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巴山猎耕记 第342节
原因无它,只因为见陈安卖蜂蜜赚到钱了。
加之山上本就知道有不少野生蜜蜂,宏山只要把蜂桶做出来,那就是水到渠成的事儿。
就在这时候,屋子大门被拍得嘭嘭直响,伴随着圆圆滚滚咿咿的叫声。
冯丽荣到窗子边,透过缝隙看了一眼:“圆圆和滚滚啷个回来了?”
陈安也凑过去看了一眼,见滚滚扶着门板人立着,一只脚落在地上,另一只脚则是踩着门槛,两只前掌连环出击,不断地拍打着。
而圆圆则是站在旁边,也扬着爪子冲着门板招呼,甚至直接用头去拱去撞,一副混子模样。
“老子这道大门,迟早被你们拆了…估计是闻到蜂蜜的气味找回来的,想吃蜂蜜了!”
大熊猫也和黑娃子一样,特别喜欢吃蜂蜜,闻到蜜香,哪里受得了。
家里养了蜜蜂,最难招呼的就是这两个捣蛋鬼,随时得提防着不去搞破坏。
即使如此,院子外面山坡林木间用木桶养着的蜜蜂,还是有两群被它们给弄翻过,若不是被蜜蜂蛰得遭不住,那两群蜜蜂就废了。
陈安苦笑一声,找了喂食的盆子,将那些过滤掉蜂蜜剩下的蜜渣分了些出来,打开门送出去喂给两只熊猫。
这些蜜渣只是经过简单的过滤,并没有进行强力压榨,里还有不少蜂蜜,陈安本打算等蜂蜜过滤得差不多,再用纱布包着绞紧挤压的。
现在用来打发两只熊猫,正合适。
看它们跌坐在地上,抱着盆子,将里面的蜜渣一把接一把地抓出来塞嘴巴里,昂着头嚼着嚼着,不自觉地往后倒的模样,也是憨态可掬。
然后,两只熊猫很快就待不住了。
爪子上,嘴巴上沾染不少蜂蜜,顿时引来不少早就被蜜香刺激得非常兴奋的蜜蜂,围着它们飞舞,找着机会去吸食蜂蜜。
有一只落到了圆圆的鼻头上,它伸着爪子去驱赶,结果被它按死,连带着鼻头也被蜜蜂给蛰了一下,顿时大声吠叫起来。
这是一种强劲有力的叫声,通常在遭到敌人或是挑战时,表示愤怒或威胁的声音。
跟着,它发癫一样,一巴掌拍向一旁在大快朵颐的滚滚。
这一巴掌措不及防,滚滚被打得有些发懵,本能地一下惊窜起来,掉头回来看着圆圆,咿咿地叫着。
见圆圆不住地抓挠着自己的鼻子,滚滚犹豫了一下,咬住装蜜渣的盆子边缘,拖着朝屋前的山石边走去,一副委屈吧啦的样子。
得远离邪魅!
第387章 收获不错
中午吃过饭,陈子谦赶着牛羊出了院子,往对面竹林的路上走,一看就知道,肯定又是去找宏元康凑对了。
不然往屋子背后就是大片的山野,有的是地方放牛羊。
耿玉莲没有去地里面,将老两口积攒的衣物用背篼背着,到河边去洗衣服。
之前冯丽荣跟他们说过,让他们将需要换洗的衣服拿出来,在她洗衣服的时候帮着就洗了,只是耿玉莲一直觉得不合适,不让冯丽荣帮忙,非要亲自动手,冯丽荣也只能由着她。
今天有蜜,两只熊猫丝毫没有离开院子的想法,那蜂蜜像是吃着会上瘾一样,还悄摸着摸到屋后的石崖边,看能不能从装蜜的桶里面捞到点好处。
早上折腾那么长时间,下午刚有点动静,蜂群就到处乱飞起来。
陈安割蜜已经到靠近崖底的那些蜂群,圆圆和滚滚凑到旁边,他揭掉蜂巢的木板开始割蜜的时候,它们还试图直接伸爪子到蜂窝里面去掏蜂脾,被陈安及时推到一旁。
结果,圆圆和滚滚还生气了,咿咿叫着,缠上了陈安。
本就乱成一团的蜜蜂围在它们周围乱飞的时候,它们本能地挥舞着爪子拍打,摇头晃脑的,立刻成了蜜蜂攻击的对象。
分分钟,一只熊猫脑袋挨了好几下以后,咿咿叫着,转身跑得远远的,把目标又转移到送入屋子里的那些蜂蜜上。
接下来,家里的大门就遭罪了。
被讨要蜜渣吃的两只熊猫拍得哐哐响。
冯丽荣只能又给它们送了两次,换来的结果,是它们对着门板变本加厉的拍打,叫个不停。
没办法,冯丽荣只能充耳不闻。
见不再有蜜渣送出来,圆圆和滚滚也只能选择作罢,又去跟着陈安转悠。
再次被蛰了几次后,它们也遭不住了,爬到红枫树上趴着。
两个家伙,本就胖嘟嘟的脸,一下子肿得更圆了。
到下午五点多的时候,两人不仅把石崖上那些蜂群的蜂蜜给割了,就连院外山坡上以及青沟的十多群诱蜂桶诱来的蜜蜂的蜂蜜也都割完。
在青沟的时候,陈安往陈平家里送了几斤蜂蜜,带着剩下的蜂蜜和宏山一起返回盘龙湾。
到了家里,宏山自己挑了五块蜜脾,拒绝陈安让他在家吃饭的挽留,约定好后天一起将药材送到收购站的事情,忙着回家去了。
第二天,陈安哪里都没有去。
没有器械压榨,蜂蜜的过滤很慢,得等着慢慢来。
另外,刚割了蜜,那么多群蜜蜂聚集在一起,还是不可避免的起盗了。
陈安得守着它们。
蜂群起盗,到处都在打斗、厮杀,乱成一团糟,只是大眼看,不好分辨究竟起盗的是哪一群。
但陈安有他自己的办法,回家拿来些红苕粉撒在打斗得厉害的巢门口,小蜜蜂进去盗取蜂蜜的时候,会将红苕粉沾染在身上,等它返回的时候,也就将苕粉沾染到了自家的蜂巢口。
而陈安所要做的,就是把起盗蜂群的巢门口调的只够一只蜜蜂进出,增加进出的难度。
然后又弄上一些煤油,涂抹在被盗群的巢门口。
对气味敏感的蜜蜂,可受不了这样的气味。
就这样看守了到下午,哪里出状况就处理哪里,总算是把蜂群的起盗风波给平息下去,开始了正常的采集。
第二天,陈安和冯丽荣起得很早。
在冯丽荣做早点的时候,他将那些昨天晚上已经过滤出来装到塑料桶里的蜂蜜搬上牛车,还有那些药材,装袋的装袋,打捆的打捆,全都装车上。
吃过早点后,天刚蒙蒙亮,他赶着牛车离开盘龙湾,到麻柳坡把宏山积攒下来的那些药材也都捎上,和宏山一起,前往镇上收购站。
家里的水牛,性子很疲,走路的时候慢吞吞的,最大的好处就是容易招呼,使唤起来也很听话。
时值最适合采药的季节,两人赶着牛车到了镇上收购站的时候,看到收购站门口已经乌泱泱的挤了一大群人,要么用担子挑,要么用背篼背,都是来卖药材的。
看到两人赶着牛车拉那么多药材过来,一众人也是被惊到了,纷纷凑过来看看陈安他们采到的那些药。
萸肉、天麻、黄柏、贝母、柴胡、黄芩、黄芪、猪苓、茯苓、石韦、石斛、八角莲…一样样分门别类,都是初步加工好的。
就连一众老药农看到这些草药,也是连连点头,说弄得精细。
“弟娃儿,你们哪里的哦?”
“这些药是在哪里采来的?啷个会有那么多?”
“这是攒了好长时间嘞?”
…
众人七嘴八舌地询问,闹哄哄的。
陈安和宏山两人笑着应对,只说自己这些药,是两人每天连续进山,花了一個多月才弄回来的药材。
即使如此,大部分人还是不信。
直到黑潭子村一个药农说陈安是李豆花的徒弟,一个个才又觉得正常了,纷纷说:难怪不得!
李豆花名声在外,对周边几十里山林的了解,没有出其右者,事情也就变得理所当然了。
陈安和宏山也在看别人采的那些药,问在什么地方采来的。
事实上,进山采药,是一件非常吃经验的活计,每个人进山,次数多了,都有自己熟悉的地界,脑袋里像是有着一副地图一样。
那里有些什么药,年份如何,什么时候适合采挖,甚至是长在哪个石头旮旯或是哪一颗树下,都记得清清楚楚,是不会轻易告诉别人的。
除非是那些常见的没多大价值的药材,才会跟人说,都有着各自的心眼。
相互询问,更多的时候都是在打哈哈,说得模棱两可。
在等待收购站开门的时间里,两人更多的时候是在听别人说那些在山上的见闻。
进了山里面,什么稀奇古怪的东西都可能遇到,有的纯粹是在吹牛,但也能听到不少有意思的东西。
就比如,两人就听到蒲垌村的一个药农说,进山采药的时候,在蒲垌村北边名叫小漩涡的深山里,被一种长得很怪的野物吓得大气都不敢出。
人都有好奇心,有人立刻出声问道:“是啥子野物,再凶凶不过黑娃子、野猪、豹子、狼,难道是黄彪?总不可能是老虎撒,都好些年没听人说过遇到老虎了。”
黄彪,是山里人对羚牛的别称。
那人摇摇头,说道:“不是这些,我跟你们说,那种野物,似虎非虎、似豹非豹、似猫非猫,那脸上有些条纹,看上去像是老虎一样威猛,但皮毛上却没有老虎那种条形的斑纹。
有两只,一只是金色哩,另一只则是黑色的,都拖着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
我是在山里突然间看到,就趴在山坡林子里,给老子吓得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生怕惊动它们。
好在,等了没有多长时间,黑色那只突然发现了我,一下子窜将起来,几下就窜进山林里边不见了踪影,,另一只也惊跳起来,跟着跑远,那速度,快得黑死人。”
“说得那么怪…真的是吹牛逼不打草稿,哪里有你说的那种东西哟!”询问的那人摇摇头,表示不信。
“不信就算!”
这人也不犟,只是自己所说的话不被人相信,脸色终究有些不好看。
其余人也只当是听了一个乐呵,转而说起了别的。
又听长沟里村有一人说道,村里有人到大湾采药,被黑娃子伤了,半边肩膀都被拍得垮塌下来,若不是同去的人冲着黑娃子大吼大叫,拿着棍棒拍打树蓬将黑娃子吓走,命都得丢在山里。
还说,有几个撵山人去找过,影子都没有见到。
本来陈安不信,但听另外几个也说听说过这事儿,村里还有撵山人邀约一起去找过,这才信了。
他和宏山不由相视一眼,都明白彼此的意思。
大湾在阴地沟往西北方向走出去四五里地的一个大山湾,属于深山范围了。
既然没有人找到,那就意味着有戏。
此时的黑娃子最是肥壮,胆汁最是饱满充沛,质量最好的时候。
宏山小声凑到陈安耳朵边小声道:“狗娃子,要不明天去看看?”
陈安微微一笑,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