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若是说平时方钦有什么十分出色的政绩,沈念倒是没怎么听说,但在现在的大普,只要朝臣不作妖,那对沈念来说便是可以任用一段时间的了,可她倒也没想到,沈存临终前的眼光居然如此差劲,看似是为了给沈念铺路而选择的朝臣班子,实则是一群不是想着怎么分食大普,便是一被吓便会自乱阵脚的人。
  虽说方钦先前补救的那一番话让她还算能接受,若是方钦还能接着承受住她给的压力,那这件事便可以揭过不谈了,可方钦现在竟还想拖人下水,不由得让沈念失望又生气:朕问你,李相在朕拜其为相前,官居何位?
  方钦张了张嘴,暗道完了,他这是又给自己挖了一个坑啊,原本沈念在气头上,他若是补救一下,说不定还有回旋的余地,但现在他不仅骂了李晏,还试图把李晏拖下水,朝中何人不知镇北候乃武安帝宠臣?他现在的行为,简直就是碰了沈念的逆鳞啊。
  朕问你话呢。沈念紧紧盯着方钦,似乎要把他身上盯出个洞来,怎么,方爱卿方才那般气势怎么不见了?朕倒是也有揪出蛊惑我大普国之栋梁的奸细的想法,可为何在朕问方爱卿李相的身份时,方爱卿便闭口不言了?
  未待方钦作出回应,沈念头也没转的问杨孝义:杨爱卿,朕的爱卿,告诉方爱卿,李相在拜相前官居何位。
  杨孝义被这突如其来的点名吓了一跳,心知此劫是躲不过了,便只能硬着头皮上前回答:回陛下,李相拜相前,乃大普镇北候,以武封侯,世袭前任镇北候之位。
  杨孝义每说一句话,方钦的脸就更加白了几分,他的靠山便是杨孝义,他也指望杨孝义能够出手帮他阻止沈念的追问,救他一命,但眼下看来,杨孝义是打算把他当成弃子抛弃了。
  镇北候北定金人,南定叛军兀糜,乃大普国之栋梁。听着耳边传来的李晏的功绩,方钦更加害怕,将目光投向了杨孝义,谁料对方大概是想要着急和他撇清关系一样,看似话至深处,触景生情,竟踹了一脚方钦。
  当朝太师,更别说还是弘农杨家名义上的话事人,竟当着所有朝臣的面做出踹一个辱骂皇帝和丞相之人的粗鄙行径,这样的行径在平民百姓之间或许很是寻常,但对于面前这些自视甚高的人来说,确实是一种粗鄙而又羞辱人的行径。
  但朝臣们也不得不承认,杨孝义这一招使得很巧妙,方钦不停将目光投向他,沈念也看见了一开始杨孝义对方钦目光上的示意,很明显是知道了杨孝义便是方钦的靠山,眼下若是杨孝义处理不好这件事情,便会将自己也牵连进去,朝臣中许多人都是与虞家有关系的,即便知道面前这位太师的嫡子杨广卿将与虞司寇不知何时多出的嫡长女联姻,但虞司寇并未让他们支持杨家,反倒是让他们旁观不表态即可,所以他们也没有为杨孝义说话的必要。
  现在不一样了,杨孝义踹了一脚方钦,虽不雅,但也可以将这种行为解释为是因为听到方钦侮辱大普的丞相而气愤过头,一气之下才这样做。
  总之,即便沈念想要找什么借口把杨孝义一起处理了,但在杨孝义这样的行为下,也不好再说什么,只能一句话结束这一切:罢了,爱卿的意思,朕已知晓,退下吧。来人,将方钦押入大牢内,由刑部尚书亲自审问他是否乃敌国奸细,亦或是对大普不忠之人。
  两个禁卫得了旨意,很快便进殿将如同死尸一般瘫在地上的方钦拖走了,而朝堂之中,也久久没人讲话。
  一部分原因是方钦那离谱至极的话语让在场的所有大臣久久不能回神,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沈念所安排的审问方钦的人实在是过于恐怖了。
  刑部尚书谢景成,人称活阎王,乃沈念于文安年间便向沈存所举荐过的人,奈何沈存经过李晏这一茬后,生怕沈念举荐的人会使得沈念对朝堂了解,从而威胁到自己的皇权,便不愿重用,只是让其做了个小官。谢景成是文安年间当地百姓眼中的青天大老爷,却也是武安年间朝臣眼中的活阎王。
  无它,谢景成这个人,实在是过于铁面无私了,无论许诺如何高官厚禄都不可能让其成为贪官,且其审问罪人的手段也极其残忍,以至于到了能让朝臣为一个穷凶极恶之人都感到可怜的地步。
  眼下,沈念竟想让这个活阎王去审问方钦,这和直接让方钦死有什么区别?在场的人这才意识到,沈念这一次是真的动怒了,而他们若是还想要这颗脑袋,便应该识相地不去招惹李晏。
  第七十二章
  若是说为什么杨孝义身为世家之人却不敢与皇帝抗衡?那么最好的解释便是,沈念与李晏君臣二人,一个是武安帝,背后有着分管朝中军政大权的两大辅政大臣,一个是镇北侯,军中威严极大,平民百姓知道镇北侯,但也知道从登基前便举荐镇北侯,登基后还重用镇北侯的武安帝,这两人极得民心,这才让朝臣真的对皇帝有忌惮之意。
  可现在,杨孝义却觉得自己有能和皇帝抗衡的资本了,只要杨广卿和虞素华成婚,也就是他杨家与虞家联姻成功了,那么他的地位便会大大不一样,他曾经便是因为没有什么实权而被沈存看重,从而才坐上了太师之位,取代了杨孝权。杨孝义原本因为上一次沈念和李晏假借战败实则杀臣的事迹一直对沈念有着敬畏之情,但这么久以来,他发现自己无论如何作妖,沈念都无动于衷,甚至今天都已经出口辱骂李晏,动了沈念的逆鳞,沈念也只是对他有了警告之意,这不由得让杨孝义再次燃起了野心。
  杨孝义也不是像方钦一样的蠢货,这么多年了,虽资质平庸,不比杨孝权,但观察局势的眼光也是有的,如今起了这样的想法,自然不只是因为这一个原因,他将下人叫来,吩咐其将杨广卿叫来。
  因为上次那件事情而再也没有见过自己父亲杨孝义的杨广卿,在今日突然被杨孝义召去,有些许震惊,来不及做完手上的事情便急急忙忙赶去了杨孝义所在的殿中。
  父亲。见到那熟悉的背影,杨广卿下意识地开始害怕,连忙跪在地上行礼,孩儿见过父亲。
  见杨广卿看见父亲都会害怕,杨孝义心中既暗爽又有些恨铁不成钢,生出了这么一个有着京城第一才子名头,却是连见到自己的父亲都会害怕的软弱之人,但偏偏他又能和虞家的嫡长女成婚,这便让杨孝义对杨广卿的情感极其复杂,在杨孝义得知武安帝下旨让杨广卿和她成婚时,杨孝义那叫一个高兴,对杨广卿是宝贝的很,但得知杨广卿竟背着他和一个女子私定终身后,便又开始对着杨广卿不爽起来,而今又得知是虞家嫡女,便又换了一幅嘴脸。
  你与虞家嫡女一事,如何了?杨孝义冷哼一声,临近武安帝定的大婚之日,你若是还不给我一个答复,我又如何在朝中上奏,在武安帝面前演上一出大戏?若是待到大婚当日再上奏,我便会被治一个欺君之罪,到时候,莫说你和那虞家嫡女可否能顺利成婚,怕是连杨虞两家都会被牵连。
  见此,杨广卿实在是有些看不清杨孝义的想法了,他打小便觉得杨孝义不喜欢自己,只有当自己有了利用价值或是能被杨孝义拿出去撑面子时,杨孝义才会对自己露出自己慈父的那一面,与他和外人做做戏,他本以为自己能和虞素华成婚,杨孝义多少会对自己有些许改观了,但事实上,杨孝义不仅没对他改观,还愈发厌恶起来,杨广卿能确信,若不是杨孝义无力再生一子,这京城第一才子的名号,还会是自己的吗?
  见杨广卿又在发呆,没有回答自己的问题,杨孝义随手抄起一本书便丢了过去:逆子,你为何不回话!
  即便看见了那本朝自己飞来的书,杨广卿也不敢躲,若是他躲了过去,便会迎来杨孝义更多的书,只能直直的在那等着被砸中,而后才开口:回父亲,孩儿已与素华约好,只待两日后,父亲前去虞家提亲便可。
  杨孝义这才满意,却又有些不满:这才像话,另外,你若是下次还在原地任由我砸,你便不用回府了!
  听到杨孝义这明摆着是要他命的话,杨广卿没敢开口,只能磕了个头,静待杨孝义把自己打发走。
  片刻后,见杨广卿还不走,倒是大大满足了杨孝义的虚荣感,再次开口,言语缓和了不少:罢了,你回去吧,改日,为父自会登虞府提亲。
  杨广卿这才离开,待到确认了自己的身影彻底消失在了杨孝义的视线后,并未回到自己的屋子里,竟是直接翻过了府墙,直奔离杨府不远的镇北侯府,轻扣了三下大门后,又扣了两下铜锁。
  镇北侯府门应声而开,张褚衡的脸出现在了杨广卿的面前。
  广卿侄儿来了?张褚衡冲着杨广卿笑了笑,将门敞开让杨广卿走了进来,镇北侯虽被拜相,皇上兴许是可怜我,丞相府并未一起给予镇北侯,仍是我在府中居住,今日本该与广卿侄儿在丞相府相见,可丞相府又离杨府过远,便只能在镇北侯府中相见,让广卿侄儿见笑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