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皇上此番在东南打了胜仗,把当地大家族撸得一个铜板都不剩。
王氏便想未雨绸缪,嫁女求和,派了长子到长安。
他们本想去拜燕王门下,恰好那阵子燕王、秦王都不在,便被他截胡了。
张叙安说道:“他们在当地是士族豪绅,名声响亮。你娶了王家女,他们便会支持皇上,将来也要支持你,支持你的孩子。”
“相信我,有了王氏做倚仗,到时候不止朝臣,连皇上也要高看你几分。”
///
一到旬休日,周祈安便往卫家跑。
穿堂内炭盆烧得火热,周祈安脱下狐裘,一旁丫鬟顺手接了过去,给挂到了衣桁上。
周祈安走到卫吉身侧,喝了口茶,说了句:“嗯!比各地进献的茶叶都要好。”
卫吉老神在在道:“走时带些回去。”
周祈安猜测过卫吉那日究竟是何事找他。
首先是件急事,其次,肯定不是生意上的事。
如今卫吉生意做得佛系,哪怕碰到问题,他也不会高抬贵脚,亲自来敲秦王府的大门。
周祈安端着茶盏,随便一猜,说了句:“我大哥去白城了,皇上想在那儿建立互市。”
“听说了,正琢磨有什么生意可做。”顿了顿,卫吉又开口道,“你可听说了王氏女想嫁女入宫的事?”
“嫁女入宫?”周祈安顿觉不妙,问了句,“嫁谁?”
“三皇子,你三弟。”
看来是没听说过,卫吉便细细道来。
“前阵子满园春来了个常客。王昱仁那一脉算是断了,此人是王昱仁堂侄,论起来,和郡主还在五服之内,算是郡主的远方堂哥。”
“余文宣听他们聊,像是想搭上你,谈谈嫁女之事的意思。他们隔三差五便到秦王府敲门,可惜你不在,他们便又搭上了张叙安。”
坏事了,周祈安想。
他盼着祖文宇尽快诞下子嗣,养在皇后宫中,自幼好生教导。将来皇上跳过太子立太孙,那么这朝堂,就还在他和周权掌控之下。
但若引入了太原王氏这强有力的外戚,将来便是另一番局面。
小皇帝有了王氏这外祖可供倚仗,亲疏有别,周权和他这两个异姓的伯伯在朝中掌权,便要成为他的眼中钉肉中刺。
这件事若是一开始便找上他,他必然要想办法扼杀在摇篮里,但若搭上了张叙安,那双方便是一拍即合。
卫吉问道:“你觉得皇上会怎么想?”
“太原王氏兴盛了几百年,不过北国之乱烽烟四起,大家族也难逃屠刀,北方这些大望族,如今全都式微了,王氏也许久没出过朝廷重臣。”周祈安想了想,说道,“他们的势力,就像如今的北国,强,却也在皇上可以控制的范围之内,若要彻底清除,却要伤敌一千自损三百。”
在北国的事情上,皇上已经给出了答案,他要一边拉拢一边制衡。
第148章
周祈安说道:“王氏想嫁女的想法一旦传到了皇上耳中, 我也不好出面阻拦,只能等皇上裁夺。”
王氏身为望族,世代读书, 即便如今朝中无人,想扶植起来也就几年的事。
“论起阴狠狡诈, 手段毒辣, 这世上已经没人能比得过皇上。”卫吉说道, “皇上放心让你在朝中做大,因为他知道你拧不过他,可到了传位之时就不一样了。”
“无论是太子还是太孙, 皇上一走, 小皇帝将来在朝中势必要处于弱势, 他会留你和周权一文一武,轻轻松松便架空了皇帝?甭说是你,饶是周权, 等到了皇上年老昏聩之时, 也未必就能信得过……”顿了顿,卫吉又补了句, “我可不是离间。”
或许也是离间。
周祈安没说话, 只清了清嗓。
卫吉继续道:“我是想说,长远来看, 引王氏入场未必是件坏事。等王氏做大, 皇上便要一边忌惮你和周权,一边忌惮外戚, 便要留你和周权与外戚抗衡。”
他喝了口茶, 继续道:“当今天下,什么都没有兵权重要, 秦王在军中颇有声望,只要秦王不倒,你就没事。皇上面前,我劝你要藏锋,皇上一再拿权力喂养你,在我看来不是件好事。王氏这件事,皇上若问起你,你不如顺水推舟,推一把。至少不能出言阻拦。”
先静观其变,卫吉想道。
大不了,他有银子,周权有兵,一切推翻重来,立周祈安当皇帝!
“不过你们家那豪奴……”卫吉告状。
“我们家豪奴?”周祈安惊讶,“我们家怎么还有豪奴了?”顿了顿,也猜到了是谁,“门口看门那个?”
看来卫吉来敲门那回,也没得什么好脸。
卫吉点点头道:“该管束管束了。若是王氏一开始来王府时,府上下人能妥帖处理,也不至于落得被动。”
///
年关时节,西域使臣来访,皇上在宫中大摆筵席宴请。
那几日,宴会上所用瓷器皆是邢州窑御贡的上品,殿内摆件也是一日一换,各种款式展示了个遍。
使节团中一人是大食国的大商人,一口气下单了二十万两白银的瓷器和丝绸。
他们一路来访,也看到了贸易重兴的希望,丝绸之路若能重兴,将来便会有大量白银涌入盛国。
武统元年,祖世德慷慨赈济了北方洪灾,还打了两场大仗,却是越打越有,国库、粮仓迅速充盈。
年关将至,长安城内热闹非凡,百姓纷纷挂上灯笼彩绸准备迎接新元。
大年夜前一日,周权回京,风尘仆仆。
周祈安、怀青在王府等他,听守门小厮一路跑进来说:“二公子、怀将军,秦王已入坊门!”
两人便走到王府大门恭迎,见周权下马,齐声叫了声:“大哥!”
格外繁忙的一年,大家总聚少离多。
周权看到他们二人,心中竟有些感慨。
周祈安这小子去了趟颍州,换了个水土,竟又窜高了些,跟怀青站一起,竟比怀青高了大半个头。
他站在王府门前,手上抓着把瓜子,依然是那副明媚开朗的样子。
周权在前线听说老爷子派他去接管徐忠的部队,还捏了一把汗,生怕他被徐忠给拿了。不过听说他办得还不错,能把徐忠那圆滑的老东西治得服服帖帖,还真是没想到。
周权跨入府门,看向怀青问:“你哥呢?”
怀青道:“他还在颍州呢,今年不回来了。”
“权儿回来了,老爷子可高兴了,说明天大年夜,叫我们进宫吃饭呢。”周祈安开朗道。
周权看了他一眼,笑着捏了捏他后脖颈。
在府中休沐了一日,隔日周权便进宫给老爷子请安。
马上新元大朝会,李闯回来了,唐卓回来了,徐忠也在,大家在政事堂内济济一堂,喝茶闲坐,陪皇上聊天。
而正说着,便听公公通报道:“秦王,燕王,怀将军到—!”
入了殿,周权行跪拜大礼。
祖世德亲手将人搀了起来,看着周权,眼前不知不觉竟变得浑浊。
周权十三岁跟着他行军打仗,军中剑法最好的、骑术射术最好的,他都选来给周权做师父。
周权上战场,他派亲兵在暗中护佑,派多了,担心他没有长进,担心他习惯了这“拐杖”,哪一日若是忽然没了,只怕要吃了大亏,派少了又担心战场上瞬息万变,他会出什么意外。
但周权每每都带给他惊喜。
他骁勇善战,十六岁便于万军阵前取了北国上将首级,他重情重义,忠孝两全,是一个完美的儒将。
祖世德叹了一口气,说道:“如今我年事已高,可我想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我要修黄河河堤,以免再发洪涝,我想愚公移山,把龙锯峡拓宽,好让往来商人能畅通无阻。我要和北国建立互市,往后不要再你死我活,有事好商量,我还想一统南北,实现大业,为世世代代打下太平!等南北统一,我还想疏通大运河,贯穿南北。”
可新元一过,他便是花甲。
祖世德看向了殿内这些人,说道:“你们已是我的家人,若哪一日我撒手人寰,这些便是我的遗志。愿你们能同心同德,替我完成。”
听了这话,大家纷纷跪了下来。
周权说道:“义父身体康健,定能在有生之年实现心中所愿。”
徐忠膝行向前,跪到皇上脚边哭得稀里哗啦,说道:“我愿借皇上十年阳寿!如果不够,那便二十年!哪怕万一……我们也定齐心协力,辅佐太子!”
李闯说道:“再加我二十年!”
唐卓道:“还有我!”
“我……”周祈安垂首跪在地上,实在没台词了,说道,“我不善言辞……”
“好了好了。”祖世德笑道,“都到齐了,吃饭吧。”
朱红的宫殿笼罩在一片皑皑白雪之中,今日除夕,宫中早已是张灯结彩。
一行人向紫宸殿行去,正拾阶而上,栀儿便从殿内跑了出来,说道:“爷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