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看着虽与自己是合作关系,但实则也为当朝太保的张褚衡对自己如此友好,杨广卿有些受宠若惊,连忙开口:无事,说来还需多谢张太保,若非张太保,我与素华怕是此生都不得相见。
  听到虞素华的名字,张褚衡明显愣了愣,似乎是在回想此人是谁,片刻后,他哈哈大笑,便走便伸出手揽住杨广卿的肩膀:小事小事,不过是恰巧碰上虞家主想要一女子做其嫡女罢了,毕竟就凭虞家嫡子虞冕之的德行,迟早有一日虞家会败在其手中。张褚衡边说,边暗戳戳的表达出了虞司寇的真实想法,今日邀广卿侄儿于镇北侯府中一叙,便是为了广卿侄儿与虞素华成婚一事而来,不知广卿侄儿准备何时前往虞府提亲?我倒好上书弹劾。
  这番话一开始杨广卿听了还觉得没什么,但听到弹劾两字时,却突然愣住了,呆呆地看着张褚衡,似乎不知其是何意。
  见状,张褚衡笑的更开心了,像个流氓一般开口:广卿侄儿,你不会当真以为,这样的做法,既可以让杨虞两家联姻,又不会动摇他们的地位?别做梦了!天底下何来如此好事?再说了,你身为京城第一才子,难道当真不知我这种做法的弊端吗?若是如此,那么你这还真是虚名!
  虽说杨广卿早就想到了这样做的弊端,但他也只是一味的装傻,说到底,他也不是真逆来顺受的性子,被杨孝义各种不认可了这么多年,他其实也有一些自己的小心思,而在明知这样做会引起武安帝提防以及将杨孝义贬官的情况下,杨广卿还是选择了闭口不言,他想通过两家的联姻来让杨孝义原本被贬的更厉害的官职而被贬得没那么厉害,从而让杨孝义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开始依靠自己,毕竟那名义上站在他们父子二人背后的弘农杨家,也和杨孝义的性格一般,只会在他们父子二人有利用价值的时候才会给出一定的帮助。
  而今他这样的想法竟被张褚衡一眼看出,又怎能不让杨广卿感到尴尬,脚步也停了下来,站在原地朝张褚衡拱了拱手:恕侄儿不能继续与太保前行,侄儿认为,相比成婚之事,还是弘农杨家更为重要。
  闻言,张褚衡也露出了一丝神秘的微笑,反问道:怎么?广卿侄儿这是不喜欢虞素华了?
  自古以来,因美色而误事之人不乏少数,由此足以说明美色误人。杨广卿说到这,顿了顿,才接着说了下去,因而侄儿决定与皇上成婚,还望张太保能助侄儿一臂之力。
  张褚衡的脸色一下就变了,看着面前的杨广卿,眼中尽是失望:我之前怎就没看出来,这所谓的京城第一才子竟是个草包软蛋!
  被张褚衡这样骂,杨广卿也不敢说什么,毕竟这下张褚衡的目的没有达成,明摆着是被他这摇摆不定的态度给气到了,正想再说什么补救一下,便听见远处传来一个陌生的声音:既然都来了,为何不进来坐坐?
  听到这声音,杨广卿连忙抬头寻找声音来源,见到的也是他意想不到的人镇北侯李晏。
  老实说在得知张褚衡和他相约在镇北侯府见面时,杨广卿是有些许犹豫的,毕竟他可是不久之后便要与沈念成婚的人,而京中又无人不知李晏是沈念宠臣,两人关系并不一般,他自然是不希望碰上李晏的,毕竟他生怕被李晏一巴掌抡死。
  但他既然已经走上这条不归路了,便没有回头的可能性了,李晏已经出面了,杨广卿心知自己今天要是不继续实施自己的计划,便会被李晏留下来。
  此时此刻,就连张褚衡也在身后对着他冷嘲热讽:哟哟哟,怎么,一见到镇北侯就胆怯害怕了?之前与我商讨如何实施此计划时的勇气又去了哪里啊你这是?要我说,你还是太嫩了点,朝中大臣哪一个不是什么什么才子?怎么就你自视甚高?听我一句劝,与其抱着这个名头啃到死,还不如入朝为官,起码还能学到些将自己想法藏起来的本事!
  杨广卿闻言,脸上变得五颜六色的。
  作者有话说:
  ...创下两小时三千字的佳绩
  第七十三章
  杨广卿最终还是碍于李晏的凶名而留了下来,被张褚衡请进了府内。
  平日里,杨广卿见到的镇北侯都是身披盔甲,而今也是第一次见到身着常服的李晏,未免有些新奇,但出于对她的敬畏,只能暗自打量起来,李晏五官生的极好,面容之间颇显英气十足,若是不开口,倒给人一种生人勿近的感觉,若是开了口,又有一种让人意想不到的温和感。
  广卿有所不知,皇上早已得知你与虞家嫡女的事情。李晏微笑着开口,若是现在想要反悔,与皇上成婚,想必就算是皇上下过圣旨,也不会让你如愿,况且皇上已知晓此事,若是想要悔婚,只需在群臣面前亮出她所知晓的东西便可。如此一来,广卿难道认为,朝臣会反对此事?还是说,广卿觉得,朝臣信杨太师胜过信铁西营?
  虽说李晏十分客气了,语气也很平和,但杨广卿还是听出了其中的几分警告意味,更别说在听到铁西营三个字的那一刻,他心都凉了半截,抬头看向李晏,见其还是一幅笑意盈盈的模样,不由得感到有些发冷,连忙点了点头:小辈在此谢过李相的教导,李相今日所言,小辈一定牢记心中,回去便会与素华成婚,不再做这等痴人说梦般的行径。
  李晏没再说话,静静的看着杨广卿,看不出心情,待到杨广卿被盯着冷汗直流的时候才转过身去,连表面上的客套都没做便离开了,可杨广卿又敢说什么?面前这位镇北侯,虽说是一名女子,但也是一名巾帼,杀过的人比他吃的米都多,他可不敢说什么让她不喜的话。
  待到李晏走远,张褚衡才开口:现在,广卿侄儿可还想抛弃虞素华,转而与皇上成婚?
  杨广卿连忙摇头,感慨道:怪不得世人皆说镇北侯与武安帝情同手足,而今看来,两人关系非同寻常君臣也!
  这样的反应,看的张褚衡不免心中发笑,杨家父子在他看来简直就是半斤八两,杨广卿只是有点小聪明,但没有经过朝堂之间的斗争,因而并不值得让人对其提防,而杨孝义就更不用说了,他要是真的有才,怎么会在文安年间不被重用呢?只能说杨孝义算得上是个资质平庸,但胜在经过了多年磨练,对于局势看的还算真切,而杨家父子加起来,那才刚好能互补成一个足以让人忌惮的人。
  我可不管广卿侄儿是怎么看待李相与皇上的,只需要广卿侄儿明白一件事情便好。张褚衡看了看杨广卿,出于好心,最后提醒了一嘴,此事事关重大,若是暗自揣测,便也罢了,若是广卿侄儿四处散播,那么、便是真的不想要自己项上的这颗脑袋了。
  没有想到自己随手一句感慨也能被张褚衡拿来说教,这不由得让杨广卿感到意外,毕竟杨孝义从不和他说这些,也从不教他这些,他除了有那一点才能,其他的一无是处,便连忙向张褚衡道谢。
  张褚衡不愿再和他眼里的蠢货聊下去,反正他原本的目的就是敲打杨广卿,再顺便犯个贱让杨家父子开始互相猜忌,令杨广卿彻底确定自己的想法,否则摇摆不定的,很容易影响张褚衡的整体计划。
  伸出手拍了拍杨广卿的肩膀,张褚衡留下一句:入朝为官历练一二吧。之后便也离开了。
  镇北侯府的主人已经对杨广卿表达出了很明显的不喜,现在请杨广卿来的人离开了,杨广卿可没胆子留在这里,朝着李晏所在的屋内鞠了一躬以示尊敬便离开了。
  阿晏可曾想好派何人主持边境战事?安宁殿内,沈念躺在同样也在榻上躺着的李晏的怀里,出声问道,而今你身处丞相之位,自是不能随意离开京城,更何况你还需着手经办惩治贪官一事,边境一事,应当谨慎。
  李晏又怎能不明白沈念做这么多事情的用意?让她有了一堆不得不留在京城的理由从而不能率兵前往边境,不就是因为怕她在边境出了差池吗?但李晏笑了笑,装起了傻:此次事关重大,我还是想亲自率兵前往边境御敌,否则我怕是实在选不出人带兵了。
  一开始沈念还有些许疑惑,但听完之后,沈念便知晓了李晏是在装傻,轻轻打了李晏一巴掌,说道:我说认真的,当今的形式,阿晏当真要以身犯险,亲自率兵前往边境?难道是石耕等人不可用?
  李晏手上把玩着沈念的头发,轻轻嗯了一声:石耕和可以胜任此事的将领皆在北方抵御金人,即便是命其现在赶回,怕是也来不及,因而只能由我率兵了。
  其实李晏这话也不无道理,但沈念还是感到郁闷:既然如此,那岂不是又回到了之前那样张褚衡为相,阿晏为镇北侯的局面?那么我坚持拜阿晏为相,也不过是在浪费时间罢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