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途实录:启航1926 第158节

  “当然,今天我们还成立了文化管理监督局,对反侵局和文战局的业务进行纪律和经济监督。这是应有之意,大家都可以理解。”
  “这才是文化部该干的事情。此前的文化部在干什么呢?成立了作协、美协一大堆协会,这些协会有什么用呢?让大家来喝茶聊天?例如那个作协,作家需要协会吗?他们只要不违反负面清单,就让他们去自由创作,
  靠作品吃饭。现在花费工资和经费养起来,那还是作家吗?只是在作家中搞了一部分特权阶级而已。有这个经费,不如多创立几家刊物媒体,给作家更多的发表作品的平台。这些协会,还是早点解散的好。”
  周恩来和邓小平相视苦笑,难怪李总理对文化部如此不满意,定位完全是南辕北辙,相差十万八千里。
  下午到了宣传部,李思华同样将宣传部门定位为军事化的战斗组织和特殊战线的军队。
  前世她对“中宣战五渣”的印象非常深刻,甚至难以理解,无论在省还是市,宣传部长都是很重要的一个职位,基本都在常委的前五,而且各地宣传部都养了一大帮人,可是怎么会一点战斗力都没有呢?基本上就是“传达部”,哪是什么宣传部呀,对各种媒体的管理,也可谓是左支右绌。
  所以在这个时空,她也决心对宣传部进行重大的改革。主要就是将宣传部分为两块职能,一块是传统的宣传党和政府的政策方针,是传达和解析解释。另一块更重要,就是将舆论战部队导入宣传部,宣传部应该是不断发动舆论战的部门,引导民间舆论,甚至未来引导国际舆论。
  宣传部要成立心理战参谋中心,要设立舆论战部队,建立舆论战士的培养和晋升机制,主动地设计和规划舆论战,形成社会对某种事件的合理看法。
  例如在历史上,宣传部就要与文化部文战局合作,在全球逐步展开历史舆论的攻势,确立中华民族对全球历史解释权的优势地位,打击西方伪造古文明等一系列的历史造假,使得其它国家和民族对西方历史解释权形成抵抗和耻笑。这都需要创造一系列事件和宣传来逐步达成目标。
  从这里开始,文化部和宣传部都有了重大改变,从原来的行政管理部门,转变为技术型的、准军事化的职能部门,未来主官,基本上不再是行政领导,而是谋略家和技术专家。
  在宣传部的会议上,李思华还踢爆了一件事情,以警示宣传部要正确地把握党的路线方针。
  她提到平津市委市政府,批准了邶大和青华,修筑专门的留学生公寓,因为二战结束了嘛,一定的国际交流还是需要的。不过为什么留学生不可利用现成的学生宿舍呢?非要修建高标准的留学生公寓?难道他们觉得留学生比我们自己的学生重要,需要超国民待遇?
  台下有着大家小声议论的嗡嗡声,李思华平静地继续说道:
  “平津市的宣传部,还将这作为一件得意的事情,在平津日报上进行了宣传。我让人找到了这份报纸,在报纸上用大大的红字,写下了两个字——下贱!”
  台下霎时鸦雀无声。李思华继续平静地叙述,但同志们听得出她平静中蕴含的愤怒:
  “我用信函又写了一段话:我党的组织和政府,要坚持革命的基本原则。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什么?最起码的一个目标就是平等,人民都是平等的,我们建立了新中国,就更应该实行平等的目标。所以凭什么让留学生享受超国民待遇呢?这是想干什么呢?有的人跪久了,腰杆都是弯的,腿也直不起来,看到外国人就想跪舔,下贱!”
  台下安静得似乎落针可闻。李思华冷静了一下,说道:
  “我已经把这份报纸和我的批文,让办公厅送到平津市,让他们给中央一个交待。”
  会后,周恩来和邓小平来找李思华,对文化部和宣传部的工作进行检讨。
  李思华摇摇头,说道:“这件事不怪你们,我此前自己都还没想清楚,更没有向你们交待清楚。不过我要批评的是,即使这两个部是按照你们设想的方式组建,此前的工作显然是不能让人满意的,两个部门,其作用很小,变成了养老爷的部门。”
  “我希望的是,同志们都能坚持原则性,例如刚才提到的平津市的这件事。我能理解平津这些同志们的想法,中国人好客嘛,要让外国人宾至如归。可是这是正确的吗?凭什么打破平等的原则,让自己的学生低人一等?输送国家的利益给留学生?在国际上留学,就是一门生意而已,留学生们觉得我们国家有可学的,两国政治上也许可,那就自己准备费用来留学,我们提供与他们费用相匹配的合理待遇。”
  “一些具有政治性的留学,例如未来我们支持非洲的革命,可能会有一些非洲留学生,是由国家提供费用,但也应该平等,来中国就和中国的学生一样,没有特殊待遇。否则我们培养的留学生又是什么人呢?坦率地说,以为提供留学生以超国民待遇,别人就会感到中国人的友谊了?恐怕适得其反,反而让别人嘲笑我们民族的怯懦和愚蠢。”
  “我希望你们在未来工作中,多考虑党和政府的原则性,少一些人情世故的考虑。如果是你们在平津,当时会怎么做?”
  李思华没有让他们回答自己的最后问题,这是留给他们反思的。同志之间对于不同的事务,总是会有不同的看法和思想矛盾,但有一些原则,她认为自己是无从退让的。
  实际上,在收到李思华的批文后,平津市的市委市政府,已经是翻天覆地。
  市委书记胡茂公,打开文件袋看了李思华的批文后,脑子嗡的一下,他有点眩晕,手抖了起来,好半天才平静下来,“跪舔、下贱”,李总理用词如此之狠,足见对此事有多么愤怒。这不是普通的错误,这已经上升到革命的原则性了。
  胡茂公现在深恨自己当初忽略了此事,这是副市长吴寒一手操办的。当初自己就没有注意到此事,平津市每天多少大事,自己哪里顾得上,没想到就捅了那么大的篓子!
  需要马上向中央检讨!胡茂公迅速决定。他也反思自己,不能把所有精力,都放在经济事务上,对于文化这样的“边缘”事务,必须重视起来,作为党的高级干部,他知道,在一五计划完成、二五计划开启的背景下,国内的经济格局基本确立,中央的注意力,开始转向一些“务虚”的事务,这些事务,在中央看来,同样是非常重要的,是国家长治久安和民族复兴不可缺失的一部分,文化事业就是其中之一。
  对中央政策方针理解不够啊,自己的敏感性太差了,现在来看这件事,不正好是中央要抓的典型吗?自己的疏忽,以及对同志们的教育不够,才使得这样的事情发生并通过。
  平津市立即召开了市委扩大会议,书记和市长等常委决议,向中央诚恳检讨,撤销副市长吴寒职位,立即停止所有留学生公寓的修建,未来留学生只能是与中国学生同等待遇等。
  中央在平津市委市政府检讨后,对书记和市长都给予了记过处分。副市长吴寒失去了公职,不过这也许是反而救了他的命。
  这件事被中央通报了全国,引起了各地党组织和政府的极大重视,“平等”的原则由此开始深入人心。
  第249章 水运网、海军四大舰队和广州
  中共华南分局书记陶筑陪同着李思华,珠江初秋的风徐徐吹来,仍然炎热的天气,显得凉快了许多。
  两人谈笑风生,李思华回到广东尤其是广州,是很有亲切感的,也很放松,这可是她穿越而来的第一个地点呀,也是她建军投身革命的地方,可谓是新时空她的家乡。
  陶筑向她介绍着珠江水运网络的建设发展情况。
  在铁路和公路还有限的时代,水运的重要性是非常强的,古代中国经济中心转向南方,与水运的关系是很大的,唐、北宋时虽然还以北方为主,可是粮草已经开始仰赖南方,主要靠的就是水运,到了明、清,大运河几乎就是国家命脉了。
  在新中国,水运仍然非常重要,在三个大市场大区都是如此,原因很简单,水运的成本是陆运的1/20,而且通水运的地方运量都很大,唯一的缺陷,就是水运速度比较慢,需要的时间较长。
  东部大区,遵循的是李思华参考前世的“两横一纵两网十八线”水运网规划来建设的网络。
  两横一纵很好理解,打通长三角的长江,以及打通珠三角的西江,这是两横,一纵自然就是大运河。所谓的两网,当然就是长三角和珠三角这个区域内的高等级航道网。
  十八线,则是18条具备通航能力的大河大江,例如珠江水系的右江、北盘江、柳江;长江水系的乌江、湘江、汉江、赣江等。
  单单看水运网,就知道东部大区长三角和珠三角在经济上的发展优越性,只有它们有着成“网”的水运体系,先天的条件太好。
  不过在新时空,东北大区的黑龙江流域,以及东南亚的五大河流域流,部分区域也是可以和它们媲美的。
  由于有着水运网的优势,在新时空这些地域也是经济上发展最快的。其余地域,就只能是在铁路和公路建设达到一定程度后,才能在交通条件上,具备大发展的可行性。所以水运网相对铁路和公路,在现代社会似乎不起眼,但仍然是陆地经济最重要的交通基础之一,单单一个物流成本低,就是其它地方比拟不了的。
  李思华笑着对陶筑说:“内河水系有着老祖宗留下的基础,在现代科技的协助下,疏浚和建设还是很快的,现在是建国后第8个年头,至少东部大经济区的内河网算是建成了。”
  陶筑回答:“是的,目前尤其在珠三角区域,内河水运网对经济的支撑,并不下于铁路和公路网,尤其是大宗物资的物流,例如海运来的煤炭。”
  “水运网有利地支撑了广东经济的发展,近期广东民间经济发展非常顺利,就与交通的改善是分不开的。”
  李思华却叹息了一声,说道:“新的私有经济又蓬勃地发展起来了,我们要管控好,可不容易啊。”
  陶筑的脸色变得严肃,说道:“是的,这是对党管理能力和原则性的巨大考验。”
  李思华说:“不仅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面临这个问题。从历史上看,皇绅皇朝时代,对私有经济就一直没有解决得很好,基本上是强化中央集权,就变成官僚权贵经济;而经济权力下放地方,民间私有经济就蓬勃发展,却带来对中央权威的削弱,和导致中央财力的被侵蚀。”
  陶筑想了想过去的几个朝代,不由得点了点头,李总理说得很精确。
  李思华继续说道:“所以2000多年来,中国在经济方面的统一集权,始终没能形成共识,历朝历代都在自由经济和那个时代的“国企”垄断之间摇摆。放权收权,不断摇摆,甚至导致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
  “在建国的时候,我们就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所以不能以全民公有制的名义,将所有经济资源都收归中央支配。那样的话,根本搞不好经济,地方就会失去活力,尤其是没有央企和国企的地方。”
  “所以你们地方的干部,一定要把握好中间的度。如果只注重发展国企,那其实和中央面临的处境是一样的,会导致地方萧条。但只注重发展民间和私有企业,那样所谓的“自由经济”为主,也会导致社会主义失去根本的经济根基。”
  陶筑陷入了思考,李总理说得很清楚,但这段话的含义很深。
  李思华叹息一声:“总有些干部,喜欢一切都有确定性。发展国企似乎就是一种确定性,却不知道如果对经济统一集权,却面临着人心的不确定性。经济的关键是供给和需求,尤其人在不同时期的需求是不同的,群众在几年前可能有着足够的粮食就很满意,但现在想要的是房子和电视机。所以人心影响了供需,哪里能靠国企,就解决一切问题。”
  “大国的经济,是非常复杂的,只有市场化的经济,通过发挥人的利己主义寻找机会的本能,才能满足各种不断变化、不断升级的人民需求。在现代条件下,总是有一定的全球化的,所以美国作为世界资本主义的大本营,变成了全世界所有自由或者说私有经济支持者的后路,我国的私有经济者,即使现在还对美国不熟悉,未来必然以他们为师,这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的巨大威胁,但也是为了发展而不得不接受的威胁。”
  陶筑严肃地点了点头,他暗暗记忆下李总理所说的,这些方面是他还没有深刻地去思考的,但是李总理直观的说明,单单是当下的理解,就让他觉得这是未来非常重要的问题。
  想到陶筑提及的海运,李思华突然问道:“黄岩岛的建设情况如何?”这话她并不是问陶筑,而是问陪同的南方舰队政委张艾频。
  张艾频回答到:“基地的军事部分基本已经完成,军港和机场已经建设完成,一个团的海军航空兵已经进驻;地空导弹和地舰导弹部队已经入驻,导弹阵地和高射炮各阵地已经完成;雷达系统也已正常操作,对菲律宾方向实现无死角监控;海军陆战队一个团已经进驻。整个军事系统方面,基本均已完成。目前还在进行民用港口设施的大量建设,计划设置万人规模的民用港口、仓储、物流、居住等体系,用来发展远洋渔业、近海养殖等产业,降低黄岩岛作为对菲律宾方向军事基地的敏感性。”
  李思华满意地点点头。在二战后期,新中国对所有南海岛屿进行了占领。但是在目前情况下,只能重点建设部分有条件的岛屿,黄岩岛就是其中之一。
  黄岩岛是中沙群岛中惟一露出水面的岛礁,东西长15公里,南北宽15公里,周边长约55公里,面积约150平方公里,其主礁盘就有139平方公里。这个条件算是很好的了,关键是它离开菲律宾最近,毫无疑问是未来很可能的南海摩擦的最前线岛屿之一,战略意义是很大的。
  这里的礁体就像是一个烟囱,由4000米深海盆直耸到海面上来,因此在经过建筑加强后能够有较多的陆地面积露出海面,用来建设基地。
  新中国利用美国的注意力,在一段时间内还没有转移过来的时机,对黄岩岛进行了大量的建设,“烟囱”的整个周边一圈,运输了大量的沉箱,即将造好的混凝土构建运送到预定海域沉入海底,从而扩大了永续陆地的面积,目前能够保证为陆地的面积达到了20平方公里以上,足以建设一个中型的海军基地了。
  除了黄岩岛,南海的另外两个重点基地,就是西沙的永兴岛和南沙的太平岛,永兴岛会扩展到10平方公里左右陆地,而太平岛建设会慢一步,但未来也会变成10平方公里的基地。永兴、黄岩、太平三岛的海军基地,就构成应对美军可能从菲律宾来摩擦的前线基地。
  在新时空大一统的条件下,海防压力最大的区域,无过于南海,美国以菲律宾为基地,可以其强大的海军,轻易地对广东和安南中南部这两个方向构成强大的压力,而能掩护这两个方向的,就是新时空的三沙市——中沙、东沙、西沙和南沙群岛,在建国初的条件下,也只能先重点建设黄岩、永兴和太平岛这三个支点。
  就这三岛的建设,也是很吃力的,远程运输混凝土沉箱以及施工,都是天文数字般的投资。
  但这又是必须的,南海是中国沿海“四环”中,最薄弱的一环,因为南海实际上面对着菲律宾和加里曼丹岛。
  加里曼丹还好,在二战末期,随着爪哇民国的形成,在同期中国根据与东姑阿都拉曼等马来人“巫统”政治组织的协议,已经尽量迁徙马来人到西加里曼丹,那里现在已经有超过千万以上的马来人,他们还不敢和新中国翻脸,因为他们的粮食甚至部分武器弹药,估计至少十年内都需要中国的支持,所以他们现在,实际上是和从苏拉威西来的印尼人在这个大岛上撕逼,这可不是原时空主要在马来亚,新时空的马来西亚只有加里曼丹岛领土,所以与印尼人斗得很凶,目前大约占领了大半个加里曼丹,面积超过了40万平方公里。
  这是巫统不得不接受的条件,否则他们认为“马来亚民族”都会被中华一口吞了下去,而要立国,就必须付出重大的代价。从中国的角度,很多马来人有着较为强烈的伊斯兰信仰,到加里曼丹单独建国也好。
  印尼也是新立国,蒋介石等人逼迫苏加诺带领大量印尼人,登陆苏拉威西建国,因为他们原来与日本人勾搭,实际上也难以在美国那得到支持,所以只能是被迫离开爪哇,以图后继。
  不过印尼人没有马来人准备得充分,他们得到的支持更少,几乎只能靠自己,不像马来人还得到了新中国的一定支持。看起来,最后可能是马来人占领整个加里曼丹,而印尼人只能保住苏拉威西,不过他们还有西边的巴布亚,澳洲由于过大的损失,还在与日本人撕逼,所以是顾不上巴布亚的,好在现在是美国人占领东巴布亚,作为登陆澳洲的基地,印尼人因此也只敢进军到西巴布亚就停下了。
  加里曼丹方向是一片混乱,新中国的防御压力自然就很轻,但是菲律宾就完全不同了,那是美国人曾经在亚洲的唯一殖民地,美国在菲律宾的基础深厚,而且未来美国对抗中国,必然以菲律宾为最重要的基地,重要性远远超过了原时空,李思华对此深信不疑——美国未来对于菲律宾在军事和其它方面的投资,都将是原时空根本不能与之相比的,菲律宾将获得原时空日本的地位,不过这个民族的组织性较差,经济未必发展得起来。
  顺着这个思路思考,未来巴布亚,说不定美国人都不会让印尼取得。因为从菲律宾到巴布亚,再到澳洲,这形成了一条对新中国的“大岛链”,这是一连串的进攻基地,美国未必会放弃。当然如果是这样,也只能说印尼人的运气太差了,硬生生地从前世的南海大国,被逼成了新时空的一个小国。
  不管未来美国如何布局,新中国都要做最严峻的考虑,经过一五计划打下的基础,中国的海军建设总算是可以适度地发展了。
  现在的中国海军,成立了4大舰队,北方舰队,是以库页岛到东海(日本)为前进基地的,有着大量的港口群,并以鲸海为内海空间。
  东方舰队,则是以台湾和东部沿海为前进基地,以黄海、东海和渤海为腹地。
  南方舰队,则是以海南到新加坡的南海“半圆弧”港口群为基地,以三沙为前线的南海防御舰队。
  以上北、东、南三只舰队,实际上总和构成的,就是新中国的太平洋舰队。而西方舰队,则是新中国的印度洋舰队,以天南省和原缅甸沿海港口群为依托。
  说是四大舰队,实际上现在实力还是很有限的,主要以潜艇和导弹艇、护卫舰等近海舰艇为主,初步发展了驱逐舰体系,整体上还是一只近海防御海军,离开蓝水远洋海军的标准,还差得远。
  值得一提的是,在前期与美国合作对付日本的时候,与美国的交易,包括援助了一艘弗莱彻级驱逐舰及动力系统资料,新中国的驱逐舰主要就是在美国弗莱彻级以及更早的马汉级驱逐舰的基础上发展的,今年从德国搞到的技术人员中也有驱逐舰的设计人员,他们的加入,加速了新中国第一款自制的驱逐舰051a级的研制,目前已经在生产样舰,如果一切顺利,在1947年可望看到新中国的“四大金刚”,因为第一批驱逐舰预计生产4艘,不断改进,4艘以后就必须是051b级。
  实际上,动力系统还是完全抄美国人的,舰体有所调整,最主要的变化就是两个,第一是武器系统从火炮变成了导弹,第二是使用了新中国自研的舰艇雷达系统。所以在研制出来后,在实质的战力上还是很强的,并不会马上落后于同期的美舰,因为在导弹和雷达上相对美国此时还是领先。
  对美军轻巡洋舰的研究也在进行中,不过还没有决定是否要造几艘,主要是有些专家觉得我们连驱逐舰都还没有掌握好,盲目地造大舰并没有太大用处,争论还是很激烈的。
  总之,新中国的海军此时还在奠基阶段,发展之路还需要漫长的时间。
  10月的一天,李思华终于回到了广州。
  她根本没有想到会是那么大的阵仗——广州可谓是万人空巷,在她进广州的路上,恐怕有几十万的群众,在道路两旁等着欢迎她。她责怪地看着陶筑,陶筑苦笑着向她说,根本不是政府组织的,而是广州的群众,在 媒体报道李思华将回广州后,就热烈地自发组织的,很多群众还纷纷向上级反应,希望能和李思华见上一面。
  所以广州政府也是无奈,马上紧急安排了国卫部队和警察系统,以全面维护秩序和保证安全,甚至立即对在道路两旁的群众进行了甄别。还为李思华紧急调动了防弹车。
  李思华知道,恐怕现在道路两侧的群众中,有无数的便衣正在警戒,她无奈地对陶筑说:“这太惊动了,完全打乱了正常的工作。以后媒体只能是事后报道,不能再事前报道了,这不是添乱嘛。”
  陶筑只能是向她保证并检讨,地方政府事前也没有想到,只是觉得李总理离开广州20年了,第一次回来,想让群众都知道这个好消息,所以才提前报道了。没想到群众知道后,表现得那么热情,政府也不能挫伤他们的热诚,恳请李总理原谅。
  李思华登车,她不顾护卫人员的安全性劝阻,站在车上向群众挥手,满眼所及,都是“广州欢迎女儿回家!”这样的横幅,许多群众拿着小国旗挥舞,欢呼着:“李总理好!”、“广州的女儿,欢迎回家!”、“李总理,广州为你而骄傲!”这样的热情呼喊,不绝于耳,她的眼睛不觉有点湿润。
  离开广州整整20年了,人生又有几个20年?虽然广州的记忆多数是前任的,但她穿越之后,也在这里呆了近2年,而且是极其重要的2年,革命之初的许多关于广州的回忆,不由得一时涌上她的心头。
  第二天晚上,赵云腾在新闻联播上也看到了广州群众欢迎李思华的画面,他不由得微笑。新时空中国电视的发展早了很多,几乎在1939年建国就开始了,现在电视机虽然还不够普及,但是在国防大学这样的机构中,当然是有的,而且赵云腾们观看每天晚上的新闻联播,几乎是教学任务。
  赵云腾不由想起前世熟悉的那首歌中的两句:“你在那万人中央,感受那万丈荣光”,虽然那首歌的内容牛头不对马嘴,但单单用这两句,也足以形容姑姑,他内心想着,因为你的付出和成就,这是你应得的荣耀。
  第250章 环印度的世界革命之始
  岩罕走在科伦坡的街道上,好奇地观察着这个充满异国风情的陌生都市。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