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内忧外患全都得到了解决,命人印刷和装订的诗集也正式在书店中流通,这意味着她王清莞的诗名会慢慢传出去。
  如今只剩下一件重要的事——
  天的最东面悬挂着太白星正闪闪发亮,即便天已破晓,也没有黯下去半分。
  九湘就是在这个时候回来的,衣服上沾了一层薄薄的露水,王清莞一靠近,便感受到了一股潮湿的阴凉感。
  “我回来了。”九湘含笑道。
  第27章 终篇*春日杂诗
  王清莞被封官的事情, 如上次被推举为族长的事情一样,很快就传遍了大街小巷,讨论的浪潮比任何一次都要猛烈。
  “现在阿猫阿狗都可以当官了吗?随便写几个字就可以当官, 那我赶明儿也照着书上描几个。”
  “你认识字吗?”有男的问。
  “不认识又如何?”说话那男的十分猖狂,“女人都能当官,我又有什么不能的?”
  “听说是陛下为了弥补这位女族长, 昔日她弟弟入朝为官, 是因为抢了女族长所作的诗。如今真相大白了, 这也是为了补偿。”
  “女人会作诗?这真是天大的笑话!”另有一男高高在上:“如果会作诗, 为什么史书上没有记载一个女诗人,她才是窃诗的那个人吧。”
  定安长公主也没想到王清莞会突然被封官,她和诸位男朝臣一样难以置信。在众男的反对声接连而起时, 惟有定安一直站在原地, 沉思着她的皇兄为什么要这么做。
  王清莞被封官对她来说是个好事,可这一步并不在她的意料之中,这令定安有些心神不宁。
  下朝后,定安吩咐管家和姜知彰携带礼物一同前去君府, 恭贺对方。
  她和王清莞有“交情“众人皆知,没必要在这个时候避讳什么, 大大方方无所畏惧才是她的脾性。
  若是有意避讳, 反而会令人起疑。
  自从定安长公主的五十大寿发生变故后, 姜知彰便被定安留在宫中, 服侍左右, 一直都没有离开过。姜知彰清楚, 定安长公主留下她是为了保护她的性命, 目前也只有长公主能庇护得了她。
  她将姜家从一片风光中拽落地面, 那些人不把她生吞活剥又怎么会甘心。
  因此她敬仰的人中, 又加了一个定安长公主。
  定安长公主吩咐她出宫向王清莞道贺,姜知彰恨不得现在就长着翅膀飞到王清莞身边。尽管被封官的人不是她,姜知彰的兴奋之情也溢于言表。
  王清莞是古往今来的第一个女官,将来必会列于史书名传千古!
  更深一层,她以后是不是也可以像王清莞一样,凭借着诗才进入朝堂?庙堂之高,何人不心向往之。
  姜知彰兴冲冲地离开宫中,但所有的好心情都在听见这些闲言碎语后消失殆尽。
  为什么史书上没有记载一个女诗人?难道不是因为女人的作品都被你们抹去名字据为己有了吗?
  谁知道那些名传千古的诗,真正的主人是女人还是男人。
  姜知彰的怒火险些将身下的马车掀翻,她稳坐在马车上,平时声如蚊呐的她此刻凌厉得惊人:“你们是什么人?胆敢质疑陛下的决定。”
  在定安长公主身边待了这么多日子,威慑人的语气她学了个十成十。
  闻得外面变得寂静,姜知彰的怒火不减反增:“街头妄议朝中大臣,是何罪名?你们若是不清楚,可以亲自去京兆尹问个明白!”
  话刚说完,就见马车的帘子被掀起来,露出管家带着诧异的一张脸。
  姜知彰这才意识到自己刚才都说了什么,身上的气焰肉眼可见地消失了个干净,她自己也如蜗牛退回壳里一般,缩了起来。
  嘴角嗫嚅了半天,才钻出来一句:“我看他们诋毁……”
  脸红得不能再红了,就连耳垂上也蔓延了一层淡淡的粉。
  管家哑然失笑,趁着姜知彰没有发现,又不动声色地将笑意收敛。
  随后走上马车,手中托着一个小小的盒子,这是送给王清莞的贺礼,之前一直寄存在店铺中。将马车停在这里,也是为了取这件东西,不成想听见了一群癞蛤蟆乱叫。
  待在闺房中等待嫁人的钟熙至也听闻了这个消息,恍若被雷劈般呆在了原地。做官?女子?这怎么可能呢?
  转念一想,钟熙至又颓了下来。凭借诗做官,与她又有什么关系呢?她对作诗一窍不通。
  她将手中拿着的嫁衣覆于面上,双眼大睁,看着屋子里的装饰都变成血一般的红色。
  除非……
  钟乾乾当然不可能再帮钟熙至!
  她以前是蠢了点,被钟熙至这个姐姐耍得团团转,以至于心甘情愿地让自己的诗被拿出去,先是署上钟熙至的名,然后再署上不知道是谁的乱七八糟的名。
  但她对钟熙至抱有奇怪的感情,钟熙至毕竟是曾护着她的人。
  若不是钟熙至……
  但——
  “你死了这条心吧。”钟乾乾质问道:“我以前帮你写了那么多诗还不够吗?你还希望我给你写多久?”
  钟熙至护着她,可也伤害了她。
  她不可能再给钟熙至写一个字!半个字都不可能!
  京城中风起云涌,除过王清莞和九湘外,谁也不知道当今皇帝是怎么想的,下一步又盘算着什么。
  王清莞这个官职做的不会顺利,王清莞清楚,九湘也同样清楚。
  但这一步总要有人走。
  “就跟天将明时需要一颗太白星指引方向一样,这条路不管有多危险,都必须要走下去,必须将自己置身在光天化日之下,让有可能看见你的人都知道你的存在。”
  “当初有人会因为你在大殿上受到的屈辱而不敢反抗,如今就会有人因为你的光芒万丈而选择追逐你的脚步。”
  君辞柔难得清醒一次,她得知王清莞被封官后没有片刻开心,相反,全是担忧。尽管担忧,但她说的是:“王姐姐,请你一定不要放弃。”
  敢在黑暗中站起身,敢捧着发出微弱光芒的蜡烛为她人指引方向的人,必须是一个不畏惧生命危险同时又有影响力的人,王清莞恰恰合适。
  在姜知彰和定安长公主的管家被引进来时,君辞柔恰好说完最后一个字,她转身颤巍巍地走出这里。
  尽管……
  君辞柔回看着谈笑的一行人,转身离去。她记忆仍是多年前,认知也是多年前,身体多数时间都在发病,不像她们可以帮助到她的王姐姐。
  尽管她曾和王姐姐有着相同的梦想。
  当晚,君辞柔病情加重,来来往往好几个大夫都束手无策。
  她一只手扬在空中,正如九湘初见她时那样,在空中写着什么,嘴里念叨着九湘和王清莞听不懂的字。另一只手四处摸索着,哪怕被攥住也要挣脱,仿佛想要摸索的东西比她的性命还要重要。
  王清莞突然道:“去拿一根笔来。”
  九湘很快就拿到笔并放到君辞柔手里。
  君辞柔如枯枝般的手握住那支笔后便没有再松开,另一只在空气中写字的手也收了回来,两只手一起将这支笔紧紧地抱在怀中。身体蜷曲,像上一次从王清莞那里夺过笔后一模一样,仿佛下一刻就会有人对她拳打脚踢。
  王清莞轻声安慰,直到第一道鸡鸣声起,君辞柔才放松下来,对着王清莞道:“谢谢你,王姐姐。”
  这是君辞柔留在世上的最后一句话。
  就在九湘忍不住为君辞柔而伤心之时,眼前浮现了一本书,正是自己穿进来的那本书。
  之前上面关于王清莞的事只有寥寥数语,还是搭了丈夫和儿子的便车才得以被记载。而现在,上面关于她丈夫和儿子的那两页纸上的字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则是:
  王清莞,女,历史上有名的诗人、政治家、思想家。
  在文学上,她最著名的两篇作品为《春日杂诗》和《祭母诗》。
  《春日杂诗》描写她早期意气风发却无法像男子一样建功立业时的惆怅和无奈,在以作诗就可以入朝为官的古代,这首诗曾被冠上她弟弟的名字。多年后沉冤昭雪,这首诗才回到了它主人的手里,而她本人也凭借这首诗成为古往今来的第一个女性大臣。
  《祭母诗》写母又非写母,其中或许寄存的是对母亲的想念,但更多的是对那个年代女子被迫写诗给他人,而这些女子在成为母亲后又逼迫自己的女儿写诗给他人这一行为的不满。字字句句是诗人对现状的深恶痛绝,以及想要破除这一切的信念。
  在政治上,她创造出了一种专供女子之间交流的诗体,后世称之为“女子诗”。
  她为女子闺房中所有的东西赋予了新的含义,在那个诗词被男权垄断、和霸占的年代,她通过女子诗在平时无法往来的亲朋好友间传递消息,成功让自己沉冤昭雪,让曾压榨她的父亲和丈夫等人得到应有的报应。
  后来女子诗又发挥了更大的用途,它被诗人用来传递消息和军中机密,这是男权社会向男女平等社会过渡的一个重要推动剂。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