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身后几人面露痛惜,却也不再相劝。
  周祈安已经猜到了什么,说了句:“进来讲。”
  周祈安进帐倒了一杯茶,一转身,便见张茂茂已双膝跪地,说了句:“我想向王爷请辞……”
  周祈安早有预料。
  自西南易主以来,张茂茂状态便不太好,想必心中还是难以接受背叛旧主。周祈安察觉到了,便没交代他其他任务,只叫他在军营里带带新兵。
  张茂茂与帐外几个偏将不同,他跟了徐忠多年,与徐忠感情深厚。如果说帐外几人是被逼上了梁山,那么张茂茂便是被那些被逼上梁山的人裹挟着上了梁山。
  当时他们在山上宰杀了徐忠的“爱将”,而徐忠不日便要返回鹭州,为求自保,只能投靠周祈安。
  杀程风华之前,他们并未与张茂茂通过气,只是势态已发展到了剑拔弩张、不可挽回的地步,为保全部下,张茂茂也不得不从了他们。哪怕他抵死不肯变节,下面这些人,又会在群情激奋之下做出些什么来也未可知。
  徐忠这些年的确做了许多错事,倒卖军粮、挪用军饷来修建王府,更是错得离谱,这些大家也心里有数。
  包括当年,屠杀大周境内的回丹人向老爷子邀功,这件事也是徐忠开的头。
  兵变之前,卫吉一直对此事缄口不言,为的是不让私人恩怨影响了周祈安的判断。直到周祈安杀了徐忠,卫吉才将此事告诉他。
  张茂茂也知道徐忠有错,可一想到徐忠昔日对自己的好,又想到徐忠临死之前的模样,他便心里难受。
  他跪地痛哭道:“我知道燕王仁义!徐大将军走后,还替徐大将军赡养一家老小……那日徐大将军也是自己求死!只是……只是……我还是……”
  周祈安将人扶了起来,说道:“起来说话。”
  张茂茂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说道:“我老娘年纪也大了,还请燕王允许我解甲归田!”
  周祈安问道:“家里有田吗?”
  张茂茂道:“我好歹也是个副将,这些年攒了些积蓄,已经在老家买房置地,够养活一家子了。老实说,我当年也是家里太穷,不得已才来当兵……”
  幸得徐忠赏识,觉得他性子憨厚有趣,才一直带在身边。
  “就这么稀里糊涂做到了偏将,可我不喜欢打打杀杀,我也没这个本事!”
  之前西南易主,局势未稳,他怕无人从中协调,恐怕会出乱子,这才留了下来,也算送佛送到西。而如今,他底下这些人已经彻底归顺于燕王,对燕王心服口服,他想,也到了他该离开的时候了。
  “对不住。”张茂茂道。
  周祈安一直是好聚好散、绝不勉强的性子,说道:“别哭了。如果考虑清楚了,那我也不挽留,我会让段方圆拨一笔遣散费。哪日又想当兵了,再来找我。”
  “燕王保重。”说着,张茂茂转身离开。
  那几个偏将一直在帐外候着,听到了帐中所有谈话,见张茂茂走了出去,纷纷问道:“那我们……”
  周祈安道:“一切如常。”
  几人似是松了一口气。
  周祈安回到帐中,喝了刚刚倒给张茂茂的那杯茶,陈纲、怀青都看着他,周祈安问道:“……刚刚说到哪儿了?”
  陈纲道:“王爷说,今日天气不错。”
  周祈安道:“对,今日天气不错!”
  话音刚落,外头“轰隆—”响起一阵闷雷,今天连老天爷也不给他面子。
  待雷声止住,怀青叹气道:“聚散终有时啊……张茂茂走了,他下面那些人,最好趁此机会拆分掉,都聚在一块儿不是什么好事。”
  陈纲也老哥哥似的道:“在你得势之时选择留下的人,未必不会在你碰到难处时离开;在你顺风顺水之时选择离开的人,也未必不会在你碰到困境时再回来。”
  周祈安没应声,顿了半晌,又鼓了一口气道:“……今天天气不错!下了雨正好凉快,不如咱们现在就到宜州走一趟。”说着,看了一眼陈纲的饭盆,“你怎么还没吃完?”
  陈纲“哦”了声,背过身去三两口把饭扒了。
  说走就走,一行人戴着斗笠、穿着蓑衣在大雨中奔袭,马蹄溅起一路泥汤。走到一半时天放晴了,空气格外干净透亮,大家沿路找了个面馆吃面,修整片刻,便又继续赶路。
  赶到了宜州时已近黄昏,一行人踩着泥泞上了山,爬上了高耸于山顶的烽火台。
  夕阳西下,尘世笼罩在一片火红的迷雾之中,陈纲指着对面山顶的烽火台,说道:“从那儿开始便是吴国地界了。”说着,又指了指远处,“那里便是他们的荆州北大营。”
  此处视野极佳,远远眺望过去,果真便能看到荆州北大营,来来往往的数万军人渺小如蝼蚁。
  周祈安道:“好在不是跟北国人打,不管赢了输了,至少不会发生残害百姓、屠城这种事。”
  怀青道:“这一点褚景明倒是与我们颇为默契,无论边境线推到哪儿,他都没有杀害过百姓。我们更是不会。”
  没一会儿天便暗了,远处传来狼嗥,张一笛、葛文州高高举着火把,一行人原路下山。
  陈纲道:“王爷,咱们既然是给秦王打辅助,那我觉得,行动之前还是得跟秦王通个气。”
  “我附议。”怀青道,“大方向先定好,小事情见机行事,三边打一套组合拳,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这两人之前都是跟着周权混的,周权又是盛军的权威,相比从未打过仗的周祈安,自然更听信周权。
  周祈安发动兵变夺了徐忠的老巢,两人也觉得运气的成分偏大……不过周祈安不以为意,他认为见缝插针也是一种能力!
  他应道:“好的!”
  这些天,周祈安、怀青都跟着陈纲在宜州考察地形,与襄州的信件也在一来一往,走的都是六百里加急。
  考察完,陈纲留在了宜州驻守,其余人返回鹭州。
  怀青一直留在了鹭州没走。他跟了大哥这么多年,简直是大哥肚子里的蛔虫,有些话,周权在信中写得晦涩,还得怀青翻译一遍周祈安才能懂。
  怀青对襄州、檀州两处的情况十分了解,对对手褚景明也十分了解,他留在鹭州协助周祈安,可以大大提高周祈安与周权、怀信联动的默契。
  这期间怀青也没闲着,帮周祈安处理了堆积如山的军务,干了好多活儿。
  这些年,怀青未能作为将领而扬名,但军中所有人都知道他是大哥的左膀右臂,大哥离不开他。他能把一应琐事打理得井井有条,好让大哥专心打仗,战场上缺人了,他也能提着刀就上,简直是个全能型选手。
  周祈安因此轻松了许多,有些事经怀青点拨,周祈安也恍然大悟。
  大帐内,怀青、周祈安、张一笛三人排排坐在书案前,此刻三人中独属周祈安最闲。他两手闲闲枕在脑后,看着怀青道:“老哥,你真像个田螺姑娘。”
  怀青拿着册子,时而皱眉凝思,时而奋笔疾书,听了这话道:“……闭嘴,再说我走了。”
  “……”
  怀青又问:“对了,你右手怎么样了?”
  周祈安揉了揉张一笛的后脑勺道:“我右手在这儿,好着呢。”
  第216章
  三人正处理军务, 段方圆走了进来,说道:“王爷、怀将军,我按王爷吩咐叫大家主动报名, 大家都太热情了,目前已经有十六个偏将报名, 盛情难却啊!”
  周祈安道:“这么积极?”
  他此次要安排的任务, 说白了就是个“屁活”, 危险度有之,但顺利完成了也落不着太大的功劳,他还以为不会有多少人主动报名。
  他问道:“都有谁?”
  段方圆拿起小本子念了起来:“罗文茂、鲍金水……”
  段方圆念出一串名单, 张茂茂留下的七个偏将竟全都报了名。
  周祈安手中的军队成分复杂, 大致可分为四类:一个是陈纲那四万京军, 这无疑是战力最强的一支;一个是段方圆、宋归、李青、丁沐春这些周祈安带过来的人,大家私底下都称他们为“燕王嫡系”;一个是募来的新兵,再一个便是徐忠旧部, 而后者在军中的位置一直略显微妙。
  他们顶着“徐忠旧部”的标签, 能力比新兵强出太多,但新兵却胜在“出身”干净。
  周祈安对徐忠旧部一直是拉拢的, 大家议事、聚餐, 周祈安也从来最给他们面子。他不希望军中分出派别,但融合也需要时间。而此次徐忠旧部报名最为积极, 便是要证明自己的诚心。
  段方圆问道:“怎么办, 选谁?”
  其实这种屁活选谁不行?他没有指派一个人,而叫大家自己报名, 便是不希望那人觉得“这种屁活怎么落到了我头上?”, 而是觉得“这是我主动选来的”。
  报名的人多了,那就更好了, 这屁活不仅成了“主动选来的”,更成了“拼命争来的”,争得越激烈,便越显得这事儿重要,拿到任务的人便越会认真对待。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