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法医 第475节

  江远从宁台坐车过来,一路都是闭目养神,啥都不想,啥都不管。
  到长阳市做案子,他们真的是太熟了,莫名的,江远还有一点点的期待。不带一点歧视的说,大城市的犯罪分子作案,会动脑子的比例是更高的。
  像是宁台县以前曾经有过的,为了三块钱的快餐而砍死人的案子,在京沪甚至长阳市,都不会发生。
  为什么?因为长阳市就没有三块钱的快餐!
  刑警支队二大队的大队长老周,带着卷宗走来了,苦大仇深的脸上,洋溢着解放式的笑容。
  “江队,您是来着了,我们这次,还真的遇到个有意思的案子。”老周就像是王婆,脸也像,心里的算盘珠子响的满楼都听得到。
  江远礼貌的笑笑,道:“那看看。”
  老周“哎”的一声,道:“这个案子,我们接手四天了,受害人为女性,当日早晨,进入在小区外的公共停车位的一辆奔驰c,就再无动静。车辆被发现的时候,处于发动状态。受害人岳灵已死亡。法医鉴定,为一氧化碳中毒。”
  同来的牧志洋适时的捧哏,道:“不是车尾气致死?”
  “是吧,车内一氧化碳中毒,第一时间的想法就是车尾气致死。但是,我们给车辆做了检查,车辆门窗和后备箱密闭,没有撬锁的痕迹,车辆也未做非法改装,启动环境又不是密闭空间,所以,尾气致死无从谈起。”老周顿了顿,道:“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本案才从非正常死亡,改为谋杀的。”
  江远缓缓点头,首先抽出法医报告来阅读,并掐着重要的部分读了出来,也是给本队成员一个说明:
  “现场尸表检查,尸斑淡红色,十指甲床淡红色,略鲜艳。大小便失禁。体表未见明显损伤。”
  “次日解剖检验,胸大肌呈桃红色;双肺表面可见出血斑点;心血呈樱桃红色,不凝固。余脏器未见异常。”
  “心血中未检出甲胺磷、敌敌畏、乐果、对硫磷、毒鼠强、巴比妥……等常见毒物成分。”
  “检出碳氧血红蛋白含量为70%。”
  ……
  法医报告看过,江远不由点头,道:“还真的是一氧化碳中毒。”
  看到尸体呈现漂亮的粉红色,通常是一氧化碳中毒。这种简单的判断方式大概率源于日本,因为当地有烧炭自杀的习惯。普通人和记者见多了烧炭自杀的人的遗体,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但对法医来说,他们是有可能遇到模拟一氧化碳中毒的可能的。
  检测碳氧血红蛋白的含量,检查双肺出血点,检查毒理等等,都是为了排除模拟的可能。
  毕竟,如果车尾气没有泄露的话,最有可能的情况,就是中毒死亡。
  然而并不是。
  江远不由看向老周:“没有确定到一氧化碳的来源?”
  “是啊,密室杀人了。”老周叹口气,苦大仇深的眼睛偷偷上瞟江远。
  第628章 搜证阶段
  “既然是现案,那就先做它吧。”江远没有太挑肥拣瘦。理论上讲,现案本身的难度系数就够低了,至于这个案子难与不难,也得深入调查了以后才有发言权。
  既然都要深入调查了,那就不如侦破掉算了——江远就是很直接的想法。他也不想在案件以外耗费太多的心神,只要这个案子没坑就行了。
  此行有黄强民跟随,柴通又调走了,江远觉得这方面的问题应该不大。
  王传星等人上前,将案件的卷宗分出来,平摊在长长的会议桌上,大家再分别取阅。
  江远也坐了下来,重新取了法医报告,拿了照片,依次阅读。
  这个案子的法医水平还是相当不错的,怀疑是一氧化碳中毒,立即就提取了心血。
  根据心血内的碳氧血红蛋白的浓度,不仅可以确定死者是一氧化碳中毒,而且能够判断出,其发病方式并非慢性中毒,而是急性中毒——如果是50%的碳氧血红蛋白的浓度,则可能是前者。
  这也符合现场的情形。
  受害人连车门都没拉开,也没有任何自救措施。说明死者至少是短时间内就失去意识或者失去控制肢体的能力了。
  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受害人的人身并未受到控制。
  与此同时,死者的表情自然,衣着完整,尸检也没有发现任何机械性的暴力损伤——这从另一个侧面证明,受害人当时并未处在人身控制的情况下。
  那么问题来了,受害人在没有受到人身控制的情况下,为何会在封闭的车内,被高浓度的一氧化碳毒杀?
  身为法医的江远,首先想的就是用药控制。
  前面的法医固然是做了一些毒理检测,但检测的都是常用药,而在常用药之外,能够致人晕厥的药品,还多的是。
  江远在笔记本上写下“药品”两个字。
  其次,有可能是熟人作案?
  不过,受害者是急性中毒死亡的,受害者如果和凶手相处一室,除非带着防毒面具之类的东西,否则肯定也要完蛋,更何况……
  话虽如此,江远还是将“熟人作案”四个字写了下来。
  之所以写下来,是因为他突然想到,现在有很多人,日常也会戴口罩。至少戴着口罩是不突兀的。如果凶手戴一个带活性炭的口罩,或者更特殊的有吸附性的口罩,顶个一时半会也是有可能的。
  最后,有可能是把人在外面弄死了,再搬进车里吗?
  江远翻出了受害人被搬离以后,车内的照片。主驾驶室的位置上,屎尿横流,不讨论优雅问题,这些污秽物是受害人死亡前夕留下的,换言之,至少她的最后时刻,是在这个主驾驶位上的没错。
  凶手就算能将尸体挪移过来,总没办法将屎尿横移过来吧。
  至于说卡着最后的时刻再搬运,还是之前的心血内的碳氧血红蛋白的含量带来的结论,受害人是急性中毒死亡,没那么多的时间给凶手卡bug。
  综上所述……
  江远放下了纸笔,道:“我接下来准备去勘查那辆车,其他人,我觉得先查两个方向吧。一个是药品这边,我想做的更细一点,麻烦周大您跟实验室联系一下?”
  “没问题。”老周老刑警了,转转脑子就知道江远在想什么。虽然他不是太认可这个思路,毕竟,如果手里有非常规的药,直接毒死受害者就行了,何必再搞一氧化碳呢,纯属脱裤子放屁不是?
  所以,这个思路,老周虽然考虑过,但直接就没去麻烦实验室。
  不过,现在已经过了72小时的黄金期,准确的说,是黄铜期都过了,江远扩大侦查思路,也是再正常不过了。
  “受害人的关系网,应该是有查过吧,没有结果吗?”江远此时又问老周。
  老周摇摇头,道:“目前没结果,受害人夫妻关系稳定,有一个孩子,已经上到初中了。家里算是小康,条件不错,有几十万元的存款,有京城的一套三室两厅的房子,还有两部车。双方父母也都健在,生活过的……比我强多了,至少。”
  “其他呢?”
  “受害人是国企员工,单位同事的关系不好不坏,她也就是普通的办公室职员,跟周围同事也没有过于尖锐的矛盾。亲戚朋友方面,我们也在一一求证,普遍表示很震惊,她也有借钱给两名亲戚,一个五万,一个三万。再就是同学关系,还有一些客户,可能还需要再细查一下。”
  江远先表示认可,道:“三天时间能查到这么多,已经很厉害了。”
  老周笑了一下,就主动道:“那我们继续顺着关系网查下去?”
  “好。辛苦了。”江远带来的人,就算派出去调查,身边也最好有本地的警察跟着才好做事,否则各方面都不熟悉。反而是明确的抓捕之类的,直接派人不受太大的影响。
  “停车的地方没有监控,周边怎么样?有没有什么结论。”
  “没有。我们特意查了几个重要的关系人,包括受害人的老公,儿子,还有欠债人等等,当日都没有出现在监控中。周围一些车的车主,我也都去问了,也没什么有用的东西。”
  “行吧。那先这样。”
  对江远来说,案件等于是刚开始,再多的设想,都得调查以后才能继续进行下去。
  江远再安排叮嘱了几项,就直接对王传星道:“传星,你一会负责剩下的人员分配吧,我去看车了。”
  “是。”王传星很高兴的应了下来,他其实算是长阳市刑警支队的人,如今归来,虽然不算王者,但情绪也是很振奋的。
  江远带着牧志洋,再去刑科中心看车。
  刑科中心的万宝明可以说是老熟人了,知道江远要来,让人连浴室都给洗干净了——清理尸体的洗刷方式,保证了浴室的洁净度!
  江远也不需要客气,穿戴整齐了,就去看车。
  车检间。
  进门就能闻到一股浓郁的味道。
  江远不由看向这边负责的两名技术员。就见二人脸上,挂着意味深长的笑容。
  “尸体搬走了,屎尿没有。”万宝明用最简单的话,表达了眼下最实际的冲击。
  就算是法医,江远也不由皱眉。
  “等干了就好了。”一名技术员好心相劝。
  “不想来第二次了。”江远重重叹口气,上前打开了车门。
  浓郁的屎味,扑面而来,闻着臭,吃着……有毒。
  “指纹和dna都采过了……找个白板吧。”江远是有心理预期的,硬生生挺了下来。
  一名技术员跑的飞快,将一块白版提了过来,放到了江远面前。
  江远将痕检提取的一系列的指纹照片挂到了白板上,然后再打着勘查灯,探身进入涉案的奔驰c,核对指纹、dna等信息。
  纯粹的痕检,在勘查阶段只能分区域勘查,谈不上团队合作什么的。
  而江远的犯罪现场勘查的技能,如今都到lv5的程度了,不用真的是浪费。
  至于会有什么结果,江远自己也不知道。
  不管怎么说,这个案子相对于以前的积案,给江远的感觉更好。
  现案的压力不会小,但那是针对大佬们的。江远自己只要破案就好。
  江远更期待能通过某些……液体、固体和其他痕迹,来做一个简单的犯罪现场重建。
  如果能够推断出犯罪现场发生了什么事,也许就可以理解杀死受害人的一氧化碳的来源了。
  第629章 重复过程
  将主驾驶室的东西再重新取样一番,又取了指纹等痕迹,江远起身,距离车辆稍远,摘掉了手套,一边换新,一边观察着驾驶室内的环境。
  他直接开了技能,“犯罪现场勘查临时+1”,以及“现场重建临时+1”,于是,相当于有了一个不完全的临时lv6现场重建。
  这个时候,江远再看驾驶室内的场景,就有更多的念头升起。
  从大片的新鲜指纹的变化,可以看到受害人的手在四周摸索的场景,从她下身的排泄物,可以看到身体无意识的扭曲。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受害人并不像是许多人所说的那样,是平静的死亡的。依旧伴随着挣扎与不舍。
  这个世界上,真正的平静的死亡是很难得的,很稀少的。
  受害人的身体最终是倾于左侧的,说明她有想要下车的想法。
  与此同时,江远也注意到,受害人遗留了极少的抓痕在安全带的锁扣处。正常人开合安全带的手法,应当是摁压式的,就算有抓痕,也不应该是全手的抓痕……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