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百福点心铺卖的东西便宜又好吃,你说人家技术或许比比不上陈家米糕坊,可百福点心铺用料实在,这一口咬下去,满满的甜香。
  何况伏棂亲自监做,点心师傅们又老实,也不会偷工减料的。
  伙计们十分热情,有人进店了,都贵客一位,贵客两位的喊着,哄得人非得买两块尝尝不可。
  但卖得最好的,还是出自白潋双手的构棘果干。这原料是构棘果,说除了他们几个没旁人看过实在夸张,可旁人从未想过这东西是可以吃的。
  那山离这些镇子都远,离它最近的,还真就是十里村。再加上伏棂自小长在城里,是富贵人家,饱读诗书且又愿意为了白潋的一个问题花费心思。
  最后又有沈家在后边撑腰,宣传了这果干,又回击了陈家,才让这原本岌岌无名的‘百福点心铺’在开业的第一天就卖了个精光。
  白潋为她高兴,小瑶合不拢嘴,在店里帮忙。
  伏棂暗捋,她身边亲近的人不多,自己也不可能在乌镇和十里村间来回奔波。
  得培养培养小瑶才是,这丫头看着大大咧咧的,实则心细如发,若有个机会,定能有一番好表现。
  原本伏棂是可以辞了夫子这一事,可想起村里的那些小娃娃和白潋,她莫名的被牵绊住了。
  好在这事不着急,伏棂既然请了可靠的管事盯着铺面,那她自己只需定期查账本、抽空来店里看两眼就行。
  她倚在柜台边,心里暗暗盘算着分红的账。
  “白潋,来这。”伏棂朝她招了招手。
  白潋凑过来,脸上的笑止都止不住。
  伏棂拨拉着算盘,“今天的构棘果干赚了五两九,还有......接着再扣掉我们提供的材料的本钱……”她指尖在算珠上飞快跳动,“按我们说好的三七分红,你该拿二两七。”
  白潋闻言睁大了眼,“这么多?”
  来买的人那么多,这个数虽在她意料之外,但也是情理之中。
  伏棂笑着从抽屉里取出个纸包,里头是碎银和铜钱。
  白潋抓在心里,心里陡然升起一股充实感。她从不怀疑伏棂会给她算假账,因此也没有多问一句。
  白潋心想,她一样果干,三七分就分了二两七的银子。伏棂这家铺子,赚得肯定还更多。白潋喜滋滋的,伏棂原来是个经商的天才。
  按照存货,她还能供个三次的货,加起来她怎么着也能挣个五两了。
  伏棂摇摇头,笑说,“但也要看情况呢。今天是开业第一天。很多人都是由于好奇来的,若是他们觉得不合口,那明天指不定也不来了。更何况还有陈家,毕竟是老字号,不是好惹的。往后的麻烦会更多。”
  白潋心头一紧,心想她不在的话伏棂不会遇到什么事吧。她听说书的说那些恶霸欺人,是很可怕的,“有人欺负你,你和我说,我帮你。”
  伏棂眼波流转,“哦?可若是我的错,你又该如何?”
  “不管怎么样——”有样东西和白潋的道德底线在打架,“他们也不能打人呀。”
  伏棂戳她的肩膀,“那若我欺负的人是你呢?记得《诗经》里说‘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若我偏要‘投你以荆枝’,你可会‘报我以顽石’?”
  白潋拧着眉认真思索,“你若给我树杈子,定是我哪里做得不好。”
  白潋忽然抬头,眼神亮晶晶的,“那我就编成花环送给你,你说不定就消气了!”
  伏棂长长的噢——了一声,“那我要你按三钱的样做五钱的糕点。”她故意板起脸,“你可会骂我胡闹?”
  “哪能骂!”白潋急得直摆手,“我就,我就把用三钱的料做成五钱两字的样!”
  伏棂终于绷不住,“好个妙人。”她眼尾漾起狡黠的笑,“若我明明不会绣花却硬要给你绣帕子——你可会夸我‘别具一格’?”
  白潋看着她眼里的促狭,忽然鼓起勇气,伸手握住她指尖,“就算针脚像蚂蚁爬,也是全天下最好看的。可那样,还是不要绣帕子了,手疼。”
  伏棂的指尖被她抓住,原先还肆意逗弄白潋的人也手足无措了,拿开她又怕伤了白潋的心,可不拿开,是不是不太好?
  握了一会,白潋梦如初醒一般,向后退了几步,“我不是故意的。”
  “什么?”
  “刚刚碰了你的手。”白潋不好意思道,她也不知道为什么自己刚刚跟疯了似的。
  “这有什么。”伏棂忍不住反驳她,她的手又不是金子做的,被白潋碰一碰还会掉块肉不成。
  白潋连忙转过身假装看看门外的动静掩饰自己的尴尬,天杀的,自己真是太胆大包天了。
  晚上,白潋先回去了。伏棂却不能跟着一起回去,她在镇上住个几天打理打理铺子的事情。
  当然,伏棂也不是有了钱就把要教书的事情抛掷脑后的。
  她回村前,就支取些银钱买点新书,放在私塾里供学童们观阅。
  第15章薄荷饼
  俯仰之间,两个月的时间就过去了。
  百福点心铺大赚特赚,期间虽有陈家米糕坊的打压,但在沈家的帮衬下,算是度过了难关。
  伏棂没有忘记答应沈念的事情,在卖果干的同时也不忘为沈家布庄宣传一番。
  沈家布庄的美名伴着百福点心铺传开了,可谓是两全其美。
  其他镇子的人,不辞辛苦跑到乌镇买份构棘果干,来了里街,自然也会顺道去沈家布庄走走。
  如此一来,沈家布庄的生意比之从前更好了。
  里街出了这么一位人物,又见沈家得的好处,东南西北的商铺老板自然都想认识认识,这里街虽然不长,可人情世故太多。
  伏棂深知不能沾沾自喜,有些事情得一步一步来。沈家既然能帮她,在她尚微末之时,也能够将她压下去。
  因此除了必要的往来,其他的她都推脱了。
  这两个月,百福点心铺赚了不少,伏棂算了算,扣掉工钱、材料钱、修缮钱,账面上还剩五十七两银子。
  这生意算是慢慢稳定下来。
  白潋两个月分得的钱,对她来说,依旧是一笔巨款。
  张铁和王丫得了好,贼使劲儿,他俩没几天就把成熟了的果子给摘了个一干二净。
  镇上的生意有掌柜的操心,伏棂不会想把所有的事牢牢地全抓着手里,她深知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道理。
  伏棂也照原先所想,花二两银子买了三十多本书。
  这些书并不单是《论语》《三字经》,也有的是《山海经》《古异闻录》《宣室志》一类的故事书。
  买那么多故事书,伏棂心中有考量。十里村的小孩子们,据她这些时间的观察,并没有几个志在科举的。这些学童的爹娘也大多是希望他们认得几个字,也不求他们能考个秀才回来。
  这稚龄孩童,正是爱听故事的年岁。以故事为引,既能勾起他们求知兴致,又能将生字新词不着痕迹地融入其中。
  孩子们听得入迷,再以故事里的人物善恶、因果得失,细细讲述为人处世的道理,岂不比生硬说教更易入耳?
  待他们识字渐多、明理通透,再接触四书五经时,自能领会其中深意。如此才是良方。
  回村路上,伏棂拐去了村里的老木匠家。老李正在院子里刨木头,木屑飞得到处都是。
  “李叔,我想打个书架。”伏棂说。
  “多大的?
  “能放五十来本书就行,放在私塾里。”
  三天后,书架做好了。它被摆在私塾西墙边,伏棂把自己的书一本本放上去。
  书架还空着一大半,但也不差,以后慢慢填满就好。
  轮到伏棂上课时,她拿出新买的书。“今天讲个新故事。”
  小孩们立刻来了精神。
  伏棂讲故事不像老夫子那样摇头晃脑,她讲讲故事,又讲讲正经的典籍,小孩子们听得入迷。
  没过几天,伏棂发现窗外总有动静。有次她故意提高声音讲故事,突然停下来,就听见窗外“哎呀”一声。
  她走出去一看,几个小孩慌慌张张地跑开,其中就有翠儿。
  伏棂经常看见她在私塾外面转悠,眼睛老是往里面瞟。
  那天放学后,伏棂在河边找到翠儿。小姑娘正在洗衣服。
  “喜欢听故事?”
  翠儿吓了一跳,手里的衣服掉进水里。她低着头不说话,耳朵尖都红了。
  “明天申时,我给你们讲故事。”伏棂说完就走了。
  第二天,翠儿和另外五六个没上私塾的孩子围着她。伏棂讲了个鲤鱼跳龙门的故事。
  这事很快传开了。
  来听故事的孩子越来越多,有的带一把花生,有的带几个野果,算是谢礼。伏棂都收下,分了一起吃。
  陈老夫子知道了很不高兴。“不合规矩,”他说,“没交束脩怎么能听课?”
  伏棂想了想,“那我不在私塾里讲,在院子里讲。申时都放学了,不算占用。”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