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县令庶女 第126节

  秋儿不明所以,但听到许栀和呼唤,还是立刻放下了手上的抹布,走到了两人身边。
  明礼先喊了一声“秋儿掌柜”,然后将自己脑海中的想法说了出来,紧接着问:“秋儿掌柜愿意吗?”
  秋儿和许栀和的反应如出一辙,确认问道:“你是说应天府书院啊?”
  明礼:“正是!”
  “那肯定愿意啊!”秋儿几乎没有犹豫,“应天府书院八百多书生,加上教书的先生、洒扫,将近千人的规模,这可是笔大单子。”
  明礼见终于有人能明白自己苦心,立刻欢快地说:“是啊,若是和乐小灶取代了现在的书院食堂,一定有更多的书生愿意留在食堂用饭,和乐小灶能赚到银钱,书生也能省下来往需要的时辰,两相权宜,岂不美哉?”
  他脑海中有一片蓝图,等书院这边赚了钱,和乐小灶就有更多的能力去研究新的菜式。
  再和东家姐姐、秋儿掌柜打好关系,说不定日后能实现“点菜”这美好的愿望。
  明礼光是想想,就忍不住笑出声。
  秋儿完全被明礼描绘地场景打动,她跟着说:“在和乐小灶的来往食客以码头挑夫、担菜工等体力活为主,制作的菜色主要以果腹为主,油脂分量足,如果是学子,或许可以尝试稍清淡的菜色,比如一些清爽解腻的新鲜时蔬。”
  明礼说:“如此甚好。等到莲蓬成熟的时候,还可以在食堂卖莲蓬。夫子不给学子到水塘边活动,我们要摘,只能私底下偷偷去,被发现还要被一顿训斥。”
  许栀和打起了几分精神,她说:“夫子的训斥是对的,若是不会水,水塘充满危险,你年纪尚小,可不要轻易尝试。”
  明礼说:“我才没有去呢。”
  虽然他很想去,但是那些书生嫌弃他年纪小,不肯带他一道。
  “这才对,”许栀和点了点头,目光在明礼和秋儿的脸上扫过,半响问:“但是关于书院的食堂,我仍有一些疑虑。”
  明礼和秋儿对视一眼,从美好的畅想中回神。
  秋儿说:“姑娘,请说。”
  许栀和清了清嗓子说:“现在小灶中的厨娘够不够?能不能兼顾三方?你一个人可能照顾得过来?”
  秋儿想说“可以”,但听完许栀和说完,又将脱口而出的回答重新咽回了肚子中。
  草率了,她不可以。
  许栀和望向明礼,“书院那边现在同意了吗?如果换食堂,需要多久时间,这段时日书生的饭食如何处理?”
  明礼的嗓门越来越小:“还没有,但是……但是一定可以的。”
  许栀和说:“所以,现在其实进度为零,你们就已经想到那么长久的以后了?”
  “那姑娘,你觉得……现在怎么做呢?”秋儿在脑海中想了想,试图想出一个方法解决此事,应天府书院有近千人,这么多的食客,她就不相信许栀和不心动。
  姑娘既然提出了问题,那她就要送佛送到西。
  许栀和看着两双水润润的眼睛,半响先问明礼,“你觉得和乐小灶能否有机会得到应天府书院的食堂?”
  如果明礼都没有把握,现在去找大量的厨娘和食堂帮工,就显得有点招笑了。
  “有一点把握,但不多,”明礼想了想,“闻夫子提醒我现在食堂和判监事家有牵扯,我需要问问家中长辈具体的关系,看看能否得到机会。”
  许栀和说:“既然如此,辛苦明礼问问家中长辈。”
  明礼连忙摆手,“东家姐姐客气了,本来也只是我的一时兴起……说来惭愧,要是说服不了家中长辈为我出头,可能要让姐姐和秋儿掌柜白高兴一场。”
  许栀和说:“怎么会。”
  秋儿也紧随其后说:“若是有任何能帮上忙的地方,还请开口,我和姑娘必然竭力相助。”
  虽然这个主意是明礼最先提出的,但是若真能实现,实实在在受益却是和乐小灶,她们不应该作壁上观,将所有的压力都推卸给明礼一个人。
  他才是个十三四岁的孩子。
  明礼挠了挠自己的脑袋,有些含蓄地笑:“我会的。多谢秋儿掌柜。”
  制定了最初始的步骤之后,许栀和看向秋儿,对她说:“不过趁着现在,也该挑选厨娘了。”
  秋儿一直将此事记挂在心上,目前的三位厨娘看顾这边绰绰有余,但是如果对面铺子也开了,现在的人手大抵是不够的。从选中有经验的厨娘,后续还要一步步测试,直到菜品的色香味达到现在水准并最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需要时间积淀的。
  明礼:“嗯嗯嗯?”
  他有些摸不着头脑,问许栀和:“东家姐姐,不是说事情还没弄明白之前,不应当轻举妄动吗?”
  现在又是什么情况?
  许栀和通过这两人的交流,差不多已经摸清了明礼的性格,她眨了眨眼睛,莞尔:“自然是为了和乐小灶的新铺子未雨绸缪啦。”
  “有新铺子?”明礼打起十二分的警觉,“离书院近吗?”
  许栀和不语,伸手指了指门外。
  明礼一开始还没有理解许栀和的意思,目光落在她的指尖上,东家姐姐的指甲上有一枚小小的月牙,看起来吃得很健康。
  许栀和:“我不是让你看我的手,你看对面。”
  明礼脸蛋蹭地一下变得通红,要不是他年纪尚小,估计要被人当成登徒子。他口中念叨着“非礼无视”,看向门外。
  第85章
  明礼的视线落在了门外,已至日暮,夕阳西下,给街道披上了一层浅金色的余晖。
  正在装修的铺子有三个瓦匠和木匠正在来来回回地搬东西,午时的时候日头太大,几人就近在铺子中休息,现在太阳没中午那么强烈,他们趁此时间忙得不可开交。
  明礼睁大眼睛望了一会儿,脑海中一道灵光如闪电般噼啪闪过,他反应过来:“就在对面?”
  秋儿说:“对啊,到时候饭菜主要放在那边,这边铺面太小,准备到时候在这边制作一些卷饼、肉馅饼和粥面小食。”
  明礼通过他的描述想象出日后多样化的菜式,立刻漾开了笑容:“如此甚好!”
  本家研究的菜式越多,日后应天府书院谈下来,他才能尝到更多样的菜式,明礼举双手双脚赞成。
  随着日光西沉,晚风吹散了空气中的燥热,明礼在心中估算着时间,觉得差不多,站起身和许栀和请辞:“东家姐姐,秋儿掌柜,我先回家了。”
  许栀和见他拍了拍衣袖,一副对应天府熟悉的样子,默默将差点脱口而出“要不要送你回去”咽了回去。
  她对应天府的了解,说不定还没有明礼的一半多,她跟着一道回去……怕是跟着明礼回去之后,还要劳累他送自己回来。
  许栀和对自己的认路能力没什么信心。
  她起身将明礼送到门外,后者踏入橘黄色的光线当中,回眸朝她露出灿烂的笑容:“东家姐姐,等我好消息。”
  他一蹦一跳地走远了。
  他走后不久,从汴京城去拿银钱的良吉也回来了,这两日他没顾得上收拾自己,下颌上长出了密密麻麻青色的胡茬。和良吉只见过几面的小升没认出来,后来经过瘦猴提醒,才认出这是姑娘身边的小厮。
  良吉将行囊背在身后,气喘吁吁,但还是跟瘦猴表示见过了大娘子再休息。
  许栀和出来之后,良吉才如释重负,将行囊放在她面前,“大娘子,带过来了,全程我一直包在怀中!”
  回去之后良吉也想过要不要在家中休息一日等到日暮再出发,但是身上带着五百两银子的“巨款”,他不敢太掉以轻心。即便从汴京城到应天府走的都是官道,但他还是固执地认为走夜路出事的概率高。
  未免夜长梦多,他不眠不休一天一夜,将银子带到了许栀和的面前。
  “这么快过来,辛苦你了。”许栀和伸手在上面按压了一下,鼓囊囊的银钱被布匹包裹着,说是一堆衣裳也没人怀疑,她笑着说,“不过明日还要辛苦你,一道去结清余钱。”
  虽然许栀和看着纤细,但到了她的身边,良吉忽地就觉得很安心。
  仿佛有她在,就无需担心出现什么意外状况。
  良吉说:“尽管大娘子吩咐。”
  将装有银钱的行囊交给方梨看守,小升和瘦猴从后厨端出了两碗菜,又端了一壶清茶放在良吉面前。
  现在这个点的菜已经冷了,但是良吉并不在意这些,两碗冷茶下肚,他抽出筷子狼吞虎咽。
  他吃饭期间,许栀和清点了一遍银钱的数量,然后对秋儿说:“明日去找对面铺子的中间人说清楚事。”
  秋儿点了点头,那天姑娘叫良吉回家去取钱之后,这件事就被她记在了心上。
  第二天一早,秋儿没有惊动许栀和,和良吉一道去了铺子行。
  对面铺子原先的一家人准备南下岭南广州府,走得匆忙,将铺子后续的事宜交给了应天府还算有信誉的经济行看管。要结清这笔银钱,也是和经济行的中间人说。
  中间人收了委事人的辛苦钱,自然尽心尽力,听闻秋儿准备将银钱结清,像是随口笑说:“看来秋儿掌柜最近大赚了一笔,一次性能将五百两全部付清。”
  秋儿笑了笑,并没有直接说这剩下的五百两是从何处得来,她托腮看着中间人数钱,顺着说:“比不得你的委事人,听闻广州府商贸繁荣,沿途出海,可罗南海诸宝,都是应天府见不着的奇珍异宝。”
  中间人笑:“那也是委事人自己有本事,像我这样的,只能赚些小钱养家糊口。”
  他的动作很快,清点了两遍,确认无误后,交给了经济行专门负责看管交易银钱的柜台,然后又回到自己的位置在一沓纸张中寻觅,抽出其中的几张,对秋儿说:“走罢,咱们一道去应天府办过户文书。”
  秋儿目光扫了一眼他的手中捏着的几张纸,说:“自然,不过前几日我家姑娘来了,过户文书要写她的名字,你先去,我顺道回去喊上我家姑娘。”
  中间人也不意外,秋儿满打满算连十五周岁都没有,要是没有东家,他才觉得奇怪。
  “好,”中间人记挂着自己的辛苦费,笑弯了眉眼,“那咱应天府衙门见。”
  秋儿摆了摆手,和良吉一道回去。
  “良吉大哥,辛苦你走这一趟。”秋儿说。
  “才半年不见,怎么这般客气?”良吉不以为意,回头看了一眼经济行的匾额,“他不会昧了咱的钱吧?”
  “那不能,”秋儿示意他只管放心,“经济行能开的下去,最要紧的就是信用两个字,自砸招牌的事情,他们不会做。”
  经济行靠着给人当中间人赚钱为生,迎来送往,若是声誉差了,无异于自毁前程。秋儿这半年也和经济行打过两次交道。
  良吉说:“那就好。”
  两人回到家中,许栀和已经起了,还没等她开口问进度,秋儿主动说:“姑娘,咱们现在只需要去应天府去办文书即可。”
  许栀和将发簪簪上,闻言,点了点头。
  她将自己的衣袖整理了一番,和秋儿、良吉一道去了府衙。路上有卖早食的铺子飘出阵阵香味,许栀和揉了揉自己干瘪的肚子,咬了咬牙没有被香味勾走。
  自家店里就卖早食,到别人家店里吃算怎么回事?
  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许栀和强迫自己移开视线,但又不得不承认,那家的瓦汤和米粥味道香醇。
  微顿,许栀和对秋儿和良吉说:“回来路上,咱们吃一碗黑米甜粥吧?再喝一碗猪骨汤。人也要适当改变一下自己的饮食习惯,探索新的食物。”
  良吉还没说话,秋儿就先欢呼了一声。
  她吃了半年多的小灶,虽然菜色日日都会根据早市的时蔬做出改变,但是天天三菜一汤,配大白饭也会腻味的。
  换换口味,她心底十万个乐意。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