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而十一亦无需雁惊寒开口想问,只见他经过这片刻缓和,已然平复如常。大约是方才感觉到雁惊寒手掌太冷,甚至还有余裕伸出手去,探了探对方面前的茶盏温度,见这茶水有些凉了,便又顺势握住杯身,迅速以内力温热,再将它轻轻往雁惊寒手边推了推。
  意思不言而喻,显然是让对方捧着茶盏暖手。口中却还不耽误道:“禀主上......这字该是属下七岁前所写。”
  他们两人这一来一回,扶宁坐在一旁,原本心事重重,此时见了,也不免觉得有些不对。事关身世,无论她面上如何沉稳,心中到底还是着急。故而扶宁话音落下,眼见十一并不答话,情急之下原本有心想要开口催促。
  然而也不知为何,话到嘴边竟又有些开不了口。扶宁眼看着雁惊寒与十一种种动作,一时之间只觉这两人之间好似有一种微妙气氛,莫说开口了,就连自己此时坐在这屋中也仿佛是一种打扰一般。
  直到十一此话出口,她震惊之下终于忍不住重复道:“是你写的?”
  扶宁料到这张纸兴许与十一有所关联,却不曾想竟是由对方所写。七岁之前?她虽然不清楚十一如今是何年岁,但只肖大略一猜也能猜到大概正是自己被送往峨眉之时。
  峨眉戒备森严,山门更是整日有人值守,扶宁自然不会以为凭十一一个不到七岁的孩童能把自己送往峨眉而不被发现。那么当年究竟是谁将她放在峨眉山门前?这字既是出自十一之手,她与十一又有何渊源?
  想到这里,扶宁脑中疑问纷叠,她眼见着对十一点了点头,一时竟不知该从何问起才好。只得勉力定了定神,挑关键的问道:“那当年是谁将我送我峨眉?你与我是何关系?”
  却不妨她这两问出口,十一却只是摇了摇头,淡淡道:“我不知道。”
  扶宁闻言,大约是因着十一这回答与方才实在截然相反,不由神色稍愣。接着只见她沉吟片刻,似乎明白了什么,顿了顿,这才试探着问道:“那你方才想起了什么?能否告知于我?”
  听得此话,十一先是下意识朝雁惊寒看了看,见对方未有表示,只是安静旁听,似乎打定主意由他来与扶宁交涉。这才斟酌着道:“想必扶宁姑娘也猜到我记忆有失。实不相瞒,对于这字是由我所写,我也是方才见了这张纸方才想起。”
  十一说话向来言简意赅,但这种“言简意赅”在面对雁惊寒与旁人时又格外不同。譬如同样是谈及回忆,他此时同扶宁说起,便尤其显的生硬淡漠,仿若在转述一件与自身无关的事一般,“我想不起前因后果,只记得那是一个寒冬天。我带着你似乎在某处城中流浪,而后走投无路,便写下这张纸塞入你身上襁褓中,决定将你放在某户富贵人家门前。”
  他顿了顿,似乎在竭力回忆什么,“而后该是有一个人将我打晕了,待我醒来时,发觉自己正意识昏沉躺在一辆马车上,你已经不见了。”
  他这话实则有些没头没尾,扶宁不知实情,只以为是十一记忆残缺不齐之故。然而雁惊寒听了这话,却立时想到,十一乃是七岁前入的揽月楼,依照暗堂记载来看正是冬天。
  而十一方才断定那字乃是自己七岁前所写,自然是因为他身在暗堂多年,即便是在回忆中,也能一眼辨出暗堂手段——揽月楼每隔一段时间会从各处搜罗小孩进入暗堂培养,而为了以防不测,这些小孩在途中往往会被灌下一种特制的迷药,令他们失去意识。只在每日进食之时由运送之人通过针刺穴位唤醒,但即便如此,也会全身绵软意识不清。
  十一之所以能短暂地保持清醒,想必与他的体质脱不了干系。
  那么如此一来,假若雁惊寒所料不错的话,也就是说曾有一个人不仅将扶宁抱走送入峨眉,还将七岁前的十一送入了揽月楼中。
  能神不知鬼不觉直入峨眉山门,说明此人必然武功不低,而能将十一顺利混进暗堂运人的马车中,则说明此人必然对暗堂行事了如指掌......泱泱江湖,何人会有此种本事?
  峨眉。
  暗堂。
  雁惊寒心中一动,突然浮现某个不敢置信却又最有可能的名字——雁不归!
  雁惊寒这头思绪迭起,扶宁这方亦兀自陷入了沉思中,脸上表情不由有些沉肃。一个不到七岁的小孩带着一个女婴在寒冬腊月流落街头,想也知道大约出自什么缘故。
  除却天灾,无外乎便是人祸。总归无论哪一种都预示着不幸,而若是人祸,则还有可能夹杂仇恨。
  扶宁身处江湖,虽不曾亲历但也不知听过多少腥风血雨。许多时候,一个人在面临人生某个重要关隘时兴许都会有某种预感,扶宁自然也不例外。
  但她今日既已踏入此处,显然是打定主意要追根溯源。故而扶宁沉吟片刻,再次问道:“既如此......”她抬起头来,看向十一的目光不乏郑重,“能否也将你前两次记起之事告知于我?”
  其实依照十一之性,既已知道扶宁来意,若打定主意想要相告,方才便可将这些记忆尽数告知,还免了扶宁这样一一问下来。
  十一在许多时候,其实都有一种超乎常人的冷漠,这与他在暗堂多年脱不了干系。
  但在今日这番与扶宁的对话中,或许是因着他尤记得记忆中那个女人的叮嘱,或许是感念夹山寺中扶宁特意相救之情......十一秉持着一问一答的原则,在对方问及之前绝不主动多说什么,实则亦是在给扶宁某种选择的机会。
  但十一也无意干涉旁人的决定。故而此时此刻,他眼见对方思虑过后已然下定决心,便也不再犹疑,张了张嘴就打算将记忆中有关之事一一告知。
  反倒是雁惊寒,见状终于忍不住开口劝道:“扶宁姑娘,需知过往成空。许多时候不知道未尝不是一件幸事。”他面向扶宁,声音温和又暗含警示,“姑娘贵为峨眉首徒,只需这样一直走下去,日后必然大有可为。而若是论及从前,往事攀附,谁又知道会生出何种枝节?依在下之见,扶宁姑娘不若就此打住、莫再深究。”
  雁惊寒言辞恳切,聪慧如扶宁,自然不会不明白他话中之意。
  但他话音落下,却见对方沉吟片刻,只笑了笑道:“多谢雁楼主好意。实不相瞒,扶宁并非莽撞之人,自昨日开始我便一直在思量此事,辗转反侧、不得静心。师父曾言‘若心有所虑,则剑有负累’。此事,只怕扶宁不得不问。”
  听得此言,雁惊寒不免心中暗叹,纵是有心也只得言尽于此。
  当然了,任凭雁惊寒如何神机妙算,此时的他也断断没有料到,不过短短几日,自己竟一语成谶,扶宁自此不得不走向全然不同的路途。
  作者有话说:
  话说各位朋友们,目前我的读者关注数量是444,能不能动动手指,给孩子凑一个吉利数字,比如888之类的,求求了~点关注不迷路
  第139章 昏头昏脑
  =======================
  十一说话向来简练,再加上他记忆本就残缺,纵使全无隐瞒,与扶宁也不过片刻便将一切说完了。
  只是或许是见了雁惊寒方才对对方的一番提点,十一这番陈述便只特意捡了与扶宁有关的来说,只字未提自己的诸多推测。话语之间更是难得委婉了一些,尤其是在提及对方身上“伤疤”之时。
  但饶是如此,这种种场景串联,其中隐约昭显的纠葛与血腥,也足以令人不安了。
  十一话音落下,扶宁一时并未接口,只面容沉肃,视线再次扫过桌上的纸与珠子,也不知在想些什么。
  雁惊寒亦是不言不语,他垂目看向手中茶盏,感觉杯中热水已渐渐冷却,却无心啜饮。仿若某种引子般,雁惊寒想及扶宁方才所言,本是早已做出决断之事,此时竟又莫名在他心中挂起。
  他向来不是犹疑反复之人,一旦决定做什么事,则必然一往无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但此时此刻,雁惊寒却听到自己心中反复,忍不住再次问道:“是否也该将十一身世告知于他,一切由他自己决断?”
  其实依照规矩,十一身为暗卫,本就对自身之事并无决断之权,更遑论是探寻身世了。而雁惊寒往日与十一相处,因着身份与习惯使然,纵使待对方格外不同,但实则但凡涉及决断之事,也从来不会因十一而左右。
  更何况十一若是有心复仇,则有朝一日他的身世必然为武林众人所知。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届时“揽月楼收留夺魂谷后人”的消息一出,武林众人又该如何作想?揽月楼又该如何置身事外?
  以雁惊寒之聪慧,也不知他究竟是不曾发觉,还是并不在意——实则这种“由十一自己决断”的考量,不仅已全然跳出主子与暗卫之界,更是将他自己乃至整个揽月楼与十一绑在一起。
  屋中一时寂静,依理而论,此事牵扯最深的原本乃是十一,想得最深的也该是他。但此时此刻,雁惊寒与扶宁兀自沉思,十一见了,却只以为自家主上乃是因着峨眉之故,仍旧对扶宁之事心怀忧虑。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