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当晚,黛玉辗转难眠。窗外月光如水,她忽然想起外祖母来。不知外祖母近日可好?宝玉与宝姐姐如今如何?在宁国公府这些日子,她几乎忘了荣国公府的种种。如今想来,那里才是她的归宿。
  次日,黛玉去寻西宁郡主,却见她面色苍白地躺在床上,贾琤正亲自喂她吃药。
  "妹妹来了。"西宁郡主勉强笑道,"恕我不能起身相迎。"
  黛玉见她病重,心中难过:"五嫂嫂好生养病,我改日再来。"
  贾琤送她出门,眉间尽是忧色:"太医说她是旧疾复发,需静养些时日。"
  黛玉见他如此关切妻子,更加确信二人夫妻和睦。她轻声道:"五表哥放心,五嫂嫂吉人天相,定会好转的。"
  贾琤感激地看了她一眼:"多谢妹妹吉言。"
  黛玉忽然问道:"表哥可曾想过...纳妾以延子嗣?"
  贾琤一愣,随即摇头:"我与郡主相敬如宾,加上府里长辈和兄长们都是感情甚笃,无甚纳妾之事,我也无心纳妾。再者..."他苦笑,"郡主身子不好,我也不想给她添堵,母亲虽常提此事,但我心意已决。"
  黛玉心中一块石头落地,又为三舅母的打算感到悲哀。这深宅大院中的爱恨情仇,比荣国公府更加复杂难解。
  第158章
  荣国公府的秋日总是过得格外快些。才到了九月,园子里的梅花便迫不及待地绽开了,粉白的花瓣映着尚未消融的露珠,煞是好看。宝玉坐在怡红院的窗边,手里握着一卷《西厢记》,眼睛却不住地往院门外瞟。
  "二爷,这书您都拿反了。"袭人端着茶进来,见状不由抿嘴一笑。
  宝玉这才回过神来,低头一看,果然将书拿倒了,不由得脸上发热。他放下书卷,叹了口气:"也不知林妹妹在宁国公府过得如何,这都一个月了。"
  袭人将茶放在他手边,温声道:"林姑娘是去陪长公主的,自然要多住些时日。二爷若是想念,不如写封信去?"
  "写信?"宝玉摇摇头,"宁国公府的叔伯们最厌这些儿女情长的勾当,若被他们知道了,怕是要寻老爷说我不求上进了。"他说着,眉头皱得更紧,"况且宁国公府的堂兄们或入朝为官,或在外求学,我却不想..."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只化作一声叹息。
  正说着,外头传来一阵说笑声。宝玉眼睛一亮,以为是黛玉回来了,急忙起身往外走,却见是迎春、探春并几个丫头拿着风筝从院前经过。
  "宝二哥这是要去哪儿?"探春笑问。
  宝玉失望地退回院内,勉强笑道:"原以为林妹妹回来了。"
  迎春与探春对视一眼,惜春轻声道:"林姐姐在宁国公府住得好好的,听说宁府三太太待她极好,宝二哥不必挂心。"
  宝玉却不答话,只怔怔地望着远处。探春见状,拉了拉迎春的袖子,二人悄悄离开了。
  午后,宝玉独自在园中踱步,不知不觉竟走到了老太君的院子外。他忽然灵机一动,整了整衣裳走进去。
  老太君正歪在榻上听鸳鸯念戏文,见宝玉来了,立刻眉开眼笑:"我的儿,快来祖母这儿坐。"
  宝玉乖巧地坐到老太君身边,却显得心事重重。老太君何等精明,一眼就看出端倪,抚着他的头发问:"这是怎么了?谁给我的宝玉气受了?"
  宝玉顺势靠在老太君肩上,闷声道:"孙儿想林妹妹了。她在宁国公府住了这么久,也不知身子可好,夜里咳嗽没有。宁国公府虽好,终究不是自已家..."
  老太君闻言,若有所思:"倒也是。黛玉这孩子身子弱,在宁国公府住久了,怕下人们伺候不周到。"她拍拍宝玉的手,"既如此,明日就派人去接她回来。"
  宝玉大喜,立刻坐直了身子:"真的?祖母最疼我了!"
  贾母笑着戳他额头:"你呀,就惦记着你林妹妹。去吧,告诉你凤姐姐,让她安排轿子明日去接人。"
  宝玉欢天喜地地去了,却没注意到贾母眼中闪过的一丝复杂神色。
  又过了半月,襄宁长公主设宴赏菊,邀黛玉同往。席间,襄宁长公主忽然问道:"黛玉在府上住得可还习惯?可想回荣国公府了?你外祖母多次派人来寻本宫,想让你回荣国公府。"
  黛玉一怔,随即明白。想来外祖母多番来寻,让自已回荣国公府,伯外祖母为了给自已撑腰,多留了半个月,已然够了。若在强留,也不好交代。
  "多谢伯外祖母这些时日的照顾。"黛玉恭敬道,"黛玉确实该回去了,外祖母想必也惦记着。"
  次日,黛玉收拾行装准备返程。西宁郡主抱病来送,赠她一本亲手抄录的诗集。贾琤也来了,送上一方上好的徽墨。
  "妹妹日后若有新作,还望不吝赐教。"他诚恳地说。
  黛玉点头应下,心中却知这一别,再见不知何时。沈氏也来了,拉着她的手久久不放:"好孩子,有空常来坐坐。"
  看着沈氏殷切的目光,黛玉忽然明白了什么。这位严厉的母亲,不过是想为儿子谋一份幸福,只是方式错了。
  轿子离开宁国公府时,黛玉掀帘回望。这座府邸承载了她短暂的欢愉与复杂的纠葛,如今都化作云烟。
  前方,荣国公府的朱红大门已隐约可见。
  紫鹃轻声道:"姑娘,快到家了。"
  黛玉放下帘子,轻轻"嗯"了一声。心中却想,这世间何*处为家?宁国公府、荣国公府,抑或是...远在姑苏的林府?
  轿子渐行渐远,消失在京城的晨雾中。
  不多时,黛玉终于回到了荣国府。她刚下轿,就见宝玉站在二门外,眼睛亮晶晶地望着她。黛玉心中一暖,却又故意板着脸:"宝二哥怎么在这儿站着?风大,当心着凉。"
  宝玉却不管这些,上前妹,你可算回来了!宁国公府再好,也不如家里不是?"
  黛玉轻轻挣开他的手,嗔道:"又动手动脚的,虽如此,嘴角却微微上扬。
  二人正说着,二太太王氏从里面走出来,见他们站得近,眉头几不可察地皱了一下,随即笑道:"黛玉回来了?路上可辛苦?"
  黛玉连好。路上很好,劳二舅母挂念。"
  王氏点点头:"你母亲去得早,你虽住在宁国公府,到底是我们太疼你,特意接你回来,
  黛玉听出话中有话,低头称是。宝玉却浑然不觉,还在那里说:"林妹妹,明日我带你去看看我院子里新开的海棠..."
  王氏打断他:"宝玉,你父亲前日还问你的功课,怎么整日只想着玩?黛玉刚回来也累了,让她先歇着吧。"说着,示意周瑞家的带黛玉去潇湘馆。
  宝玉无奈,只得眼巴巴地看着黛玉离去。
  接下来的日子,宝玉几乎日日往潇湘馆跑。有时带些新奇玩意儿,有时只是坐着看黛玉读书写字。黛玉虽常说他烦人,却也从不见真的赶他走。
  这日,宝玉又来了,手里捧着一盆刚开的兰花:"林妹妹,你看这花像不像你?清雅脱俗。"
  黛玉正在临帖,头也不抬:"你又胡说什么。我这正忙着呢,别打扰我。"
  宝玉却不恼,自顾自地把花放在窗台上,凑过来看她写字:"林妹妹的字越发好了,比外头那些所谓的才子强多了。"
  黛玉被他夸得不好意思,搁下笔:"你就会说好听的。我问你,昨儿个你去梨香院找宝姐姐做什么了?"
  宝玉一愣:"你怎么知道?"
  黛玉轻哼一声:"园子里谁不知道?听说你还带了什么好东西去?"
  宝玉这才明白她是吃醋了,心中暗喜,忙解释道:"不过是太太让我送些针线去,顺道说了几句话。哪比得上我和林妹妹的情分?"
  黛玉脸色稍霁,却仍道:"谁和你有情分了?少胡说。"
  二人正说着,紫鹃匆匆进来:"姑娘,二太太那边来人说,请姑娘过去一趟。"
  黛玉疑惑:"这个时辰,二舅母找我做什么?"
  紫鹃摇头:"不清楚,只说让姑娘快去。"
  宝玉不情愿地起身:"那我先回去了,晚些再来找你。"
  黛玉点点头,整理了一下衣裳便往王氏院中去。
  王氏正在查看账本,见黛玉来了,和蔼地让她坐下:"黛玉啊,你今年也不小了。你母亲去得早,有些事本该她教你。如今你住在我们府上,我少不得要多操心些。"
  黛玉恭敬道:"舅母有什么教诲,黛玉一定谨记。"
  王氏满意地点头:"好孩子。从明日起,你每日上午来我这里,我教你些人情往来的事。女儿家,总要懂得这些。"
  黛玉心中疑惑,之前老祖宗发话让二舅母教导姐妹们,二舅母却敷衍,如今怎的?只是二舅母也是好意,黛玉却不好拒绝,只得答应下来。
  自此,黛玉每日上午都被王氏叫去学习人情往来,以及京中错综复杂的人脉关系。宝玉来找她,十次有九次扑空。偶尔遇见,也是匆匆说几句话就被打断。
  这日午后,宝玉终于逮到机会,在黛玉从二太太王氏处回来的路上拦住了她:"林妹妹,这几日怎么总不见你?"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