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法医 第353节
同来的韩大队长没戴警衔,也穿一件棉夹克,手揣着逗过来,笑着过来,道:“有思路吗?”
“暂时没有,你有什么线索吗?”柳景辉反问。
韩大队长失笑摇头:“能有什么线索,要是有的话,案子不是早就破了。”
“这小庙的居士,你们都调查过了吧。”
“询问笔记做了很多,我们还专门调查了没来的那些居士。线索太少了,连死的是谁都弄不清楚。”韩大队长摊手,道:“有些居士来这里以后,都只用自己取的法号,名字都不好好说,没法查的。”
“而且来来走走的,是吧。”柳景辉替韩大队长说话。
韩大队长沉重的点点头:“确定尸源,是现在的当务之急。”
柳景辉瞥他一眼:“你是觉得,咱们这趟又要白跑了?”
来犯罪现场是柳景辉提出来的,他要做推理,就得尽可能的多收集信息。
韩大队长哈哈的笑两声:“我实话实说,来看也是白看,时隔这么久了,你看人家的庙都开始正常经营了,我要不是为了吃口李姐的肉夹馍,我也不上来了。”
“肉夹馍确实好吃。”柳景辉叹口气:“走,见见几位居士去。”
“我喊两个人过来做笔录。”在韩大队长看来,居士们都是犯罪嫌疑人,询问自然是要做笔录的。
没走几步,两人就碰到一名五六十岁的女性居士。
她穿了一件粗布的长袍,头发也用木质的簪子戳起来,但因为长的不好看,就有点像是低画质的老港片似的。
“这位……女士,问您几句话。”柳景辉把人给叫住了。
“我不说行不行?”她看柳景辉长的不错,语气也就嗲了一点。
“不行。”柳景辉皱眉。
“我保持沉默都不行?”她的语气调侃起来。
韩大队长在旁解释道:“您要是不说话,我们就得怀疑您是案件相关方了,回头得带您回几句去问话。”
“没意思。”她撇撇嘴,道:“你问吧……”
韩大队长和柳景辉互看一眼,都感受到了居士的不好打交道。
事实正是如此。
在小庙内修行的几位居士,都是表面看很温和,说话特别正能量,实际上极其难缠的主儿。给人的感觉,就像是表面上给免费看片,实际上又想收会费,又想连续收费,又想赚广告费,还要按集点播收费的家伙。
属于既要又要也要的典型。
柳景辉绕了一圈,再回到房间,就道:“我看这边的居士,总共应该是两类。一类是长期居住的,目前有三人,全部是女性,年龄50多岁,她们属于比较虔诚的信徒,一年有一半的时间上山来,既做义工,也修行。”
“第二类,就是短期上山来的居士。来的多的会有居士的头衔,来的少的,可能一年就来几天。问题就出在第二类。”
“第一类是有数的,要是有人失踪了,咱们可以比对出结果来。第二类就比较麻烦了,也没有名单,比对都没法比对。”
韩大队长叹口气:“就是说啊,也不知道这些人都跑来做什么,就这么大的一点庙,也没听过什么显灵的事。”
“也不能这么说……”柳景辉说到一半,却没有继续说下去,转而道:“我再好好想一想。”
韩大队长眼睛一瞪:“我可告诉你,你这样子说一半吞一半的,放在侦探片里面都是要倒霉的,到了晚上,第一个死的就是你这种。”
“哪有那么玄乎,我想清楚了再说。”柳景辉摆摆手,又道:“我看庙里还有空房间,咱们住一晚看看。”
“有必要吗?”韩大队长嘴上说着,还是跟着去找住持了。
他对柳景辉的信任还是有一些的,至少足够陪睡一晚的。
江远也不反对。
他愿意跑来现场,还是最近做案子做的有点闷了。特别是颅骨修复术这种技能,有趣的地方也有趣,沉闷的地方也是真沉闷。带着笔记本出来,做一会歇一会,也是不错。
小庙的风景挺好,固然比不上四宁山的水准,可也是青山绿水,远看峰峦叠嶂,近看深沟嫩肉,有善男信女们给捐修了亭台,坐在里面,泡一壶茶,一边看风景,一边看笔记本屏幕,倒也轻松写意。
至于柳景辉等人忙忙碌碌的做笔录,江远并不看好。这要是传统侦探剧,将所有嫌疑人都集中到一起,再通过询问的方式,来找出前后矛盾者,那也就罢了。
可问题在于,就小庙目前的环境,根本是不可能将嫌疑人都集中到一起的。
而传统侦探剧,之所以会采用这样的模式,也是19世纪的英国警察的破案手段太少。没有指纹,没有dna的时代,最铁的证据就是凶手自证其罪,也就是口供为王。
到了现代,口供的价值早就垮塌了。最帅的刑侦模式是0口供的,而凶手想要应对传统侦探,只用一招“记不清”了,就能吊打其中的九成九。
包括柳景辉这样的。
特别是在面对一群平均年龄60岁的初老人群的时候,颠来倒去的回答,不断纠正的语言,还有无限多的废话……
柳景辉突然意识到,这小庙里的居士们,与山下的普通人的最大区别。那就是他们真的无聊……
这些老太太,一个人的询问笔录,就可以写大几十页,最厉害的是,当刑警询问他们“是否有补充”的时候,他(她)们总是有补充的……
“累死了。”晚上9点,在城市里还觉得尚早的时间,柳景辉脑袋都要炸裂了。
他躺到四人间的高低床上——小庙提供的标准房,整个人都像是煮熟的虾一样。
“有那么累吗?”韩大队长觉得还好,就是房间里的脚臭味逐渐浓郁了。
柳景辉沉沉的“恩”了一声,也不想解释,翻了个身,问:“江远,你做的怎样?”
“颅骨修复的话,进度还行。下午喝了两壶茶,稍微有点睡不着。”江远道。
“早知道,应该把孟成标喊过来。”柳景辉呜囔着道:“他做的询问笔录还是很不错的。”
“我也可以帮忙。”牧志洋小声说话,他今天跟着江远溜达,啥都没干,无聊的要命。青山绿水虽好,看的久了,也是真的无聊。
柳景辉呵的笑了一声,正要说话,突听韩大队长大喊一声:
“谁?”
砰!
咚咚……
一个石头被纸条裹着,砸破了窗户,滚落在了地上。
窗户被砸破,发出了“砰”的一声,石头落地的声音却分外的沉闷。
刚刚有说有笑的四个人瞬时间都有些发愣。
紧接着,就听牧志洋“呜”的一声,从架子床上跳了下来,一把拽开门,借着惯性窜出去,漂移出门,再绕到窗前的绿化带前,已经是看不到人了。
“保护现场,保护好脚印,其他人不许过来!”柳景辉脑海里第一时间想到了江远的足迹鉴定的能力。
有那么一瞬间,柳景辉甚至浮现出一个念头来:这鬼案子别就这么给侦破了!
住在隔壁房间的另外四名警员,也是纷纷的出门查看。
韩大队长“呵”的笑了一声,缓解气氛道:“还好丢进来的不是手雷。”
嘴上说着骚话,韩大队长也是第一时间掏出手机,啪啪啪的拍了几张照片,接着就拨通了刑警队的座机,开始安排人手上山来。最重要的是,要痕检们携带装备过来。
他们这趟上来,只带了最基础的勘察箱,面对落在眼前的关键物证,肯定是不够用的。
柳景辉却是笑不出来,紧张的坐起来,先掏出手机,给地上的石头拍了几张照,再问江远:“你来看看?”
“好。”江远也是睡上铺的,他从另一边跳下来,再取了手套戴好,又拿了镊子,再道:“开摄像头,执法记录仪也戴起来。”
这很可能是关键证据,而且是能致凶手死亡的关键证据,自然要严格执法。
石头跟一颗潮汕牛肉丸的大小差不多,外圈的白纸皱巴巴的,江远在桌面上铺了东西,再将之拆开,就见白纸上,贴着五个字:
“杀人者张芬”
五个字分成三截,“杀人者”,“张”,“芬”像是分别从杂志里剪出来的,字迹都不大,剪的很规则。
“这是那个女居士的名字,55岁的那个。”柳景辉眉头紧蹙:她杀得了吗?
第463章 看看脚
众所周知,女人是较少参与直接暴力的案件的。
比如说类似打劫这种无本的买卖,就很少有女人主动去做。哪怕是水浒一百单八将里,唯三的女人,扈三娘是被强掳的,孙二娘和顾大嫂都是开黑店的,日常工作应当是趁着住客睡着或喝醉的时候杀人,非常符合女性杀人的标准模板。
曲安的荒野暴尸案的死者,他是因为脑后被钝器敲击而死亡的,这也是颅骨一直保留着的原因之一。
以柳景辉对凶杀案的了解来说,使用钝器杀人的女性有,但大部分都是激情杀人。如果是预谋杀人的话,她们首先不会选择直接对抗的方式,其次也较少采用钝器,而更倾向于锐器。
简单来说,就像是孙二娘和顾大嫂那样,女性施暴者更倾向于在受害人基本丧失反抗能力的时候,才采取直接暴力手段。
纸条所指的张芬,是常年来往于小庙的居士之一。她今年55岁,体型瘦削,穿小皮鞋,画淡妆,小拇指甲还留的很长……按道理说,未经专业训练,这个年纪和状态的女士,是很难有自信独杀一名同龄的男性的。
或许,投掷石块和纸条的,就是她的同伙?
柳景辉一时间想的多了,到外面都灯火通明起来,才惊觉出门。
隔壁房间的四名刑警,已经是将绿化带周围,用警戒带给拦了起来。
这边有一条小路,本是绕着小庙建起来的石子路,也就仅容一人通过的宽度,两名刑警在两边一站,就将来看热闹的人给堵住了。
其实也没几个人来看热闹。不算民警,小庙里本来就只住了八个人,除了住持年轻一点,剩下七位全是老年人,这会儿有的睡觉了,有的住的远,都没听到这边的响动。
三名常住的女性居士,此时出来了两个,隔着几米远,小声的嘀咕着。
柳景辉看了一眼,不在的恰好是张芬。
天幕昏暗。
天上的星星,显的格外的明亮,闪烁似美瞳。
柳景辉的目光和韩大队长碰到了一起,不约而同的聚了起来。
“我让人守着上山的路了,要是没人上下的话,这个案子就是庙里的某个人做的。郊外古堡推理案啊,想想就挺……酷!”韩大队长有一点点小兴奋,做警察做的久了,这么新鲜的现案,可以算是有意思了。
换成平日,柳景辉也会觉得有意思,今天却有些兴趣缺缺,道:“江远在呢。”
“江远在又怎么样?”韩大队长和江远相处的时间还是短了,加上又是晚上了,智商的高地也就变低了。
柳景辉撇撇嘴,像是自己擀饺子皮的,嫌弃买来的饺子皮不好吃一样,道:“一会把照明弄好点,他可以查脚印。石头和纸张上可以查指纹,要是都躲过了,咱们可以搜查其他房间,看能不能找到剪过的杂志报纸……咱没机会玩郊外古堡推理案的。”
韩大队长一想也是,不由啧啧两声:“科技消灭浪漫哈。”
“文科生才搞浪漫。”柳景辉先搞一波歧视,再催促韩大队长,道:“让人赶紧把勘查灯啥的送上来,找几个壮小伙。”
小庙所在的山丘不高,但正常人爬上来,也得大半个钟头了。县城到这边不远,主要花时间的地方,就是爬山段了。
韩大队长“恩”的一声,掏出手机,道:“我喊队里的年轻人先爬上来,勘查灯,电源,勘察箱,手电……还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