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大公公尖锐的声音刚停下,果不其然,朝堂上没什么人持反对意见,全场错愕的人只有一个李晏,她现在才明白刚刚张褚衡说的是什么意思,正想开口推脱,便听到沈念对着自己说道:朕心意已决,若是镇北候欲推脱的话,还是免提吧,不过介于镇北候立下大功,朕允许你提一个除不为相外的要求。
此话一出,朝臣都震惊了,纷纷用艳羡的眼神看着李晏,毕竟当丞相是他们梦寐以求之事,更别提李晏不仅可以当丞相,还可以向沈念提要求,况且就算要求有些过分也无所谓,毕竟当着这么多朝臣的面,沈念也不大可能反悔,这简直就是明晃晃的开后门啊。
见沈念要逼着自己当丞相,李晏也没法反抗,便只能道谢,而后提出要求:谢皇上,不过那一要求,若是臣现在提,皇上可会准许?
这么快就有了想要的,也是出乎沈念的意料,不过她也有几分好奇,便点了点头:朕准了,镇北候且说便是。
李晏抬头深深地望了一眼沈念,似是下定决心般,走上前一步,对着龙椅上的沈念大喊道:而今天下大乱,外有异族威胁,内有叛军侵扰,而皇上并无子嗣,为大普的江山社稷,臣
恳请皇上早些大婚。李晏低下头,瞟了一眼离自己不远的杨孝义,继续道,臣认为,杨太师之子杨广卿便是不错的选择,杨太师之子自幼熟读诗书,苦练武功,实乃文武双全,其自身长相也实属温润公子,为了大普,还请皇上考虑一二臣的提议。
这下朝臣是真的震惊了,若说上一次李晏对沈念提出这个请求时大家就已经够震惊了,但现在在沈念给李晏这么多好处的情况下,她还敢提这事,那就是没事找事了,存心想要沈念发怒,朝臣们顿时向后退了一步,都不想和李晏扯上关系。
就连沈念的表情,也变得彻底阴沉起来。
第五十五章
早朝进行到这一步,众人都处于冷汗直流的情态,甚至底下的大臣们都已经做好了看沈念发怒的准备,未曾想,沈念只是死死地盯着李晏,试图从她的表情中看出丝毫的难受与不情愿,在沈念看来,哪怕是只有一点,她都可以毫不犹豫地拒绝这一要求,但令她无比心寒的是,李晏始终都低着头,一丝破绽都没有露出来,仿佛真的只是一个真诚谏言的忠臣,若是回京路上李晏没有主动做出那事,她可能真的就信了,而现在李晏这又是什么意思?怕了,于是准备把她抛下吗?
沈念眼眸沉了沉,若是真的,那么则是说明一切都是她的一厢情愿了,既然如此,她也不再会抱有希望,如此一来,倒不如接受与杨广卿结为夫妻的提议,为大普江山后继有人而作准备。
在一番沉默之中,沈念作了定夺,却也不忘阴阳一下:镇北候不愧为我大普忠诚,无时无刻都在为大普而考虑,朕真是不得不佩服啊。镇北候所言不错,朕也认为,若是再不大婚寻一良人,大普怕是后继无人。既然镇北候对此事如此上心,还为朕择好了王夫人选,朕便同意这门亲事,大婚的事宜,便由镇北候负责,还请镇北候择一良辰吉日举办大婚。
李晏愣了愣,似乎有些震惊沈念同意,却终是强忍着没有抬起头,只是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回答道:臣遵旨。
见状,沈念便对着底下的众大臣问道:诸位爱卿,可还有异议?若是没有,便退朝吧。
在场的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心中尽是佩服,不得不说镇北候是沈念的宠臣啊,之前一群大臣劝说沈念大婚都没有成功,这下镇北候一回来,便劝说成功了,还举荐了太师之子,这对文官来说极其有利,众人内心都感到震撼和钦佩李晏,便一一回答:皇上圣明,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如此,便是下朝了,众大臣看着沈念快步离开后,才敢抬脚离开,但也有不少大臣留下与李晏商议大婚事宜。
杨孝义面带笑容,有几分讨好道:镇北候,不对,现今应叫做李相了,多谢李相提携,我儿才能获此天大的机会啊!不知李相可有空?可否来我杨府一叙?
身旁一位大臣闻言,开口调侃:李相可是要筹备大婚之人,杨太师此等闲人就别去打扰了,想必李相定能筹备出皇上所想的那般大婚,我等便不打扰了,有空,不妨来我刘府品几味茶。
诸位同僚之心,我已知晓。李晏现在只想一个人待着静静,却未曾想这些人会都贴上来和她聊天,头疼不已,还是得客套一二,待到有空闲时间,定会上府拜访,诸位同僚还请回府歇息。
那刘姓大臣应下后便想起了一件事,随即便开口道:我记得,李相也未曾有婚配,可有中意的男子啊?若是有,我可为李相说媒。
杨孝义瞪了那人一眼,没看出李晏现在心情不是很好的样子吗,随即便带着讨好的笑容对着李晏说:那我们就不过多叨唠了,改日再叙。
李晏微微点了点头,就差没把他们赶走了,看着在旁边站着的张褚衡是一阵唏嘘,让你作,把自己作死了吧,不过他自是不会直接说出来的,便上前一步,面色复杂地问道:一块走走吗?
李晏见张褚衡邀请自己,以为他是为了相位被夺而找自己,便也没多想,只想赶快糊弄过去回去休息,便答应了下来:也好,便一同离开吧。
二人一同走出大殿,路上,张褚衡突然开口问:你就如此甘心?
李晏有些不解的看向张褚衡,虽说有些怀疑他多少猜到了一点,不过还是以为对方是想让自己再往上爬一爬,比如封王什么的,便摇了摇头:我本就不是为了这官位而参军,为相也是迫不得已,封王更是没想过,自是没什么不甘心。
张褚衡翻了个白眼:谁跟你说这个了,好好好,不必多言,李相便守着你的刀枪剑戟孤独终老,看着皇上与那杨广卿大婚吧。
大婚后,他们二人注定是要拉手亲吻的,入洞房也是迟早的事。张褚衡似乎还畅想起了未来,在旁边说道,说不定,待李相坐镇京城指战击溃叛军,一统天下后,便会与杨广卿诞下龙种,届时还有种种事宜这倒是立功的好机会啊!不行,我也得去寻个机会,不然一直待在这太保的破位置,也不知何时才能回到从前
说到这,张褚衡便被李晏打断了,纵使李晏平日里脾气好,只要不是触摸底线的事情便不会生气,就算生气,也不会反应过大,没曾想听到这番话,竟是差点暴起:张太保,在背后议论皇上,你不怕我参你一本,让你连太保之位都坐不住吗?
本以为这包含威胁的话一出,在意功名的张褚衡肯定会有所顾忌,闭上自己的嘴,但张褚衡只是看似追逐功名利禄罢了,这么多事以来,他早已看透,丝毫不在乎官位,反而开口继续阴阳:参参参,李相若是找皇上也就是为了参我一本的话,这官帽丢了也无所谓,反正李相连心上人都丢给别人了,我要这官位又看不到什么有趣的事情,要了又有何用?
这番话终于是被原本生气了没有多加思考的李晏听到了,她算是听明白了张褚衡的这番阴阳怪气,但令她震惊的是,她一直将情绪隐藏的极好,连方才在朝上请求沈念与杨广卿联姻时也为流露半分,张褚衡又是从何得知这些事情的,想到这,李晏不由得戒备起来。
见李晏没有杀意,张褚衡便放心了,李晏不愧是李晏,就算是最大的秘密,曝出来极有可能被扣上违背伦理的罪名的秘密被他知道了,李晏也没流露出半分杀意,她对张褚衡的信任倒是让张褚衡感到满意,也没多墨迹,便告诉了李晏她想知道的:你在边境苏醒后那一两日与皇上同吃同住同床共枕,还有那含情脉脉的眼神,就算是傻子来了,也可看得出端倪。你且放心,过了如此久,我若是想说便早说了,一直不说倒确实是为了自己的小命,况且皇上的表现,很明显你们二人是两情相悦啊。
疑惑的事情都被张褚衡解答了,李晏也没什么好说的了,任由张褚衡在自己耳边继续叭叭,心中不由得有些许惆怅,之前与他一同辅政时怎得就没看出这人话这么多,一直在自己耳边说个不停,想着的同时,她也没忘了听张褚衡在自己耳边叨叨:回京时皇上还带着你和狄相先跑,想必定是有些什么事发生的,你若是真的甘心如此轻易的离去,那便看着皇上与他人大婚,而后生子,看着新婚夜本该由你掀开盖头的陛下被另一男子掀开盖头,亦或是压在身下
张太保究竟想表达何意?此乃违背道德伦理之事,张太保竟也不反对?李晏听了这番话,总算是有了些许感触和动摇,问出了最后一个让她感到不解的地方,我承认,我是心悦于陛下,我与陛下却是两情相悦,可若是此事被世人知晓,迎接陛下的乃千夫所指,说不定会被逼下罪己诏,丢掉陛下最重要的江山。若是可以,我想与陛下做平民夫妇,但陛下不能这么做,她定不能丢下先帝,先太子留下的大普江山与我一同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