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护送人员担心他身子吃不消,这一路也走走停停,行得极慢。出了青州时,李闯又派了人来请,他盛情难却,于是单在侯府便又歇了六日的脚。
  他于三月上旬,天气正好时自青州启程,历经了三个多月,这才堪堪抵达了长安。
  周祈安日盼夜盼,总算把他给盼来了,于是卫吉一休息好,便立刻请他入宫。
  周祈安站在殿前,一旁太监高举华盖,远远瞧见一顶步撵从承天门抬了进来。
  看到步撵上那一道身穿白衣的消瘦身影,他眼泪便再也忍不住地掉了下来。
  这一亲眼看到,他也就明白了。即便卫吉一再掩饰,江太医也不肯说实话,他也明白了,卫吉恐怕没剩几年命数.....
  步撵抬着卫吉上了汉白玉石阶,刚一放下,周祈安便伸手将他搀了下来。
  卫吉顺势要跪,周祈安高高抬着他的手,没让他跪下去,说道:“你若跪我,我便再也不见你了。”
  卫吉笑应道:“好。”
  两人步入政事堂,并排在左侧入座,公公奉上茶水,周祈安推了一杯到卫吉面前。
  而还好还好,卫吉在他面前还是很怡然自得的状态,喝了一口茶说道:“这次入都,我便不准备再回去了。”
  周祈安应和道:“那太好了。”
  “青州太冷,每年一入冬,冷气一入肺,咳嗽便总是加重。”卫吉说着,又咳了起来,只是咳声也显得那般无力。
  周祈安顺了顺他后背,只是手掌刚一触碰,却发现白色纱衣下,卫吉早已骨瘦嶙峋,他竟在卫吉背后触到了那一根一根的肋骨,一时心酸难耐,仰头呼了一口气。
  他道:“等吴楚两地打下来,我挑一个四季如春、风景如画的地儿给你建一个庄子,到时候你就搬到那里去养病。”
  卫吉沉默良久,只应道:“好。”顿了顿,又说道,“青州的生意,我先交给了王瓒打理。王瓒我是能信得过的,但此事事关江山社稷,你又已经登基,将来还是要一步一步转到官方的名下去。”
  周祈安道:“好。”
  卫吉气血两亏,话一说长,声音便逐渐气游若丝。
  他喝了一口茶,继续说道:“但在此之前,我还是会在长安继续帮你盯着。这一揽子生意,你将来准备交到谁手上去?把他派到我府上来,我一边做事,一边把这其中的门门道道都交代给他。”
  周祈安道:“但你身体.....”
  “没事。”卫吉道,“你是知道我的,一天也闲不下来。你若连这点事都不让我做,那我就只能待在家里,一天一天地盼着等死了。”
  周祈安道:“卫吉......”
  “若真有那一天,”卫吉看向他,平静道,“帮我照顾好我叔父,还有我那些族人。”
  ///
  周祈安命人加快速度建造文寿侯府,冷空气会加重卫吉的病情,他希望今年冬天,卫吉能搬进温暖的、带有地龙的屋子里。
  他也网罗天下名贵药材,打听云游名医,都送到卫吉那里。
  可卫吉终究没能熬过这个冬天。
  永安二年元月,侯府传来卫吉病危的消息。周祈安连夜出宫,轻装简行,来到了文寿侯府。
  卫吉没有妻妾,亦没有子嗣,即便府中下人都尽心照料,另有太医院太医入府随侍,可这空荡荡的府邸仍略显凄凉。
  卧房内点着灯,太医、下人们站了一地。他们侍候卫吉已久,早知卫吉命不久矣,能做的努力都已经做了,此刻便只是静静站立,一方面略感遗憾,一方面又想着,或许明日天一亮便可以传出讣告。
  而在这时,随侍皇上的夏公公走了进来,大家忙让出了一条路。
  原以为夏公公只是代皇上来看望侯爷,夏公公却是轻咳了声,小声提醒道:“皇上来了。”
  大家吓了一跳,忙跪了一地。
  过了片刻,周祈安一身便服,身后只带着几名侍卫,从檐廊下走了进来。
  病床上,卫吉已命若悬丝,双眸缓缓合下。
  夏公公在卫吉耳边温声说道:“侯爷,皇上来看望侯爷了。”
  卫吉这才勉强打起了精神。
  “卫吉!”周祈安说着,走上前来,在卫吉身侧坐下。
  他的呼吸还是那么浅,浅到不知何时就要悄无声息地断掉。
  周祈安双手握住了卫吉的手,外头冰天雪地,他刚从外面回来,可卫吉的手还是比他要凉一些。
  他轻轻揉搓,又呼着哈气,只希望卫吉能感到温暖一点,舒服一点。
  而卫吉只是静静躺在床上,看着周祈安,无力浅笑道:“好多了......"
  这一日并非忽然到来,他早已没有什么话想要说,也没有什么事需要交代。
  周祈安在床边坐了一会儿,便干脆脱掉了靴子,仰坐在了卫吉身侧。他将两人从相识到现在所发生的所有趣事,都轻声细语地讲给卫吉听,就这样陪伴他走过了最后一程。
  卫吉听着,应着,一直到了黎明的某一个时刻,逐渐地没有了回应。
  周祈安叫道:“卫吉?”
  卫吉双目轻轻合着,安详得仿佛入睡了一般。
  “卫吉?”周祈安叫着,又轻晃了晃他。
  他轻得像一片羽毛。
  且没有回应。
  隔日,长安城丧钟敲响。周祈安哀痛不已,辍朝十日,下令以亲王规格厚葬卫吉,要卫吉停灵五月后随葬皇陵。
  灵堂设在侯府,周祈安但凡有空,必亲自前去吊唁。为此禁卫军统领段方圆的工作难度陡然上升。
  南方正在打仗,南吴就快要被灭国了,这一年来狗急跳墙,没少往长安派刺客。
  好在禁卫军在段方圆带领下排查工作做得细致,这阵子,他们已经第三次在从皇宫去往侯府的必经之路上抓获了刺客。不过都在周祈安出行之前便已经处理掉了,倒是没人能杀到他面前来。
  而这一日,周祈安刚到侯府,便见灵堂前来了几张异族面孔。
  张一笛则披麻戴孝,在一旁跪伏答礼。
  卫吉没有子嗣,而之前,张一笛可是说过下辈子要变成乌龟,给卫吉驮一辈子碑。
  且卫吉生前,待张一笛又的确不薄,周祈安便叫张一笛来为卫吉主持丧仪,给前来吊唁的宾客答礼,总之便是充当嫡长子的作用。
  见了周祈安,张一笛忙起身走了过来,说道:“他们是卫老板的叔父、回丹族长,还有几位在族中声望颇高的族人,代表回丹人前来吊唁卫老板。”
  这些天,朝中大臣见文寿侯恩宠极盛,便纷纷前来吊唁,侯府门前吊唁宾客日夜络绎不绝,可这其中又有几人是真心的呢?
  当然,他们来吊唁卫吉,周祈安还是挺高兴的,至少比门可罗雀要强。
  但今日见到卫吉的叔父与族人,他才替卫吉感到了欣慰。
  吊唁完,周祈安便在政事堂召见了他们。这也是周祈安第一次见到卫吉的叔父,一位满脸沟壑而沉默寡言的老者。
  他了解到回丹族人在那次迁徙中死伤大半,如今已按原计划迁徙到了安西都护府外定居。只是水草丰美之地,早已有其他部落占据,他们只能在夹缝中生存,并且还在不断遭受驱赶。
  回丹人是特殊历史时期下的产物,并非所有汉狄混血都被称之为回丹人。
  北国之乱后,北方大乱四年,盛国境内早已不再对此做出区分,也无法做出区分。
  回丹人是在北国之乱前,北人在边境掳掠汉人,因一些见不得人的原因,所产生的大量混血儿。
  而为了维持血统,他们又将这些混血儿“圈养”在一处,当做奴隶来使用,严格与自己的族人区分开来,并打上了“回丹人”的标签。
  在他们的语言中其实也就是“混血”的意思,略带贬义。
  而这些回丹人在草原时曾被圈养在一起,后又作为一个独立的部落分出去,早已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文化,与其他汉狄混血有着本质区别,只有这些人才被称之为回丹人。
  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周祈安便捧着地图研究了十几日,最终划出了二十几座彼此相邻,且人口较少的城池,将它们合并为了“回丹县”,供回丹人迁徙回去。
  边境因常年战乱,死的死,跑的跑,即便这些年因北国俯首称臣,人口呈增长之势,但仍地广人稀。
  回丹人迁徙到此处,可以在此耕种,放牧,也可以选出德高望重的族人来与当地官员共同治理,类似于民族自治区的模式。
  而边境也能得到“徙民实边”。
  听了这消息,几位回丹族人亦激动万分,说道:“我们回丹人擅骑射,愿为天可汗效力,成为盛国抵御北国骑兵的第一道防线!”
  第258章 番外(二)
  入主长安后,周祈安一直居住在政事堂内室。
  那里有一间小隔间,是供皇帝在办公之余休息小憩的地方,不过空间不算太大,短住还好,长住就有些不太方便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