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他面色严肃的继续说道:“既然要打草惊蛇,那就有准备地惊了他们,正好趁喀尔钦刚被押解离开,京城还在等机会的时候趁虚而入。”
  老吴头脾气比他们人急,显然有些坐不住,他疑惑道:“公公,我们何不联系喀尔吉善留下的人将他们抓了?”
  蒋之恒漫不经心地喝了一口茶,放下茶杯说道:“既然让我们十三衙门来查,那就是不方便用喀尔吉善的人,你能保证他的人里没有人通风报信?”
  老吴头讪讪的点头不再说话,蒋之恒继续道:“而且,我们的任务是暗查,只需要找到证据,抓人,暂时用不上我们。”
  其他人也连连点头,蒋之恒敲了两下桌子,淡淡道:“去办事吧。”
  所有人站起躬身,悄然离开,他们不住在一个地方,而是承平分不同时间租的院子和订的客栈。
  他们人较多,又都是陌生面孔,同时出现目标太显眼,所以分开住降低危险度。
  蒋之恒看着纸张上的名字,这几个名字是当初仲永檀招出来的,他们这两天调查的就是这几个人的情况。
  今天选定了其中最弱的一个开始突破,来探查出暗地里没有浮出来的人。
  夜晚,一户人家的后门被敲响。
  “扣扣扣”
  “谁呀?”
  门房打开门,看到一个看起来管家打扮的人,还不待他开口就听对方用地道的京城话说:“这是我家老爷给宋老爷的信,我们老爷只能帮到这里了。”
  说完就转身匆匆走了,那门房一脸懵地看着那人快速消失在巷子外,看了看手上的信,不敢耽误,连忙给他们老爷送去。
  正在和姨娘喝酒的一个四十岁左右的宋老爷,被门房打扰还很是不高兴。
  “老子好不容易享受一下,你个狗东西就来打扰,是不是找打啊!”
  他搂着妾室对着门房大骂,那门房瑟缩着说道:“老爷,是个京城来的人送来的信。”
  听到门房转述的话,宋老爷狐疑的接过信打开,看了个开头就惊的站了起来。
  他旁边的小妾好奇地靠过来,矫揉造作地问:“老爷,怎么了嘛?”
  却被宋老爷毫不留情的推倒:“一边儿去!”
  宋老爷拿着信匆匆赶去书房,叫来管家。
  “快去通知那几家,京城要来人查我们了!”
  管家有些懵地看着宋老爷:“老爷,这消息从何而来?小的怕那几位老爷不信啊。”
  宋老爷抖着手里的信喊道:“我好友的亲笔信,冒着危险送来的急信还能有假!你就说我好友来信,他们就知道了。”
  第116章 兄弟是常客?
  守在宋府外面的人看到宋府管家匆匆出门,便悄悄跟了上去。
  一晚上这个管家去了好几个宅子,这些宅子的人又派人往外传消息,这些地址都被跟着的人暗自记下。
  天色渐亮的时候,蒋之恒的桌上已经有了一个不小的关系网图。
  简单的了解了这些人的差事后,蒋之恒把这些人用分工不同分成了四组。
  又将手下的人分成了四组,趁那封信给的时间误导这些人,打个时间差,趁那些人收到京城的来信前,快速获得有效信息。
  其实手里有名单这个任务就已经完成了,但他不能就这样交差,这只会让乾隆觉得他们有用,但用处不大。
  他需要知道这些人和鄂尔泰一党的关联,在他们这一党中的位置和作用。
  不需要太清晰,有就可以。
  蒋之恒扮的商人,自然不可能每天去闲逛打探消息,这太反常了。
  于是,蒋之恒先去了着名的汾酒店,以一个愣头青商人的人设和掌柜谈生意。
  “掌柜,我是诚心做生意,您给我个实诚价,我是往边疆运的,您得让我赚点儿钱不是。”
  蒋之恒说话大大咧咧,一副豪爽青年的样子,那中年掌柜只是捋着胡须摇头。
  “兄弟你就别为难我了,我只是个办事的,这已经是最低价了,我也知道路途远风险高,你可以稍稍提高些价钱,好歹不会亏本。”
  掌柜一脸为难的摇头叹气,还帮着蒋之恒出主意,蒋之恒装作失落的叹气。
  “我回去想想,明天再来拜访。”
  已经谈了大半天的蒋之恒只能起身拱手离开。
  掌柜身后站的年轻人问道:“爹,你这一文也不降,这人会不会不做这生意了?”
  掌柜的笑着捋了下胡须:“他能和我在这儿磨大半天,那就是打定主意要做这生意的,这种拿着家里的钱一心想做成大生意的愣头青我见多了,一看就是没吃过亏的。”
  年轻人似懂非懂地问:“那我们是不是只要等着就行?”
  掌柜的点头:“不错,他不会就这样离开的,年轻人有信心是好事,但不能盲目自信。”
  说着还教育了自己儿子几句,年轻人认真听教,但也不耽误他出了铺子去花楼。
  只是,他没想到能在这里碰到白天才见过的愣头青。
  蒋之恒看到他也有些意外,但还是按照人设主动打招呼。
  “兄弟是常客?”
  年轻人连忙竖起手指让蒋之恒小声些,蒋之恒会意的点头,坐下后叫了一壶酒请这年轻人喝。
  “兄弟怎么称呼?”
  年轻人以为蒋之恒是同道中人,对他没白天那么疏远:“我叫伍鸿云。”
  蒋之恒挑眉:“你是伍掌柜的?”
  伍鸿云笑道:“是家父。”
  蒋之恒立刻来了兴趣,装作想要谈生意的样子,被伍鸿云以自己不管事为由婉拒了。
  “既然这样,那我们就不谈生意,随便聊聊。”
  正好花楼的老鸨叫来了伍鸿云的老相好,顺便给蒋之恒叫了一个姑娘。
  蒋之恒看了一眼和伍鸿云打闹的姑娘笑道:“伍兄看来经常光顾啊。”
  伍鸿云也没什么不好意思的,反而自豪的介绍道:“兄弟算是找对地方了,那些外地人一般都是去万花阁,却不知道我们本地有些银钱的都来这里。”
  蒋之恒惊讶道:“是吗?我只是就近选的,没想到还找对地方了。”
  伍鸿云连连点头,刚巧看到一个中年男人进来,他小声对蒋之恒说道:“看到没?那是太原府同知身边的红人,梁师爷,有他在,就是说同知大人也在。”
  说着他往楼上的那些紧闭房门的房间看去,蒋之恒也好奇的抬头看去。
  伍鸿云拉了拉他的袖子:“别看了,上面都是贵人们,咱们惹不起。”
  蒋之恒认同的点头,随后对着坐在身后走廊边嗑瓜子的小熙子招手:“去给告诉安叔,今天我晚点儿回去。”
  小熙子连忙点头离开,去找承安,针对高层人员,还是要找专业刺杀和跟踪的人保险。
  确定承安行动了,蒋之恒放下心和伍鸿云侃大山。
  承平和承安是兄弟,两人虽然年龄四十多,在宫里算老太监,但身体比他们这些年轻人都好,跟踪人不在话下。
  蒋之恒借口醉酒回去,休息没多久承安就回来了,写下几个人名和官职后就匆匆离开。
  在太原府待了半个月,已经收到京城消息的太原府鄂党人员开始严阵以待。
  可惜,他们不知道蒋之恒已经掌握了需要的信息,在他们关闭城门前就带着一些伪装用的货物离开了。
  养心殿
  进忠匆匆进入殿中,小声在乾隆耳边说了几句话,乾隆微微点头。
  第117章 初九
  又是一天早读结束,乾隆拨着手里的珠串,一页一页的看着面前的册子。
  没错,这次是册子,蒋之恒将所有人按姓名、家族、职位、入职时间、在哪些案子里出现过,一一记在册子上,没有长篇大论,只有重点。
  习惯了看辞藻华丽冗长拖沓奏折的乾隆,满意地合上册子。
  “很好,慎刑司后面的院子荒废很多年,朕已经让人修缮了,等过段时间你就把自己的人移进去吧,用度全都从慎刑司走。”
  乾隆只说是用度从慎刑司走,不是说算作慎刑司的人,那就是说他们依旧是独立的。
  蒋之恒连忙跪下:“奴才当竭尽全力,尽忠效命,不负圣恩。”
  乾隆点了一下头,拿着册子离开乾清宫。
  蒋之恒自然是高兴,他还特意去那个院子看了一下。
  慎刑司前身是尚方司,主要负责审理上三旗的刑狱案件,涉及八旗贵族的刑事案件,属于内务府,在顺治年间裁撤,一直到康熙期间才重启,中间废弃十六年,再次改为慎刑司时,废弃了一半院落。
  不过因为慎刑司不仅继承了尚方司的职能,还增加了对太监犯罪的审判权,还需与三法司协同处理重大案件,并负责监狱管理等事务,所以监狱扩建了一小半。
  蒋之恒到慎刑司外转了一圈,看到了一个新开的大门,大门上挂着一块匾上书“初九”。
  看到这两个字,蒋之恒一时有些不明白,不过,看着平平无奇的大门和更毫不起眼的牌匾,他也明白这是要他低调。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