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还好蒙愔机智,怼的他说不出话,灰溜溜退回儒生群体。
  蒙愔不依不饶,顺便拍马屁:“大王高瞻远瞩,何须效仿先贤。”
  “因为,他就是贤。”
  “天不生我秦王政,六国万昼如长夜!”
  一句话,拍的嬴政浑身舒坦。
  听听,听听,蒙家女也太会说了吧。
  他就是最屌的,只有别人效仿的份。
  如果没有寡人出现,六国将永远处于分裂和黑暗之中,多难熬啊。
  赵高虎躯一震,诧异的看向蒙愔。
  这才是顶级拍马屁,跟蒙家女一比,他简直不会夸人。
  蒙毅自豪的不得了,瞧瞧那个瞧瞧这个,神情骄傲。
  仿佛在说:“瞅见没?我生哒。”
  蒙恬也与有荣焉,这可是他亲侄女。
  不但能研出稀奇古怪的东西,还特会拍马屁。
  蒙武捋捋胡须:“小儿胡闹,回来。”
  蒙愔乖巧的站在大父身后。
  叔孙通又气的吹胡子瞪眼。
  蒙家女怎么回事,反复把他拎出来鞭尸。
  以前用“仁政”劝诫秦王时,也没遭受这种待遇啊。
  委屈。
  无意抬头和赵高对视,俩人竟有惺惺相惜之感。
  都是被蒙愔怼出来的委屈。
  此时的大殿,唯有嬴政最开心。
  儿媳替他出气,夸的他身心舒坦,心里想着:
  没想到在夷宁心中,寡人竟这般优秀。
  本来对于伐楚一事,听到反驳心情不悦。
  如今倒能按耐性子,听众臣对此事看法。
  外交专家姚贾道:“大王,楚国贵族贪婪成性,可派使臣重金贿赂楚臣,使其怂恿楚王迁都,待其迁动时,半渡而击之。”
  好一招擒贼先擒王,不愧是外交专家。
  够阴,她喜欢。
  嬴政眼中含笑:“姚大人此计不错。”
  当初的赵国就是这般灭亡的。
  赵国大将李牧战术卓绝,和王翦五五开,谁都奈何不了谁。
  若非佞臣郭开,赵国绝不可能灭的那般快。
  招不在新,有用就成。
  姚贾之计,不错。
  蒙愔开心完又眉头紧皱,楚国贵族确实贪婪,可收买之。
  但亡国时,却是另一番景象。
  正欲提醒,王翦终于发话。
  他怕再不吭声,大王就定下伐楚一事。
  “大王,楚非韩赵可比,其纵五千里,带甲百万,非六十万众不可图。若分兵伐楚,其余诸国不得不防。”
  一句话点明核心,听的蒙愔不自觉点头。
  小声嘀咕:“还得是王彻侯。”
  李信不满:“愔姐,我打仗也很厉害的。”
  蒙愔瞥了他一眼:“少年,你还得练。”
  李信委屈巴巴:“都听愔姐的。”
  王翦说完,蒙武出声附和:“大王,楚地多水网,我军车骑难展,若仓促南征,恐重蹈武安君之覆辙。”
  大秦最厉害的两员大将,虽未明着反对,听这意思,皆不建议伐楚。
  若是蒙愔没疯狂拍马屁,听见这话,嬴政可能有些不悦。
  当她拍后,嬴政觉得自己变宽和许多,臣子们说什么都不生气。
  还能冷静思考是否有理。
  就算这话跟他心中所想不一致。
  水利专家郑国也言:“大王,若要伐楚,粮秣运输尤为重要。当先疏鸿沟,通漕运。”
  蒙愔看了郑国两眼,这就是历史有名的水利大家。
  当初韩国怕被灭,施行“疲秦”政策,将之送到大秦修渠。
  这是明晃晃的阳谋。
  郑国确实有才能,可大秦一旦修渠,占用人力财力,就没功夫打仗。
  不曾想秦国不讲武德。
  渠要,国也要。
  花费十年,修成意义重大的郑国渠,引泾河水灌溉农田,关中变成天下粮仓。
  韩国可谓赔了夫人又折兵。
  郑国渠和都江渠、灵渠并称秦代三大水利工程,正因有它们,才能种出更多粮食,一统六国。
  若韩王知晓这件事,不知会不会气的从棺材板里爬出来。
  蒙愔心想,这郑国也是妙人。
  不支持伐楚,但他不明说,还是老规矩,先修渠再说。
  蒙愔忽然想起后世名言,看着郑国道:“大王,儿臣有句话不知当不当讲。”
  叔孙通阴阳怪气:“既然知道不合适,就别讲了。”
  蒙愔:“好的,那我就说了。”
  叔孙通:???
  嬴政强忍笑意:“在寡人这里,夷宁有话直言,说错了也没关系。”
  又看向叔孙通:“叔孙博士乃儒学大家,做事说话需三思后行。”
  听听,多双标啊。
  儿媳想说啥就说啥,错了也没事。
  到了叔孙通这里,就是三思后行,别瞎b b。
  蒙愔就喜欢这种被偏爱的感觉,看向嬴政时眼中有星星。
  淳于越附和:“师妹受圣人点化,吾等也想听听有何高见。”
  见众人都望着她,蒙愔有些不好意思。
  她何德何能,不过一普通农学生,有幸和众大佬齐聚,说的话还被重视。
  这种感觉怪不错嘞。
  扶苏温柔鼓励:“宁,说吧。”
  蒙愔清清嗓子:“我支持郑大人所言,要想富,先修路,多生孩子多种树。”
  “大王若想伐楚,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一时半会急不得。”
  “儿臣还支持王彻侯所言,至少需要六十万兵马,举全国之力,一击必中!”
  最后四字说的振奋人心,众人幻想破楚一幕,期待那天尽快到来。
  叔孙通就像打不死的小强。
  嘲讽道:“大秦兵精马足,又有铁骑,楚乃强弩之末,何须六十万。”
  第65章 楚国恐怖的贵族制度
  蒙愔快烦死了,这人咋回事,跟条狗似的,逮着她就咬。
  众臣说伐楚,他说要施行仁政,不能滥杀无辜。
  若说不该伐楚,他又说楚乃强弩之末,何必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这是要干啥啊。
  反社会人格么?还是杠精。
  一天不抬杠心里不舒服。
  正想问叔孙通为何老针对她,便听扶苏朗声道。
  “叔孙博士,大王任用贤能,不拘是男是女。宁有大才,你又何必这般屡屡针对。”
  扶苏一句话点明蒙愔。
  怪不得叔孙通作为墙头草,居然敢跟他作对。
  在此之前,他还有儒士身份。
  这么做一为坚持儒家思想。
  儒家将女性主要职责定位于家庭,减少外出活动。
  二为,扬名么?
  这段时间横渠四句宣扬开,又有大儒淳于越发言,说她是自个儿师妹,身份水涨船高,处于风浪中心。
  莫非叔孙通觉得,辩过她,就能成为新一代儒生领头人?
  不得不说,蒙愔真相了。
  听见扶苏的话,本来斗志昂扬的叔孙通神情颓丧,后退两步,站到淳于越后面不吭声。
  到了赵高反击时。
  他都想好了,领着二十万兵马一举拿下楚国。
  蒙愔却说至少六十万,咋地,跟他唱反调。
  似乎感应到赵高想法,蒙愔抬头望去,眼神传达脑中所想。
  小高子,我不是一直跟你唱反调?
  赵高:……
  恨恨握紧拳头,这蒙家女就是他的克星。
  “下臣想知,为何需六十万兵马才能灭楚?”
  要不说出个子丑寅卯,他非得小小嘲讽。
  吾的嘴皮子也不是盖的。
  “但只能小小嘲讽。”赵高叮嘱自己。
  蒙家人护短,他要直言蒙愔不好,说不准明儿赵府大门会被泼粪。
  公子儒雅,但他也不会眼睁睁看着妻子受欺负。
  至于大王……
  赵高心尖一颤。
  悄悄决定,若蒙愔说不出子丑寅卯,就将小小嘲讽改成小小小小小嘲讽。
  被欺负这么久,他可是会反击的。
  蒙愔才不管赵高怎么想,她正思考怎么说,政哥会重视楚国。
  “大王,秦国强大,跟军功爵脱离不开。”
  杀一人就能拿到丰厚奖励,杀的越多,还能封侯拜爵。
  所以一到战场上,秦军就跟疯了似的,不要命的拼杀。
  此言一出,众臣点头,表示她说的不错。
  蒙愔继续道:“可你们却忽略一点,楚国的军事制度,同样很恐怖。”
  “封君制与郡县制并行,封君可豢养私兵,县令由贵族担任。
  和平时期,这一政令不利于君主集权,贵族大大削弱楚王权力。
  但到灭国之际,所爆发的实力是非常恐怖的。”
  蒙愔想到倭国传统切腹自尽,便是由此而来。
  “楚国实行自治,打下的土地,会让原来的贵族治理。战败时,楚国战将会全部自杀。”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