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重紫 第194节
为什么呢?
窦昭的遭遇虽然令人痛惜,可她并不是个软弱的人。恰恰相反,她因此反而变得更坚韧,更果断,更刚毅。他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仲秋的夜风吹过来,树叶沙沙作响,透着几分入骨的凉意。可因为身边的窦昭,因为有这样一个人和自己说着体己话,那入骨的凉意也变得可以忽略不计了。
“你不是说有个人在身边,总好过自己一个人孤孤单单的?”他笑道,“与其让我父亲左右我的婚姻,不如娶了你,至少我们之间还有话可说,不如互相做个伴好了。”
“啊?!”窦昭杏目圆瞪,想到了宋氏父子的反目。
一时间,她好像又看到了那个纵然前呼后拥,表情也是落寞,身影也是寂寥的宋墨。
实际上,两人的景况是何其的相似。
窦昭心里涌动着淡淡的悲伤。
屋檐下,大红灯笼的光红彤彤地映在地上,院子里响起不知名的虫鸣。
宋墨低声道:“窦昭,你不妨仔细地想想我说的话。与其在窦家这样苦苦地挣扎,不如去颐志堂。至少,陈曲水、段公义他们能光明正大地跟在你身边。”
窦昭默然。
宋墨告辞:“我等你的消息!”
窦昭一夜未眠。
或许是前世宋墨给她留下了太深刻的印象。
没有谁的能力像宋墨这样让她放心了,也没有谁家像英国公府这样让她忌惮了。
但宋墨的话也有道理。
与其这样在窦家苦苦挣扎,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够出头,还不如嫁到英国公府去。
她也可以不用像现在这样藏着掖着了。
去,还是不去呢?
宋墨说等她的消息,是指等她放出风声说自己有恶疾,他再伺机行事,解除两人的婚约呢?还是等她一个答复就会着手解除两人的婚约的事呢?
窦昭觉得自己好像站在一个路口前。
嫁到英国公府,是可以看见的艰难。
留在窦家,是可以预见到的困顿。
难道自己就没有第三条路可走了吗?
重生后,窦昭第一次恍恍惚惚地拿不定主意。
只盼着这时光能从此凝滞在这一刻,让她有了主意再日升月落就好。
而宋墨站在书房的月亮窗前,不禁长长地透了口气。
已经是第三天了,窦家什么动静也没有。
既没有传出窦昭有恶疾的事,也没有为抬头嫁女儿而为难宋家。
粉刷屋子,布置新房,下请帖,设立账房……婚事各项事宜都顺利地进行着。
接到请帖的窦明则急冲冲地去了静安寺胡同。
“我姐姐,真的和英国公府世子爷宋砚堂订了亲?”
她满脸不敢置信地问着窦世英。
“这还有假?!”解决了长女的婚事的窦世英不仅心情很好,而且精神焕发,一下子好像年轻了十岁似的,想到次女对长女所做的事,他叮嘱窦明,“你到时候给姐姐添箱的时候,一定要送份大礼。你和济宁侯要记得一起回来喝喜酒!”
窦明心中不悦,可想到这些日子父亲正恼怒自己,哪里还敢发作?不仅如此,还抱了窦世英的胳膊撒着娇:“您别总是济宁侯、济宁侯的叫着,他可是您的二女婿!人家表字佩瑾。”
窦世英没有像往常那样和她嘻嘻哈哈,而是胡乱地点了点头,正色地对她道:“你如今已经嫁为人妻了,就应该站有站相,坐有坐相才是。怎么能动不动就拉着我的衣袖撒娇?”
窦明嘟了嘟嘴,俏皮地笑道:“我这不是想爹爹了吗!”
窦世英面对这样的女儿,摇着头叹了口气,表情微松。
窦明就问窦世英:“那英国公府怎么会瞧中了姐姐的?我听说那世子爷比姐姐还小一岁,而且杀戮成性,连自家的护卫都不放过……”
“休要胡说!”窦世英面带愠色地喝斥道,“自家的姐姐,你怎么可能像那些市井妇人般,听风就是雨,以讹传讹!”又道,“这件事我亲自去问过英国公,英国公也说没有此事,你是寿姑的妹妹,别让我再听到这样的话!”
窦明不以为然,还欲说什么,高升进来禀道:“老爷,翰林院的蔡大人、徐大人过来了。”
窦世英脸色微霁,教训了窦明几句“以后再不可如此”之类的话,整了整衣襟,这才去了花厅。
窦明不由跺了跺脚,转身去了拘禁王映雪的厢房。
第二百二十七章 众人
王映雪主导了窦昭姐妹易嫁之事,王家就是再心痛这个女儿,也没有办法庇护她了。因而当窦家提出让王映雪明年春天随二太夫人一起回真定时,王家只得点头同意。王映雪也因此搬到了正院的后罩房居住,由高升的媳妇亲自“服侍”着,闲杂人等一律不准靠近,对外只说是王映雪积劳成疾,需要静养,她跟着二太夫人回真定“养病”也就顺理成章了。
所以当窦明看到倚在窗棂旁痴痴望着窗外的王映雪时,并没有激动地上前抱着她嚎啕大哭,或是要为母亲抱不平去找窦家的长辈求情,而是眼眶微湿,欲言又止。
王映雪知道,女儿一向不大瞧得起她,觉得她连主持中馈的权力都被窦家剥夺了,是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
可她并不以为忤。
自己的女儿,有什么好计较的?
她已经做了自己能做的,给了女儿自己能给的。
王映雪微微地笑,招呼窦明到炕上坐,让小丫鬟洗些水果来款待窦明。
窦明望着新上市的、济宁侯府也买了几斤给田氏和她尝鲜的秋梨,沉默了半晌,才低声地道:“姐姐她,许配给了英国公府,您可知道?”
“我已经听说了。”王映雪帮窦明削着梨子,冷笑道,“你父亲巴不得天下的人都知道窦昭要出嫁了,我就是不想知道也挡不住那仆妇在我耳边絮叨!”又道,“英国公府虽然显赫,可济宁侯府也不差,你好好过你的日子就是了。娘能帮你的,就只有这些。以后的日子,全得靠你自己了。你没事多多和你外祖母家走动——有了你外祖父给你撑腰,就是你那大姑姐也不敢怠慢你。闲暇的时候就来看看你爹爹——你爹爹在钱财上向来不曾亏待过你,有他大贴小补,你大可以把自己陪嫁的收益攒起来。有了这两桩,魏家的人就不能动你分毫。至于窦家,可从来没有把你当闺女,你和他们客客气气的就是了。”
窦明不由皱眉。
母亲大概以为英国公府和济宁侯府差不多吧?
就算是两家有什么差别,也不过是爵位的高低,俸禄的多寡而已。
她从前没有嫁到济宁侯府的时候,也是这么认为的。等她嫁到济宁侯府之后才发现,原来侯府未必比伯府有钱,伯府又未必比世袭锦衣佥事有权。
到现在她还没有摸清楚这些门路。
不像官宦之家,几品就是几品,同进士就算是再努力,也比不得两榜进士升迁之路顺畅,一听说出身就知道这人以后会有怎样的前程。
勋贵之家的事,乱得很!
“济宁侯府怎么能和英国公府相提并论?”窦明不悦地道,“你看姐姐的聘礼,足足有两万两银子。爹爹说了,男一担,女一头,怎么也得给姐姐一万两银子的压箱钱……”
王映雪不以为然,嗤笑道:“你姐姐有多少银子,你还不知道?多一万两少一万两与她有什么要紧?英国公府既然比济宁侯府更显赫,济宁侯府当初都嫌窦昭的出身不好,你代她嫁入魏家之后,英国公府还能瞧中你姐姐,而且这么快就订下了婚期,你不觉得有点奇怪吗?我看那英国公府只怕也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说不定,这下聘的东西都是从老祖宗留下的一些东西里七拼八凑出来的,为的就是诓你爹爹的银子!你等着瞧好了,以后还有的是窦昭哭、你爹爹后悔的时候!”
窦明想到关于宋墨的那些传言,不由得默然。
王映雪察颜观色,知道自己猜得八九不离十,语气微缓,道:“你别以为娘是傻瓜,我知道窦家在算计我,我何尝不是在算计窦家?”
窦明愕然。
王映雪将削好的梨子递给窦明,窦明心不在焉地接了过去,王映雪低头又挑了个梨子,一边削着梨子,一边道:“自从我知道你五伯父和你外祖父争夺阁老之位的时候我就想明白了,窦家为了算计你外祖父,什么手段都使得出来。蔡太太答应帮忙,我就猜着你五伯母多半已经知情,可就算是这样又如何?我还不是顺顺利利地把你嫁到了济宁侯府!他们难道还能休了我不成?
回真定就回真定,我早就不想呆在京都了。与其做个有名无实的翰林院侍读学士的太太,还不如回乡下的田庄,逍遥自在,无拘无束。你和窦昭都嫁了出去,你爹爹不可能就这样看着家业中断,不管你爹爹抬了谁做姨娘生了儿子,难道他还敢不认我这个嫡母不成?我有什么好怕的!”
王映雪说起来一副不以为意的口吻,可眉宇间流露出来的强烈的不甘却暴露出她真实的想法。
窦明看着心中一酸,低下头去木然地吃着梨子。
王映雪见女儿不感兴趣,又想到自己马上就要回真定了,以后很难再见到已经出阁的女儿,现在能见一次是一次,遂打住了话头,问窦明:“侯爷待你可好?”
窦明面孔微红,强做淡然地点了点头,简单地说了句“尚可”。
王映雪会意地笑了起来,眼角眉梢尽是褶子,看上去比外祖母的气色还差。
窦明不由侧过脸去。
※※※※※
若要做名臣,先要有名气。
入夏的时候,纪咏因伯父的推荐,得到了翰林院掌院学士余励的赏识,和余励及几个翰林院的大儒一起,编撰将由皇上作序刊行的《文华大训》。
翰林院的衙门虽然宽敞,却因年代久远,房前的槐树亭亭如盖,将整个厢房都笼罩其中,使得整个翰林院的厢房一年四季都阴森森的,透着股潮湿的味道,即使是这秋高气爽的季节也不例外。
写书自然是由那些大儒动笔,纪咏不过是帮着查找典藉,尽管如此,书成之后,他的名字还是会出现在卷首小小的角落里,这让翰林院里那些不知道熬了多少年的状元、榜眼、探花和庶吉士们又是羡慕又是妒忌。
蔡固元请同僚喝酒的时候就有意地撇下了纪咏。
“家乡知府的幕僚来京都办事,特意前来拜会。”他斜睨了一眼抱着一堆书从旁边走过的纪咏,大声地道,“盛情难却,只得勉为其难。诸位大人下衙之后若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事,不如和我一同去醉仙楼凑个热闹如何?”
醉仙楼,是京都有名的销金窟。
不免有人意动。
若是平时,纪咏为了恶心蔡固元也会装着听不懂的样子跟着前去,然后和蔡固元唇枪舌剑一番,直到把蔡固元气得说不出话来或是拂袖而去才会善罢甘休。
蔡固元就是摸清楚了纪咏的脾气,所以特意邀请了梁继芬的长子梁吾恩。
梁吾恩口吃,最不喜欢那些口齿过于伶俐,得理不饶人的人。而且梁吾恩的口吃是因为当年梁夫人为了给梁继芬凑赶考的银子没有及时给梁吾恩医治的原因,梁吾恩又是几个孩子里面读书最好的,梁吾恩虽然中了进士,却因口吃不能入仕,梁继芬因此对这个长子非常的内疚,家中事务都由这个长子做主,公务上的事,也常找长子商量,梁吾恩俨然是梁继芬的谋士。
梁继芬行事低调,做首辅的时间还不长,知道这件事的人并不多。
可只要是知道这件事的,无不想办法走梁吾恩的路子,并且个个都能得偿所愿。
最重要的是,梁吾恩最大的喜好就是装作落魄的文士……
这次,他定要给纪咏好看!
想到这里,蔡固元的声音就更大了:“从前去醉仙楼,都是朋友请客,这次却是别人请客,酒喝在嘴里别有一番滋味,几位大人就不要同我客气了!”
一副吃白食的穷酸模样,也是纪咏瞧不起蔡固元的主要原因之一。
蔡固元算准了纪咏要上当。
谁知道纪咏却步履匆匆地和他擦肩而过,不仅没有搭他的话,而且面无表情,好像根本没有听见他在说什么似的。
蔡固元的嘴巴半天也没有合拢。
纪咏心里却乱糟糟的。
自从三天前他被曾祖父叫到书房,被告知窦昭已经和英国公世子宋砚堂定亲之后,他的脑子就一片空白,人如玩偶,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到现在也没有缓过气来。
窦昭要嫁的人,怎么会是宋砚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