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整个裕民山庄里,大概也只有阮玲珑软声细语的劝说,才能让他稍稍收敛些火气,勉强听进去几分。
这天上午,外面飘着细碎的雪花。阮玲珑和赵铮都没出门,两人兴致勃勃地一头扎进了宽敞明亮的新厨房里,准备捣鼓一件大事。
吃火锅!
阮玲珑在末世的时候,自然没机会品尝这种人间美味;但她曾在浩如烟海的资料库中,偶然看到过关于“火锅”的详尽记载。
那红油翻滚、香气四溢的画面和令人垂涎的配方,被她牢牢记在了心底。
恰逢昨日养殖场宰杀了一头牛,新鲜肥厚的牛板油和各式牛下水正好齐全,阮玲珑想吃一顿地道牛油火锅的念头便再也抑制不住。
“铮哥,今天你掌勺。”阮玲珑系上围裙,将主厨的位置让给力气更大、对火候掌控更精准的赵铮,“我负责指导,咱们按写好的火锅底料熬制方子,一步一步来。”
赵铮欣然应允,他动作麻利地挽起袖子,露出结实的小臂。
阮玲珑则化身军师,一边回忆着资料里的步骤,一边指挥着厨房里雇佣的几位帮厨。
“张婶,牛板油切小块,焯水去腥!”
“李叔,大葱、姜、蒜、洋葱切大块备用!”
“王嫂,干辣椒、花椒、豆豉、醪糟、豆瓣酱,还有我配好的香料包都准备好!”
“小翠,那些牛肚、牛黄喉、牛筋都要反复清洗干净,切片备用。牛肉选最嫩的里脊和上脑,也切片装盘,虾去壳剁蓉做成虾滑……”
厨房里顿时热火朝天。
赵铮在阮玲珑的指挥下,先将处理好的牛板油放入大铁锅中,小火慢熬。
油脂滋滋作响,浓郁的牛油香气渐渐弥漫开来。待油渣金黄捞出,锅中留下清亮醇厚的牛油。接着,投入大把的葱姜蒜洋葱块,炸至焦黄飘香后捞出。
然后便是这次熬制火锅底料的重头戏,在锅里放入秘制豆瓣酱炒出红油,再投入干辣椒、花椒、豆豉、香料包,不断翻炒。
辛辣霸道的香气如同苏醒的猛兽,瞬间冲破了厨房的束缚,霸道地席卷了整个厨房,然后从厨房蔓延开来。
“嚯!今儿这厨房在做什么神仙菜?香味着实霸道!”
徐闻道原本在书房里生闷气,因为文静指出他一个药方配伍的瑕疵。他猛地吸了吸鼻子,那勾魂摄魄的浓香让他瞬间把什么药方都抛到了九霄云外,脚步不由自主地就循着香味溜达到了厨房门口。
“这味儿……够劲儿!香!这样做的菜才好吃嘛!”
他最近被文静以“调养身体”为由,要求饮食清淡少油少盐,嘴里早就淡出鸟来了,此刻闻到这霸道辛香,简直如同久旱逢甘霖。
阮玲珑看着外公那馋猫似的模样,忍俊不禁。
“外公,您的鼻子可真灵!今天咱们吃火锅,保证让您吃饱喝足!”
炒制火锅底料是个功夫活,赵铮在阮玲珑的指点下,一丝不苟地翻炒着,汗水浸湿了额发。
看着锅中红亮诱人、咕嘟冒泡的底料,阮玲珑灵机一动:“铮哥,咱们索性多炒点。这天气冷,放冰窖里能存得住。给咱们自己留足,剩下的安排镖局快马,往京城送一份。你觉得如何?”
赵铮擦了擦汗水,表示赞同,“好主意!也让陛下尝尝咱们研究出来的新鲜菜式,保管他从未尝过!”
当一大锅色泽红亮、香气浓郁到化不开的牛油火锅底料终于炒制完成时,厨房的备菜也早已琳琅满目地摆满了几个大案板。
其中荤菜有薄如蝉翼的鲜嫩牛肉片、脆爽弹牙的毛肚、爽滑的黄喉、软糯的牛筋、香韧的牛舌、手打的劲道牛肉丸子、粉嫩的虾滑、新鲜的大青虾、小巧圆润的鹌鹑蛋。
素菜的种类更加丰富,有淡黄色的洋芋片、脆甜的藕片、清甜的冬瓜片、水灵的萝卜片、晶莹的红薯粉、爽滑的土豆粉、翠绿欲滴的豌豆尖、嫩生生的豆芽、白嫩的豆腐、柔韧的豆腐皮、色泽油量的豆腐泡、鲜香肥厚的各色蘑菇等。
饭堂中央,特制的紫铜火锅已经架好,炭火烧得正旺。
红艳油亮的牛油锅底倒入锅中,随着温度升高,铜锅开始“咕嘟咕嘟”翻滚起来,浓烈的辛香混合着牛油的醇厚,刺激着每个人的味蕾。
文静和徐闻道围坐在桌旁,看着这前所未见的阵仗,眼中充满了新奇。
当阮玲珑兴奋地将一片鲜红的牛肉在滚沸的红汤中涮了几秒,蘸上香油蒜泥碟送入口中时,那鲜、香、麻、辣、烫的极致口感瞬间征服了她的味蕾。
徐闻道迫不及待地学着样子涮了一片毛肚,按照阮玲珑的提醒七上八下涮好后入口,那脆爽麻辣的滋味让他眼睛都眯了起来。
他连声赞叹,“嗯,好吃!过瘾!这才叫吃饭!以前吃的都是啥啊!”
文静则动作优雅地尝试了一片蘑菇,鲜美的菌菇吸饱了麻辣鲜香的牛油汤汁,口感柔滑,滋味丰富,让她也忍不住频频下箸。
一时间,饭堂里只剩下火锅翻滚的“咕嘟”声和满足的赞叹声。
就连最近胃口不佳的徐闻道,也吃得额头冒汗,根本停不下来。
阮玲珑一边涮着豌豆尖,一边感慨:“可惜今天时间紧,没来得及准备鸭肠、鸭血和鸭胗,这几样食材煮火锅也是一绝呢!”
徐闻道正埋头对付一块吸满汤汁的豆腐泡,闻言立刻抬头。
“豆腐泡也好吃!玲珑,你这豆腐、豆腐皮、豆腐泡,做得比外面卖的好吃太多了!又香又有嚼劲。我瞧着平安镇虽也有卖豆腐的,但滋味寡淡得很,油水少做出来也不好吃。你这手艺,不开个豆制品作坊太可惜了,应该让更多人尝尝这好东西!”
他对豆制品,尤其是吸饱了火锅汤汁的豆腐泡,软糯鲜香,让他欲罢不能。
文静也点头附和,她夹起一片鲜嫩的平菇道:“玲珑这自己种的蘑菇也好,鲜得很。以前蘑菇只在山里采摘,稀罕得很。如今在自家大棚里就能种出来,想吃随时有,真是神仙日子。”
她看着女儿,眼中满是骄傲。
她的女儿,是如此聪慧能干,将生活经营得如此精彩丰盈!
这样的玲珑,就应该像山间的青松,自由舒展,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而不是被禁锢在深宫的金丝笼里。
阮玲珑看着外公碗里堆成小山的肉和豆制品,颇为无奈地夹了一大筷子翠绿的豌豆尖放到他碗里。
“爷爷,光吃肉和豆腐可不行!营养要均衡。喏,这豌豆尖是我今早亲手从大棚里摘的,最是鲜嫩。还有这冬瓜,是铮哥特意挑的沙瓤冬瓜,煮软了入口即化,您也尝尝。”
徐闻道看着碗里绿油油的蔬菜,有些不情愿,但在阮玲珑“监督”的目光下,他只得乖乖夹起一筷子送入口中。
清甜鲜嫩的滋味在麻辣之后带来一丝清爽,倒也别有风味。
阮玲珑并未打算藏私。几天之后,她将精心整理好的火锅底料配方和豆制品的制作工艺,以一个非常合理的价格,卖给了平安镇口碑极佳的祥福酒楼。
祥福酒楼的老板本就是铮哥的故交,她信得过对方。
好东西,自然要分享出去,才能让更多人品尝到这份冬日里的热辣鲜香。
祥福酒楼的老板没想到,阮玲珑竟然给他送了这样一份大礼。他深知裕民夫人的分量和这份配方的价值。
因此,他不仅爽快地付了钱,更主动提出,今后他名下所有酒楼、客栈所需的肉类、禽蛋、新鲜蔬菜以及豆制品、粉条等深加工农产品,一律优先从阮玲珑的养殖场和加工作坊采购。
这无疑是为阮玲珑的产业开辟了一条稳定而优质的销售渠道。
阮玲珑的养殖场、加工作坊以及名下的良田,产出的高品质产品根本不愁销路。
除了供应祥福酒楼,还有无数商人慕名而来,抢购她的良种,甚至不惜重金聘请她本人或者她手下的熟手农工,前往外地指导粮食种植和田间管理技术。
借着这股强劲的东风,阮玲珑将筹备已久的增产利器正式推向市场。
由她亲自指导配比,利用天然原料,如骨粉、草木灰、腐熟粪肥、绿肥、矿粉等,精心制作而成的“增产肥料”;以及利用植物提取物,如除虫菊、苦楝皮、烟草水和矿物原料如硫磺、石灰配制的“杀虫灵”、“灭菌散”等系列农药。
阮玲珑深知这些新事物的推广需要谨慎。
为此,她精心培训了一批口齿伶俐、熟悉农事的销售人员。他们不仅负责销售,更肩负着重要的科普任务。
销售人员需要在销售点或田间地头,详细讲解每种肥料、农药的功效、适用作物、使用方法和最关键的注意事项,如浓度、喷洒时间、安全间隔期等。
每一位购买者,必须在详细阅读并理解一份《使用须知》文书后,亲自签字画押,确认自己已完全知晓正确使用方法。这份文书一式两份,买卖双方各执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