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你来啦?怎么还是这么早,不都说了晚点来嘛。”
宋晚秋听见声音,抬头无奈道,白色骨瓷汤勺不断翻动着锅里食材。
锅中的排骨基本熟透,咸肉的肥膘近乎透明,汤汁呈现轻微的奶白色泽,完美地吸收了肉类精华。
食材混合地差不多了,宋晚秋取出汤勺,重新盖上砂锅盖,让冬笋和茶树菇在里头继续炖煮。
“反正这么早在家里也没什么事,我就想着早点来干活啦。”
宋记的活计基本都是固定的,不用太费脑子的体力工作反而让简棠在用脑过度后得到了更加舒适的缓解。
早上早点来,下午的活计也能减少,节约下的时间同样可以用来刷题,那还不如给下午多留点时间好沉浸学习。
简棠迫不及待地进了厨房,手上却没急着先去拿今天的食材,反而兴致勃勃地盯着着灶台上微微冒气的砂锅。
昨晚宋老板说要做腌笃鲜的时候她就已经很期待了,这一大早发现催得她从梦中饿醒的香味正是来源于这锅汤中,简棠的好奇心已经达到顶点。
腌笃鲜虽然是名菜,但简棠从前只是听说,从来没有亲身尝过。
她平日里偏好重口味些的菜系,若是不跟家里人一块吃饭,那她的第一选择肯定是麻辣香锅火鸡面之类的菜。
那些腌笃鲜的安利图片里虽然描写得天花乱坠,但简棠一瞧那不带辣味的清澈汤底,实在是提不起胃口。
比起红烧排骨、东坡肉,这腌笃鲜里的肉类也都没有经过上色,让看惯了浓油赤酱的简棠欣赏不来。
但宋老板做的菜如今在简棠心中简直就是含金量最高的天子招牌,这会正面闻到这砂锅中的鲜味,简棠曾经的食物世界观瞬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老板,你这汤熬得也太香了,我在家的时候都能闻到。”
宋晚秋笑了笑,只当她是在调侃。
“哪有你说的那么夸张。”她指了指面前的大号砂锅,“我今天特地用了个大锅,咱们中午可以吃个尽兴啦。”
“她可没开玩笑。”
元光霁突然从门口走来,身后的陈亚文也停好电动车进了屋。
他和陈亚文不约而同地捂着肚子,只恨自己的嗅觉从未有如此之好。
陈亚文接话跟着说道:“我刚刚还没进巷子就闻到了,老板你这锅汤的杀伤力也太大了。”
元光霁期待的目光凝聚在这砂锅之上,比起传统带着江南春意的腌笃鲜,这一锅改良版的药膳腌笃鲜略有不同。
比起春笋,冬笋的鲜甜味在锅中更加突出。
此刻的汤汁已经形成了鲜味炸弹,咸肉的咸鲜,排骨的醇鲜,冬笋的清鲜浑然一体。
对于简棠和陈亚文这样的正常人来说都是震撼的香气,更别提出现味觉障碍的元光霁了。
在众人的眼神期待中,宋晚秋过了十多分钟,又往里加入了千张结、山药块和少许茯苓,最后又往里撒入了几颗陈皮。
“好啦,再等二十分钟就可以吃了。”
宋晚秋顶着他们的目光合上盖子,旁边处理营业食材的几人此刻都已经有些心不在焉了。
元光霁略微好奇问道:“为什么里面还要加山药茯苓?加入陈皮不会影响味道吗?”
腌笃鲜讲究食材本味,传统做法中只需要少许姜片黄酒去腥,过多的香料反而会影响汤品。
宋晚秋自信笑道:“这当然是为了达到治愈效果更好的药膳做法啦。”
第55章 咸肉菜饭 在中医食疗方案中,味觉……
在中医食疗方案中,味觉与脾胃功能相关,想要提升味觉的感知,就可以利用药食同源的原理选择相应食材来调理脏腑,逐步恢复元光霁的味觉敏感度。
传统版本的腌笃鲜本身作为江南“鲜味之王”,就能够凭借自身的鲜味优势刺激味蕾。
“在这个药膳版本里,我又格外加强了健脾成分和脾胃醒发材料。”
砂锅内的高汤依旧不断飘散着鲜香,香气之中还有些许药香点缀。
宋晚秋笑着介绍道:“山药和茯苓都有利于健脾开胃,增强对味觉的感知。茶树菇的加入除了补气外,也能让整锅汤中除了笋的鲜味外再加一份山林之鲜。”
“那陈皮的作用是什么呢?”
陈亚文偏了偏头,对这道配料入菜百思不得解。
她对这陈皮并不陌生,小时候家里过年吃完橘子都爱把皮收集好晾干,闲得无聊时还会将那些柑橘皮放在烤火炉上慢慢煨到干巴。
陈家自己做卤菜也会经常用到陈皮,熬制卤汤时加入陈皮能很好地起到去腥膻,解油腻的作用。
但陈皮的用量必须把握精准,宁愿少放些也不能添加过多,否则橘皮味道将会完全遮盖菜的原本风味,熬制过久还会发苦。
“这道陈皮的加入其实只是个引子。”
宋晚秋另起了一口砂锅,里头的放了猪油炒着一大 锅青菜碎末。
“就像很多时候用药需要药引一样,这道腌笃鲜中加入的少量陈皮也是如此,利用具有辛香味的药材来作为刺激醒发脾胃,同时也能中和今天午饭的油腻。”
“你这锅汤中的鲜肉部分不是已经换成排骨了吗?汤色清澈鲜亮,怎么会油腻呢?”
元光霁疑惑发问。
“当然是我们这道主食啦。”
宋晚秋暂时熄了下面前的火,锅里的青菜沫经过猪油炒制后油润发光,经过大火和少量盐的加入,原本的满锅青菜这会已经被压缩了大半。
她转身走到身后的餐台,拔下电饭煲电源。
里头的东西是宋晚秋在炖汤间隙中准备的,刚才又特地卡着时间焖了一会儿。
宋晚秋打开电饭煲盖,里头的水雾气不断涌出,米香味和肉香味一并溢出。
“好香啊!”
这一锅米饭放在被放置在角落,虽然偶尔也有香味从通气口中出来,却难以抗衡灶台上的那一砂锅的鲜汤,自然也就被忽视个彻底。
宋晚秋用勺子将内胆中的米饭和肉丁全都倒入砂锅中,不断将他们与青菜搅匀。
“咱们这也算是原汤化原食了。”
宋晚秋耐心地翻拌着砂锅,这锅里的大米是并着先前焯水处理后的咸肉一起蒸煮的。
一整条的南风肉分量不小,完全加入腌笃鲜中又会破坏原有比例,剩下的小半截却正好适合用来做咸肉菜饭。
南风肉切割成小丁,顺带再加上几根腊肠一并处理。
这咸肉菜饭用的大米并非是宋记店内常用的珍珠米,而是特地选了细长的粳米。
“这会这个米看着略微有点硬,那是因为最开始蒸煮的时候我就只加了八成的水。”
砂锅底部,宋晚秋又额外用勺子沾上猪油涂抹了一层,青菜和米饭肉丁混合后又被用力地贴着锅底压了一压。
这次加的猪油并非必要步骤,反而会增加菜饭的油腻感。
但这道步骤对于菜饭的锅巴形成却至关重要,这额外多出来的油腻也正好能被腌笃鲜中后放的陈皮所化解。
一块南风肉,成就了同一风格菜系中的主菜与主食,这作为药引的陈皮也有了一物两用的能效。
“这青菜里还有很多的水分没有被完全炒干,如果我们刚刚炒得太过,那这会焖煮之后里头的青菜就会过于蔫巴,也就丧失了青菜风味。”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煮饭时只需要用八成水的原因吗?”
陈亚文兴致勃勃地盯着已经被盖上盖子小火焖蒸的咸肉菜饭,自顾自地点头道。
“青菜的残留的水分正好能让刚出偏硬的米饭完成最后的吸水,所以最后其实蒸米的水量是完全够的!”
“说的很对哦。”
宋晚秋笑着点了点头,一边处理起方才用过的厨具。
“虽然是两道简单的家常菜色,但做起来也是要对里头的细节加以重视,环环相扣,才能让整体口味更加完美。”
这会灶台上的两口砂锅只需要时间来实现最后的美味,等到厨房里其他厨具都清理干净,也就到了他们上桌的时刻。
宋晚秋从消毒柜中取出两张小味碟。
一份放了些后院泡菜缸里的萝卜泡菜,另一份则是前些天宋晚秋继续切萝卜练刀工后的附加产品,风干萝卜条。
两份咸菜端上桌,宋晚秋拿起隔热手套,对着餐厅里处理备菜的三人说道:“先吃饭吧,可以开动啦~”
元光霁立刻跟着进了厨房,拿起另一副隔热手套提起整锅腌笃鲜,陈亚文从消毒柜里找出餐筷,简棠则迅速完成餐桌桌面整理,找出两个大号的隔热锅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