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老王妃生了老大的气,罚他禁足了三个月。
  除了“世子的烦恼你我不懂”成为了京都近日的热门话题,京城大街小巷茶余饭后热衷讨论的另一位,便是蓬山王,宋觅。
  贡院门口,一群小姑娘站在榜下看着入选进宫的女官名单,语笑宴宴中,话题就没离开过这位近日声名鹊起的新贵。
  太原贪墨的大案,被宋觅不过半年,处理完毕。
  这几年,宋觅逐渐涉入朝政,积累了不少不错的政绩,眼下,又是大功一件。
  朝堂的格局,看来是要变天了。
  除了说他今年不过二十有二,真是年少有为,也有说他是在替宋氏皇族立威立足,他这次处理的,基本都是太后曹氏的党羽。
  还说到他前不久刚在宫宴上,当着太后娘娘的面,拒绝了名满京城的首相千金。
  “首相之女都不要,真不知道什么样的姑娘能入他的眼。”
  “听闻他回绝太后娘娘的好意,全程只说了一句,‘落水三千,只取一瓢’。话音甫落
  ,首相千金当即眼眶便红了。”
  “连她也喜欢他吗?”
  “你这话问的,样貌绝佳,身份尊贵,能力又强,这满京城,谁不想嫁他?”
  “可惜他那一句婉拒,摆明说得是他若娶她,便是将就,而他不愿意将就。”
  “好一个‘落水三千,只取一瓢’啊。”
  这话落到与他相亲的女子耳中,自然是比刀割心头还难受的。
  可落在外面的这些姑娘们耳中,个个面红耳赤,心口砰然,目光不由露出了憧憬。
  他这话说出来,意思不就是,他这一生,只会娶一个女子。
  她们能够理解他的慎重,但也瞬间撩动了更多的芳心。
  姑娘们叽叽喳喳,薛绾和居尘一同看榜,听得不禁笑起来,低声同居尘道:“蓬山王那么好,那得是天上的仙子,才配得上吧。”
  居尘蓦然转头,专注看向她,指尖点向自己,“你觉得我像仙子吗?”
  薛绾错愕,“难道你也喜欢他?”
  居尘双眸一弯,笑而不语。
  她向来最有自知之明,薛绾只当她的笑容,只是一时说笑,继续抬头看向榜单,“不论他娶不娶妻,同我们都没有关系了。”
  嘉禾十五年底,瑞雪纷飞,银装素裹。
  这一年,宋觅破太原大案,连越两级,紫袍加身,成为了朝廷中枢最年轻的拥有实权的亲王。
  同一年,居尘通过了女官考核,以榜首的身份,来到了太后娘娘身边。
  --
  年二十七,朝堂年假前的最后一日。
  太后娘娘上午忙完,想在开春入职前,提前见一见她亲自选拔的这些女官,送她们一些新年祝福。
  今日下午,九重宫门大开。
  女弟子们依序入宫。
  居尘眺望着那一道道伟岸的宫门,迈上玉阶,再回首,凝眸看去,那些前尘往事浮现在眼前,清晰地如同只隔了一宿的梦。
  大梁朝开国至今,历时百年,兴兴向荣,于熙宁年间,诞生了一位奇女子,当今太后,曹纾。
  天禧年间,曹纾入主中宫,屡谏良言,择贤而用,助先皇治理江山,受尽百姓爱戴,最后与先皇平分天下,并称二圣。
  自此,大梁朝因她的存在,女子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就在这样一个年代,出生微末的李居尘,因缘际会,得幸选入了皇宫,成为了太后栽培的第一批女官。
  眼下初入宫廷,她尚不过一八品小官。
  可在五年后,太后将废子登基,成为女皇,改年号至元。
  居尘作为她最得力的助手,羽翼渐丰,最终登阁拜相,成为了大梁朝第一女官。
  那些年是大梁有史以来,女子登顶政界,最为繁华多彩的时代。
  可惜,如昙花一现。
  寿康宫内。
  暖笼将整个宫殿烘如阳春三月,遍地充满了鲜花的清香鲜活气息。
  太后娘娘隔着珠帘,温言细语,问居尘叫什么名字。
  居尘俯首叩拜,如实相告,趁着直身的那一瞬,目光望向了她的影子。
  从废妃到太后,至女皇,这是一个何等传奇的女子。
  只是她的心思,居尘到最后都没有看明白。
  她的心软与柔情,她的残酷与冷血,总是令人琢磨不透。
  初次见面,太后并没有什么架子,也没有什么嘱咐,温柔地就像一个多年不见的长辈,只是端来了茶水果子,让她们一一坐到她跟前去,念诗给她听。
  居尘轻掀珠帘,四目相触,太后娘娘望见她的面容,不由微笑着轻叹了声,似是在用语气赞叹她的美貌,给她带来了赏心悦目之感。
  居尘乖觉坐下,再看向娘娘,犹记起上辈子,她头回入宫,就同她老人家顶了嘴。
  虽然这个顶嘴,只是在娘娘对于她所念诗中的一些轻狂想法不认可时,小小表达了一句“可是我喜欢”。
  太后娘娘当时确实短促的愣了片刻,但却并没有介意,反而开怀地笑了好几声。
  可别人知晓此事后,都觉得她行事狂妄无礼,用另类的目光看她,更不愿与她走近,生怕哪日被她的不羁不驯牵连。
  这回,居尘乖乖念了一首太后娘娘喜欢的诗。
  女孩的嗓音清越动人,太后娘娘一错不错地注视着她,笑着听她念完,问她为什么选择了念这一首。
  居尘温声道:“这诗,极好。”
  “只是诗好?”
  太后直截了当问她是不是探听过她的喜好。
  在她这样聪明的女人面前,过多的掩饰,反而不见得讨她喜欢,居尘诚恳说是。
  很多人都在入宫前做了充足的准备,了解过太后的喜好,太后娘娘自己心里也清楚。
  太后问她:“那你喜欢这首诗吗?”
  居尘道:“喜欢。”
  “你觉得它哪句写的好?”
  居尘道出了其中最出名的那一句,恰到好处地表述了一些自己的感悟。
  说到最后,她小心翼翼反问道:“娘娘喜欢它什么呢?”
  她一直不明白她为什么喜欢这首诗。
  上辈子,都是太后娘娘在看穿她的想法。而她总是听命她,崇拜她,支持她。
  这一世,她突然想了解她。
  太后娘娘大抵没料到她会反问,短促的沉默过后,笑了笑,“我也不知道。”
  她并非敷衍回答,而是如实相告。
  居尘颔首理解,想了想,惭愧道:“是臣愚问了,喜欢本身就是单纯的,的确不需要那么多理由。”
  她这话正说到了太后的心坎上,太后娘娘仍是笑着,心里却忽而有点奇怪,这个孩子才多大,为什么却给她一种,相交已久的亲切感。
  太后娘娘伸手给她递了块点心,居尘恭敬接下,细嚼慢咽。
  过了须臾,门口传来了新的动静。
  一人翩翩而来,步履不疾不徐。
  居尘抬起美眸,远远看见他掀开珠帘的身影,闻着四周弥漫的花香,仿佛回到了她年少在郡主府同人玩捉迷藏,偶有一日碰见他的样子。
  那一天,海棠花瓣飘了满园。
  他坐在了横出水榭的树杈上垂钓,听到她躲藏之间,不慎掉落花丛的动静,蓦然掀开了遮挡的繁茂枝叶,朝她望了过来。
  彼时一轮夕阳已经沿着墙檐的尽头下落,落日余晖就这么顺着他的身影,洒在了他迎风的广袖之上,令他整个人看起来,犹如一道散着光晕的剪影。
  居尘不是没见过好看的男人。
  当年郡主府里的林宗白与袁峥,作为私塾的文武双璧,哪个出趟门,长街不是弥漫了一片沸沸扬扬的女子尖叫声。
  但她从宋觅身上,第一次领悟到了男子身上刺目而遥不可及的美。
  宋觅朝着太后行礼作揖,在居尘对面的椅子上坐了下来。
  太后看了眼外头的天色,问道:“公务处理完了?”
  宋觅点了个头。
  太后端详着他眼下,这几日似是没有查案那段日子那么暗沉,应当是睡了几天好觉。
  太后关怀道:“我听裴都知说你今早忙到未时没进食,吃过了吗?”
  “刚刚吃了。”宋觅简单看了居尘一眼,望向太后,问她们在聊什么。
  太后说出诗词,话语逐渐与他俩同时互动。
  居尘佯作顺口:“王爷喜欢什么诗?”
  宋觅想了想,似是随意念了句,“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浩荡百川流。”
  居尘愣了下,发现他说的,竟是她上一世喜欢的那首诗。
  居尘不由在心中暗喜,原来他俩也有志趣相投的地方,她之前一直以为,他们是天生的敌人。
  太后和颜问道:“为什么是这首?”
  宋觅莞尔道:“没有为什么,喜欢就是喜欢。”
  太后转眸看了居尘一眼,同他笑道:“你这话,她方才也说过。你们年轻人的想法,倒是更容易不谋而合。”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