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眼前这个脸色苍白,瘦骨嶙峋的男孩让姜绍的心紧了紧:怎么就这副光景了,难道是那个姓薛的动刑了?
姜烈回道:“路途颠簸,他身上的伤没有大好,伤口有点渗血,今早一起来身体就开始发热,晚上已经烧得说胡话,我和师父担心薛焯派人追在后面,一路上都是抄的近路,这深山老林也找不到大夫。”
崔遗琅蜷缩在姜烈的坏里,即使身上裹着毯子,但依旧冷得发抖,脸颊上浮现出病态的红,已经到了意识不清醒的地步。
姜绍伸出手去试他额头的温度,烫得他吓了一跳:“快把他抱到我的房间去,我让府医来看看。”
这年头发热可不能忽视,姜绍已经得到消息,叛军起义后疫病又开始在各地蔓延,马虎不得。
在府医在给崔遗琅把脉时,姜烈把姜绍叫到茶室,先把这一路来的经历如实地告诉他:“兄长,一切都是按照你的计划进行的,不过我们一路人没看到薛焯派人追击的痕迹,你看这?”
姜绍也在思索薛焯的想法:“我三次写信给他,希望能把如意换回来,他都果断地拒绝,没理由那么轻而易举地把人这么送回来,你知道为什么薛焯不放人吗?”
薛焯此人他也听说过一二,他是平阳侯的次子,是庶室所出,有个一母同胞的弟弟,十二岁开始跟随父亲上战场打仗,在战场和杀戮中磨砺出一副强大的躯体,年纪轻轻便当上都尉一职,让京城里那帮眼高于顶的世家子弟都不敢小瞧他。
论才华能力,姜绍是佩服他的,但这私下里的人品行事却不敢苟同,姜绍一向是矜持自重的人,向来看不惯沉溺酒色,不知节制的世家公子。
薛焯私下里行事荒唐,气跑了第一任夫人依旧不曾收敛他的作风,还和他才十六岁的弟弟一起寻欢作乐,好好的一个侯府,让他搞得乌烟瘴气的。
想起薛焯在京城的那些传闻,姜绍心生厌恶:那个男人莫不是心里有那种想法吧。
姜烈并不过多在意薛焯扣住人不放的意图,只要把人救回来就好,他略想了想,回道:“许是因为如意杀掉他兄长薛澄一事吧。”
平阳侯府的世子之争非常激烈,薛焯素来又是爱惜人才之人,想要招揽如意也尚未可知。
他犹豫片刻:“兄长,回来的路上,我一直没忍心把梅姨的事告诉如意,等他醒后,总是瞒不过去的。”
姜绍沉吟片刻:“也总不能一直瞒着,如意回来肯定是要去找他娘,如果他问起,让我亲自跟他说吧。”
梅笙的尸体已经下葬,到底是看着自己长大的女人,这些年对他和姜烈也是尽心尽力,姜绍也为她挑了块好地,将她的后事办得很妥帖。
姜烈闻言不由地叹气,确实也没有更好的法子。
姜绍看向内室,眼神中微不可察地闪过一丝温情:“如意回来就好。”
他不在身边,姜绍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这两个月里,无论是用膳还是睡觉,眼前没有那个熟悉的身影,他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如意终于回到身边后,他才彻底安心下来。
姜绍垂下眼帘,听信使说,如意在豫章郡的一个小村子里曾一人对抗上百名士兵不落下风,还是薛焯亲自动手才把人强行带了回来。
不得不说,听到这则消息,姜绍心里都惊了,平日里习武时,如意确实比他们每个人的攻势都要猛烈,师父甚至还会在课下多教授他几样刀法。
姜绍那时还没当回事儿,母亲教过他,既然他不擅武艺,那就用自己的能力统御领导将领为他作战,但世上能以一敌百的人能有几个,可见如意的刀法已经磨砺到何种地步。
他为自己斟了口茶,心里默默道:日后想成大业,如意肯定会是个好帮手。
……
崔遗琅再次睁开眼睛时,发现自己躺在王府里他的房间里,此时天已经大亮。
他吃力转过头,然后便看见临床的大炕上坐着两个熟悉的男人,一个在看书,一个在敲核桃,桌上的核桃仁堆了一小堆,但敲核桃的人依旧乐此不疲。
再次见到这两兄弟,简直恍如隔世,崔遗琅出神地看着这两兄弟,险些以为自己是在做梦。
这时,坐在炕上看书的姜绍也发现床上的人有了动静:“如意,你醒了。”
姜烈也放下手里的小锤子,起身前去看他:“感觉怎么样?身体还痛不痛吗?我给你砸了核桃,你要吃吗?”
姜绍忍不住轻声骂他:“你个夯货,跟你说了多少遍,如意还病着,最好用些清淡的粥,你砸那么多核桃,谁要你的。”
“你骂谁夯货呢?”
久违地感受到别人发自内心的关怀,又回到从小长大的王府,崔遗琅心里一暖,鼻腔有些发酸,一双黑亮的眼睛湿漉漉的。
见到他这副呆愣愣的模样,姜绍不由轻轻地皱眉,伸出手去试探他额头的热度:“不烧了呀,怎么见到我连话都不说。”
崔遗琅低下头,不敢看他的眼睛:“对不起……”
知道他在担忧什么,姜绍把手覆在崔遗琅冰冷的手背上,温声安抚道:“你不用太在意,父王他身边的太监已经把事情的来龙去脉都给我们说清楚了,这并不是你们的错,我们和母亲都不怪你们的,该过去的,就让他过去,以后我们好好的,再不提这件事了。”
崔遗琅控制不住地想哭,世人讲究孝道,再怎么说都是杀父之仇,世子居然就这样轻飘飘地揭过,放在别人身上那是想都不敢想的。
他神色伤感:如果一开始就和世子把话说清楚,自己或许就不会逃出王府,也不会遇到那对兄弟。
一想到薛家兄弟的手段,崔遗琅就忍不住心里发寒,同样是兄弟,他们和世子兄弟俩简直是对照组,他想不明白这个世界上怎么会有人会那么坏!
看出他神色中的意思,姜绍故作刁难状:“你跟了我那么年,居然还不知道我的品性?在你眼里,我就是那种只讲私情,不故公理的恶人?唉,你还真是伤透了我的心。”
姜绍故意表现出一副失魂落魄的模样,心思单纯的崔遗琅果然中计了,忙道:“我没有不相信你的意思,我只是太害怕了。”
姜绍轻叹一口气,心疼地摸摸他的头发:“也是,你也才十几岁的小孩,梅姨也是个柔弱的性子,你们害怕也正常。”
听到姜绍的话,崔遗琅心里一动,终于忍不住问出那个问题:“世子,我娘呢,她现在在哪里,我有话要跟她说。”
当时梅笙给他的两把赤练刀和那支望湘人都让薛焯扣下了,去京城找爹的事最后也没个下落,现在他又回到王府,最想见到还是娘。
姜烈别过脸,看向姜绍,不敢直视崔遗琅的眼睛。
姜绍迟疑了一下,眼中也闪过一丝伤痛,垂下眼帘,似乎是在整理措辞。
看见他们俩古怪的神色,崔遗琅恍然意识到什么,有种不详的预感,心脏跳动的极快。
他强忍住身体的不适,从床上挣扎起来,伸手紧紧地拽住姜绍的衣服:“王爷,我娘呢?她是不是生病了,所以才没来看我,我这就去房间看她。”
说着,崔遗琅便想从床上下来,因为身体太过虚弱,他双腿站立不住,险些摔下去。
姜烈连忙把他捞起来,又放回床上,扶住他的肩膀的手控制不住地发抖。
原本温情脉脉的氛围一下子变得冰冷下来,明明外面是艳阳天,但阳光即使照在身上,依旧觉得很冷,冷到了心里。
崔遗琅脸色一白,嘴唇也没有任何血色,眼里的那点可怜的光近乎破碎。
姜绍正色道:“如意,你回来时,我就在想该怎么跟你说,我在心里琢磨了无数个好的说辞,但想着,还是告诉你实情比较好。”
他深吸一口气,紧盯住崔遗琅湿润的眼睛:“梅姨在你离开王府后过世了。”
骤然听闻这个消息,崔遗琅感到有一块石头迎面往自己脑门上狠狠地一砸,砸得他昏头转向,周围的一切都变得没有实感,身子仿佛轻盈盈地浮在云端。
见他没有反应,旁边的姜烈反而着急起来:“如意,你想哭就哭吧。”
这样不吵不闹的模样反倒让人看着心里发酸。
许久之后,崔遗琅才终于找回自己的声音:“我娘她是怎么过世的。”
他的声音无比虚弱,像是受了重伤。
姜绍垂下眼帘:“梅姨写下了认罪书,把父王的死全都揽在自己身上,然后在祠堂外的那棵梧桐树下自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