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法医 第339节
众人一时间都有些沉默。
长阳市刑事科学技术中心,说起来也是山南省花费巨资打造出来的。毕竟是省会城市的刑科主力军,不管是资金配置,还是招人留人,其实都有优势。
这些年,长阳市刑科中心表现的都不赖,就看跟谁比了。
不过,这一次,大家都希望江远能做到“人如其名”。这也是警察这个行当的特殊之处,嫉贤妒能是可以,但业务是必须有人能扛起来的。
而且,不像是其他行业,还有你好我好大家好的默契。刑警和刑事犯之间,几乎不可能有什么默契的。刑事犯需要付出的实在太多,不到乱象纷呈的时候,他们也配合不了刑警。
一连两日,江远都把自己埋在证据泥潭里。
法医解剖没得到什么有用的信息,倒是明确了三名老人的一些病症的来龙去脉,显而易见,现在知道这些,多少有些晚了。
倒是网购的钉子,陆陆续续的送了过来,一包包的堆起来。很快,分配给江远的办公室就下不了脚了,大家开始往仓库里堆钉子。
没人知道这么搞,能不能有结果,包括江远自己。
唯一的区别是,其他技术员都觉得这是一项大工程,唯有江远,觉得轻松。
也不用选择什么良辰吉日,看着买来的钉子多了,江远先是喊来牧志洋,之后又喊来王传星和唐佳,四个人坐在办公室里,两个人标注拆箱并做记录,一个人标注归类并负责录像,江远自己坐桌子上,先是将原版的证物长钉看了又看,还放到马蹄镜下面看,接着,就将买来的钉子,一根接一根的看过去。
两根钉子,是不是同一家工厂生产的,粗看起来,普通人也能分辨一些。最简单的例如颜色,有的黄,有的银,有的灰……除此以外,具体的外形和尺寸,也会有些微的差别。
因为公差的缘故,同样6.3*12尺寸的钉子,比较起来,也会有粗细的不同。
但是,这些也只能筛选出一部分的钉子。
总有些钉子颜色外形和尺寸都极相近,用肉眼几乎不可辨别。
按照其他技术员的设想,这部分钉子要想再分别出区别来,就得上仪器检查了。而且,证有容易证无难,就算在某个仪器上,证明了两个钉子的某要素相同,依旧很难证明它们来源相同。总有更多更复杂的仪器等在那里。
然而,江远似乎并不受此困扰。
他坐在一张清空的办公桌前,左边入手待检查的长钉,右边再将长钉递出去,就算是完成了一次比对,整个过程,不仅效率高,还很安静。
直到王传星开始去仓库搬运长钉了,刑科中心的技术员们,才有点意识到,江远不是开玩笑的,而是真的掌握了一项,他们不太理解的技能。
“你真的在比长钉?能比得出来吗?”万宝明收到消息,匆匆而来,看着江远办公室里的临时流水线作业场,竟是有些无语。
“目前找到三个候选,后面的全部看完才知道最终结果。”江远不需要给万宝明解释别的,接着问道:“你们做的微量物证的结果怎么样?能确定发射药的来源吗?”
“确定了,但没什么用。”万宝明叹口气。
“怎么说?”
“微量元素检测,发射药的残留物里,有少量的铝粉,还有阿拉伯胶。国内的发射药,总共就三家公司在生产,凶手用的发射药,正好来自于销量最大的南山公司,他们86年换的工艺到现在,年产射钉弹14亿发,查不下去了。”
江远早知如此的点点头,然后继续埋头对钉子。
第443章 齐头并进
“小王。”
王传星到仓库里来搬长钉,就被人给喊住了。
他转头一看,正是长阳市刑科中心里,负责枪弹痕迹检验的痕检民警潘志生。
要说起来,就算是长阳市这样的省会城市,专职做枪弹痕迹检验的技术员,也就潘志生一人。而这次的案件,潘志生显然也是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王传星不觉一笑,道:“老潘,啥事?”
“哎……”潘志生未语先叹,再道:“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说……你们江队搞的这个钉子的比对,行不行?”
“你是希望行呢,还是希望不行呢?”王传星的情绪放松,笑呵呵的招手,让潘志生帮他一起搬钉子。
本地采购的钉子,包装普遍比较小,毕竟,负责采买的刑警也不想多搬重量。但网购的就说不上了,尤其是一家店铺售卖多种钉子的情况,各样买很少的一点,也能集出来一个超级大包装,全金属的重量,谁搬谁知道。
潘志生现在送上门来了,王传星赶紧叫上他,先把那些大包装的钉子抬上小推车。
潘志生只能搭手帮忙,同时无奈的道:“我不是希望行不行,哎……说实话,我们做枪弹痕迹鉴定的,平时主要鉴定的,要么是枪,要么是弹。现在没有枪,弹壳也没有,就一个弹头,弹头还是两米内射出来的,这个……我也难呐。”
枪弹痕迹鉴定里面,最常用的,可能是确定枪支子弹的来源,像是两颗子弹是否同一支枪里射出来的。而最难的技能其实是弹着痕迹,根据痕迹来确定射击的距离、方向、角度、进出口和射击顺序等等,再厉害的,做弹道分析,计算射角,落角,弹头动能变化等等。
而以上这些,跟钉子都没关系。
潘志生起码需要一颗钢珠,才用得上弹道痕迹。而钉子的弹道痕迹……现在确定射击发生在两米以内,其实也算是发挥作用了。,
但潘志生还是担心受到异样的眼神。
王传星只能说是有一点点的理解他,更多的还是好笑,道:“你们平时也没少做射钉枪的案子吧,我前几天搜索资料的时候还看,你们平均两个月,得认定十几个改装枪械的案子吧。”
“主要是咱们北面有的地方,就有改造枪械的传统。”潘志生说到这里,也不知道该怎么说了,干脆俯身道:“我帮你搬钉子吧。”
王传星哈哈一笑:“就是说嘛,别想那么多了,江队既然说有办法,那就是真的有办法,看不懂的事情多了。”
“你不是痕检,你不懂……”潘志生有点失声的道:“你们对比的可是新钉子,这东西你要是有两个,互相对比一下,那简单,咱们有的是办法,你现在一筐筐的搬上去,一个钉子能有都长时间去做对比,做判断,而且都用肉眼?开玩笑啊。”
王传星撇撇嘴,道:“要说玄,江队看脚印才玄呢,看一眼,就知道年龄和身高,身高能精确到厘米的。”
潘志生斜看王传星一眼,用痕检看发硬的卫生纸的眼神,道:“国内做足迹的大师,最早是马玉林,他是内蒙古昭乌达盟人,当年都是从现场直接判断案犯活动路线,跟踪追到案犯的家门口的。他带出来的徒弟有三个,苗春青,葛有忠,余新好,这些人再从80年代初办足迹培训班,留下来的玄妙的故事多的很,看年龄和身高都是基本功了。”
王传星一边干活一边听潘志生给自己讲古,然后问:“那你的基本功练的怎么样了?”
“那是大师的基本功。”潘志生说到自己,神情一垮,又道:“你是不知道,现在这个案子,已经不光是余支着急了,上面的局长也着急,再这么熬几天,估计就要召见我了。”
王传星同情的看一眼潘志生,表示爱莫能助。
“看吧,希望能尽快有结论。”潘志生说是这么说,但懂行的都知道,把这么多的证物筛一遍,根本不是一天两天能完成的事。
哪怕是有好几个人帮忙,江远工作一天下来,仓库里到的快递反而更多了。
而江远比对钉子的速度虽快,桌面上堆积的未做进一步判断的钉子的数量,也在不断的增长中。
刑科中心的几名痕检想帮帮忙,都不知道该怎么下手。
江远也没指望他们能帮得上忙。
长阳市刑科中心的痕检们,普遍是在lv1到lv2之间晃悠,偶尔有人在某方面略略出色一些,但大概率也是到不了lv3的。
就痕检的难度和工作强度来说,这个水平的痕检,已经是非常够用了,但是,跟lv6的工具痕迹鉴定的技能相比,眼前的几位痕检,跟麻瓜的距离也并不远。
案件一时间,仿佛停滞了下来。
事实上,长阳市刑警支队的其他刑警们,也都在各自为战的搜寻线索中,只是没有得到突破罢了。
余温书等了两天,终究是忍不住了,前来询问进度。
进到办公室,余温书看到的就是埋头苦干的,好像一名普通痕检的江远。
“怎么样?”余温书满怀期待的询问。
江远抬抬头,顺便缓解一下肩颈部的酸困,道:“目前来看,三四天内不会有结果的。”
“三四天的意思,是把所有钉子过一遍的时间?”余温书问。
“对。”
余温书皱眉:“那会不会找着找着,突然找到一个一模一样的钉子,比如过两个小时,突然就确定是哪个钉子了……”
“不可能。因为我也是在找相似。”江远实话实说道:“我现在找的是最近似的钉子,是一个比较级,因为钉子的标准都差不多,完全一样是无法确定的。”
“这……”余温书听他这么说,直接就绝望了:“就是说,哪怕你找到了一个钉子,其实也不能确定凶手的钉子,就是一家出产的。”
“可以这么理解。”江远道。
“那咱们……咱们这样做下去,案子很难破啊!”余温书以前其实很少这么深入的涉及到案件的侦破工作中去的。他要么要么是直接指挥,要么就不管,交给别人又操心的状态,也是因为上面逼的太着急了。
江远放下手里的钉子,道:“我目前的思路就是这样,如果有别的思路的话,我觉得可以同步进行吧。”
“也是。”余温书叹口气。
而他所期待的江远的破案,是指挥若定似的,冲着某个凶手的漏洞奔袭而去的战斗,就像是此前所做的那样。
但是,余温书心里也明白,江远的这种技术出身的民警,破案就是这种模式的,说起来有点笨重,又有点孤注一掷,但换其他路线呢……至少互不影响吧。
一般的案件,按照江远的思路进行,余温书也不会说什么。
如今他却很难等下去了,想了想,余温书道:“那我想想办法,再找找其他线索,咱们几条路线,齐头并进。”
“我没意见。”江远点点头。
余温书也点点头,出了门,拿出手机,找到“徐泰宁”的电话号码,犹豫了几秒钟,毅然拨了出去。
他知道,花钱不一定会变强,但不花钱,他心中不安!
第444章 天罗地网
徐泰宁是坐公交车来刑警支队的,特简朴的感觉,而且都不用停车,就一条磨光的警裤,一件灰扑扑的夹克,慢悠悠的走进刑警支队。
门口站岗的新警也只看了证件,就赶紧敬礼将人放进去了。
这年月,穿夹克的朴素老头是真的不敢惹。
余温书在支队的会议室里,给徐泰宁开了个作战指挥室,墙上挂了长阳市的地图和地形图,桌上放了白瓷杯,里面泡了绿茶,脸上带上笑容,准备的妥妥当当,并暗藏一份小心思:您手指缝里省一点,我们也能过个肥年。
徐泰宁向余温书回了一个笑容,端起了绿茶,看向了地图,道:“如果要放地图的话,最好是换一个大点的地图。”
“呃……大比例尺的地图吗?这个已经……”
“我的意思是地图范围……”徐泰宁用手在空中画了一个圈,道:“你这是长阳市的地图。”
余温书心道,因为我们是长阳市刑警支队。
当然,他不能这么说,还是小心伺候着,道:“我们是考虑着,凶手几次作案,都是围绕着长阳市内的景点来进行的……”
“你们考虑的有道理,确实有可能是围绕着长阳市内的景点来作案的。”徐泰宁点头,又道:“但也有可能,是围绕着长阳市周边的景点来作案的,又或者……”
徐泰宁从旧旧的夹克里,掏出了一支激光笔,亮出一道红光,就顺着地图边走边道:“也有可能,是绕着长阳市的绕城公路,或者绕城高速来进行的。”
余温书整个人都麻了。长阳市是省会来着,绕城公路得50公里了,再往外扩一扩……这要是搞排查,就算刑警支队的经费充裕,也禁不住这么花啊……
政委更是听的心惊胆战,生怕余温书就这么答应了,连忙道:“绕城公路全程都是有监控的,上高架,下高架的卡口,这几年都有高清摄像头,凶手走这条路的话,属于给自己埋坑了。”
“也许坐公交或者打车呢?”徐泰宁反问一句。
政委听的一愣。确实,凶手只是出来杀人而已,既不需要运尸抛尸,也不需要分尸掩埋,他随身带一把射钉枪,到了选定的地方,甚至都不用选,随机找个地方,下车爬山,上山杀人,杀完回家,并不需要自己开车,公共交通反而更容易隐藏痕迹。
“要是划这么大的范围的话,开支太高了,局里也不可能允许我们,把全城都排查一遍。”余温书小心翼翼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