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章
“啧,真辣眼睛!”胡善祥腹诽道,难道心眉不知道老朱家一家都是戏精吗?她这点演技,在小戏精朱瞻基面前,都不够看的。
朱瞻基:“身为女官,你应该知道,随便非议主子乃是大罪,不过念在你刚才主动认错的份上,我再给你个机会,在这跪到天亮吧。”
“啊?太孙殿下?!”
心眉惊呆了,不对呀,太孙殿下怎么还罚她呢?他不是应该立马生气的质问胡善祥吗?然后自己再在一旁温柔小意的劝说,好让太孙殿下对她另眼相看吗?
胡善祥:“这么晚了,殿下怎么过来了?”
绕过丑人多作怪的心眉,朱瞻基跨步走到胡善祥身边,拉着她的手温柔的说道:“我担心你怕黑,就想着在这迎迎你。”
朱瞻基:“喝酒了?头晕吗?我让人备了醒酒汤,用过小炉子温着呢,等会儿你回去喝点,明个儿就不会头疼了。”
胡善祥:“多谢殿下,我没事的,刚才就只饮了一杯而已。”
朱瞻基:“嗯,咱们回去吧。”
胡善祥:“好。”
朱瞻基跟胡善祥手牵手离开了,至于跪在地上的心眉,谁在意呢。
……
送胡善祥到了繁英阁门口,朱瞻基犹豫了半天,开口道:“善祥,你那个朋友…心思有点多,不是个好的,你以后还是少搭理她吧。”
胡善祥:“其实心眉以前不是这样的,以前她对我很好,唉,许是她刚才生我的气了吧。”
朱瞻基:“生气?她一个小小的女官敢生太孙妃的气?她要上天吗?”
胡善祥:“哼,还不是怪殿下的魅力太大,心眉对您情根深种,起了淑女之心,刚才她跟我说想调来东宫伺候你,你也知道,这些事我做不了主的,所以我就没应她,结果……”
朱瞻基:“什么淑女之心?本殿下也是她能肖想的?这人长的不咋地,想的倒挺美!”
若是心眉长的特别好看,就可以了呗?大猪蹄子!
胡善祥:“殿下,别这么说心眉,她好歹是我的朋友,其实她以前对我还是挺好的。”
第1609章 大明风华(68)
胡善祥:“自打我年满十五岁起,心眉就一直担心我在宫里孤独终老,总想着帮我找个好归宿,可费了不少心呢,不过我舍不得离开姑姑,再加上不想让她冒险,为我触犯宫规,所以我就没答应,也没去见那些人。”
朱瞻基:“她给你找的人里有……太监?”
胡善祥:“都是太监啊,这宫里,我们也见不着其他男子啊。”
朱瞻基:“……额,就这样,你还觉得她对你好?他们是太监唉!”
大姐,嫁个太监算哪门子好归宿啊?火坑还差不多,他们连男人都不是,就这,你还觉得什么眉对你好?脑抽了吧!
胡善祥:“太监怎么了吗?”
对上胡善祥清澈的小眼神,朱瞻基小脸一红,支支吾吾的半天说不出话来,唉,善祥如今年纪还小,怕是还不懂太监意味着什么,这叫他怎么解释啊!
不要问作为生瓜蛋子的他是怎么知道这些的,瞧不起谁呢,他也是看过小人书的男人!
朱瞻基:“咳,那个,总之太监不是好归宿,那个什么眉绝对是在坑你,你相信她还是选相信我?”
胡善祥:“我自然是相信殿下了,既然殿下觉得她居心不良,那我以后就不理她了。”
朱瞻基:“嗯,孺子可教。”
唉,善祥虽然聪慧,但在某些方面还是有心天真啊,不行,他不能让那个心术不正的什么眉继续留在善祥身边了。
第二天,天亮了,跪了一夜的心眉刚艰难的从地上爬起来,就被两个五大三粗的嬷嬷捂住嘴,架着胳膊拖走了,之后她连同她的家人就再没在胡善祥面前出现过。
之后的某一天,朱瞻基喝醉了,说漏了嘴,原来心眉那天不止被他撵出了宫,他还给心眉找了个好归宿,心眉不是喜欢太监吗,正好宫外有不少退休养老的太监,给她安排一个,倒也不难。
……
一晃又到了年底,因为有了新良种,再加上全国各地都风调雨顺,大明的税收迎来了暴涨,各地的大粮仓都装满了,不得已还扩建了几个。
朱高炽和户部尚书这两个管账的整天的乐的见牙不见眼,多少年了,他们的日子一直过得紧巴巴的,手头从没像今年这么阔过。
看着户部地上来的折子,朱棣嘴角都咧到耳根子了,谋算着明年春天要不要出征漠北,朱高炽跟户部尚书二人知道后,都笑呵呵的同意了,皇上,造吧,就是有钱,就是任性!
腊八那天,胡善祥接到了远在徐滨老家的徐若彤、也就是孙若薇的来信(别问咋递进宫里的,问就是通过胡尚仪之手)。
信中孙若薇先是恭喜胡善祥成了太孙妃,随后还说她要成亲了,新郎叫徐滨。
她还说,如今景家已经恢复了名誉,虽然她们姐妹不能光明正大的认祖归宗,但她可以早点成家,生几个孩子,过继一个给景家延续香火,虽然名分上有差,但血缘没断,就已经是万幸了。
第二日,胡善祥就给孙若薇寄了回信和年礼,包括给未来外甥们的“见面礼”,同时胡善祥还送了孙若薇不少京里流行的新鲜东西,例如羊毛衫,白糖等。
第1610章 大明风华(69)
胡善祥知道朱棣明年春天要亲征漠北,她猜测朱棣一定会带着朱瞻基和朱高煦、朱高燧去的,毕竟大明如今拿的出手的将军太少,后面那俩货虽然人品不咋地,但能打啊。
为了防止朱高煦和朱高燧出工不出力,或是铤而走险的暗害朱瞻基,胡善祥决定开始第五次空间答题,给他俩一根“胡萝卜”吊着。
……
“咻咻咻!”
“欢迎来到答题空间,本次答题选手有朱棣,朱高炽,朱瞻基,朱高煦,朱高燧。”
“见过系统仙人!”x5
胡善祥:“各位选手好,本次答题依旧为抢答模式,请各位选手就坐!”
“叮!”
“第一题,大明灭亡的原因?”
“甲:土木堡之变后,大明精锐损耗殆尽,大明国力日渐衰退,乙:藩王宗室成员过多,国库不堪重负,丙:明末天灾不断,土地兼并严重,百姓难以活命,丁:以上都是。”
“轰!”朱棣感觉自己脑子要炸了,朕的大明亡了!
“爹!”
“爹!”
“爷爷!”
迎上儿孙关切的眼神,朱棣轻轻摇了摇头,“朕没事,朕缓缓就好,你们几个记住,这世上没有永世不灭的王朝,咱们能做的,就是珍惜和把握当下。”
“是!爹/爷爷!”
“还请仙人明示,大明究竟还有多少年国祚?”朱棣拱手问道。
胡善祥:“抱歉,本系统无可奉告,不过这个问题后面会提及的。”
朱棣:“这样啊,是朕心急了,还请仙人勿怪。”
胡善祥:“无妨!”
“叮,请选手朱瞻基回答问题,倒计时开始!”
朱瞻基:“爷爷,爹,按照以往的经验,这一题应该选丁。”
朱棣:“甲和丙应该是对的,土木堡一战自不用说,土地兼并严重也好理解,毕竟你们太祖爷当年就是因为家里的地都让地主夺走,家人饿死了,他也快活不下去了,这才造反的,可是乙……”
朱高炽:“爹,如今国库每年给宗室的俸禄和各种年节赏赐就有几十万两,不少了!”
朱棣:“可也不算多啊,国库不堪重负,是否夸张了些?”
朱瞻基:“可是爷爷,甲、丙都对,这题又不是多选题……”
朱棣:“也是,那你就按照自己想的选吧,朕也想看看,究竟是怎么个‘不堪重负’法。”
朱瞻基:“是,爷爷。”
朱瞻基:“仙人,我选丁!”
“叮,回答正确!”
“选手朱瞻基答对一题,奖励制盐法大全。”
“制盐?”x5
盐铁在古代任何时期都是比较敏感的话题,在明初,盐的生产都是由官府直接经营的,为此朝廷还颁布了盐法,严禁民间贩卖私盐。
此时的大明已经有了比较完善的制盐方法,但多为井研,品质不算高,且产量有限,除了达官贵族能实现盐自由,普通百姓平日里是不能放开了吃盐的。
老百姓没钱是一方面,盐少也是一方面,这也是为什么官府要管控私盐的原因,要是不管控,盐价定会飞涨,那时候普通百姓就更吃不上盐了。
第1611章 大明风华(70)
“咻!”一袋盐和一本册子出现在了朱瞻基的桌上。
朱瞻基迫不及待的打开盐袋子,捏了一点尝了尝,下一秒,他就惊呼出声:“爷爷,这盐不仅又白又细,味道还很纯净!一点杂味都没有!”
朱棣:“当真?快给朕尝尝!”
就在朱棣品尝精盐时,朱高炽迫不及待的夺过了朱瞻基面前的小册子,看到晒盐法时,他惊呆了,这大海,还能这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