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秦萧微微挑了眉,眼中掠过一丝诧异。
他诧异的不是皇上问的问题,而是皇上向自己问出了这样的问题。
这种问题皇上应该去问那些文武大臣才对。
秦萧思考了一下,回道:“皇上,您若强收他们的地,可能您会丧命。”
顾瑶:……
顾瑶眉心一挑,扭头震惊又疑惑地看着秦萧。
他竟然敢说出这种话。
“为何?”虽然对方说的话很大胆,但顾瑶并没有生气。
秦萧这时回头看了一眼身后的承光殿,那庄严肃穆的宫殿,那里每日进出的都是大越国最有权势的官员。
他摇了下头,道:
“人心险恶,他们虽是您的臣子,每日向您俯首称臣,毕恭毕敬。但事实上,不是他们在给您当差,而是您这个君王在给他们当差。您是维护他们利益,确保他们世代富贵的那个人。当您选择站在百姓这一边,而导致他们的利益受损时,他们定然会翻脸不认人。到那时,手握兵权的王爵大户可能造反,而文官们没有兵权,但他们有笔,可以写下千万篇诗词文章,批判皇上,将皇上描绘成千古暴君,遗臭万年。甚至逼急了,他们还有可能更狠毒,向您所用的膳食里投毒,让您丧命。这种例子胤王朝,厉王朝都曾出现过,有的君王年纪轻轻突然暴毙。”
顾瑶顿住。
她突然睁大了眼睛看着眼前这个男人,是真的没有想到,他有这番见解。
看来她是真的不了解他,一直以来,她都当他是一个江湖人士,善恶分明,恩仇必报,喜欢自由自在,不喜欢被约束。
但他好像不是这样的人。
顾瑶突然笑了。
心想,自己自诩聪明,竟然相处了这么久,都不了这个枕边人。
“皇上……”秦萧不知皇上为何笑了,见自己披在她身上的外衫快滑落了,他忙伸手接住外衫,再次给她穿上。
顾瑶则在这时抬起了手,将手搭在了他的肩膀上。
“秦萧,朕没想到你有这番见解。”
顾瑶知道秦萧识字,读过一些书,但在她过往的印象中,他并不是一个学识渊博的人,但他今日说的话,让她觉得他比朝中许多官员更有见识,他年纪轻轻,竟然能看透朝廷从上到下血淋淋的本质。
“皇上见笑了,小民信口而说,皇上不必当真。”秦萧笑了笑,回道。
顾瑶再次抬手,这一次,她捏了一下他的脸。
“又变小民了是吧。”顾瑶挑眉笑道。
秦萧尴尬,他不知该怎么回,于是摇了下头,然后将眼前的君王拉到了自己怀中。
顿了顿后,他在她耳旁小声道:“瑶儿,我知你心系天下百姓,但切勿操之过急,一定要时机成熟,准备充足了,再下手。”
第807章 苏家看起来并不是那么简单
顾瑶靠在对方的怀里。
她能感觉到他是在担心自己。
她想了下,回道:“好,我会注意。你照顾好自己,缺什么跟我说,我让内务府给你送过去。”
顾瑶其实总觉得有一点亏欠这个男人,另外两个都是有名分的,他们能得到一定的好处,且进宫也是有一定目的的,是为了给他们背后的家族带去巨大的利益。
但秦萧没有,他孤身一人,只是默默的守在自己身边。
“我什么都不缺,只是担心你。”秦萧这一刻不再隐藏自己内心的情感。
虽然他从不说,但他心里是挂念着她的。
秦萧突然低头看向了顾瑶已经隆起的小腹。
顾瑶见对方看向了自己的肚子,嘴角抿出一抹无奈地笑。
这个孩子的生父是明确的,那就是楚奕。
她将手放到了自己的肚子上,她的肚子现在一天天大起来,就算穿着宽松的长衫也掩盖不住这个大肚子了。
“瑶儿,什么时候生?”秦萧问。
她知道这个孩子的生父是那位楚家公子。
“太医说,明年二月初。”顾瑶回道。
此时她再次看向秦萧,看着他脸上的情绪变化。
但并没有看到对方露出失落的情绪。
“皇上,若真快到生产的日子,一定要提前做好准备,防人之心不可无。”
他虽不是皇宫里的人,但在这里待了一段时间后,他知道这个地方是危险重重的,不管是太监还是宫女都有可能被买通。
“朕会做好应对之策。”顾瑶清楚她生这一胎是有风险的,这种风险不是来自于分娩时的跨鬼门关,而是来自于外部。
秦萧思虑了片刻,决定还是直言道:“皇上,臣知道身为一个护卫,不该关注朝堂,更不该干预政事。但臣还是想建议皇上,若北边战事停了,让楚渊大将军回来一趟,直到皇上顺利诞下腹中的麟儿。”
顾瑶:……
顾瑶眼睛瞬间睁大了,她看着秦萧,满眼震惊。
这样的建议,就连枢密院都不曾和自己提过。
“你是觉得楚太傅回来,朕才能安全生下这个孩子?”顾瑶凝着眉问道。
秦萧眉头紧锁,他犹豫了一下,还是没有将自己怀疑的一些事情说出来,毕竟自己没有证据。
他点头,回道:“皇上请一定要将自身的安危放在首位。”
他其实看得出来,那位大皇子应该苏煜的儿子。
而苏家是有些诡异的,他曾在华园未被苏家买下时,偷偷在里头住过一段时间,那些地下的尸骨他亲眼见到,并且从其中一具尸骨的身上盗走了一块玉佩。
华园是前朝丞相的府邸,几十年来都没有达官显贵去买,但苏家却突然买下,很是蹊跷。
更让他怀疑的是五年前他送过的一趟镖,送的是一具棺材,送达的地方是胤王室的皇陵。托他押镖的是一位七旬老者,对方不愿意透露身份,但上个月他在金陵长华街见到过这个老人,尾随观察后,发现对方进了苏府。
苏家看起来并不是那么简单。
第808章 你就留在昭和宫吧
“朕会考虑的。”
楚太傅已经出征一年多了,顾瑶其实不大想他回到朝廷。
他手握大权,对当前的朝局会造成不小的影响,甚至能威胁到她这个帝王。
如今南边战事还没有结束,南云国王庭也没有投降,防住戎贼的进犯依然是重中之重。
“秦萧,这些日子你就留在昭和宫吧。”有他在身边,她心里会莫名的安心一些。
“臣……留在昭和宫?”秦萧看着顾瑶,眼中闪过疑惑。
顾瑶看得出对方好像误会了,于是笑道:“当然不是让你侍寝,朕会让宫人收拾一间屋子给你住。你保护朕的安全。”
秦萧明白了,他点头回道:“臣遵旨。”
——
金陵城。
随着三年一次的科举大考临近,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子们纷纷涌入了金陵城。
这一次大考将有四千多名学子参加,他们有的是第一次来参考,有的已经考过好几次了,年龄小的只有十七岁,年龄大的五十多岁。
金陵城的许多客栈都开始出现了满客的现象。
此时尚华酒楼里,就有许多来自阳城一带的学子正在喝酒论诗。
“大伙都听说了吗?明年春闱会试,朝廷将录取四百一十二名进士,这人数可是往年的两倍呀。”一名考生激动地说道。
“可那又怎么样呢,这次参加考试的考生也比往年多了三成,往年才二三千人,这一次有四千多人。”另外一名考生回道。
“这就是十个录一个,还是这个规矩。咱们现在该担心的是主考官,朝廷到现在都还没有公布这次科举的主考官。”
这时一位四十多岁的学子说道。他都已经当爷爷了,还没有考中进士,这一次是最后一次参加了。
“主考官应该还是于长林于大人吧,他的诗词文章可是一绝啊,如今天下学子都在拜读他的文章。”有位来自扬州的学子胸有成竹的说道。
为了这次考试,他可是花了好些时间,研究这位于大人的诗词文章,甚至模仿了对方写文作词的手法。为的就是这次科举能一举中第。
这时有位学子反对道:“我看不见得,当今皇上可不是墨守成规的君主,说不定又会换人做主考官,让我等措手不及。”
“是啊,也有可能是苏墨苏大人主考,若换他主考,那形势可就大变了。”又有学子说道。
自从这位女帝登基后,科举考试就变得和以往不一样了,往年乡试考的经科、策问和诗赋,但现在考的内容变成了经义、史学、刑律、策问。诗赋没有了,反而要求考刑律和史学,甚至会试还会出现算术题。
让他们这些饱读诗词歌赋,擅长填词作赋的学子非常的不适应。
……
学子们把酒言欢,他们来自五湖四海。
会试明年的二月二十二日才开考,但他们这些南方来的学子都是提前动身来的,为的就是不错过着三年一次的科举大考,这关乎他们前途和命运的考试,他们为此十年寒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