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周衡昌太清楚这意味着什么了!
  募捐来的粮食和海外购粮,数量有限,运输损耗巨大,顶多再支撑两个月。而两个月后,若各地还是青黄不接,后果不堪设想。
  这洋芋,恰恰能在两个月后接上。
  关键是它不挑地,可以在那些无法种植主粮的贫瘠土地上广泛种植,这简直是解决粮荒的绝佳利器。
  “裴卿!”周衡昌立刻下令,“速将此《洋芋种植要法》誊抄,和剩下的洋芋种子一起,加急发往各受灾州府。严令各地官府,务必以最快速度,不计代价,组织百姓抢种。将此作物推广,列为当地官员首要考绩。救荒如救火,延误者,严惩不贷!”
  “同时,令出海的船只大量采购洋芋种子回来,及时分发至各受灾州府。”
  一道道带着皇帝殷切期望和严厉督办的诏令,如同插上了翅膀,飞向大周朝饱受饥馑之苦的四面八方。
  一个以“洋芋”为核心的救荒战役,在大周朝范围内迅速铺开。
  阮玲珑的名字,也随着这份救命的种植手册,悄然传遍了受灾的州县。
  平安镇,绿绿葱葱的田野上。
  阮玲珑正带着一群乡亲,在刚开垦出来的坡地上指导大家如何为洋芋苗培土、追肥。阳光洒在她专注的脸上,汗水浸湿了她的鬓角,但她眼中充满了对丰收的期盼。
  突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和呼喊声由远及近。
  “夫人,夫人!不好了!”家里的仆人福贵气喘吁吁地跑到田边,他脸色煞白,声音带着焦急和不安,“老太爷……老太爷他……忽然晕倒了!”
  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让阮玲珑脸上的血色瞬间褪尽,她手中的锄头“哐当”一声掉在地上。
  阮玲珑的大脑一片空白,只剩下“爷爷晕倒了”这几个字在疯狂回响。
  78岁的老人,在古代已是罕见。万一是中风,或者脑梗,那可怎么办才好?
  巨大的恐惧如同冰冷的巨手,瞬间攥紧了阮玲珑的心脏。
  阮玲珑再也顾不上其他,转身拔腿就向家的方向狂奔而去。田埂崎岖,她跑得踉踉跄跄,几次差点摔倒。但她此时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快,再快一点,爷爷不能有事!
  阮玲珑冲进家门,直奔徐闻道居住的东厢房。
  赵铮正从房里轻轻带上门出来,他脸上带着凝重和疲惫。看到阮玲珑满身泥土跑回来,他连忙上前一步扶住她。
  “玲珑,别慌!”
  赵铮的声音低沉而带着安抚的力量,他紧紧握住阮玲珑冰凉颤抖的手。
  “爷爷只是感染了风寒,加上之前为文姨治眼疾耗费心神太大,他的身体本就虚弱,这才一时支撑不住晕厥了。我刚才已经给他喂了药,施了针,烧暂时退下去一些,人也醒过来了。只是爷爷还很虚弱,现在又睡下了。”
  “风寒……真的只是风寒吗?”阮玲珑的心并没有放下,急切地想往房里冲,“让我看看爷爷!”
  赵铮轻轻抱住她,低声道:“爷爷刚睡下,让他好好歇歇。文姨在里面守着。”
  他看着阮玲珑煞白的脸和眼中的担忧,心疼地叹了口气。
  “我知道你很担心他,爷爷年岁确实高了,这场病来势汹汹,不容轻视。我已经让人去请镇上最好的大夫了,也按爷爷之前教我的方子抓了药。咱们……都得打起精神来。”
  阮玲珑靠在赵铮坚实的胸膛上,听着他沉稳的心跳,狂跳的心才稍稍平复一些,但那份沉甸甸的忧虑和恐惧,却如同阴云般笼罩下来。
  78岁高龄,在这个时代,本就是风中之烛。
  一场看似普通的“风寒”,也可能成为索命的无常。
  她好不容易在这个世界拥有了这样一位可亲可敬的长辈,刚刚感受到家的温暖和依靠。她不敢想象,如果失去……
  阮玲珑紧紧抓住赵铮的衣襟,仿佛抓住了唯一的依靠。
  67
  第67章 功劳
  ◎文静学医,玲珑立功◎
  徐闻道昏昏沉沉睡了大半日,终于在傍晚时分悠悠转醒。
  他缓缓睁开眼,看到的是文静哭得通红的双眼和阮玲珑强忍担忧的关切眼神。
  “爷爷,您醒了!”阮玲珑的声音微微沙哑,“您现在感觉怎么样,哪里不舒服?”
  文静也连忙凑近,声音哽咽道:“爹……”
  徐闻道想开口回应,却觉喉咙干涩发紧,浑身酸痛无力。他挣扎着想坐起身来,肩膀被阮玲珑轻轻按住。
  “爷爷别动。”阮玲珑安抚道,“铮哥让人去请了大夫回来……”
  “大夫?”徐闻道闻言,眉头立刻蹙起,带着惯有的倔强和一丝不高兴。
  “看什么大夫?我自己就是大夫。我的身体……咳咳……我自己最清楚。不过是累着了,睡一觉就好。”他试图挥开阮玲珑的手,却显得力不从心。
  “爷爷。”阮玲珑的声音充满无奈,却带着前所未有的坚持,“铮哥帮您把了脉,说您是风寒入体,加上之前耗神太过,身体透支了。您就再让大夫看看,也让我们听听大夫怎么说,行吗?”
  文静紧紧握住徐闻道枯瘦的手,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却强忍着不流下来,“爹……您让大夫看看,好吗?您这样,我和玲珑……”
  看着眼前两张写满担忧和恳求的脸庞,以及她们眼中那几乎要溢出来的关怀,脾气一向古怪的徐闻道那点固执的坚持,如同冰雪消融般瞬间瓦解。
  他长长地叹了口气,终是妥协地点了点头,“罢了……罢了……看就看吧。”
  得到允许,阮玲珑立刻让等候在外的刘大夫进来。
  刘大夫仔细地诊脉,查看舌苔,又详细询问了症状,最终得出的结论与赵铮之前的判断一致:风寒袭表,邪气未深,但老人年事已高,前段时日殚精竭虑,正气亏虚,这才来势汹汹。眼下当务之急是静养,祛风散寒,更要固本培元,切不可再劳心劳力。
  听到刘大夫确认“只是风寒”,阮玲珑和文静悬着的心才终于落回了实处。
  虽然“身体透支”、“需固本培元”依旧让人忧心,但只要不是急症重病,就有调养好的希望。
  徐闻道病倒这事,也给阮玲珑敲响了警钟。
  她不再像之前那样,整日泡在田间地头。阮玲珑将大部分具体的农活安排给了雇佣的长工和信任的小组长,如陈伯、张伯、李伯等,自己则把更多的时间留在了家里。
  阮玲珑翻出徐闻道之前留给她和赵铮的那些厚厚的医书,特意寻找关于食疗、药膳的篇章。
  她识字,理解力也强,加上末世积累的生存知识,很快便摸索着,笨拙却极其用心地为徐闻道做起药膳。
  清晨,早餐是加了黄芪、枸杞的滋补米粥;午后,是清淡去火的莲子百合羹;晚餐,则是温补的山药炖排骨……
  厨房里时常飘散着淡淡的药香混合着食物的香气。
  阮玲珑守在炉火旁,仔细看着火候,那份专注和认真,半点不亚于她侍弄庄稼。
  徐闻道看着送到面前的碗盏,闻着那精心搭配的药膳香气,再看看阮玲珑眼底因熬夜看书而泛起的青黑,心中暖流涌动,那点因生病带来的烦闷也消散了大半。
  他默默地吃着,虽然嘴上不说,但那份无声的关怀,他全盘接收了。
  几天后,徐闻道的精神明显好了许多,脸上也有了血色。
  这天傍晚,赵铮从外面回来,陪着徐闻道在院中散步消食。走到僻静处,赵铮停下脚步,神情认真地开口:“爷爷,我想跟您商量件事。”
  “嗯?”徐闻道看向他。
  “我打算,带人出去一趟。”赵铮目光沉稳,徐徐道来,“山里那些散户、猎户、药农,手里攒了不少脚板薯、野山药、板栗、干蘑菇,还有些耐储存的野果。往年他们也是卖到镇上或县城,如今外面粮荒,这些东西在那些缺粮的灾区,就是救命的粮食。”
  “我组织了一支小运输队,想把这些山货收上来,运出去卖。”
  他顿了顿,补充道:“这样一来,能让山里乡亲换点钱粮;二来,东西运到缺粮的地方,能换回更多我们需要的盐、布、糖;这三来……”
  说到这里,赵铮的眼神变得锐利,“也是最重要的原由,让这些实实在在的粮食流出去,能稳住人心,至少咱们平安镇周边,不至于因为饿肚子再闹出大乱子。”
  徐闻道静静听着,浑浊的眼睛里闪烁着洞悉一切的光芒。
  他明白赵铮的用意,这不仅仅是经商,更是在用他的方式,守护一方平安,践行着阮玲珑那种大局观。
  徐闻道看着眼前这个高大沉稳,已能独当一面的孙女婿,心中满是欣慰。
  “去吧。”徐闻道没有多问,只是拍了拍赵铮结实的胳膊。
  “路上小心。山里不太平,人心也难测。”说完,他转身回屋,不一会儿,便拿出一个小包裹递给赵铮。
  “这里面有些常用的金疮药、解毒丸,还有些‘软筋散’。遇到不长眼的,该用就用,别手软。记住,活着回来,比什么都重要。”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