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如果届时情况不容乐观,那她就在江州调个方向,朝西边的岭南群山走,山上危险多,同样的,物资也多一些,在山上待一段时间,等情况好了再启程。
想好应对之策,她收起舆图,抬手按按眉心,随即起身,去把睡着的马儿推醒,连夜赶路。
两天后的中午。
崖边树底下,宋清绫躺着在午休,忽闻躺在一旁闭目养神的马儿一下子抬起头,趴在那儿,并打了两个不轻不重的响鼻,尖尖的耳朵动个不停。
她坐起身,俯视下方,待看清后,脸色沉重了几分。
第127章 遇起义军
山下有十多个身着深色紧身衣裤,身手矫健的男子骑马分散跑往各处查探。
那些人好像是斥候。
怕下面能看到山上,宋清绫快速把东西收了,马儿拴到稍后面一点的树上,自个儿蹲在草丛里,透过草叶缝隙往外看。
好在她是从另一方过来的,隔着的距离远,斥候没有查过来。
查完,斥候聚集到一处,当中一个人拿起什么东西吹了一下,一阵急促嘹亮,类似哨声的声音响起来。
三刻钟后。
漫天沙尘中,乌泱泱的军队不断前移,仿若行走的巨型黑云,浩浩荡荡,气势磅礴。
最前面的是骑兵,目测有两千人。
过了好一会儿,军队已走至山下,嗒嗒的声音犹如惊雷滚滚,骑兵走过去了,其次是手拿盾牌银枪的步兵,其间也有人骑行马车,车上拉着物资,应该是粮草。
军队过来的那边有一条官道,他们现在改成走小道抄近路了。
既然能走官道,说明文宣王是知情的,要么是楚王跟他做了交易,要么是他受楚王掌控,听命行事。
足足等待一个时辰,军队才完全走过去。
她大概估算了一下,兵力至少有六千人以上。
这还仅仅是陆军,不知是否有海军,如果有的话,势必会经过连州。
军队赶往山坳营地,不日将要会合,她离开隆州已有一段时日了,从屏德县长宁县打过来的大朔如若进展顺利,应该攻下隆州了,想必很快就会发动战争。
不知战争波及范围有多广,宋清绫不想离这些争斗那么近,她牵马下山,接着赶路。
越靠近湖州南部,路上遇到的男人逐渐增多。
她通过打探,躲在暗处听那些流民的聊天得知,原来是湖州与江州交界之处有一支名为水林军的起义军于前段时间攻下了平西县,愿接纳各地流民,每日一人供应一顿吃食。
恰逢在抓壮丁,长期受到压迫,觉得没有活路,对本朝失望的男人们带着家人慕名前往。
平西县,是她后面要走的必经之路,那里的山壁立千仞,山势险峻,舆图上没画出绕行的路,只画了官道。
听流民说的,不止有水林军,江州各地也掀起了起义热潮,一切的起因是三个多月之前,湖州江州两地发生了地震。
双重天灾,死伤无数,朝廷下发的赈灾粮迟迟没有落到百姓手中,官府不闻不问,百姓们苦不堪言,一些人曾发动过小规模的起义,但都被官府压下去了。
唯有水林军出类拔萃,集结各路群豪,越战越勇,逐渐打出了名号,是一个名叫李淮的人带领水林军。
平西县是宋清绫下一个将要去到的县城,她当今处于它的隔壁县,凤县,骑马速度快的话,再跑个四天就能到那边。
了解了这些形势,宋清绫心里盘算着先赶到平西县,看看情况再说。
她加快速度赶路。
午时,烈日炎炎似火烧,骑着马的宋清绫正在找阴凉地准备休整,跑着跑着,一阵阵喧闹的声音从远处传来。
离得有点远,声音不甚清晰。
不多管闲事,她打马离开。
往前跑了一截路,在小道边的林中寻得一合适之地,她停下来休整,给马儿弄吃喝的,弄完坐在草席上吃窝窝头。
前段时间她新做了一批为数不多的熟食,本来想多做一点的,哪知香味惹来了流民,导致没做多少,再几天估计就没了。
虽说进出富庶人家收了一些物资,但其中并不包括熟食,高温干旱,缺水缺粮,人们只会做当顿吃的吃食,没有冰箱保鲜,吃不完的会坏掉。
吃完喝点蜂蜜水润润喉,她躺下休息。
睡着的她突然惊醒过来,贴着草席的耳朵听到有极其细微的波动来自地下。
第一反应是不是地震了,多听了会儿,排除了,是有一群大部队来了。
她赶忙起来,牵马躲到小道看过来看不见的暗处。
一刻钟之后。
滚滚飞扬的尘土中,一群人到来,为首的几十个人骑马拉着板车,有的车上装着东西,有的是空的,骑者的手里皆举拿一根迎风飘扬的红色旗帜。
旗帜翻动,最顶部绣着一轮明黄色的金乌,下方是龙飞凤舞的字迹显露出来:赤地生白骨,黄沙埋朱门。
他们之后跟着六百多个穿褐色麻布背心,打赤膊的男人,人人手里拿着武器。
队伍的最后面是有男有女,老少皆有的村民,他们背着行囊,紧随其后,看起来都是自愿,不像是被胁迫的。
看着他们从面前经过,宋清绫略一思索,知晓了锦旗那一句话的意思。
赤地指的是干旱,恶劣天灾下死了很多可怜的百姓,白骨堆积,朱门指的是那些有权有势的贵族,水林军立誓要让这些权贵之人同样葬身黄沙。
此乃水林军对外宣扬的口号。
方才的喧闹大概是这些水林军从附近村子里闹出来,他们不仅收物资,还要人手。
看来水林军对凤县下手了。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宋清绫走在林中,悄悄尾随水林军。
两刻多钟后,水林军抵达另外一个村子。
为了近距离看清楚情况,她将马儿拴在较为隐蔽的地方,孤身来进到村庄,躲在村口那棵大槐树上。
因为水林军的到来,大多数村民不明所以,害怕地跑进自家屋里躲起来,不敢出来。
水林军身着盔甲的领头者站在高处,声情并茂,乡亲们别害怕,我不是前来征兵的狗官兵,亦不是山上无恶不作的悍匪,吾等是水林军,是苍天指引我们前来拯救你们的!
揭竿起义并非为名为利,仅仅是为万千饥民!
他带头喊口号:我们是水林军,赤地生白骨,黄沙埋朱门,除恶官,护百姓,共创太平盛世!
水林军的人齐齐振臂呐喊,连带着跟随他们进村的那伙村民也跟着呼喊,跟洗脑疯魔了一样。
震撼人心的口号声中,少许村民打开家门,畏畏缩缩地探头探脑往外看。
看了会儿,原本害怕的村民见到那些旗帜,纷纷走出来,虽不识字,但他们早就听闻了水林军的图腾是一轮金乌。
水林军,真的是他们!
他们来了!
出来的都是妇孺,这个村子的男人都被征兵抓走了。
此村村民眼中的水林军,犹如天神降临,他们像是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快速收拾好行囊,带上家人主动跟随。
宋清绫在后方目送出村,逐渐走远的水林军。
连这么僻远的村子都知道水林军的名号,村民对其很是信服,在对外宣传这一方面,水林军必定是下了不少功夫。
人多,队伍庞大了才好造势。
后面的途中,一些躲在山里躲征兵的流民闻声而来,自愿加入其中,队伍人数越来越庞大。
临近傍晚,水林军来到就近的一个镇子。
第128章 夜袭镇子
宋清绫看得出来,水林军是要对镇子下手。
水林军静悄悄的在镇外的树林里停下休整。
她牵着马儿躲在不远不远的地方,暗中观察,今晚水林军若是动镇子下手,可以趁乱囤一波物资,顺便看看他们的实力如何。
时间还早,她牵着马儿在山林里转起来,想给马儿找一个藏身之处,免得晚上混乱了,马被别人偷走。
找了一个时辰左右,总算找到一个面积不大的洞穴,检查完确定里面没有危险,就是脏乱灰尘多。
只可惜洞口高度没那么高,她手动拿锤子敲打土块,拓宽一些,再把马儿赶进去拴着,放些吃食和水。
晚上要干正事,她拿出窝窝头和最后两个水煮蛋吃,末了吃了一小把黄豆,不能吃多了,吃多了容易打屁。
宋清绫出去时把洞口遮掩好,去到镇子外的树林,已是亥时。
她蹲着等了会儿,摸黑等待的水林军开始行动了。
此时进出镇子的镇门已锁住,水林军打前锋的人举托起一根长而粗的木桩,一下下地撞击镇门。
没撞多久,镇门破开。
镇门前,水林军的领头者拔刀向天,高声喊出豪言壮语:随吾军冲进去杀尽狗官污吏,为富不仁的纨绔子弟,人人身后都有妻儿老小,若不主动拼出条活路,唯有死路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