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法医 第476节
这时候,江远再有的放矢的去看安全带附近,就觉得留下的痕迹太多了。大量的指纹很正常,但大量的皮屑的残留,还有油腻的似乎是某种化妆品的残留。
江远再次俯身到主驾驶内,仔细看了安全带的锁扣,并取了样,出来道:“一会把安全带的锁扣取下来,收证物袋里。”
“好。”这边的痕检立即就应了。
大家刚才看着江远做事,基本也能摸清楚他的想法了,但是,跟着人家看出来的,和自己主动看出来的可是两个概念。
而且,众人还没意识到江远bug级的现场重建技能,并不知道这会儿正在发挥什么作用。
“受害人上车以后,系上了安全带,然后,才感觉到了呼吸困难。”
江远第二次钻出车后,缓缓的来了一句。
万宝明是刑科中心的主任,本质上还是技术员,不由问:“这说明什么?”
“说明一氧化碳是定点排放的。就在受害人上车,系安全带,启动以后,车内才充斥满了一氧化碳。”江远顿了顿,道:“所以,不是车内已经有了一氧化碳,受害人再上车的。”
如果是后者的情形,受害人估计都来不及系安全带,就会感觉到呼吸困难了。
万宝明对此案了解不多,只微微点头。
江远将车内的痕迹全部检查完毕,又将车外,乃至于后备箱和车底,都彻底的检查了一遍,一切全部做完,一个下午都过去了。
“万主任,能不能请之前做车辆检测的技术员过来。”江远累的汗流浃背,汗珠子直接从头上往下掉。
也就是这时候,他才敢脱了帽子让汗水流下来。
万宝明看着江远的“惨相”,不由装作心疼的样子,道:“江队太辛苦了,唉,真的应该给媒体看一下,您都这么大的名气了,结果还要做到这个程度。”
“现场勘查让别人做的话,我也就没用了不是。”江远自己没觉得有多辛苦,他要是怕吃苦的话,请个人掰着自己的嘴吃饭也行啊。
与其像是同村的有些年轻人那样,一天天的没事就在健身房里流汗,他宁可在犯罪现场流汗,回头村里的年轻人得到了健壮的肌肉,他这边可以处决一个村的罪犯,大家都会很开心。
万宝明哈哈的一笑,再掏出看短视频看的发烫的手机,笑道:“我喊小刘他们过来,你先坐着休息一会?”
“不用了,外面的防护服粘了好些东西。”江远说的是机油之类的东西。
万宝明打完了电话,再将手机一伸,道:“您别说,我刚才坐着等您的时候,忍不住写了几首诗,正好有时间,请您品鉴一二?”
江远看看万宝明真诚的脸庞,再低低头,道:“算了,我还是把防护服换了吧,一会人来了好说话。”
江远说完,就直奔浴室而去。
沐浴更衣,再出来,就见两名负责车辆鉴定的技术员已是到了。
江远自己就是搞技术的,也不啰嗦,打个招呼,互相认识一下,就问道:“我看你们之前的鉴定,说是车内外没有发现盛装一氧化碳或者导致一氧化碳产生的可疑物品,现场也不具备产生一氧化碳的条件?”
“是。车辆是停放在露天道路上的,发动机产生的尾气,正常是会立即释放到外界的。进一步的勘查,验明车辆无缺陷,未经非法改装,所以排除了尾气在排放过程中,进入车厢中,造成车辆人员的可能。”万宝明所称的小刘,是三十七八岁的小刘了,语气中带着对职场和领导的满不在乎,且不怕优化的样子。
江远点点头,道:“确实如此的话,这个案子就真的是密室杀人了。”
他已经做了仔细的勘查,从受害人的死亡原因,到受害人所处的环境,若果都是如此,那就真的是密室杀人了。
小刘下意识的发出嗤笑声,然后发现江远和万宝明都没有笑,于是不由收敛起了笑容。
司法机关的刑侦人员,接触的案件多了,根本不相信什么密室杀人。
有些案件确实是很难侦破,甚至可以宣布无法侦破了。但那通常并不是设计出来的完美案件,更多的,只是侦查的手段匮乏,或者干脆就是侦查阶段出现了问题,只是不好对外公布罢了。
小刘忽然意识到,自己能想到的,江远显然不会想不到。
今天问自己话的江远,可不是随便哪里来的弱鸡领导,而是宁台江远!
万宝明嘴角泛起一丝笑容,道:“小刘,你要读懂空气。”
读懂空气是非常日式的表达了,大致相当于“有眼力价儿”。
在万宝明看来,小刘显然就是没有读懂江远的语意。
小刘冷静下来,缓缓思考起来。
“您其实是想问,是什么原因,导致案件像是密室杀人一样?”小刘试探着问。
江远道:“我现在看到的证据,都是支持密室杀人的,你做的鉴定报告也都没问题,但如果我是现场勘查的负责人,我不知道是否会得出同样的结论……”
江远的语意多多少少有点攻击性,也是今天太累了,又累又热,让他有点不耐。
作为一名刑事科学技术员,如果勘查来勘查去,得到的结论是密室杀人,那真的是有点扯的。
江远相信,面前的这位刘技术员,也是不愿意自己成为一起密室杀人的背景板。
小刘再次陷入长考。
他心里明白,江远其实还是在质疑自己的工作,但是经过刚才的对话,他自己都不得不做质疑了。
要么是真的发生了一起密室杀人案,要么就是他在哪里有疏漏了——这其实就是江远的结论。
换一名别的技术员,或者别的什么专家,十有八九不敢得出这样的结论的。
你怎么知道你自己没出错?
你怎么知道不是在某个环节,有什么问题?
要是稍微想的阴谋论一点,现场可能是有问题的,实验室也是有可能有问题的,鉴定的人也是有可能有问题的。
而江远最初的判断与小刘的判断一致,可不代表说江远赞同小刘,而是他通过现场重建,以及现场勘查等各种手段,排除了其他所有的可能性。
所以,江远才敢表达以下的含义:要么你出错了,要么咱们就真的遇到密室杀人了。
这一次,小刘想了很久。
到同来的另一名技术员都有些不耐烦了,小刘才再次开口,道:“如果要出问题的话,应该在我们抵达前的环节出问题了。”
“说说看。”江远道。
“发现受害人死亡的司机,首先拨打的是120,我们是110叫过去的。”小刘眉头皱的紧紧的,道:“我们到的时候,医护人员已经把现场帮忙封锁起来了,他们也是注意到受害人的皮肤发红,所以第一时间采取了措施来保护现场。但他们具体怎么做的,我们也不知道。”
旁边的技术员特意道:“我们给医护人员做了询问笔录的。”
“这一步可以重新检查一遍。”江远并不追求推理,也不追求精巧的破案方式,他就准备按照时间线来,一步步的将过程都重复了一遍,然后再看结果会不会自己跳出来。
第630章 主动帮忙
“我们当时就把救护车给停到了这里。”
两名救护车的急救员,就站在案发现场,开始做指认。
两个人,一个兼职司机,一个是纯粹后车厢的急救员,都有证,都是临时工。被警察拉过来询问多次,有一点厌烦,也有一点不安。
江远带着几个人,绕着停车位看了一会,问:“周边查过吗?走了多远?”
“附近百米内,能够看到这个停车位的地方,我们都扫了一遍。没有明显的蹲守的痕迹。”小刘知道江远的意思,立即给予回答,以证明自己的专业性。
如果有人守在附近,等着受害人岳灵上车,按说也是会留下痕迹的。常见的比如大量的烟头,皮鞋蹭地的痕迹,有时候还会遗留有大量的零食袋,矿泉水瓶,乃至于酒瓶。
总而言之,如果一个人大半夜的不睡觉,守在这里等受害人开车上班,哪怕只守一个小时,两个小时的,他也总得有个消遣,人这种东西,它是不可能真正的呆傻的看着某个场景不动的,能做到的人,只有真正的呆傻。
所以,刑警们在遇到明显有蹲守嫌疑的案件的时候,往往会搜索周边,不用怀疑某些人类的无聊程度,从头往下数,拔头发的,抠头皮屑的,揉眉毛的,剔牙的,吐痰的,抽烟的,搓脖子灰的,抠指头的,指头抠墙的,抠裆的,抠脚的……
总而言之,一个人闲着的时候,真的是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做。
小刘等人都是老资格的刑警了,搜查现场的时候,亦是喊了几个人一起做的,即使以江远的眼光来看,也是及格线上的水准了。
江远暂且略过放过这个话题,继续问两名急救员,道:“你们到的时候,打电话的人还在吗?他开车门了吗?”
“人在,没开车门。”急救员回忆当时的场景道。
二大队的大队长老周陪着江远,补充道:“报警人是受害人同一个小区里的邻居,车停在后面,路过的时候看到了受害人的样子,就打了电话。没开车门的原因,是觉得受害人当时应该已经不行了。另外,可能也怕粘上事吧。现在人,扶老人都不敢扶了,受害人失禁的状态下,应该很不好看吧。”
“这个报警人的嫌疑,你们排除了吗?”
“报警人和受害人素不相识,也没有经济上的往来,嗯……我们再查查看。”老周也没什么确定的线索和目标,听着江远的意思,就将之列入了嫌疑人的名单。
牧志洋看着他写名字,叹口气,道:“要不然人家没开车门呢,开了车门,估计直接就进嫌疑人名单了。”
老周撇撇嘴:“不做排除是不可能的。但我跟报案人聊过,看着不像。”
老刑警的经验,很多时候是比仪器都准确的。老周也算是说的很清楚了。
江远点点头,道:“那咱们继续往前走。等于是急救员抵达以后,才开的车门,有问到什么味道吗?”
“屎尿臭。”救护车的司机回答的就很实在。
“然后你们是怎么做的?”
“我们做笔录的时候都说过了。”
“麻烦再说一遍吧,这么大的案子,核查的手续总是要的。”江远似真似假的说了一句。
看在命案的份上,司机道:“我们拉开门,喊了几声,然后给量了脉搏,发现人已经没了,然后就报警,报警台那边让我们维护现场的秩序,不要让人碰尸体,我们也都照做了。”
看江远等人听的也挺认真的,现场又有这么多的警察,司机敞开了道:“我们以前都遇到过命案的,知道该怎么办的。”
“那说说看,你们当时怎么办了?”老周现在知道江远的思路了,干脆接过来问话。
司机道:“我们就把车门给关回去了,车给熄火了,这是110说的。再然后,有人过来围观,我们也给劝了劝,就这么回事。”
“期间有人动过车吗?”
“报警了以后就没人动过了。”司机道。
在场几名警察都转头看向了司机。
“报警以后没人动过了,报警以前呢?你们到了地方以后,就有其他人围观来了,是吗?”老周追问。
司机迟疑了一下,点点头,道:“那时候还不知道人死了,车直接停到旁边了,等打开车门喊的时候,就有人过来帮忙了。人家也是好心。”
“主动帮忙这种事常见吗?”
司机愣了愣神,再摇头道:“现在不常见了,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挺多的……”
“有几个人主动帮忙了?”老周追问。
“三四个人吧,当时他们以为是心脏问题,想帮忙把人搬出来的,我觉得也挺好的……”
“是三四个人一起上来,主动帮忙,还是有人先上来,有人后上来的。”
“那肯定是有人先上来的……这人说是不是心梗了,喊人帮忙搬一下。我摸了颈动脉,说算了,人都凉了。”
老周呼了口气,看向江远,表情略有点尴尬。
虽然是他问出来的,但很显然,之前的民警在做口供笔录的时候,是有疏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