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回了杏花饭馆,张月娘心中仍是惴惴。
  她记得,潘家在临安城里是有很多铺子的。宋老爷官至六品,但宋夫人潘氏的娘家才是有钱人。
  听潘开那意思,薛记拍户是影响到他的生意了?
  当下与江清澜一合计,果然她也说薛齐信里提过,潘家酒肆来找过不少麻烦。
  但他们在明,人家在暗,只能见招拆招,张月娘只得按压下心中的忐忑。
  这日午市,江清澜迎来送往、正是忙得脚不沾地,王蕙娘神神秘秘地回来,忽然把她拉到一边,拿出一封信来。
  江清澜一看,印戳上有汴梁两个字,便知又是那位郑阿兄的信,拆开要看。
  王蕙娘却摆手:不必看了,这封信短,我看得懂。他说他母亲的白事办完了,家产已经变卖完了,这就要上临安来了。
  郑旺一定要履行对自己的义兄、虎子他爹的承诺,留在汴梁不过为了侍奉父母。如今父母已去,他在汴梁举目无亲,也是该来临安。
  这么快?江清澜也有点儿吃惊,犹豫了一下,才道,那你想好了没,怎么办?
  王蕙娘不置可否,叹了口气。
  多么爽利的人,遇到这些事,也发起愁来:如今,不让他来是不行的了。算了,走一步看一步吧。
  江清澜想起上次,虎子吃拨鱼儿时的模样,便道:无论如何,郑阿兄要来这件事,还是提前给虎子说一声?
  我心中有数。王蕙娘低声道,收了信招呼客人去了。
  江清澜却听见哐啷几声,是饮子铺那边,张月娘失手打碎了几个琉璃盏。
  江清澜过去一看,玻璃渣子落了一地,张月娘还神在在的。
  这是她这几天第三次打碎东西了。
  月娘?
  啊她回过神来。
  江清澜把她拉出来,忧心道:你这几天心神不宁的,可还是担心那潘开?你不要怕,咱们自己行的端做得正,不怕他们。
  她是现代法治社会的思维,哪里知道张月娘心里的苦?
  张月娘摇摇头,容色十分憔悴:我只是想起了以前的事,夜里总是做噩梦,梦见我那可怜的孩儿
  丧子之痛,江清澜能理解,却无法感同身受。
  她也不知用什么语言安慰,只好叹口气,让月娘回去休息,自己把玻璃渣子打扫了。
  她此时哪里知道,此事还有无尽的波澜。
  腊月初八的早上,天还没亮,江清澜正在梳头。篦子沾了茉莉香水,梳顺了,挽个简单的流苏髻。
  时下女子都爱用桂花油,这样梳出来的发髻光滑顺亮,还香喷喷的。但来这里这么久了,她还是用不惯。
  约莫是现代油水好,油头多,人们发明了各种洗发水,千方百计地要清爽控油。
  古代人油水少,毛躁发质的多,只好把油往头上抹。
  这也算是古今之别了。
  一开始的时候,王蕙娘还笑江清澜朴素,首饰一概不戴不说,连桂花油也不用,后来也渐渐习惯了。
  张月娘倒有心,找了茉莉花窨制的香水送给她,梳在头发上,显得清爽不说,味道也清淡好闻。
  团团从被窝里钻出来,顶着一头乱蓬蓬的、鸡窝似的乱发,揉一揉迷蒙的眼睛,大声嚷嚷:阿姐,几点了?
  取一根小拇指大的玉梅钗,把头发别起后,江清澜看了一眼刻漏:还不到辰时,你再睡会儿。
  团团今天一反赖床恶习,一骨碌爬起来:辰时!
  她跳下床来,我衣服呢?洗脸水呢?今天腊八节,我要去御街看游行驱傩!
  对临安百姓来说,腊八节是非常重要的节日,从官府到民间有一系列的活动。
  临安府署会组织大型仪仗,由衙役戴着钟馗等鬼面游行,沿着御街击鼓,驱傩赶疫。
  各大佛寺也会搭粥棚,僧众列队诵经。听说建隆寺的粥最受欢迎,天不亮就有人排队。
  西湖边上,还有人开凿腊八冰。俗话说:腊八冰,赛人参,藏之于地窖中,留待盛夏时使用。
  钱塘江上,渔民则会将糯米粥涂于船头,称糊龙口,以祭祀船神。
  江清澜看团团这么激动,也对这古代的腊八节感兴趣起来,立刻帮她洗漱收拾了。
  几人吃过几块糕点,垫了肚子,一并上御街去。
  张月娘不爱热闹,这几日又没休息好,主动留下来守店。
  一行人赶到时,天边还是蟹壳青色。衙役、禁军与傩戏组成的数千人队伍已手持火把,把御街南照得灯火通明。
  队伍中,着青、赤、白、黑、黄棉袍的五人,是五道将军,代表五行驱疫。
  判官则着朱袍、戴乌纱,红色的长须垂地,手持一本生死簿。
  一众疫鬼穷鬼病鬼赌鬼麻衣烂鞋、蓬头垢面,被驱驰着往前。
  有临安府署的衙役持着桃木弓箭,往四方虚射,高呼傩!傩!,夹道百姓也哄起和之。
  抛撒豆谷时,团团和虎子争着去接,一人抢到一大捧,高兴得欢天喜地。
  那衙役却冲她们眨眨眼睛。
  江清澜定睛一看,这人着青色夹棉官服、戴黑色软脚璞头,不是杨松又是谁?她便微微一笑。
  杨松又随着人流走远了,行到太平楼时,他蓦然抬手一撒,往二楼一面轩窗抛去。
  豆子、稻谷这些轻的自然落了下来,却有大颗的桂圆、枣子,被上面伸出来的一只纤纤玉手接住了。
  一位戴着幕篱的少女,激动得在楼上转了两圈。
  别人不知道,江清澜哪会不知,此人正是宝庆公主。
  公主哪会缺枣子、桂圆?就是要这驱傩会上抛的,才有趣。
  看来这杨松看着傻,却实在是个撩妹高手!江清澜忍不住噗嗤一笑。
  看见杨松,她不由得想到同在临安府署的谢临川,怕他又从哪里窜出来,吓她一跳。幸而找了一圈,不见其身影。
  也是,巡街这种辛苦差事,只会派给杨松他们,怎会落到他这大关系户头上呢?
  驱傩的队伍从御街南,一路狂欢到北边余杭门,这驱傩会才宣告结束。
  团团与虎子两个,又闹着去北瓦看杂技粥上走索。
  这一通欢腾下来,几人脸色绯红,肚子也饿了,便寻去路边店铺吃腊八粥。
  今日的腊八粥也是多种多样。
  马记粥铺特推的是蜜饯果子粥。便是在薏米、桂圆、葡萄干等腊八粥的寻常添物之外,再将各色雕花蜜饯加入粥中,兑以饴糖、蜂蜜等物,取甜蜜之意。
  在所有的咸甜之争上,江清澜都是咸党,粥也不例外。她便由着三人在马记粥铺吃甜粥,自己去寻咸粥。
  曹婆婆肉饼店主推的是肉臊腊八粥、羊髓粥。
  前者以羊肉沫提鲜,鲜美甘醇、回味无穷,果然适合她的胃口。后者却是白乎乎的一团,难道是加了羊脑花?
  配着韭菜花、酱瓜吃,也是香醇。
  她记得张月娘也是羊肉爱好者,便给她打包一碗肉臊腊八粥。回到马记粥铺,再与三人同行回杏花饭馆。
  人都拥到御街上去了,斜街上冷清得多。
  店里没几个人,张月娘也蔫蔫儿的,对着柜台上招财猫发呆。
  见江清澜给她带了腊八粥,先是一惊,接着眼眶有点儿红,默默去吃了。
  江清澜知道她这人心思重,也没多问。
  到了晚间,江清澜想着,甜的、咸的,各色腊八粥都尝了一遍,晚饭不若试试腊八面?制作简单,也别出心裁。
  关中地区面食盛行,腊八时节以面代粥。但与腊八粥一样,面中要加八种臊子,以丰富的食材寄托丰收的希冀。
  江清澜不会揉面调面,但此时商业发达,市集中各种面食都有卖的。她便立刻谴虎子,去买菱形面片。
  腊八面得用厚面片,菱形面片或刀削面,煮之前需要用手抻薄。
  这样的面片,吃起来嚼劲十足,且中间薄、两段厚,嚼到不同处,口感便不同。
  江清澜此时需要做的,是浇头。
  常见腊八面的浇头配菜有木耳、香菇、黄花菜、肉片儿等。
  实际上,跟腊八粥一样,腊八面的配料未有定数,往往是家中有什么,便取什么。
  很快,腊八面做好,端上桌来。
  因为加了胡萝卜、茱萸粉,汤汁偏红,又因为有土豆,淀粉充足,汤汁浓郁像勾了芡一样。
  热气腾腾的菱形面片柔韧劲道,浸润其中。黄花菜、肉片儿也若隐若现。
  众人美美吃完,正收拾着,却听一阵噗嗤噗嗤,是猫儿般细弱的呼噜声。
  众人一看,竟然是团团发出的她靠在椅子上,低着头,浓长的眼睫蜷曲着,竟睡着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