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江氏夫妻去世后,旧宅被官府没收,挂在临安府署出售。
  团团经常说,等她们以后有钱了,要把它买下来。
  那会子租铺子时,江清澜去问过,江宅地方不算太大,但也需要一千两银子。她便想着,攒个几年,也还是有机会的。
  如今看来,竟被人捷足先登了。
  她走过去,观察了一会儿。
  小厮、丫鬟们俱是目不斜视、脚步轻快,调.教得十分规矩
  看来,宅子的新主人非富即贵。
  她把团团抱起来,暗叹口气:走吧,我们还得去人牙所办正事。
  回到马车上,团团还打起帘子,依依不舍地看着旧宅。
  忽而,她又放下帘子,握了握小拳头,一脸坚定地说:
  阿姐,咱们一定会赚到钱,把那宅子买下来的,是吗?
  江清澜粲然一笑:当然了。
  她也很欣慰,这小家伙,终于对她有了信心,不动辄提陆斐了。
  她朝外面努努嘴:
  都说呀,房子空着容易坏;有人住,有人气儿,才保存得好。就让他们帮咱们看几年房子,到时候,阿姐再买过来。
  嗯!团团咬着牙、皱着眉,非常坚定地点了点头。
  两姐妹收拾起心情,又走了半刻钟。
  及至一汪碧潭处,有朵朵莲花、圆圆荷叶。
  恰此时,太阳从乌云后冒了个头,把阳光洒在水面,使得浮光跃金,璀璨夺目
  这便是到了跃金池边。牙人所,也快到了。
  马车一停,姐妹两个正要立起身来,却听外间扑通一声,池子里掀起稀里哗啦的水浪声。
  快来人呐!有人落水啦!!
  【作者有话说】
  昨天夹子,总结了下,数据扑通坠机[笑哭],男一男二男三全在挨骂[笑哭]。
  第39章 鲜辣汆肉米线
  ◎嫁我,她有什么不愿的?◎
  啧啧,活不成啦,脸都紫了
  肚子里全是水,快憋死啦。这细皮嫩肉的,怕不是哪家的夫人?
  报官没?让人快来收尸吧
  跃金池边,那名落水的人被好心人拖上了岸。众人围成一圈儿,正七嘴八舌地感慨着。
  江清澜姐妹三人挤进人群,见一女娘蜷缩在地上,浑身湿透,脸色发紫,气若柔丝。
  见状,江清澜心中重重地一跳。这是被呛水了,要做心肺复苏!
  她赶忙大声疾呼:散开些!人散开些!让空气流动!
  说完,立刻跪下身去,先把那女娘的衣领扯得松松的,再合掌,在她胸口上方奋力按压。
  每按压三十次,便抬起她下巴,轻轻吹两口气进去。
  这心肺复苏术,还是那年学校工会活动,她跟着医生学的。
  硕导嫌麻烦,派她去充人数,没想到,真有派上用场的时候。
  可是,这复苏术需要极重的按压,才有效。
  有些时候,甚至能把病人肋骨按断。她一个十八岁少女的力气,按了几十下,就累得气喘吁吁了。
  手上乏力,她抬眼一望。周围人都面露惊诧,低声私语,对着她指指点点,似乎她在施什么妖术一般。
  唯有王蕙娘遵照嘱咐,把人群驱得散开了些。
  生死关头,管不了那么多。
  她当机立断,点了一名生得高大却着粗麻衣的少年:你,快来,为她按胸吹气!
  我我那少年以手指倒指自己鼻尖,支支吾吾,脸都涨红了,男女有别,这怎么行?!
  人群里,也有闷笑声。
  给你二两银子,干不干?不行我就找其他人!
  江清澜之所以找此人,便是看他衣衫褴褛,定是缺吃少穿。二两银子,省吃俭用,够普通人家过一年了。
  我干干干一迭声答应后,少年忙跪了下去,按照江清澜的指示,按压起胸腔来。
  只是,吹气,他如何是不肯的。
  好在,这少年力气极大。按了二三十下,那溺水女娘便哇的一声,吐出水来。
  俄而,悠悠转醒,看了看四周人群,呜呜地哭了起来。
  到此时,众人才对江清澜刮目相看。
  有啧啧称奇的,有问她缘由的,更多的人关心着落水的女娘。
  娘子,你家在哪里,快快说来,咱们好送你回家呀。
  那女娘只摇着头,泪流满面,不肯吐露一个字。对几位救命恩人,她也只是看了几眼,谢谢也没有说一句。
  众人看她这模样,便知她非是意外,而是投水自尽,都摇了摇头。
  周围人窃窃私语,说得嗡嗡的。江清澜只觉被吵得头疼。
  她先掏出二两银子,打发了那少年,又接过王蕙娘从车上拿来的薄棉被,把湿透的女娘包裹得密不透风。
  团团一直歪着头看,这时候,终于想起了,惊叫一声:啊,你不是那位买青梅的娘子?
  方才,事出紧急,江清澜虽觉她面熟,却认不出来是何人。此刻,听团团说,也想起来。
  之前,她们寄居在建隆寺的时候,抱着簸箕去卖冰糖水果串。
  第一次做生意没经验,做了太多青梅,溜酸,卖不出去。最后,却让一位怀孕的妇人买走了。
  她还记得,这人好像住在甜水巷。
  后来,她还去送过一次货。
  纵然走的是后门,瞧着,那家也是高门大户,门前挂着两个红灯笼,气派得很。
  只不知,这位娘子如何沦落到了这地步。
  说起来,她作为第一批客人,也同王蕙娘一般,是江清澜的贵人
  噼啪两声,惊雷在头顶炸开。
  众人纷纷抬头,见乌云蔽日,黑云压城。原是晴了许多日,要下暴雨了。
  左右人也救活了,看热闹的人便吵吵嚷嚷,一哄而散。
  江清澜犹豫片刻,与王蕙娘对视一眼。
  二人心有灵犀,合力把人拉起来:走,先上车。
  上了马车,循循善诱之后,她们才知,那女娘姓张,名唤月娘。江清澜便道:我记得,你家在甜水巷?
  张月娘本怔怔的,听见这三个字,却猛然警醒一般:不不不,妾不去。不去甜水巷。
  她眼中露出恐惧,又强调一遍:死也不去。
  江清澜诧异,王蕙娘一见却明了。
  这人长得清秀,怀孕时呼奴喝婢,这会儿,却连家也不敢回。这说明,她一定是甜水巷哪家人的妾室。
  孩子落地,大妇嫉妒她,趁着男主人不在家,把人折磨一通后赶出来了。
  她一时想不开,才投了水。
  那王蕙娘斟酌道,你娘家在哪儿,我们送你回去?
  张月娘摇摇头:太远了,我回不去了。眼中尽是凄然。
  二人听罢,也无话可说,只得暂时将人带回江米巷。
  王蕙娘取了一套自己的衣服,让张月娘换了。她的院子尚有空屋,便将人安置在此地。
  张月娘梳洗打扮后,一张脸更显得柔美秀丽。只人仍是蔫蔫儿的,很少说话。
  时近申末,门外大雨瓢泼。
  雨水顺着屋檐滴落,串珠般不绝,敲打得街阴叮叮哐哐地响。
  江清澜看着连天雨幕,暂绝了回杏花饭馆开张的心,举着伞,回了自家院子。
  在厨房里忙活一阵,不多时,她又举着伞,提着个竹篮子,去隔壁院子。
  见张月娘还盯着窗外大雨,怔怔然,她便道:你肯定饿了,来尝尝这汆肉米线。
  张月娘听罢,杏眼瞪圆了,很是惊讶。
  只见桌上放着个黄褐色的小砂锅。盖子一揭,热腾腾的白气滚滚冒出。
  锅里,装得五颜六色的。
  汤底上,浮满金黄色的油圈儿,像是散落的金箔此乃肥美的老母鸡所炖就。
  雪白的米线细长如银丝,在滚汤中舒展开来。露出汤面的,已裹了一层晶莹的油光。
  绿豆芽是断生就捞的,韭菜段儿却纯由鸡汤烫熟,瞧着脆生生的,青碧可人。
  猪肉片切得薄如蝉翼,被烫得微粉,灯盏窝儿一般蜷曲着。
  一勺鲜红的茱萸酱聚在锅壁边,并未被搅散。
  空气里,还有辛辣而芳香的气味儿,应该是放了胡椒粉的缘故。
  江清澜笑道:我听你有西南口音,应当爱吃这个吧?
  原来,方才在马车上,她便听了出来。又听张月娘说,娘家太远,就断定,她可能是西南人氏。
  这汆肉米线,是云南文山的特色。此时,云南属于大理国,但西南人士普遍爱嗦米线。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