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途实录:启航1926 第144节
亚利桑那号、加利福尼亚号、俄克拉何马号、西弗吉尼亚号、马里兰号、田纳西号、内华达号、宾夕法尼亚号,南云一个个地念叨着美海军在珍珠港的8条战列舰的名字,仿佛在轻声地念叨他的情人。
除了3艘航母和8艘战列舰,在珍珠港的美海军还有不少巡洋舰和驱逐舰,是第二档的次要目标,例如洛利号、海伦娜号、檀香山号这些巡洋舰。美国太平洋舰队在珍珠港的满编实力,总共有152艘舰艇。
就是明天!南云忠一的视线似乎穿透夜空,看到了让他神魂颠倒的珍珠港。
新时空1942年3月7日早晨7点半,360架战机逐一从日海军的6艘航母上起飞,它们将分为两个波次突袭珍珠港。早在他们之前,日军的潜艇部队已经提前进入珍珠港,他们将在航空兵袭击差不多的时间,同时对美国太平洋舰队进行全面袭击!
惨烈的日美太平洋战争,就此发动!
第227章 燃烧的珍珠港和太平洋
企业号的舰岛上爆发出巨大的火光,有人体被炸到了空中,甲板上分布着破碎、黑烟和火光,零碎的飞机残骸到处都是,整个航母已经开始倾斜,因为腰部已经被三枚重型鱼雷,打出了三个大洞,海水正在迅速地灌入,损管已经无法拯救了。
企业号的默里舰长挣扎着站了起来,从他的位置,很容易就能看到不远处的列克星顿号,相比企业号更惨,船体早已剧烈倾斜,已经有超过一半的舰体沉入了海中,一些水兵正在拼命地朝远处游去,试图避开列克星顿号下沉时带来的巨大水流旋涡。
日本的战机仍然在肆虐,他正好看到了炸弹落到在战列舰俄克拉何马号上,发生了剧烈爆炸,他的眼睛不由得闭上。我的上帝啊,日本人卑鄙地偷袭了伟大的美国!太平洋舰队完了!
默里希望有剩余的战机能够升空,去报复那些日本猴子,但他环顾海面,只看到了零星的几架美军舰载机,在与日本的战机缠斗,斗他们的数量太少了,在日机的围攻下,支撑不了多久。这应该是从萨拉托加号起飞的战机,这艘航母刚刚从圣地亚哥维修好归来,他的内心升起了一丝希望。
但希望很快就破灭了,他没有看到萨拉托加号,但是至少发现,并没有更多的美军舰载机到来,而瓦胡岛上美军机场的战机,他也没有发现几架。他很容易判断出,日军一定也轰炸了瓦胡岛机场,那里的飞机也完蛋了,狗日的小日本!
在珍珠港上,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司令金梅尔,失神地注视着燃烧的港区,这是巨大的情报失职!他的内心,同样燃烧着巨大的愤怒和惊愕!
袭击开始的时候,他都一下子没有反应过来,居然是日本海军,因为他脑子里根本还没有会与日军作战的准备,直到看到了日军的太阳旗标徽。
他知道太平洋舰队完了,美海军上下,可以说没有任何人,心理上已经准备与日本作战了,所以战备上也没有。而日军卑鄙的不宣而战,达成了最大的突然性,他的太平洋舰队完了。
伟大的美国很快会重建太平洋舰队,他对此确信无疑,然而他很清楚,必须要有人对今天的损失负责,他作为舰队司令,仕途前程也肯定完了。此时他对此也毫无感觉,唯一遗憾的,恐怕是没有机会亲手向日本人复仇了。
袭击大约持续了2个小时,珍珠港已经变成了烟火的世界,金梅尔并不知道,在新时空日军袭击珍珠港,由于美军航母都在的缘故,袭击进行了3个波次,而不是原时空的2个波次,时间也延长了约半个多小时,这加大了美军的损失,太平洋舰队在新时空,可谓是真正的近乎全军覆没。
一名军官颤抖着声音向金梅尔和其它高级军官报告了巨大的损失:
3艘航母中:企业号和列克星顿号被击沉,萨拉托加号严重毁伤,3艘航母的舰载机损失殆尽;
8艘战列舰:亚利桑那号、加利福尼亚号、俄克拉何马号、西弗吉尼亚号、马里兰号、田纳西号6艘沉没,内华达号和宾夕法尼亚号严重受损。
3艘巡洋舰洛利号、海伦娜号、檀香山号沉没。
另有3艘驱逐舰沉没,5艘驱逐舰严重受损。
舰载机和瓦胡岛基地的战机,总计超过350架以上被毁,舰队死伤6000余人。
这个损失远远超过了李思华原时空的损失,因为3艘航母几乎都完了。金梅尔的身体剧烈地摇晃了一下,周围的军官们赶紧扶住了他。他强振精神,推开了军官们的搀扶,说道:“向海军部报告吧。”
军官们看着有点蹒跚的仿佛一下子衰老了二十年的金梅尔,他在太平洋舰队的威信很高,受到美国海军军官们的爱戴。这个时候的军官们,都知道长官心中有着巨大的悲哀和愤怒,他们同样地悲哀和愤怒,这是美利坚历史上最耻辱的一天,而他们海军首当其冲,成为了受辱的主角!
仍然沉浸在巨大震惊中的珍珠港的美国海军们,此时刚刚意识到日军奇袭珍珠港,只不过是一场超级的太平洋大战的开始。
南云舰队奇袭成功,确认消灭了美海军太平洋舰队的主力,电文发出,就犹如点燃了导火索,日军在南太平洋各处的攻势全面展开!
首先就是菲律宾,早已准备好的日军随即轰炸了棉兰老岛的达沃城,接着又轰炸了美军克拉克机场和卡维特海军基地等地,同样重创了菲律宾的美国海军和航空兵力量。
3月10日,日军在北吕宋的阿帕里和维甘登陆;
3月12日,日军在南吕宋的累加斯皮登陆;
3月18日,日军在仁牙因和阿蒂莫南登陆。此时,日军已经从几个方向,形成了对马尼拉的向心攻击态势!
此时美军在菲律宾军队的统帅麦克阿瑟,只好手忙脚乱地组织美军和菲军进行防御。
就在日军攻击菲律宾的同时,日本各只舰队横扫太平洋群岛,这个时候美军在太平洋的海军力量几乎变成了空白,因此日海军的攻势根本无法阻碍,关岛、马绍尔群岛、萨摩亚等岛屿,均被日军占领,而日军在这些岛屿卸下守卫部队、武器弹药和建材,然后就是疯狂地修筑各种防御阵地,以及机场,他们决意将每个群岛都变成美军前进的坟墓!
日本陆军甚至建立了一个“太平洋群岛防御司令部”,由牛岛满中将担任司令官,组织太平洋各岛的防御。他的助手,是高仓向石原推荐的八原博通,这是李思华拟定的,她尽量在日美太平洋战争中,尽量将原时空历史上证明有才能的日军将领推上去,而那些拙劣的将领,能搞掉就搞掉。例如牛岛满的另一个副手长勇中将,此人历史上搞砸了硫磺岛战役,就被高仓以听说他的“勇名”因此可以重用,向石原推荐调到了其它部队。
八原向牛岛满提出的策略是:如果美军进攻各岛,说明那个时候的海军已经无力支持陆军的据守,孤立无援的陆军长期必然失败,所以目的就是让美军付出惨重的代价,从而通过众多的岛屿逐次地消耗美军的有生力量,才能给大计划的实施以充分的时间和喘息的机会。因此利用地形跟美军打游击战、地道战才是上策。
牛岛满是原时空二战后期日本最杰出的几个将领之一,他非常欣赏八原的策略,在太平洋群岛防御上,完全实施了按照八原策略的先期准备。
就在日军登陆菲律宾后,腾出手来的日海军马不停蹄,立即组织了对荷属东印度的攻势!
新时空荷属东印度的防守更为孱弱,因为新中国前期在东南亚会战中,打掉了英国远东舰队的主力。
3月23日,日军兵分三路,分别登陆苏拉威西、巴布亚和加里曼丹这三个荷属东印度的大岛,计划在占领主要港口后,再进攻爪哇岛。至于苏门答腊,则被迫放弃,因为距离马来亚仅仅相隔马六甲海峡,此时中国已经发表声明,绝不允许日军占领苏门答腊,威胁新加坡和吉隆坡等重要城市。据悉,中国已经在马来亚集结大军,号称要保护苏门答腊,这里本来就不是日军的主要目标,所以被干脆地放弃了。
对于3月7日遭到日本的突然袭击,罗斯福、美国政府和国会自然是勃然大怒,这还不同于原时空,原时空有很多后世无法证明的阴谋论,例如美国是有意压迫和诱使日本袭击珍珠港,以转变国民对于战争的态度,所以是不是奇袭还很难说。但在新时空,日军却实实在在是对美军的奇袭,这让一向认为美国能够扼住日本咽喉的他们,感到了奇耻大辱,当天就对日本宣战。
在这个时空,日本和德国并不是盟国,但美国以这日本和轴心国都是法西斯主义的缘故,同时对德国和意大利宣战,在迟缓了4个月之后,美国终于走上了原时空同样的宣战之路,不过因为推迟了4个月,苏联和英国就更倒霉了,他们被德军打得更惨,谁叫美国这个“盟国兵工厂”迟到了呢?
完全失去了太平洋海军的保护,而日军出动的陆军兵力则是原时空的3倍多,原时空日本是出动了南方军40多万人,而新时空则是150万左右的部队,高达50多个师团。所以很多结果现在变得快得多。
例如,原时空在麦克阿瑟抛弃菲律宾美军自己逃跑后,他的继任者乔纳森温莱特在菲律宾率的巴丹,一直坚持到日军开启进攻后的4个月。现在则是在4月9日就投降了,只坚持了1个月。
原时空,日军整个对荷属东印度的攻势,大约是5个月的时间完成的,而新时空,则缩短到了2个月,到5月初,日军基本已经占领了菲律宾、荷属东印度,其重兵,开始集结到澳大利亚对面的巴布亚和东帝汶。
按照日军的计划,超过120万的部队,都在向这两个地域集结,尤其是巴布亚。剩余的20多万军队,则在其它荷属东印度地区以及菲律宾地区,疯狂地掠夺油料、战略金属、粮食和一切工厂和生产机械,除了军事上马上用的,其它都集中到各个港口的仓库,准备随时发运。
在日军突袭美国后,被惊呆了的袋鼠,过了两天才反应过来,3月9日,澳大利亚国会通过决议,全力开始扩军,准备防御日本。
而随着日军在南太平洋的所向披靡,袋鼠们已经吓得疯掉了,全国进入了疯狂的防御气氛,不断加快扩军,几乎所有的青年都需要加入军队。可是扩军并不是只要有人就行啊,大几十万军队需要的武器弹药,至少就要几个月的时间来准备,虽然澳大利亚具备大多数轻武器的生产能力,甚至能生产飞机、船舶和坦克,但此前的军队和装备,都被送到欧洲去了。
澳大利亚的军工业,主要还是近年开始发展的,从1940年中开始,其政府实施了军工生产计划,先后建立了50多个工厂企业,改建了约200个私营工业企业,并扩大对这些工厂企业的军事订货,工人也因此增加了20万人,从55万增加到了75万。
但虽然有军工基础,可是时间太紧张了,转向战时体制也是需要时间的,而更糟的是,短期内澳大利亚似乎只能是孤军奋战,难道指望更小的新西兰支援吗?他们也在手忙脚乱地备战呢。美国和英国此时在太平洋的海军存在,都降低到了微不足道的程度,日海军完全是一枝独秀,这让澳大利亚惊慌不已。
5月初的一天,李思华笑眯眯地走进了中央军委的会议室,她最近的心情很好,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得新中国很多的布局,看起来又具备了实现的大概率可能性,例如占领第一岛链,再有一年多就变得很有可能了。
今天的会议很重要,在外地的军委委员,也纷纷地赶来参加会议。
顺便说一句,这是在新首都华京召开的第一次军委高层会议,经过近5个多月的搬迁,党中央和中央政府等主要中央机构,均已搬迁到了这个纯粹的行政新首都,这里开始取代北平,成为新中国的政治心脏。
总参谋长刘伯承首先详细汇报了到目前为止的太平洋战争进展,大家都在为美国默哀,太平洋舰队太惨了,以至于美国虽然强大,但一时几乎失去了对日本绝大部分的干涉能力。
新中国很强调高级干部对国际形势的培训教育,所以现在干部们都知道中央对太平洋战争的看法,美军最后必胜,这是有美国和日本的经济力量相比,几乎可以说是10倍之差决定的。不过日本也一定会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中央没有明说,但大家都明白,我们对于日军对美国的放血,当然是乐观其成,他们短期越成功,就越有利于新中国的发展,日本就是一头依靠着吸吮中国的血而生长起来的怪兽,美国在这个过程中助纣为虐,两国可以说双双欠下了对中国人民的血债。
周恩来看到李思华一直笑眯眯的,他也笑着说道:
“看来李总理的心情很好,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又是我们的一次发展契机啊。”
李思华笑着点点头,说道:“是的,马上我们就可以取得苏门答腊了,可以断言,这一次不会有任何国家实质的干涉。”
“不过美国看起来狂怒,罗斯福说不定反而心中在窃喜,他前几个月花了那么多力气,也没有能让美国国会同意直接参战欧洲战场,美国孤立主义的情绪还是很强大的。现在好了,终于没有人能阻碍他了。这是美国成为世界霸主的关键一步。”
“实际上,可不仅仅是我们在高兴。真正最高兴的,当然还是丘吉尔和斯大林。美国的参战,可以说在根本上,确定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的结果。而英国和苏联,也能够确定自己最终的胜利了。”
大家都同意李思华的判断,曹子卿则想到新中国的布局,问李思华:
“我们什么时候考虑进攻朝鲜和库页岛?”
李思华收敛了笑容,说道:“当然还要等,现在参与对日作战,不就是在为美国减轻压力吗?我们尽量要等美国来求我们。如果他们不来,我们也要等到美军逆转太平洋战争的形势后,再去痛打落水狗。而且那个时候,就不再仅仅是朝鲜和库页岛,而是整个第一岛链!”
“日本海军一旦大为削弱,并且被美国海军在太平洋拖住了,他们就难以组织足够的力量,来阻碍我们对第一岛链各岛的进攻和运输,这才是我们最好的时机。”
“当然,这两年我们海军的近海攻击力量,要快速地发展,至少在攻打台湾、九州这些岛屿的时候,能够派上大用场。”
李思华的建议,其实在总参考虑中,是一样的思路,并没有多少争议。所以会议很快就转向了苏门答腊行动的具体安排。
七野的一个集团军,会在5月14日执行苏门答腊登陆行动,而由空军配合,名义自然是“抵御日军侵略,保护马来亚领土,保护苏门答腊原住民和华侨”。
周恩来领导的秘密外交渠道,在日本与美国开战之初,早已和日本进行联络。主要目的,就是用仍在中国掌控中的二十多万日军俘虏和一百多万日本当初在华的“侨民”,交换荷属东印度和菲律宾愿意返国的华侨。中央的意图,是将这两个地域的千万华人,置换到苏门答腊和东南亚,既避免他们被日军屠杀,也夯实广大国土的基础。在这个年代,由于新中国广袤的领土,人口还是不够的。
那二十多万日军,虽然血债累累,但回到日本后,大概率还是会死在美国人的攻击下,他们都有军事经验,回到日本就会被征兵。
对于日本来说,此时对于日美太平洋战争的残酷性都是有充分认知的,经过新中国的“教育”,他们不像原时空那样的骄狂,此时也能够认知,每一分力量对日本都是宝贵的,所以很快同意了中国的“换俘”计划。
4月中开始,日军在疯狂掠夺菲律宾和荷属东印度资源的同时,也同意新中国的运输舰抵达几个港口接走华人,初期是送往东南亚。当然他们的家产是保不住的,穷凶极恶的日军,能够不杀人,已经是上级严厉约束了。就是这样,仍有不少华人死于屠杀。不过他们的血债,自然要日本在未来十倍偿还!
这是1942年的中期,二战已经爆发三年,实际的战争也已经有两年,全世界的局势,即将发生重大变化。
第228章 苏门答腊和澳洲会战
1942年5月14日,七野的26集团军,用大量“新华轮”越过马六甲海峡,登陆苏门答腊。
英国和荷兰在苏门答腊的力量是非常孱弱的,前期在日军进攻荷属东印度的时候,本来就薄弱的军事力量,主要都集中到了爪哇岛,那里是荷兰传统统治的中心,雅加达自然是最重要的,不过这些薄弱的力量,在日军打击下很快就完全失败。
在登陆苏门答腊之前,中国空军先行,对少数重点军事目标进行了打击。实际上在登陆之前,英荷在此的军事力量就基本溃散了,一些被煽动的“民族主义”当地军队,还比他们坚强一些,试图在望加丽等地海岸阻击解放军的登陆,但还没有等他们接战登陆部队,先行的强击机队就驱散了他们——此时解放军装备的墨蛟i型强击机,航程达到了765公里,在其装备的23毫米航炮和7.62 毫米机枪的打击下,他们简陋的装备根本支撑不住。
登陆后,后主要的工作重点有5个:
第一个是占领苏门答腊主要的城市巨港,这是主要的“大城市”,华人也很多,在经济上具备重心作用。
第二个就是亚齐地区,这里号称“民风彪悍、不服王化”,由于有伊斯兰古亡国的传承,因此有一个地方上比较强大和有号召力的上层建筑,需要重点消灭,让这里迅速稳定下来。
第三个则是苏门答腊东面的三个小岛,即林加、邦加勿里洞和勿里洞,这三个岛其实是苏门答腊西线的天然防御地,不仅当下具备防御爪哇方向日军的重要作用,未来更是确立新中国与爪哇之间边境防御的核心。
第四个则是苏门答腊西面的明打威群岛,这里几乎构成一条线的一连串岛屿,就像是一条小小的“第一岛链”,天然构成了苏门答腊的西面防线,对于未来苏门答腊的安全具备重要的意义。
第五个就是苏门答腊本岛最东端的楠榜地区,这里隔着一道狭窄的巽他海峡(宽22到110公里),对面就是爪哇,离开其中心城市雅加达很近。这里将是未来新中国“镇压”爪哇最重要的前进基地,也是设想中的与美国力量缓冲区的前线。
为了实现这5个重点工作,在海军还比较欠缺的前提下,就必须建构在苏门答腊强大的空军力量。登陆后,几个军用机场,立即开始建设。
苏门答腊的人口密度并不低,有接近1000万人,其中华人大约有100万以上,关键是这里传统上信仰伊斯兰教,因此建立治理基础是有难度的。
为此,配备了20万的干部和20万的国卫部队,作为治理的第一步,然后立即开始大规模的移民,除了部分来自其它荷属东印度的华人外,更主要的,还是内地的移民,仍然按照1:6的人口比例,先使得“6”比例的人口都是典型汉人,然后再逐渐汉化剩下的“1”。
整个西南大区,到1945年的人口预设,是2亿人左右,而在苏门答腊(未来改称天南省,新中国的最南端嘛),则是2000万人,因为其高达47.3万平方公里的广大面积,需要这样的人口规模。再配上一定的工业建设,至少就是一个人口放大版本的澳大利亚,能够在缺乏海军力量的前提下,建立足够的安全。
按照2000万的人口规模,考虑华人的比例,这里要移民到内地和其它区域600多万人,然后移入1300多万人。
未来的天南省土地肥沃,是很好的稻米产地,粮食问题能充分解决并输出。而且广泛种植橡胶树,是此时全球重要的橡胶产地,更重要的,则是棕榈油和石油资源。所以这里,具备了粮食、橡胶和石油三大优势。
不过天南省的缺陷也不少,最主要的就是火山、海啸和地震三大害,这里是南洋群岛的一部分,说白了“地壳运动”还是比较激烈,未来防灾将始终是地方政府的重点。而且港口也是一个问题,天南省虽然是个大岛,但缺乏良好的天然港口,只能是人工改建。
天南省的工作,开始秩序展开。
日本和日军,对于中国在苏门答腊的动作,关注度是有限的。在与中国达成“换俘密约”后,他们至少放下了担心——中国会很快进攻他们的担心,认为在换俘完成之前,就算是桦太岛和朝鲜,中国也不会进攻,当然也就不会利用苏门答腊进攻日军占据的爪哇了,虽然这两个岛相距很近。
日本和日军的注意力,已经集中到了最关键的澳大利亚会战上。
5月25日,在太平洋战争开始2个半月后,日军对澳大利亚的攻势就全面展开,他们很清楚,澳大利亚有着丰富的资源,也有相当的工业基础,时间长了,澳大利亚的军队就会更多更完善,日军就要付出惨重而不可承受的代价。
在正式执行澳大利亚登陆战之前,日海军先是占领了巴布亚的莫尔兹比港,以及太平洋群岛中的所罗门群岛、瓦努阿图、新喀里多尼亚(法国殖民地),从而在澳大利亚的东部,在珊瑚海方向对澳大利亚形成了围攻之势。
残余的美军曾经和澳大利亚军队一起,试图坚守最关键的所罗门群岛,但是没有能够守住,时间太短暂,两国能动员用于此地的军队太有限,尤其是海军的差距太大。日军根本不畏惧牺牲,在用舰载轰炸机对所罗门群岛狂轰滥炸后,就用庞大的陆军强行登陆,他们知道,早打下这个群岛一天,他们就能为大计划争取一天时间。在这样的狂暴攻击下,还缺乏作战经验的美澳联军,根本就没有能支撑几天。
日军马不停蹄,25日其海军就开始进攻东澳的3个港口,布里斯班、汤斯维尔和班德堡。日军的动机很明显,澳大利亚动员起来的军队,主要还是以部署悉尼大区到墨尔本为主,这里是澳大利亚的精华地带,是不得不守之地,但这里是澳洲的东南角,其中澳和北澳部分就显得兵力空虚,易于登陆,这就是海军优势,日军的机动性很大,而澳洲有770万平方公里,东部的海岸线也上万公里,以澳大利亚的军队规模,根本无法实现全面防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