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她强逼着自己把那黑玩意儿一口吞下,不但没吞咽下去,还把自己给噎着,噎得面红耳赤,双手四处乱抓,喘不上气。
  “大芳姐姐被呛住了!”洪雅惊呼。
  “快,快锤她背!”肖翠兰惊慌失措地去抠她喉咙。
  洪平友伸手去锤她的后背。
  夫妻俩一阵输出,很快将肖窈嘴里的黑团子弄了出来。
  肖翠兰埋怨道:“你这丫头,不是跟你说了,那黑面馍馍你不要吃,你喉咙细,吞不下那玩意儿,那是我跟你姑父吃的。”
  “姑,这什么玩意儿这么刮刺喉咙,你们能吃下去?”肖窈趴在桌子不停地咳嗽,连吸几口气,总算感觉活了过来。
  肖翠兰欲言又止。
  洪平友道:“这是黑面馍馍,前些年闹饥、荒的时候,很多人家里都吃这个,这几年虽然大家生活好了起来,不过很多人还是吃不饱饭,还是会用黑面馍馍充饥。大丫,你要是没吃饱,到外面炉子上的蒸锅上拿包子吃,我把包子放在锅上蒸,这会儿应该热了。”
  肖窈这才想起自己曾经看过的各个年代书籍记载,六十年代很多地方经过了三年大饥、荒,饿死了很多人,从六零年代到八零年代,整个华国的人们日子都过得很艰难,很多人都吃不饱饭。
  为了填饱肚子,这年头大部分的农作物都不去壳,就这么直接碾碎磨成粉出售,吃进嘴里口感十分粗粝,与后世脱壳仔细打磨的精细粮食,完全不是一个档次。
  这年头的人们也不讲究什么健康口感,有食物填饱肚子都不错了,对吃食从来不挑。
  像洪平友,是钢厂的打铁技术工,从学徒工干到技术工,已经在厂里干了快十八年了,按照他的工资级别,他每个月的工资都有六十多块钱。
  钱虽然多,粮食指标却没多少,比如他一个月有三十五斤粮食指标,其中三十一斤都是粗粮,粗粮种类划分极多,什么红薯土豆南瓜都算好东西,不好的则是什么高粱、麦麸米糠、红薯藤之类晒干磨成的粗面,割拉嗓子不说,吃多了还拉不出屎,不吃又得饿死。
  剩下的四斤细粮指标,得分成一斤一斤买精细大米、富强面粉、玉米面,半斤或一斤挂面,隔三初五弄一二两精粮出来,和粗粮里一起煮,改善一家人的伙食。
  肖翠兰则是钢厂小件车间的包装工,工资只有三十一块钱,粮食指标更少,一个月只有二十八斤粗粮指标,两斤细粮指标。
  他们夫妻俩都是干大体力活的人,这年头又不像后世那样有诸多零食果腹,他们白天在工厂上班就消耗了许多体力,一天一斤粮食都不够他们俩吃,这时候免不了要把细粮,换成一些不太值钱的黑面粗粮,合着自己挖得野菜什么,制成野菜黑面馍馍吃进肚子里,才能勉强填饱肚子。
  就这,肖翠兰夫妻俩还得分出不少粗粮细粮出来,赡养老的小的,接济日子过得不好的兄弟姐妹。
  肖窈头一回意识到,活在这个年代的人们有多艰辛困苦,在大家都吃不饱饭,生存都成问题的年代,活着比什么都重要,哪有时间去矫情想其他的东西。
  她默默婉拒洪平友给她拿包子,这是人家夫妻把自己的口粮省出来给她吃,她又不是他们真正的侄女儿,哪能心安理得的吃人家的东西。
  肖窈是一个不喜欢欠人情的人,尽管因为她的出现,真正的肖大芳莫名消失,她像是替代了肖大芳的存在,可她不是肖大芳,不能心安理得接受人家肖大芳亲朋的关心关怀。
  这段时日,肖翠兰尽心尽力、忙前忙后地帮她打探消息,洪平友父女三人对她也不错,她也不能白拿他们的好处,总得报答他们一些才行。
  肖窈空间里堆积了许多食物物资,直接拿粮食出来给肖翠兰一家人,肯定会惹他们怀疑,最好的得办法就是把这些东西卖出去,换成各种钱票什么的拿到他们手里,他们才不会起疑。
  不过要想把这些东西卖出去可不容易,这年代不允许人们私自买卖,一旦被抓住,会当成投机倒把,挖社会主义墙角,会被判刑劳改坐牢,严重点还会被枪毙。
  想把空间里的东西都卖出去,肖窈第一个想到的是这个年代传说中的黑市。
  第27章 工厂进行时3 黑市卖粮(捉虫)
  凌晨三点, 天色漆黑一片。
  肖窈穿着一件黑色修身的春长衫,同色长裤,脑袋上学着这年代的乡下妇人, 裹着一条浅灰色的毛巾,将半张脸给遮住, 来到榕市火车站附近的一条老旧居民区的小巷子。
  这是她在肖翠兰家住了两天,拐着弯儿向她和邻居打听的黑市所在地。
  据肖翠兰讲, 在这个严格按照票据制度购买一切生活物资的年代,光靠当地政府工厂单位发给职工们相应的各种票据, 完全不够一家人生活,很多人为了买到自己想要的物资,自发地形成了黑市。
  为了不被当地的公安、街道、稽查队等公办人员抓住,人们想要购买或出售、交换自己的物资,都在凌晨大家伙儿熟睡中的时候进行。
  榕市东城的火车站相较于其他火车站车次较多, 车站就修了一间红砖房进行调度,周围都是光秃秃的一片,距离车站大约五百米的地方有个老旧的居民小区,暗巷有好几条, 方便大家逃跑, 因此从饥、荒年开始,车站附近的暗巷就自发形成了黑市。
  肖窈手里拎着一个大布袋, 里面装着一些面粉大米面条,目测大约一百斤重左右,走进一条两边都是土墙的暗巷里,看到黑黢黢的巷子里靠墙的地方或坐或靠着不少人影,她也有样学样,随便找了一个位置, 蹲靠在墙边,等着‘顾客’上门。
  她蹲下没多久,一个同样裹着围巾,看不清样貌,听声音应该是个年轻的女人凑到她面前来,低声问:“卖还是换?”
  肖窈楞了一下,很快明白这可能是这个黑市的黑话,开口道:“卖。”
  女人又问:“有油么?”
  “有。”
  肖窈不用多想也知道她想要的是食用油,这年代的城镇户口居民,每月每人只有半斤油的定额,说是半斤油,实际因为经历过三年饥、荒,今年各个城镇又在逐渐精简职工回乡,半斤的定额实际落到手只有三、四两。
  这么点油,炒菜做饭随便弄点就没了,哪里够吃。
  要没油做菜,菜难吃也就算了,长此以往缺乏油水,会让人饥饿过度,营养不良,走路都打飘,哪有力气上班干活。
  很多家庭为了顿顿有点油腥,每回都往锅里滴两滴油炒菜,吃个油腥味就成,有那家庭条件好一点的,则会来黑市,想办法偷偷摸摸买点油用。
  肖窈空间里有许多类型的油,食用油、柴油、汽油甚至猪油什么的全都有,这些油类,一部分是她末世之前存的,大部分是末世后趁次序崩溃抓紧时间搜寻的,还有部分是末世后期,和她的小伙伴们从一些恶势力手里抢的。
  可以说,她空间里的物资不管什么种类,应有尽有,她一辈子都用不完。
  唯一比较麻烦的是,空间里得物资都带有后世物资特有的包装,她想卖东西,还得把包装牌子给毁了,小心行事。
  她压低声音问:“带油壶了么?”
  “带了。”女人精神一震,从自己拎得挎包里拎出一个挺大的油壶问:“你有多少油?要是价钱合适,有多少我买多少。”
  肖窈:......
  我有上万吨食用油,你买得起么。
  她把手伸进自己的麻袋里,作势从里面掏食用油,实则从空间里掏出一个五升的食用油出来,还趁黑把油桶外的包装给撕掉。
  巷子黑漆漆的,为了避免动静太大引起公安的注意,人们自带手电筒,只有交易的时候才把电筒打开照一下货。
  肖窈把货放在女人面前,“十斤油够不够?”
  她其实想多拿一点油出来的,又怕拿多了,目标太大,惹人嫌疑。
  “你有这么多油?”女人惊讶不已,从包里掏出一个手电筒,蹲下身看油桶:“你这是什么油,看着不像是豆油、菜籽油啊?”
  肖窈心说当然不像了,这是后代工厂加工的调和油。
  “这是苏联那边特产的调和油,里面有大豆、菜籽、花生、胡麻之类的作物混合压榨的油,又香又有营养,在苏联那边可受欢迎了。”肖窈面不改色地拿苏联说事,还拧开油桶盖,让女人闻。
  六十年代初,华国跟苏联闹掰,两国各种针锋相对,从前在华国大受欢迎的苏联制品成为了抵制品,亲苏份子也被打成苏修份子,不是枪毙就是坐牢,人人自危。
  不过上面再怎么严,也无法阻挡两国人民想要交易的心,尤其是华国实行票据购买制度后,全国人民物资都很紧缺,于是就有不少人铤而走险,干起了走私行当。
  肖窈拿苏联当幌子,尽管女人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心里也完全相信了她所说的话,有些犹豫道:“这么多种类混合的油,卖得肯定很贵吧,我身上没带多少钱......”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