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这一次,赵清仪翻不了身了!
  第59章 争相求娶
  赵清仪出府,到附近几个铺子坐了一圈,赶在天黑前才慢腾腾回家。
  回到揽月阁,俏月就气鼓鼓地递话,说二房那边,赵江俨一直缠着李衡,说什么求他指点课业,硬是让李衡在府上留宿一晚。
  “这方姨娘肯定没安好心!”俏月言之凿凿。
  檀月先前陪赵清仪出门了,听到这个消息,自然联想到偷贴身衣物的婢子,一个不好的念头闪过。
  “这方姨娘,该不会要利用李二公子大作文章吧?”
  不得不说,这方姨娘和赵漫仪不愧是母女,蠢到一处去了,怎么都觉得李衡会与她们县主有一腿?
  别人看来,或许会觉得李衡条件不错,颇有潜力,可也远远配不上她们县主。
  若是之前,方姨娘让李衡留宿,赵清仪会以为对方是为了方茹,可现在她已经知道方姨娘派人偷她贴身衣物了,又偏巧在这个关头留一个外男……
  唔,确实可疑。
  这夜楚元河没来,翌日一早,李衡向赵清仪提亲还在赵家留宿的消息传至御前。
  彼时楚元河正在紫宸殿批阅奏折,听完福贵的禀报,脸色黑沉沉的。
  李家兄弟都这般惹人厌烦。
  嘴上轻飘飘冷哼,“看来他还是太闲了,一个新政学堂不够他忙,那就让他去府学打理藏书。”
  不过经此一事,倒也引起了楚元河的危机感,当即让福贵上呈一份名单,凡是向赵清仪求亲过的,皆被他以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理由处置了,不是禁足,就是指婚,更有甚者直接外放。
  做完这些,尤觉不够,质问福贵,“上回叫你办的事怎么还没办好?”
  福贵是个机灵的,赶紧赔笑道,“奴婢正要禀报陛下呢,听说呀,赵家曾有意将一位寄居府上的表小姐许给李大人为妻,只是李大人拒了。”
  “哦?”楚元河执笔动作一顿。
  他不是个爱管闲事的,也没有给人牵姻缘线的癖好,若非李衡此举踢到铁板,他还真不会管李衡的婚嫁之事。
  “李爱卿到底是年少轻狂,不懂痴心难得,朕岂能让他错过这大好姻缘?”笑完,让人拟旨。
  赐婚旨意下达,也该是数日后的事情,此前赵家还算风平浪静。
  就是赵老夫人觉得太平静了些。
  打从自己的嫡孙女和离后,便陆陆续续有人上门提亲,而太皇太后懿旨降下,求亲者更是踏破赵家门槛,提亲者的门第也相应拔高不少。
  但不知怎么回事,才热闹两日便忽然冷清下来,这让赵老夫人愁坏了。
  早知道头两日她就抓紧些,好让嫡孙女尽快定下新的婚事。
  马车上,赵清仪瞧出老夫人心事,笑着安慰,“祖母,您一把年纪了少操心,一会儿要见到姑母,您还是多笑笑。”
  今日是她们阖家去永宁侯府拜见姑母的日子,赵清仪还不知此行是为二房相看。
  坐在老夫人另一侧的赵温仪默默红着脸,不敢说话。
  至于冯氏,面色始终不太好,大房不知情,但二房与老夫人都清楚,此次去永宁侯府,为的是赵温仪的婚事,老夫人不担心赵温仪就算了,还想着赵清仪的事。
  想着赵清仪便算,还偏要把赵清仪带上!
  她现在可是京中世家公子争相追捧的女子,有她在,谭家眼里还看得见她家温仪吗?
  这不纯粹添堵么。
  冯氏打定主意,若赵清仪抢了他们二房相中的女婿,她回头就跟老夫人拼命去!
  马车到了侯府门前,赵怀淑得了消息早早侯着娘家人,萧文吟更是直接蹦蹦跳跳跑过去,一手牵着一个表姐。
  “表姐来得真巧,谭家表哥哥也来啦。”萧文吟童言童语,笑嘻嘻地挽着表姐就要进去见人。
  二房事先打了招呼,赵怀淑知道娘家人的目的,赶紧薅住女儿的后脖颈,没让她胡闹下去。
  赵温仪脸皮薄,也嗔了小表妹一眼。
  赵清仪终于了然,难怪一路上二婶的表情都这般难看,原来是她们要带女儿与谭家郎君相看。
  谭尹……
  这辈子,赵温仪还是躲不掉此人吗?
  她不免多看赵温仪一眼。
  赵温仪被她看得羞臊不已,磕磕巴巴地解释,“对不起大姐姐,我并非有意瞒着你……”
  自花神宴后,她们堂姐妹许久不曾说过话,不知是否因为那日,她没有及时站出来替大姐姐和张婉琰解围。
  本就有了误会,她不想让赵清仪把她想成心思阴暗的小人。
  赵清仪没往心里去,也能理解,毕竟自己未婚配,却跟着一起来了,难免让二房误会。
  “二妹妹还是多看看吧。”她没直接说谭尹并非良配,省得说出来又惹二婶猜疑,觉得她居心叵测,没必要。
  见赵清仪还肯和自己搭话,赵温仪心中安定不少。
  永宁侯府世代忠烈,曾经也是盛极一时的存在,然而随着一代又一代的侯府子弟战死疆场,侯府人丁日渐凋零,到如今只存侯府世子萧寒玉这一根独苗。
  而萧寒玉是永宁侯与原配夫人谭氏所出,即便如今是赵怀淑这个继室当家,也不敢苛待继子。
  至于谭家更不必说了,都指望萧寒玉这个外孙挑起侯府门楣,是以这些年谭家与侯府常有走动,即便谭赵两家很巧合的在同一天见面,也不算失礼。
  赵老夫人下了马车,先问起萧寒玉,“许久不见这孩子,听说也要参加武考了?”
  “是。”赵怀淑对继子可谓尽心尽力,当亲儿子养,“他日日都去校场练习,一早出门去了,还没回来。”
  赵老夫人也不强求一定要见到人,横竖是继子,和赵家不亲,能和睦相处已经不错了。
  一行人跟着赵淑仪步入前厅时,里面做坐着不少人,其中离主位下首最近的椅子上,正端坐着一个贵妇人,她旁边则是个二十出头相貌清秀的年轻公子。
  生得不算十分出挑,至少在赵清仪看来,远不如楚元河,甚至还不如李彻,但却有股文质彬彬的气质,乍看之下,倒也顺眼,若非赵清仪有前世记忆,恐怕也会被对方这翩翩如玉的表象迷惑。
  见到赵家人,那公子下意识起身作揖。
  赵怀淑笑着介绍,“这位是谭家公子,谭尹。”
  冯氏眼睛都亮了,“这就是谭公子啊,果然是一表人才!”
  谭尹微笑颔首,与冯氏客套两句,来侯府做客前,家里知会过他,若无意外,应该会和赵家小姐定亲。
  想想此前他也曾与赵家小姐有过书信往来……
  他微抬眸,第一眼却注意到老夫人身边的赵清仪。
  自从有了太皇太后的懿旨,赵老夫人一门心思要给孙女说亲,便勒令赵清仪梳回未出阁的少女发髻,加上她年岁不大,一袭绛红牡丹提花罗衫,更衬得她端庄明艳,往哪儿一站,还真像个未出阁的少女亭亭玉立。
  赵清仪却没看他,黛眉舒展,唇瓣浅笑,透出三分漫不经心。
  谭尹一时忍不住多看两眼,纵使他曾有满院姬妾,也找不出第二个如赵清仪这般的仙姿昳貌。
  冯氏注意到谭尹的眼神,赶紧推了女儿一把,将赵温仪推到人前,“温仪,还不快上前见礼?”
  赵温仪愈发羞涩,但人前该有的教养,她一样不落,恭恭敬敬给谭夫人请安,又向谭尹略福了福身。
  谭尹这才明白,要与自己说亲,且有过书信往来的是眼前这位小姐,只是看到过赵清仪,再看她,多少觉得寡淡无趣。
  面上依旧笑如春风,作揖回礼。
  想到对方或许就是未来的夫婿,赵温仪不敢直视对方的眼睛,安安分分退回自己的位置上。
  冯氏热络上前,与谭夫人叙话,议亲之前,两家并无交集,但看冯氏这模样,不知道的还以为两家是世交。
  赵老夫人没眼看,只是看了赵温仪一眼,用眼神询问她的意思,问她是否满意。
  赵温仪不好意思地垂下脑袋,又怕错过了姻缘,再三偷眼打量对面的谭尹,犹豫片刻方含羞带怯点头,表明自己的心意。
  赵老夫人便向谭夫人挑明,谭夫人原本与冯氏相谈甚欢,可一提到婚事,对方竟改了主意,“……非我谭家看不上二小姐,只是自古长幼有序,如今县主还待字闺中,要议亲,恐怕也得先论县主的婚事。”
  冯氏笑得快僵硬的脸登时沉下。
  谭夫人端起茶盏抿了一口,佯装看不到冯氏要吃人的目光,“我瞧县主知书达理,颇有一家主母的气度,不知我儿可有那个福气,聘县主为妻?”
  “不可!”冯氏一拍桌案,边上的茶盏跟着抖了抖,溢出一滩茶水。
  察觉众人投来的目光,冯氏忍了又忍,勉强坐回去,尽量用平和的语气说,“谭夫人,实不相瞒,今日我赵家是为二女儿说亲来的。”
  “我知道。”谭夫人也笑,“只是,我谭家确实相中了县主,就是县主身份尊贵,不知可愿下嫁?”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