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蒙愔扭头好笑的看着他:“夫君,不是说有事出去?”
一声夫君,哄的扶苏眉开眼笑。
心想,愔愔唤他夫君,唤张良子房,谁更重要不言而喻。
哼。
他就像只骄傲的大公鸡,用鼻孔看张良,昂首挺胸离开公子府。
张良不解的望着对方背影,眉头紧皱。
脑中浮现不自信想法:秦王政确实厉害,一年之内连拿两国,燕、魏已灭,不日伐楚。
又有上天庇佑,各种神奇农作物问世。
自从来到咸阳城,他什么都没做,一直待在上林苑。
和淳于越一块拔草,和胡亥一块施肥。
越干越心惊。
被秦律的公正无私震惊到。
张家五世相韩,祖父张开地曾担任韩昭侯、韩宣惠王、韩襄哀王三朝的相国。
父亲张平先后担任韩厘王、韩桓惠王两代相国。
张家共当了六十二年相国。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在这段时间内,张良不敢拍着胸脯说,祖上不曾利用权力庇佑后辈。
商鞅提出“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这句话刚出来时,遭到六国贵族大肆嘲笑,并暗戳戳使绊子。
笑话,贵族乃特权阶级,他们不会犯罪。
就算犯了,也不该跟庶民一个下场。
当时大父忧心忡忡的对他说:“若秦王真能做到这点,大秦的虎狼之师,他国难以抵抗。”
一语成谶。
秦王做到了,即便是亲生儿子犯罪,也落个悲惨下场。
小小的孩童每天都在挑大粪,身上似乎被腌入味。
张良心中长叹,大秦崛起,势不可挡。
只要旧韩地黔首不犯错,也能落个好下场。
那他还纠结什么呢?
张良抬眸,看向蒙愔。
眼前少女有一双状若琉璃的双眸,似能看出他心中所有阴暗想法。
张良有种直觉,若他还像之前那般,坚持刺杀秦王复韩的话,按照连坐法,旧韩民绝没有好下场。
思及此,张良叹口气。
想到来时目的,妥协般说道:“蒙大人,良有旧友想参与南瓜收获,不知可否给个机会?”
蒙愔立刻答应:“可以啊,十个名额够不够?”
“够了。”
说完此事没离开,又思索片刻后道:“良有几计,可助伐楚。”
蒙愔眼睛亮到不得了。
这可是历史上的谋圣,虽不知他为何想通,愿为大秦出力。
但他擅长政治,玩弄人心,心脏的很。
说起大秦灭亡,蒙愔发现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大秦朝臣擅长一致对外,但他们不擅内斗。
始皇帝死后,居然被赵高那厮玩的团团转。
李斯才学非凡,居然也没斗过赵高。
说白了,就是心不够脏。
他权欲心重且有底线。
李斯出身贫寒,在一步步走上高位的同时,心底保留着一丝良心和底线。
他在沙丘政变中被赵高利用权欲心拉下水,参与篡改遗诏。
后来看到赵高和胡亥暴政,他又试图劝谏,结果被赵高抓住机会陷害。
要蒙愔说,他就是不够坏,把赵高想的太好。
劝什么谏?直接搞死,或者下套就成。
他偏不,要明着劝,能落好下场才怪。
若始皇帝去后,大秦朝堂有张良这种玩政治的朝臣在,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毕竟就算赵高再强,三十万兵马可在蒙恬手中。
他算什么东西。
这也是蒙愔一心想拉拢张良的原因,谋圣啊,玩政治的啊,大秦就需要这种人。
特别温和的看向对方:“来来来,坐着说,别累着。白瑛,上点茶水糕点过来。”
张良有些莫名其妙。
怎么回事,突然这般热情,怪不习惯。
但对方眼中又没恶意,扭扭身子道:“一计,离间楚国内部,分化项氏与楚王。”
啧,蒙愔心中想道,果然是擅长攻心的张良。
从不真刀真枪的干,上来就是阴招。
不过嘛,正合她意。
打打杀杀什么的太血腥,不适合她这种弱女子。
系统默默吐槽:“女王,您先把改良版复合弓和简易版炸药收起来再说呢。”
昨晚还说射死那群狗日的。
射不死就炸个稀巴烂。
今儿竟变成不喜欢打打杀杀,搞笑了哈。
蒙愔:“闭嘴,别逼我在开心的时候扇你。”
系统:“好的女王。”
这时候白瑛送上糕点,并两壶奶茶。
张良本来不想吃的,可浓郁奶香一直勾他,没忍住浅抿一口:“好喝!”
“好喝你就多喝点。”
这可是她亲自研究出的红豆奶茶。
喝了两口,张良不舍的放下茶杯,继续道:“据良所知,楚政权由旧贵族和楚王共同把持,双方是存在权力矛盾的。
秦国伐楚动作大,这一消息早传到郢都。
项氏在军事指挥上拥有较大话语权,在双方交战过程中,楚王定会对项氏决策不满。
只要他试图干预,双方就会爆发矛盾。”
蒙愔不解问道:“若楚王非常相信项燕呢?”
“你别多心,我不是故意挑刺。以大秦为例,王将军出兵伐楚时,大王就会全权相信他,不会乱出诏令。”
毕竟战场瞬息万变,他这边瞎搞,等传过去,说不定又是另一种局面。
张良心头涌现一股无力感。
君臣相和,简单的四个字,纵观历史,只有秦王政完全做到。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若他国君王也能做到,哪会让秦国一家独大。
难怪他们会灭亡。
张良收起心中哀伤,抿唇到:“不会。”
“楚王不会无条件的信任项氏。”
“战争期间,资源分配本就是一个敏感问题。
项氏、景氏拥有大量封地,楚王希望集中所有资源应对秦国威胁,但贵族家族更关注自身利益,想趁势敛财,这就是矛盾点。”
第190章 武安君的功绩
“还有一点……”
张良喝口奶茶继续道:“良了解楚王,准确来说,是了解他国的王。
他们更倾向于通过外交手段解决危机,而不是积极抵抗。”
比如魏王,王贲大军压境,他还想着割地求和,顺便送个宗室和亲,和大秦永结两晋之好。
但怎么可能呢。
一个强大的国家侵略他国时,土地要,美人要,臣民也要。
所以魏国灭了。
就算楚王吸取教训,也会残留一丝渴望。
万一呢,秦楚两国素来联姻,扶持嬴政阿父上位的华阳太后,如今的大秦丞相昌平君,俩人可都是楚人。
张良也想到这点:“楚王欲通过外交手段,项家不会同意。
他们还要靠战争攥取利益,是绝对的主战派。
如此,可以重金贿赂除项氏外的贵族,削弱抗秦联盟。
待楚国内乱时,再扶持秦派贵族上位,楚人治楚,搅浑这趟水。”
蒙愔脑中灵光一闪而过,她想到一个绝佳主意:“昌平君乃楚国公子,那边正派人接触他,你觉得把他扶持上王位,关键时刻再背刺怎么样?”
张良眉头紧皱:“不妥,昌平君乃楚人,大权在握,为何还要依附大秦?”
“蒙大人,莫要放虎归山。”
蒙愔执拗问道:“若昌平君不会背叛大秦呢?将他扶持上王位,以楚人治楚的名义降低抵抗意志,此计如何?”
“彩!”
张良放下奶茶:“若昌平君绝不背叛,这是最好的法子。”
蒙愔心中有底,笑着说道:“还要多谢你的提醒。”
“谢我什么?”
张良不解,他什么都没说。
也不对,楚人治楚这四字,确是他先提出来的。
只是张良不知,为何眼前人那般确定,昌平君一定不会背叛。
他之所以愿意归秦,是因为韩国早灭。
但凡韩国尚存,都会拼杀到最后一刻。
然后、以身殉国。
蒙愔也很开心,本来只想着搞死熊启,或者把他软禁。
总之千万不能让其归楚,也不能和楚国联系。
却忘了一句话,堵不如疏。
历史的齿轮缓缓转动,所有人都是沧海一粟。
她不确定自己这只小蝴蝶扇动的翅膀,历史会不会自动修正。
昌平君最终归楚,给大秦一统造成不少麻烦。
心中有个主意缓缓成型,蒙愔特别开心的看着张良。
“统儿,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跟心脏的人随便说两句话,我也会玩政治了。”
瞧她想的主意,堪称完美。
蒙愔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