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5章

  为了掩饰自己的愚蠢,他说自己之所以会被那个东方女人偷袭,是因为,那个女人的眼睛有魔力,他在后视镜里看到她的眼睛之后,就失去意识了,什么都不知道,醒来以后,已经在警察局了。
  一个蹲在角落里的男人突然大喊一声:“是心灵操控术!!!我知道!我就是心灵操控的受害者!!!”
  接着,他滔滔不绝地说起他是如何被神秘的声音控制,还能看到幻象,就是被控制!
  其他狱友并不在意,还有人说了一句:“哦,可怜的小约翰,今天圣伊莉莎白也没有来接你呢。”
  司机听得十分认真,不时赞同点头:“对,就是这样,我那个时候也是这样的!”
  ·
  ·
  科学家们的报告,与申请项目经费的报告同时递了上去。
  项目的实验志愿者余梦雪将亲赴海地,对此项目进行进一步的论证——打钱!
  一位心理医生出身的威尔森议员提出反对,他认为这个项目跟几十年前废止的项目一样,纯属胡说八道。
  为了获得一手资料,他亲自去调查,还真让他查到东西了。
  威尔森撰写报告:凯瑟琳博士是研究所里仅有的三位女性研究员之一,为了不让同事看轻她,她会将女性特质掩盖起来,刻意隐藏情绪,实则仍需要倾诉与关心。
  因此,她才会在实验志愿者的问候时,把自己心里的事情都说了出来。
  实验志愿者的问题都顺着凯瑟琳博士的思路提问,且温和无害,因此凯瑟琳博士越说越多。
  ……
  结论:这是很普通的心理治疗方式,与心灵操控无关。
  不建议对此项目进行立项和进一步的实验。
  当威尔森带着报告离开家门,准备向总统汇报的时候,两位中央情报局探员出现在他面前:“威尔森先生,如果您报告里的内容不是我们想看到的,您的亲人也许会因此感到难过。”
  ·
  ·
  一艘美军军舰从芭堤雅接走了三千多名猛虎帮帮众,并加大马力,将他们送往加勒比海上的岛国——海地。
  他们将在海上待二十天,然后抵达海地首都太子港。
  在等待手下的二十天里,充满主观能动性的余梦雪探员,不愿意浪费一分钟的时间,她和她忠诚的助手杨杰,潜入社会局势稳定的古巴,进行侦查,并伺机寻找渗透的机会。
  ·
  ·
  出门之前,冯老给王雪娇三条警告:
  不准参与古巴与美国之间的纷争,也不要搞出让古巴政府企图授予两人任何职务的事情。
  不得在古巴随便杀人,使用炸弹时注意爆炸范围,不要误伤平民。
  不能在古巴传教。
  “好嘞~”王雪娇一口答应,声音又脆又甜,满是真挚的诚意。
  ————————
  野史传闻:美国在2007年在伊拉克使用脑控武器,让伊拉克人放下武器,落荒而逃。
  真实新闻:美国在2021年11月,将34家中国企业列入实体清单,其中有一条: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及其11家研究机构涉嫌开发“脑控武器”。众所周知,美国总是在以己度人,用一些邪门理由骂中国的时候,是他自己已经在做了。
  网上还有一堆“脑控武器受害者”的论坛,阿b也有好多……嗯,看完之后就有一种“宛平南路600号、随家仓、青山医院、圣伊丽莎白大联欢”的感觉。
  第217章
  古巴,16世纪是西班牙的殖民地,在1920年代曾有过经济腾飞的辉煌,三十年代是美国的后花园,四十年代被百亿补贴勋宗用力支持过。
  这些国家最后都走了,从街头巷尾留下的建筑还能看见一些痕迹。
  整个哈瓦那给王雪娇的印象是:“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房子还是那些,甚至还有一条中国街。
  但是西班牙殖民者不在了,美国人不在了,苏联人不在了,连中国街都没几个中国人。
  古巴这个国家的工业真是差到家了,不说现代工业,就连手工业都不成。
  五十年代时,中国与两个国家都有甜蜜的贸易:
  一是伊拉克蜜枣,也就是椰枣,齁甜,吃一两颗就腻了,不过在经济匮乏年代,也算是一种不错的零食。
  二是古巴砂糖,难吃得要命,外表是偏黄的,但跟中国的黄糖、红糖、黑糖都不一样,有一种难以理解的苦味和涩感,在难吃方面与糖精不相伯仲。
  一开始王雪娇并不理解为什么一个被称为“世界糖罐”的甘蔗大国会搞出这么难吃的糖。
  等她去一趟之后就理解了:古巴人是真的跟微加工稍稍沾一边的事都干不好。
  它是甘蔗大国,但缺糖;
  它是海岛国家,但缺盐。
  缺糖缺盐还能找点别的办法凑合,缺主粮是真要命。
  他们自西班牙人殖民开始,就吃面包了,但是本国不出面粉。
  他们的经典菜单古巴黑豆饭,黑豆也是从中国进口的。
  他们吃米,米长得很艰难,不然也不会让中国都看不下去,要传授他们一点杂交水稻之术。
  杂交水稻传来了,新型病毒也跟着来了。
  王雪娇小时候觉得总把“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挂在嘴上,挺无聊的,好像被迫害妄想症。
  然后就越来越发现这居然是个真理。
  谁能想到,提出“禁止焚烧秸秆,保护环境”的人是个潜伏了十几年的日本间谍。
  “世界是个巨大的草台班子”也是个真理,当初这个政策刚提出的时候,似乎完全没有人考虑过残留的秸秆上的虫卵的问题,如果不烧怎么处理,就立马一刀切,不准烧了。
  干了几年之后,才发现这事不对啊,怎么病虫害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接着政策再一点一点修改,一边改,一边看成果,有问题再改。
  这也是王雪娇对“大棋党”和“能坐上那个位置的人绝对都是不世出的天才,这么简单的事情,我都能想得到,他们怎么可能想不到”嗤之以鼻的开始,哪有那么多的天才。
  有前车之鉴就摸着石头过河,比如翻翻史书,看看隔壁毛熊硬邦邦的尸体。
  全新的道路,就凭自己本事硬闯了,比如这次的任务……
  王雪娇和张英山此次的任务跟《把信送给加西亚》一样:
  已知条件:在古巴有一个生物实验室。
  任务:毁了它。
  别的没了,古巴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只能一点点找。
  正午的太阳实在是晒死人了,王雪娇拉着张英山到路边的一间小咖啡馆。
  这间小咖啡馆就是典型的西班牙式建筑,粉黄的外墙,铁铸的招牌挂在门口,屋里实木的桌椅颇有一些历史的厚重感,头上的电风扇慢悠悠地转着。
  老板娘在柜台后面,热情地拿着菜单出来招呼。
  菜单上有两种价格,一个是本地人价格,一个是外国人价格,外国人价格是本地人的七倍,不过就算是七倍,对于93年的普通中国人来说,也不算贵。
  此时哈瓦那大学教授的工资只有人民币二十多块钱,确实再贵就没法活了。
  王雪娇和张英山要了两杯冰咖啡,顺便向老板娘打听这里哪里有卖粮食的。
  老板娘只会说西班牙语,以王雪娇只会说十个单词的实力,双方无法沟通。
  大眼瞪小眼了几秒,不屈不挠的老板娘出去摇人了。
  他从外面请来了一个会说英语的老妇人,这位老妇人曾经是哈瓦那大学的英语老师,如今退休在家,以卖手卷雪茄为生。
  她还以为王雪娇和张英山是想买雪茄,热情地拿出她写的产品说明书,向两人介绍如何品鉴雪茄的好坏。
  结果听说两人是要买粮食。
  她告诉两人:“你们只能去黑市买,要在国营商店买的话,你们需要有粮证。”
  王雪娇和张英山一时都没反应过来她说的单词是个什么。
  老妇人把一个小本子掏出来,上面写着日期、地址、各种食物的名字,王雪娇一眼认出了pan,西班牙语里“面包”的意思,这才顿悟,哦,粮证啊。
  中国也是在1993年4月刚刚在全国范围内,彻底取消粮票和粮证制度的,王雪娇对“凭票供应”,“粮票换鸡蛋、钢精盆”还是很有印象的。
  拿着粮证、粮票,去粮站凭票供应,那米的质量真是一言难尽,是著名的“涨锅不涨肚”的中熟米。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近郊的农民们也开始往城里自己卖货,价格也不贵,农民得了收入,城里人丰富了物质品种,大家都很高兴。
  老妇人热情地给王雪娇指了去黑市的路,就在离这不远的巷子里。
  王雪娇想向她打听哪里有大面积种水稻的地方,寻思着有种水稻的地方,就可以过去打听打听细节,看看有没有可疑的陌生人出没。
  老妇人摇摇头,她也不知道。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