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三人转过一道雕花月洞门,远来笑语声。迎春略感诧异:"今儿倒热闹,不知是谁来了。"
黛玉也微微蹙眉,她素来不喜人多,,少不得要进去。刚踏上台阶,便听见哟,可巧三位姑娘来了!"
掀开帘子进去,只见满屋子珠围榻上,二太太王氏、大太太邢氏分坐两侧,李一扫,发现还有两位陌生面孔——人,穿着绛紫色对襟衫,面容和善;旁边站着个与她差不多年纪的姑娘,一袭淡青色衣裙,发间只簪了一支银钗,绣形成鲜明对比。
"给老祖宗请安。"黛玉与迎春探春齐声行礼,眼角余光却忍。只见她眉目如画,肤若凝脂,虽不施粉黛,
史太君笑着招手:"快过来,正说到你们呢。"又转向那陌生妇人道,"这是我那苦命的敏儿的女儿,黛玉;这是二丫头迎春,三丫头探春。"
那妇人连忙夸赞,眼中含着笑意:"好俊的姑娘们!早听说老太太的外孙女是个天仙似的人物,今日一见,果然不虚。"说着又看向迎春探春,"府上两位姑娘也是端庄大方,一看就是毓出名门。"
王熙凤接到二太太的眼色,笑吟吟地上前:"林妹妹、二妹妹、三妹妹,这是薛姨妈,咱们太太的妹妹;这位是薛家表妹宝钗。"她亲热地拉着宝钗的手,"宝妹妹今年十四,比林妹妹三妹妹大些,比二妹妹小些,正好与你们作伴。"
黛玉心中一动,原来这位就是三姐姐之前提起的薛家表姐。她不动声色地行礼:"见过薛姨妈,见过薛家姐姐。"
迎春探春也跟着见礼,宝钗还礼后,屋子里顿时热闹起来。薛姨妈拉着几个姑娘的手不住夸赞,尤其对黛玉格外亲热:"林姑娘这通身的气派,活脱脱就是当年敏姑奶奶的模样。老太君好福气,外孙女这般品貌,将来不知要许什么样的人家呢。"
史太君被哄得眉开眼笑,二太太王氏适时开口:"她们姐妹几个年龄相仿,不如以后就按年纪姐妹相称吧,也好一起玩。"
薛姨妈拍了拍宝钗:"姑娘们平日里得闲了,可以来找我家宝丫头,我是极欢迎的。"
宝钗温顺地点头,向黛玉等人微微欠身:"姐姐妹妹们若有需要帮忙的,尽管告诉我。"
黛玉抬眼望去,正对上宝钗含笑的目光。那眼神清澈如水,却又深不见底。她忽然想起昨夜读到的诗句:"一片冰心在玉壶",不知怎的,心中泛起一丝莫名的情绪。
王熙凤见气氛融洽,拍手笑道:"这可好了!咱们家又多了位才貌双全的姑娘。赶明儿起诗社,可要热闹了!"
探春好奇地问:"宝姐姐也作诗吗?"
宝钗谦逊地笑笑:"略知一二,不敢在诸位妹妹面前献丑。"
黛玉轻摇团扇,忽然开口:"听闻金陵薛家藏书甚丰,宝姐姐想必博览群书。"她声音轻柔,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试探。
宝钗不慌不忙:"家中确有些旧书,我不过胡乱翻看罢了。倒是常听母亲提起,姑苏林家诗礼传家,林妹妹的才情在金陵都有耳闻。"
两人目光相接,一个如柳絮随风,一个似静水深流。满屋子的人说笑着,却无人察觉这片刻间的暗流涌动。
史太君高兴地吩咐:"凤丫头,去叫厨房备席,今儿个咱们好好热闹热闹!"又拉着薛姨妈的手,"你们娘俩远道而来,就在我这里用饭吧,也好让我尽尽地主之谊。"
薛姨妈不愿拂了老太君好意,应了下来。等下人来回禀,席面已经摆好了,老太君带着一众女眷入了席。
此时,宁国公府,静康院,几株老槐树投下斑驳的阴影,蝉鸣声此起彼伏。襄宁长公主斜倚在紫檀木的罗汉榻上,手中捻着一串沉香木佛珠,眼睛半阖着,似睡非睡。
"公主,荣府那边传话过来,说是薛家太太带着公子小姐到了,还特意给咱们府上备了礼。"素梅姑姑轻手轻脚地走进来,低声禀报。
襄宁长公主手中的佛珠顿了一下,缓缓睁开眼睛:"薛家?就是那个在金陵做皇商的薛家?本宫记得薛家太太是县伯王家的女儿?"
"正是。薛家太太是荣府二太太的妹妹,这次上京,打着送家中姑娘待选的名,来避风头的。"素梅姑姑边说边观察襄宁长公主的神色。
襄宁长公主轻哼一声:"礼数倒是周到。东西收下了?"
"按您的吩咐,大太太让管家收下了,只说您今日在礼佛,不见外客。改日再请薛太太过府说话。"素梅姑姑顿了顿,"那薛家送来的礼物颇为贵重,有上等的云锦六匹,南海珍珠两串,百年人参两支,翡翠摆件一对,还有几匣子时新果子。"
"哼,皇商之家,出手倒是阔绰。"襄宁长公主将佛珠放在一旁的小几上,端起茶盏抿了一口,"听说那薛家长子在金陵闹出了人命官司?"
素梅姑姑面露难色:"外头确实有这样的传言。奴婢安排人去打听了,说是为了争买一个丫头,失手打死了人。不过薛家财大势大,花钱去摆平了,薛家太太怕薛家大爷再闹出事端来,举家来京中避风头。"
襄宁长公主眉头紧锁:"如此莽撞放肆之人,想来薛家教养不过如此,这等人也配见本宫?"她放下茶盏,声音严厉起来,"去告诉底下的人,尤其是玥儿房里的,离那薛家人远些,最好隔着些玥儿和薛家人相处。还有敏仪那里,让她叮嘱几个姑娘,多注意着些,别打耗子伤了玉瓶,带累了女儿家的名声。"
"是,奴婢这就去吩咐。"素梅姑姑正要退下,又被襄宁长公主叫住。
"等等,玥儿这几日在做什么?"
"大姑娘这几日都在小佛堂抄经,很少出门。"
襄宁长公主点点头:"这孩子性子静,除了好奇心重了些,倒也省心。你去告诉她,就说本宫说的,近日不要往荣府那边去,若有人问起,就说身子不爽利。"
素梅姑姑领命而去,襄宁长公主重新拿起佛珠,却再也静不下心来。她望向窗外,荣国公府的方向隐约可见几处飞檐。两府虽是一家,但自从老国公去世后,关系已大不如前。如今薛家这等人家进了荣府的门,更让她心生警惕。
与此同时,宁府三房的院里,三太太沈氏正焦急地来回踱步。她身着淡青色家常袄裙,发间只簪一支素银簪子,面容清秀却带着几分憔悴。
"太太,您先坐下歇歇吧,这么走来走去,看得奴婢眼都花了。"贴身丫鬟木兰端来一盏菊花茶,轻声劝道。
沈氏接过茶盏却不喝,只是紧紧攥着:"你刚才说,那薛家是因为打死了人才来京里避难的?"
木兰点点头:"外头都这么传。说薛家大爷在金陵仗着家中有钱有势,横行霸道惯了,这次闹出人命,虽然花钱了事,但到底名声坏了,这才举家上京,说是送小姐待选,实则是避风头。"
沈氏的手微微发抖,茶盏里的水溅出几滴,烫红了她的手背也浑然不觉:"这可如何是好!黛玉那孩子如今寄居在荣府,与那薛家人抬头不见低头见的..."
她忽然放下茶盏,快步走到窗前,望向荣府的方向:"不行,我得想个法子。黛玉身子弱,又是个心思重的,若被那薛家人冲撞了..."
"太太别急,"木兰连忙安慰,"林姑娘有荣府老太太照看着呢,再说琏二奶奶那里您也安排了,不会让人欺负了林姑娘去。"
"那位老太太?"沈氏苦笑一声,"她自己还都不上心,哪能指望别人呢!"她突然转身,眼中闪过一丝决断,"木兰,去准备一下,让人把京郊的温泉庄子收拾好。"
"太太这是..."
"我在京郊有处陪嫁的温泉庄子,清净得很,最适合散心。我要去婆母处报备一声,接黛玉去住些日子。"沈氏说着起身往静康院去。
木兰欲言又止,最终还是一言不发的跟着太太。她知道太太对林姑娘视如己出,自从林姑娘进府,太太就时常送些亲手做的衣裳吃食过去,只是碍于身份不好太过亲近。
沈氏想起去年见到黛玉时的情景——那孩子瘦弱得像株随时会被风吹折的嫩竹,一双含愁带怯的眼睛。如今薛家这等人家进了荣府,她怎能放心?
"薛家太过无礼,"沈氏一边走一边喃喃自语,"那薛蟠更是无法无天,可不能让薛家人带累了..."她心里暗暗发狠,若是薛家带累了黛玉的名声,自己绝不会放过薛家,脚下的步伐越发急促。
还没出院门,不远处传来小丫鬟的通报声:"太太,大姑娘来给您请安了。"
沈氏连忙停下了步伐:"快请进来。"
贾玥穿着一身浅绿色衫裙,发间只簪一朵小小的绢花,清丽脱俗。她向沈氏行了一礼:"三婶婶安好。"
沈氏拉过贾玥的手:"好孩子,怎么这时候过来了?外头日头毒,仔细晒着了。"
贾玥微微一笑:"刚从佛堂那儿过来,顺路来看看三婶婶。"她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疑惑,"祖母方才特意让人嘱咐我,近日不要往荣府那边去,说是怕过了病气。可我听说荣府来了客人,还想着去见见新来的姐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