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请安散去后,沈氏特意留了一步。襄宁长公主看她欲言又止的模样,淡淡道:"还有事?"
  沈氏轻声道:"儿媳是担心,这般直接,荣府那边..."
  "你怕?"襄宁长公主打断她,"敏仪,你记住,在这府里,该硬太后母族的姑娘,皇兄亲封的县主,不必看他人脸色!林丫头可怜,没了娘,我们护着些,
  不好,我们难道会眼睁睁看她被荣府糟践?"
  沈氏眼中泛起泪光,郑重地行了一礼:"儿媳明白了。"
  下来:"去吧,好好教那几个丫头。特别是黛玉,那孩子聪明,就是身子弱,
  "是。"
  次日清晨,命,脸上带着掩不住的笑意。
  "史氏怎么说兰花,头也不抬地问。
  素梅姑姑笑道:"荣府老太君起初还想推脱,说姑娘们年纪还小,学得不精,慢慢来就是了。奴婢就按公主教的说了,还特意提起上次镇国公府牛家宴会,牛家姑娘如何伶俐,如何帮着母亲料理事务,满堂宾客都夸赞不已。"
  襄宁长公主轻哼一声:"她怎么说?"
  "荣府老太君脸色一阵青一阵白,最后只能说多谢公主费心,明日一早就让姑娘们过来。"素梅姑姑顿了顿,"政二太太也在场,那表情,像是吞了只苍蝇似的。"
  襄宁长公主终于露出一丝笑意:"做得好。"她放下剪刀,望向窗外,"这些年,本宫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们倒越发不像话了。如今借着黛玉这事,也该让荣府知道,贾家不是他们为所欲为的地方。"
  窗外,初夏的阳光洒在静康院的松柏上,映出一片生机勃勃的翠色。而在不远处的荣国府,一场无声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就在黛玉、迎春、探春跟着宁府三太太沈氏学习,受其教导之时,荣府传来了二太太的亲妹妹,薛家太太并一家子来京中探亲的消息。
  残荷尚擎着最后几片枯叶时,薛家的船在码头靠了岸。薛太太扶着莺儿的手下船,秋阳透过薄云照在她微蹙的眉间。宝钗捧着鎏金手炉跟在后面,见母亲望着官道上扬起的尘土出神,轻声道:"舅舅既奉旨巡查盐务,母亲且宽心。"
  "原指望你舅舅能管教蟠儿..."薛太太回头看了眼正指挥小厮搬箱笼的儿子,那镶金嵌玉的紫檀木箱里装着全套象牙酒具。宝钗顺着母亲目光望去,薛蟠腰间新佩的羊脂玉带钩在阳光下晃得刺眼。
  荣国府正门前的石狮子披着夕照时,二太太王氏已带着周瑞家的守在垂花门。见软轿里钻出妹妹熟悉的脸,她突然用帕子按了按眼角:"路上可还顺遂?蟠儿又长高了。"这话半真半假——她分明看见薛蟠腰间晃着的金线荷包,穗子缠着几根可疑的红丝。
  "给姨母请安。"宝钗行礼时腕间的伽楠香串纹丝不动。王氏握住那双比羊脂玉更温润的手,扶起行礼的宝钗,口中夸赞道:“好孩子,快给姨母瞧瞧,多年不见,宝钗越长越标致了”。
  又夸了宝钗几句后,王氏和妹妹略聊了几句,引着薛家母女去往荣禧堂拜见老太君史氏,薛蟠则被引到了贾政的书房。
  此时,贾政正等着薛蟠来拜见,好考校考校他。
  荣禧堂内,老太君史氏让鸳鸯添了盏蜜饯金橙茶。待薛家母女行完礼,老太君忽然向前倾身:"好孩子,走近些让我瞧瞧。"枯枝似的手指抚过宝钗鬓边珠花时,那上头的南海珍珠突然映出窗外经过的人影——宝玉正扒着茜纱窗朝里张望。
  史氏只当不知,也未曾点破宝玉的行径,只当他小孩子好奇。顺手继续夸着宝钗,“是个标致的好孩子,来了府中且住着,府里几个丫头与你差不多大,倒是可以一起亲近亲近,也做个伴。”
  说罢又和远道而来的薛家太太寒暄了几句后,就不再说话,只抿了口茶,冷眼看着王氏在一旁操持着,心中对薛家不怎么看得上,只嫌薛家商贾出身,不愿意多费口舌,自降身份。
  "凤丫头,梨香院可收拾出来了?"二太太王氏吩咐声未落,王熙凤已经捧着对牌进来,"早叫人开了临街的角门,薛家姨妈和妹妹采办胭脂水粉也便宜。"她说话时眼风扫过薛姨妈身后的婆子,那婆子怀里露着半截账本。
  薛姨妈带着宝钗连连道谢,又备了厚礼分赠众人,言明一切花销自付,不肯让贾府破费。众人见她如此知礼,皆赞薛家大方。
  待回了西大院,二太太王氏拉着薛姨妈和宝钗坐下,忍不住抱怨起黛玉来:“那林丫头,小小年纪便爱耍小性,偏生宝玉总爱往她那儿凑,倒显得我们苛待了她似的。”薛姨妈初来乍到,不知黛玉性情,只听姐姐这般说,便也附和了几句。
  宝钗静静听着,心中却对黛玉生出几分好奇——究竟是怎样一个姑娘,能让宝玉如此上心?
  第146章
  潇湘馆内,竹影婆娑,几缕阳光透过窗棂洒在青砖地上,映出一片斑驳。黛玉斜倚在湘妃榻上,手中握着一本游记,却未曾翻动几页。迎春坐在她对面,正低头绣着一方帕子,针线在她手中穿梭如飞。探春则站在窗前,手里把玩着一枝新折的桃花,不时轻嗅那淡淡香气。
  "林妹妹,你可听说新来的薛家人?"探春忽然转身,眼中闪着好奇的光芒。
  黛玉微微抬眸,将书卷搁在一旁:"倒是听紫鹃提过一句,说是二舅母的亲戚。怎么,三姐姐知道些什么?"
  迎春也停下手中针线,温声道:"我也听说是二太太的娘家亲戚,从金陵来的。"
  探春走回桌前,将桃花插入案上的青瓷瓶中,笑道:"可不是普通的亲戚。听说薛家有位姑娘,与咱们年纪相仿,名唤宝钗。"
  "宝钗?"黛玉轻声重复这个名字,眼中闪过一丝好奇,"不知这位薛姑娘是个什么样的人?"
  探春摇摇头:"我未曾见过,倒不知性情如何。只是..."她忽然压低声音,左右看了看,确认丫鬟们都不在近前,才继续道:"我从府里下人处得知,薛家可不是单纯来京都探亲的。"
  迎春手中的针线停了下来,眼中露出疑惑:"这话怎么说?"
  探春凑近二人,声音更低了:"是薛家大爷薛蟠打死了人,犯了官司,不得不变卖家业来京都投奔王家。"
  黛玉闻言,眉头微蹙,手中的帕子不自觉地绞紧:"打死了人?"
  "正是。"探春点头,"可巧王大人外出公干,王家太太又带着女儿外出探亲去了。薛家大爷犯事后急着避难,帖子递得急,没成想王家主子都不在,只好来咱们府上投奔太太。"
  迎春脸色微变,手中的绣绷差点掉落:"这...这可是真的?老祖宗和老爷太太怎么会同意薛家住进荣国公府?"
  探春正色*道:"千真万确,这消息是从周瑞家的那里传出来的,如今府里下人都传遍了。"她顿了顿,"听说那薛蟠在金陵仗势欺人,为争买一个丫头,竟将人活活打死。当地官府碍于薛家势力,不敢深究,但薛家怕事情闹大,这才匆匆变卖家产,举家北上。"
  黛玉听着,眉头越蹙越紧,手中的帕子已被绞得不成样子。她轻声道:"这薛家大爷如此凶横,不知那薛姑娘可好相处..."
  探春叹了口气:"这倒难说。不过听闻薛姑娘自幼读书识字,极是聪慧,在金陵时便有'停机德'的美誉。"
  迎春仍是一脸忧色:"即便如此,家中出了这等事,怕是不好相与。林妹妹,你素来心思细腻,可要多留神些。"
  黛玉勉强一笑:"二姐姐多虑了。薛姑娘若真如三妹妹所说知书达理,想必不会与她兄长一般。"话虽如此,她心中却已蒙上一层阴影。
  探春见气氛凝重,忙岔开话题:"罢了罢了,这些事自有老爷太太操心。倒是听说薛家带了许多金陵特产来,太太吩咐琏二嫂子设宴接风,咱们也能尝尝鲜。"
  迎春这才露出笑容:"金陵的盐水鸭最是出名,若能尝到,倒是一桩美事。"
  黛玉却若有所思,目光飘向窗外摇曳的竹影。她心想:这薛家姑娘,不知是何等人物?兄长如此不堪,她却能独善其身么?
  正出神间,紫鹃掀帘进来:"姑娘,老太太那边传饭了。"
  三人这才起身整理衣衫。探春挽起黛玉的手臂,笑道:"林妹妹别多想了,待见了薛姑娘,自然知晓。"
  黛玉轻轻点头,却仍忍不住在心中描摹那位素未谋面的薛宝钗的模样。她隐隐感到,这位薛姑娘的到来,或许会给荣国公府带来不小的波澜。
  九月的荣国公府,枫叶似火,蝉鸣声声。黛玉与迎春探春并肩走在通往荣禧堂的抄手游廊上,微风拂过,带来一阵桂花的清香。
  "林妹妹这几日气色倒好。"迎春温婉地笑着,手里捏着一方素帕,"前儿个老祖宗还念叨,说你这几日吃得香了。"
  黛玉抿嘴一笑,眼波流转:"二姐姐就会哄我。昨儿个那碗莲子羹,我不过多吃了两口,倒叫你们记到现在。"她今日穿了件月白色绣折枝梅的褙子,衬得肌肤如雪,腰间系着的五彩丝绦随着步伐轻轻摆动。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