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贾赦干笑两声:"这...长公主今日来访,与家母相谈甚欢..."
  "甚欢?"贾敬冷笑一声,"家母回府后气得连晚膳都没用,这叫甚欢?"
  厅内气氛顿时凝固。贾政硬着头皮道:"或许...或许是元春入宫一事..."
  "正是此事。"贾攸声音陡然提高,"荣国公府好大的胆子!竟敢通过后宫关系走小选的路子!你们可知这是坏了规矩?有辱贾家的门楣!"
  贾赦脸色发白:"这...元春能入宫是她的造化..."
  "造化?"贾敬猛地拍案而起,"你们这是要把所有人都拖下水!"
  贾政连忙道:"两位兄长息怒,此事确实是我们考虑不周..."
  "考虑不周?"贾攸冷笑,"我看是蓄谋已久吧?甄贵妃与你们什么关系,真当我们不知道?"
  贾赦和贾政不敢再言,只能低头听训。贾攸和贾敬足足训斥了半个时辰,才拂袖而去。
  待宁国公府的人走后,贾赦瘫坐在椅子上,擦了擦额头的冷汗:"这下可把宁国公府得罪狠了..."
  贾政却咬牙道:"他们不过是仗着长公主的身份压我们一头。等元春在宫中得了势,看他们还敢如此嚣张!"
  荣国公府上下虽然表面不敢冒头,心中却都暗暗想着:等元春出息了,自家就要发达了。一朝天子一朝臣,到那时,宁国公府又算得了什么?
  第141章
  二月的扬州,烟柳画桥,风帘翠幕。林府后花园的海棠开得正盛,粉白的花瓣随风飘落,铺了一地的锦绣。
  林如海手持一封书信,站在廊下出神。信纸上是老太君史氏熟悉的笔迹:"如海贤婿安启:转眼间敏儿已去二载,孝期既过,老身日夜思念外孙女黛玉......"
  "老爷。"管家林忠轻声唤道,"贾府来的琏二爷已经到了前厅。"
  林如海收起书信,整了整衣冠。穿过回廊时,他看见女儿黛玉正坐在亭中读书。九岁的小姑娘穿着素色衣裙,纤细的身影几乎要融进那满园春色里。林如海心头一紧,加快了脚步。
  前厅里,贾琏正品着明前龙井。见林如海进来,连忙起身行礼:"姑父安好。"
  "琏儿不必多礼。"林如海虚扶一把,"路上可还顺利?"
  贾琏笑道:"托姑父的福,一路顺风顺水。只是凤丫头临行前千叮咛万嘱咐,要我快去快回。"说着从袖中取出一封信,"这是老祖宗给姑父的亲笔信。"
  林如海接过,正是方才读过的那封。他沉吟道:"岳母的意思我明白。只是黛玉自幼体弱,此去京都路途遥远......"
  "姑父放心。"贾琏拍着胸脯,"我已备好最舒适的画舫,沿途都有家中产业照应。再说,老祖宗日思夜想,就盼着见外孙女呢。"
  林如海望向窗外,一瓣海棠随风飘入厅内,落在他的袍角上。他想起亡妻贾敏临终前总是念着娘家,终于点了点头:"既如此,就劳烦琏儿了。"
  与此同时,京都荣国府内,王熙凤正对着铜镜梳妆。平儿捧着首饰盒站在一旁,轻声道:"二奶奶,二爷这会儿该到扬州了。"
  王熙凤冷哼一声:"那个没良心的,走前我那般嘱咐,他倒好,眼睛直往小丫头身上瞟。"她猛地将玉簪插进发髻,"平儿,你说他这趟会不会又......"
  平儿忙道:"二奶奶多虑了。二爷最是敬重您,哪敢在外头胡来。"
  王熙凤斜睨她一眼:"你倒是会替他说话。"忽然伸手捏住平儿的下巴,"我警告你,别以为我不知道你们那些眉来眼去的事。"
  平儿脸色煞白,正要辩解,外头传来丫鬟的声音:"二奶奶,外面赖管家来向您请示如何安排端午节的节礼。"
  王熙凤松开手,整了整衣襟:"来了。"临走前又瞪了平儿一眼,"记住我的话。"
  二日后,扬州林府,林如海为黛玉北上饯行,特意请了黛玉的老师贾雨村作陪。
  席间,林如海举杯道:"雨村先生博学多才,此番随小女同往京都,还望多多照应。"说着取出一封信,"这是给内兄贾政的荐书,先生到了京都,可直接去拜访。"
  贾雨村受宠若惊,连忙起身接过:"大人厚爱,学生定当竭尽全力。"
  黛玉坐在父亲身侧,小手紧紧攥着衣角。她穿着新做的藕荷色衫子,衬得小脸愈发苍白。林如海看在眼里,心中酸楚,却强笑道:"玉儿,到了外祖母家要听话。为父处理完公务,便去京都看你。"
  黛玉抬起盈盈泪眼:"爹爹,女儿舍不得您。"
  林如海喉头滚动,终是狠下心肠:"傻孩子,你外祖母最是疼你。再说,你两个舅舅家都有表姐在,想来都是极好的孩子,你们正好作伴。"
  贾琏见状,插话道:"是啊,表妹。府里迎春妹妹最是温柔和善,探春妹妹性情直爽,你们年纪相仿,定能玩到一处。"
  宴席散去,林如海独自在书房踱步。案上摊着几份公文,都是盐政上的棘手事务。自从太太去世,他在官场上愈发孤立无援。如今送走女儿,这偌大的宅院,就只剩他一人了。
  "老爷。"林忠在门外轻唤,"小姐说想在走前,再和您说说话。"
  花园凉亭里,黛玉已经换上了远行的装束。林如海走近时,看见女儿正对着满池春水发呆。
  "玉儿。"他轻声唤道。
  黛玉转身,眼中含泪:"爹爹,女儿想求您一件事。"
  "你说。"
  "女儿走后,您要按时用膳,夜里批阅公文不要超过二更天。"黛玉从袖中取出一个香囊,"这是女儿亲手做的,里头放了安神的药材,您带在身上。"
  林如海接过香囊,那上面绣着一枝并蒂莲,针脚虽不工整,却透着稚嫩的真心。他再也忍不住,将女儿搂入怀中:"好孩子,爹爹答应你。"
  次日清晨,扬州码头热闹非凡。林府的下人们忙着嬷嬷牵着黛玉的手,雪雁
  贾琏站在船头,远远看见岸上有个城有名的歌伎云娘。他心头一热,正想下船打招呼,忽然,又讪讪地缩回了脚。
  "二爷,"小厮昭儿的声音在身后响起,"
  贾琏接过,拆开一看,上面只有一行字:"若敢在外拈花惹草,仔细你的皮!"他哭笑不得,转头对昭儿道:"凤丫头就是爱操心。"
  昭。"
  贾琏讪讪的笑了笑。
  林如海亲自将女儿送上船,又嘱咐王嬷嬷和雪雁好生照料。贾雨村已经先一步登船,正在舱内整理书籍。
  "爹爹保重。"黛玉跪在甲板上,给父亲磕了二个头。
  林如海强忍泪水,扶起女儿:"去吧,船要开了。"
  画舫缓缓离岸,黛玉站在船尾,望着父亲的身影越来越小。春风拂过,吹落她眼角的泪珠。岸上,林如海一直站在原地,直到船只消失在运河尽头。
  船舱内,贾琏正与贾雨村对饮。几杯酒下肚,贾琏的话多了起来:"雨村先生到了京都,有什么打算?"
  贾雨村谦虚道:"全凭贾大人安排。若能谋个一官半职,自是再好不过。"
  贾琏笑道:"这个容易。我二叔最是爱才,见了姑父的荐书,定会重用先生。"说着压低声音,"不过先生初到京都,有些规矩我得提前告知......"
  另一边,王嬷嬷正在给黛玉整理床铺。雪雁端来热茶:"姑娘,喝口茶暖暖身子吧。"
  黛玉摇头,从怀中取出一本书:"我想一个人看会儿书。"
  王嬷嬷叹了口气,拉着雪雁退出舱外。门关上的瞬间,黛玉的眼泪终于决堤。她将脸埋进枕头,无声地哭泣。枕上很快湿了一片,那上面还残留着林府熏香的气息。
  船行二日,这日傍晚停靠在淮安码头补给。贾琏借口采买,独自下了船。他熟门熟路地拐进一条小巷,来到一处僻静的院落。
  "琏二爷可算来了。"一个浓妆艳抹的女子迎上来,"云娘姑娘等您多时了。"
  贾琏正要进门,忽然听见身后有人咳嗽。回头一看,竟是小厮昭儿!
  "你怎么在这儿?"贾琏大惊。
  昭儿面上满是为难:"二奶奶料到您会这样,特意让我跟着。"他递上一封信,"这是二奶奶给您的。"
  贾琏战战兢兢地拆开,只见上面写道:"若敢踏进那门一步,明日就休书一封!"
  贾琏顿时蔫了,对那鸨母道:"今日有事,改日再来。"说完灰溜溜地带着昭儿回了船。
  夜深人静时,黛玉被一阵笛声惊醒。她披衣起身,轻轻推开舷窗。月光下,贾雨村独自站在船头,吹奏着一支忧伤的曲子。笛声随着水波荡漾,仿佛在诉说无尽的离愁。
  黛玉听得出神,忽然想起父亲也曾在她病中吹过这样的曲子。她轻轻叹了口气,正要关窗,却听见贾雨村吟道:"......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一滴泪落在窗棂上,黛玉轻轻关上了窗户。
  又过了半月,船只终于抵达通州码头。贾府早已派了车马等候。黛玉换上新衣,在王嬷嬷的搀扶下下了船。
  贾琏指着远处的城墙道:"表妹,那就是京都了。老祖宗听说你要来,高兴得几夜没睡好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