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是,只有登记了田产,家中田亩亩数不超过每人五亩田的才能来这买朝廷的补贴粮。”掌柜的解释道。
“那我等还等什么,去官府登记,领牌子去吧。”妇人大声高呼道。
很快百姓们散开了。
然而有两个人却并没有离开,而是直接走进了米铺。
掌柜的看两人穿着绸缎做的衣裳,知道这不是权贵就是官宦,于是笑着招待道:“两位大人,可是有什么事吗?”
掌柜的知道,这两人定不是来买米的。
走进铺子里的是翰林院学士张昭和礼部侍郎冯永安,两人没有穿官服而是穿的便服。
张昭看了看缸里的米,这些米成色并不差,普通的米店这些米至少要十文钱一斤,而这里仅仅三文钱一斤。还有面粉,也是细腻的精面粉,这种面粉可是要十五文钱一斤。
“掌柜的,这些米面都是从哪儿来的呀?”张昭看着眼前的掌柜。
官府设置了米铺,却不需要官府的人来经营,而是直接从民间招这种做工管店的掌柜,这在以往还真是没见过。
“贵人,您应该比小的清楚。这米啊自然是朝廷的。”掌柜的笑着回道。
“朝廷的……”礼部侍郎冯永安听到这话后笑了。
如果他没有猜错的话,皇上这是把华江那一带收上来的税粮运到这里来卖了。
这米一看就是华江一代的长米。这些米米粒长,长得饱满,以往这些米可都是发给官员们的禄米。
现在朝廷竟然拿这么好的米作为补贴粮卖给这些贫户。
“贵人,您不是来买米的,你是来发泄不满的吧。这新政是当今皇上定下的国策,是为我们普通百姓谋福祉的。你若是有不满啊,去找官府说去,上我这店可没用。”
说完,掌柜的摆了摆手,示意两人出去。
第1105章 我们卖晚了
两人于是出来了。
出来后,翰林院大学士张昭便低头叹气。
一个多月前中书令苏墨被杀,半个月前前吏部尚书孙锦成辞官了,昨日礼部尚书杨东庭杨大人被撤了尚书的官职,改任西南布政使。
这一个接一个的不是辞官就是被贬去外地。
他想很快就要轮到自己了。
“张大人,你家挂在地铺的田卖出了吗?”礼部侍郎冯永安问道。
他现在最担心的就是家里那些田产。
新政已经在金陵开始推行了,自己家有四千亩地,若是没卖出去,自己每年就得交四百两银子的田税钱。
这可是一大笔银子。
“去年卖出去了一部分。还有两千亩挂在地铺卖。”张昭回道。
“哦,那张大人去年卖的是多少银子一亩?”
“七两银子一亩。去年价格高点,今年已经卖不到了。现在六两银子一亩都不一定有人要。”张昭郁闷的说道。
冯永安:“是啊,我们卖晚了,楚家四年前就开始卖田,前前后后卖了几万亩,那个时候是八两银子一亩,老百姓们都抢着买。现在便宜百姓们反而不买了。”
说到此,冯永安唉声叹气,早知如此,自己就要早点卖。
现在这田价降的他每天都心疼。
“这就是新政啊,冯大人……这朝廷啊,早就变天了。我等将田卖给百姓已经很难了,金陵能买得起田产的百姓这几年都买了。”张昭无奈回道。
“那我们就只能把这田卖给朝廷了,听说皇上昨日有了旨意?金陵的田五两银子一亩,愿意卖的,朝廷全部买了。”
“是啊,新政一来,我等有不少田产的官绅若不卖田以后就得按一百文钱一亩田每年,交田税银。”
“若只是交这么多田税银子也就算了。关键是朝廷设的这些官铺,卖补贴粮。直接扰乱了粮市行情,导致粮价大跌,甚至以后粮市还可能卖不出去。”
“我们若不卖田,按一亩田每年产粮食两百斤算,除去分给佃农的一半,就只剩一百斤了。以前一百斤粮市可以卖个八百文钱。这新政试行后呢,就只能卖个两三百文钱,甚至可能卖不出去,只能给家里牲畜吃。而且每年还得给这亩田交一百文钱的田税钱。这样算,这田产啊已经不值钱了。拿在手里就是烫手山芋。”
两人一边走一边抱怨。
——
皇宫。
顾瑶召见了丞相马伯恩和金陵城新任知府司马煊。
两人进来后,顾瑶让宫人端来了水果和点心。
君臣一边吃一边商议国事。
“司马煊,这金陵城新政推行还顺利吗?”顾瑶问。
现在她就管两件事,军务和新政。
“回皇上,自上月金陵推行新政后,目前没有人到衙门里来闹事,挂牌的田地有一万多亩了。”
顾瑶点了点头,对这个速度还算满意。
金陵很大,不仅是金陵城还包括下面的九个县。
而金陵和其他地方不一样,这里的田地有至少六成都是皇亲国戚、权贵乡绅的。老百姓的田要少很多。
第1106章 国库年年赤字
越是权贵富商多的地方,当地百姓的田所占的比例就越低。
可见在这古代土地兼并实在是太快了,所以大多数王朝一百多年,不到两百年就会由盛转衰,直到灭亡。
因为一旦百姓没有了田地,这天下就不会太平,慢慢的动荡和纷争就来了。
“目前收了田产吗?”顾瑶再问。
新政中有一条是朝廷收购田多者的田产,乡绅富商们卖不出去田产,朝廷会对这类田产进行收购,北方地区只可种一季的良田,每亩五两银子收购。南方地区可种两季的良田,每亩七两银子收购。
这些朝廷收购上来的田将会租给没有田地的佃农耕种,佃农耕种朝廷的田,收成四六分,耕种满八年后,田将归耕种的佃农所有。
“皇上,目前还没有收购田产。可能朝廷给的价低了些。他们不愿意卖。”司马煊回道。
“那就再等等,再等几个月他们或许就卖了。”
顾瑶想在等几个月就是秋收时节了,那时候全国都将征收田亩税,这些田多的大户,真要他们交大额田税银子的时候,他们就老实了。
一直没说话的马伯恩突然开口道:“皇上,这朝廷收购农田要控制数目。现在国库里只有九千万两银子,这西北和北边都在打仗,国库任何时候余银都不应该少于六千万两。所以臣建议,每年最多只可从国库支出一千万两银子用于收购田产。再多,这国库可吃不消啊。”
顾瑶点了点头。
现在打仗,国库里确实不能缺银子,所以这国库的收支应该平衡。这几年因为打仗,以及拨银给地方修路、修桥、修水库、修运河等,国库可以说是年年赤字。
元祐六年国库里还有一亿四千万两银子,现在只剩九千万两了。
“马爱卿,接下来两年严格控制国库的支出,一些水路桥的项目暂时不批了,南北大运河继续修,但减缓速度。”顾瑶思虑后说道。
虽然修桥修路修学堂等会带动地方的经济文化交流,用现在的话语就是国家大额投资基建项目,以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促进百姓就业。
但现在朝廷最主要的事是打仗和推行新政,这些都可以推后。
“臣领旨。”
君臣三人商议了差不多一个时辰,突然外头传来宫人的声音:
“皇上,西北急奏!”
“拿进来!”
听到是西北的急奏顾瑶立即放下了正在谈论的事情,她摆了摆手,示意司马煊先出去。
很快,顾瑶拿到了这封从西北送来的急奏。
这是一封六百里加急的急奏,在大越属于最高级别的奏折,是只有她这个帝王才能拆开的。
顾瑶随即将这份奏报拆了,看向里面的文字:
(臣枢密院主事奏报陛下,元祐十年四月二十七日,我军与西凉贼寇在乌河镇,君山下交战,此次大战敌方兵力不少于十万,我军将投入至少十七万万将士参战。大战或持续数日甚至半月。臣先行奏报皇上,西北胜负之战已经开始了。)
第1107章 西北大战开始了
看完这封奏报,顾瑶深吸一口气,感觉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无形的压力,让她紧绷起来。
“皇上,可是西北又有战事了?”马伯恩看着眼前的君王,感觉到皇上神色凝重。
顾瑶点了点头。
没有多说什么。
在大越丞相主管三省六部,枢密院是独立于三省六部的负责全国军务的衙门,枢密院直接对君王负责。
所以哪怕是丞相,也不能插手军国大事。
“吴筑!”
顾瑶对着外头喊了一声。
吴公公听到皇上的喊声后,赶紧进来了。
“奴才在!”
“立即派人去东郊大营,叫楚太傅进宫。另外叫上枢密院的两位副使。”
顾瑶吩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