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才敢去经营一家牧场。”
“但是仅有一些老经验是不够的,社会在发展,科学技术每时每秒都在革新。大家本来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但人家学了新的能提高产能提高经济效益的办法咱不学?谁不想多赚点钱?”
“可能有些同志会说咱们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都是这样养下来的,怎么养羊还要人教?”见不少人点头她笑了笑,“可老话里不是还有那么一句吗,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为啥这样说?就是因为养殖有风险啊!要完全一成不变按照老经验来,那你们说,国家要求咱给牲畜打口蹄疫的疫苗、打布病的疫苗、打炭疽疫苗这些都是为什么?不都是为了减少咱养殖户的损失?这不都是科学养殖?在座的各位有谁又能拍着胸脯说不用国家给牲畜打?”
众人脸色变了变,怎么不用?那肯定用啊!不说别的,这布病可是人畜共患病呢!
台上的赵强见到场面被安抚下来后脸上也多了几分笑意,“小姚同志说得没错,注射疫苗算是科学养殖的一方面,大家也都接受了疫苗,那为什么不能接受别的呢?”
第一个说话的老汉看着姚新泉想了想,突然问道,“小丫头,那你说你有按照科学养殖的方法来吗?赚到钱了吗?”
姚新泉笑着点头,“我家去年9月多份买了80头羯羊,当时平均每只35公斤左右,我养到了12月底,育肥的时候分了前期、中期、后期,随时调整牲畜的饲料,3个月左右我的羊平均每只大概58公斤左右,增重了23公斤,平均每天增重差不多250克到半公斤。”
众人一片哗然,他们育肥三个月最多也就增重15公斤左右,别看这一只差五六公斤的肉,一百只,一千只那就不一样了啊!
“你怎么养的?这个我们能学吗?”老汉双眼放光地盯着她。
姚新泉谦虚地笑了笑,“我就是按照科学的方法考虑到了育肥所需的营养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饲料配比。不过我刚也说了我也只是个新手,刚好咱们会长也在,不如就让会长之后组织更专业的人来给咱们讲一讲怎么科学养殖?会长你看行吗?”
赵强自然没有不乐意的,他们协会不怕组织活动,就怕不组织或者组织了没人来!
但现在看大家都还挺感兴趣的样子他自然是乐意的,“这样,我之后联系一下咱们农业跟畜牧业的相关部门,尽快组织相关培训,为咱们养殖户能科学养殖、提高经济效益尽一份力!”
姚新泉带头鼓掌,众人也都跟着鼓起掌来。
怕大家以为她藏私,姚新泉又解释道,“我也都是从书上看的,那些书也基本都是农大的教授或者农科院的研究员们出版的,如果大家有兴趣,我回头把书名告诉大家,你们可以想办法找回去看看!”
“我说得有点多了,耽误大家时间了”,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可是我还是想提一句关于咱们今天的主题,也就是青贮饲料的事情。确实有的朋友会觉得没有必要,这会增加咱们养殖户的成本。但是就像我刚才说得,如果使用了科学的饲料配比能让牛羊增重更快,那对咱们养殖户来说可不是天大的好事儿!”
“咱们从前到了冬天那就只是去晒干一些牧草、麦草之类的,但是比起干饲料,青贮饲料无论是在营养上还是在适口性上都远远超过了干饲料。至于为什么不用普通苞谷做青贮饲料,我也说一下我的见解。主要也是因为普通苞谷成熟之后那个秸秆比较粗,吃多了牲畜没办法消化。而且咱们家里的那种苞谷就是为了吃苞谷棒子的,营养也都在苞谷粒上,所以这种秸秆跟叶子也没有专门做青贮饲料的好,产量也没有青贮玉米的高。咱们做这么多不就是为了能让牛羊肥一点重一点吗?咱们人都是吃了有营养的东西才能长胖,那牛羊你天天给人家吃没营养的,人家怎么可能给你好好长!”
姚新泉耳朵好,听到有人小声嘀咕自古以来大家都是这样养羊的,她轻笑一声,“我还得跟大家解释一下,这用青贮饲养牲畜可不是咱们近些年科学发展起来之后慢慢出现的。早在咱们中国1500多年前的北魏时期,有一本咱们中国现存最早也最完整的综合性农书《齐民要术》里就记载过类似青贮法的一些办法去延长饲料的保存时间,真深究下来,这可是咱们老祖宗留下来的办法啊!”
众人哗然,1500多年前就有记载?
孙磊脸上写满了惊讶,他怎么也没想到来这么一个偏远的市里工作竟然会遇到这么一位懂得真多的女士,还是一名养殖户!
他接上了姚新泉的话,“这位同志说得没错,《齐民要术》中确实提到了‘窖麦法’、‘积茭法’,跟咱们现在提到的青贮是有一定相似性的。”
毕竟是来宣讲青贮饲料的,如果因为他没工作好导致大家不接受新青1号或者直接抗拒青贮饲料,那他可真是罪过大了!
“我今天来推广新青1号的种子不是说一定要强迫大家去种植这种青贮饲料,而是给大家提供一种相对来说更现代化更科学的喂养方式。但是无论怎样都得结合咱们自身条件或者牧场条件来!况且咱们牧场本身也有牧草,就算种植也不可能在整个牧场上种满青贮的,就像这位同志家里4000亩牧场,总不能种四千亩吧?”
众人闻言笑了起来,会场气氛也渐渐好了,等结束后姚新泉率先去订购了50亩的种子,也就不到200块。
孙磊最后还提到了目前有些大型牧场都在尝试在青贮饲料里使用益生菌添加剂,但这玩意儿确实贵,现在一公斤要三五百块钱谁用得起?
还是以自然发酵为主吧!实在不行,放点儿自制的老面进去也一样能促进发酵!
第51章
会议结束的还算顺利,不少人来找姚新泉要联系方式,她提前准备好的名片也派上了用场。
就连孙磊也主动来找她,“姚同志,今天真是多谢你了!”
他很是感激,这次算是他为团队第一次出来独当一面,如果没做好的话,虽然未必会影响他的工作,但是难免会给人留下难当大任的印象。
他对自我认知还比较清晰,孙磊自认并不是一位专业能力多高超的人,至少跟团队里的其他前辈没办法比,那这样的话他就更要有被留下来的价值了。
姚新泉笑着摇了摇头,“主要也是新青1号确实不错,无论是产量还是对咱们新生气候的适应性都算是目前来说拔尖的,那我就没有不支持的道理。”
在会议上最先说话的老汉还没走,他凑到孙磊的身边,苍老的脸上有一大片被冻过的痕迹,泛着红。
“研究员啊,咱们这种植青贮饲料是不是都得用机子去种跟收割啊?咱们小养殖户哪里来的钱去用机械?太贵了啊!”
孙磊赶忙道,“老人家,不是一定要用机械的,目前东北那边基本上是全都采用了机械化收割,有专门的青贮收割机,配合铡切、压实等机械进行工作。咱们新省的话也就少量兵团地区有用机械化生产,这种模式效率高,也适合大规模的生产。”
“但是这成本也高,所以不少地区还都是采用的人工收割,成本低一些,咱们农民或者牧民用镰刀收割了青贮作物后,用铡草机切碎,再人工装填、窖藏。确实会费劲儿一些,但是便宜啊!”
有时候人工其实是最不值钱的资源了,可以人工割两天就不要用机器割一天。
也许是因为姚新泉最先说话,所以老汉又看向姚新泉似乎是想问询她的意见。姚新泉想了想后还是道,“我觉得这个还是看各自的情况,如果觉得犁地麻烦,可以租了机器请了师傅过来犁地播种,之后人工收割。或者咱们养牲口的家里都有牛,套上车去犁地也一样的。”
“这青贮也只是特殊在是用来喂牲口的,不是给人吃的,但说到底不就是种庄稼嘛?要是咱牧民实在不会,那再想办法问问那些家里有地的看他们是怎么种的,或者跟他们一起租犁地机跟收割机,这样应该也能便宜一些。反正怎么方便怎么来就成!”
老汉想了想后点头,留下一句“你跟你阿爸一样心善”后就离开了。姚新泉哭笑不得,她爸爸真是无处不在啊!
两人又聊了几句后也互
相留了联系方式,孙磊这才离开。
赵强让姚新泉先去自己办公室等他,等送走孙磊之后他才赶回了办公室。
“姚同志你今天是真让我刮目相看啊!”赵强满脸都是赞叹,各个方面,无论是在专业素养还是行事风范上她看起来都不像一位初出茅庐的小姑娘!
“湖羊的事情我这边再帮你打听打听”,说起这事他心里还怪别扭的,人家就是冲着希望他们协会在中间帮忙做做工作的想法加入协会的,结果现在人家帮了自己的忙,结果自己倒没帮上对方!
想到这里他更是尴尬了,“也未必一定要湖州,我再跟他们省协那边打听打听,看看周边各市哪里的湖羊好”,毕竟湖羊虽然叫湖羊,但是也并不仅仅只是在湖州一个地区有,周边地区那是都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