哪儿还能让他拒绝?他说不干就能不干吗?
还有旁边这小子,被人算计了就算计回去,多大点儿事儿,看这黑眼圈就知道昨天肯定一晚上没睡,年轻人还是定力不够。
吕布皱眉,“不用我看着?”
“大哥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荀晔回道,“如今旱情还不算严重,如果进入七月后依旧没有雨水百姓也该反应过来会有大旱,接下来大哥要做的是稳定民心。”
吕布挑了挑眉,“稳定民心?我?”
让他去震慑刁民还行,稳定民心的活儿他能行?
荀晔解释道,“过些天灾情严重起来就要准备赈灾济民,稍后我列个章程,大哥照着章程来做就行,这事儿交给别人我不放心。”
正常的稳定民心肯定不能让吕大将军来干,但他们现在是赈灾,就得有吕大将军这种杀伐果断不讲情面的狠人坐镇。
鬼知道旱灾后面接着什么,就算暂时不缺钱粮也不能挥霍,谁敢动他的府库他跟谁拼命。
吕布眼中划过一抹了然,二话不说抱拳道,“得令。”
说是安抚民心,实际上就是让他来监管赈灾。
只要赈灾的粮食能发到手,再乱的民心也能安抚下来,和发粮的人关系不大,重点是粮食得发到手。
他可以保证他吕奉先是条清清白白的好汉,到时同去赈灾的其他人可没法保证也能跟他一样清白。
赈灾的钱粮向来是贪污的重点,他要做的不是安抚民心,而是震慑那些有贪污风险的家伙的贼胆。
旁边,已经领过活儿的贾诩抬眸问道,“主公将安抚民心的差事留给温侯,可是还要外出?”
荀晔叹气,“徐州那边还没处理完,过两日还得去下邳一趟。”
他暂时没有精力掌控徐州,不管徐州的官愿不愿意为他所用都得保证徐州在明面上是他的地盘。
口服心不服也没关系,大不了青州这边稳定下来再打一遍。
……
颍川官署,荀彧皱眉坐在窗边,旁边是两位装作病恹恹的好友。
一天内连续收到两封来自青州的信件,就算不拆开看也知道肯定很着急。
郭嘉趴在桌上,好像再喝不到酒就会溘然长逝,“嘉有心为文若分忧,怎奈心有余而力不足,痛哉!痛哉!”
戏焕到底要脸,做不到和郭鬼才一样撒泼,但是他也没有替人尴尬的毛病,直到郭嘉演尽兴了才慢吞吞问道,“两封信之间只隔了不到两个时辰,咱们小将军遇到了什么难题?”
“信上说北方恐有大旱。”荀彧叹气,“我已派人去各地查看,豫州今夏雨水还算充沛,关中也未曾听闻有旱情,若是有大旱估计也只是影响到青、冀一带。”
郭嘉敛了玩笑之意,“大旱?何等程度的大旱?”
荀彧将两封信都递过去,“淄水、潍水皆现陆洲。”
戏焕一惊,“竟这般严重?”
“如果不是太严重,明光也不会特意写信通知各州提前准备抗旱。”荀彧放缓声音,“北方旱情严重的话南方很可能会出现洪涝,只是如今天下大乱,南边的消息很难传到中原,也不知道扬州、交州沿海一带是什么情况。”
“等等,旱情先往旁边放放,这公孙伯圭是什么意思?”郭嘉把信传给戏焕,表情很是微妙,“放着并州的大把贤才不去求助,反而撺掇张燕去青州找咱家小将军哭诉,他当咱家小将军是傻的不成?”
“武夫粗疏,不过眼光却挺好。”戏志才接过信件一目十行看完,低头整理了一下衣袖,然后才说道,“文若要坐镇豫州,但是公孙瓒已经张开这个口,咱们也不好不管不问。”
“志才想主动请缨?”郭嘉愣了一下,诧异道,“明光在信上写了那么大一段的公孙伯圭不似表现出来的那般好相处,你这身子骨怎么经得起折腾?”
戏焕眨眨眼睛,笑的格外温良无害,“正是因为身子不够强健,所以才敢主动请缨。”
第158章 以及清蛀虫
*
戏焕, 一款颍川知名刺头。
世家之间也不都是互帮互助互相扶持,除了少数真心交好的会在落难时伸出援手,其他更多的还是趁火打劫落井下石。
颍川戏氏不是荀郭这样的大族, 家族中也从未出过位极人臣的高官,在颍川这种遍地都是世家的地方很不起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